蒙古帝國留給世界的遺產,打破野蠻與殘暴的謠傳!

2021-02-24 蒙古圈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圈,關注蒙古文化宣傳雜誌

公元13世紀,蒙古靠軍事徵服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史無前例的大帝國,這樣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幾次。但令人驚嘆的是,蒙古人並沒有像以往那些短命的大帝國一樣,在軍事領袖去世之後很快覆滅。事實上,即使在政治統一分解之後,蒙古各汗國之間依然維持了邦聯式的統一局面。之所以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手段卻不是軍事徵服,而是商業徵服。


也就是說,蒙古最終建立的是一個商業帝國,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樣板。只不過,相對於蒙古人耀眼而殘酷的軍事徵服,商業上的成功沒有那麼顯著罷了。但對於一個世界帝國來說,這卻是其真正的命脈所在。正如經濟全球化是美國霸權體系的命脈一樣。

在13世紀之前,東西方世界的生產力均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別是中國,已成為當時輕工業產品的製造中心(貌似那時也沒什麼重工業)。特別是瓷器、絲織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中國的製造業能力在當時舉世無雙。與此同時,西方的貴族、教會對來自亞洲的產品具有需求或潛在需求,並擁有巨大的購買力;同樣,歐洲的產品也吸引了東方的蒙古貴族。但是,由於交通不便和缺乏對商旅的保障,在蒙古徵服歐亞兩洲之前,東西方的貿易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與中國重農抑商的傳統不同,蒙古人認識到貿易的巨大威力。除將商人的地位排在知識分子之前外,蒙古人自成吉思汗時就鼓勵商業貿易,給予來蒙古經商的商隊各種便利的條件,比如維護商品買賣程序、派軍隊保護商隊安全,在驛站供給過往商隊等等。同時稅制也進行了改革,商人只需在商品售賣地繳納3.3%-7%的所得稅即可,不必像以前一樣要繳納各種苛捐雜稅。且因船舶的運輸能力比陸地上的馬車要大得多,在忽必烈的治下,造船業興旺發達,與阿拉伯半島、埃及等地都建立了貿易聯繫。從威尼斯的貨物很容易被運到洛陽,而且不需要繳納極高的稅,也不需要繁雜的公文。而中國著名的青花瓷,實際上是蒙古人出於喜愛青色與白色的品位,而將中國的瓷器技術與伊朗的鈷藍塗料結合在一起,才出現於世間的。

為推廣商業帝國和方便貨物流通,忽必烈還全面推廣了在宋朝時僅在局部地區使用的紙幣。為防止因紙幣而產生的金融危機和商業危機,蒙古人採用奇特的方法維持信用體系。例如,商人可以破產,但不可以藉此逃避債務、破壞商業信用體系。如果一個商人第三次宣布破產,就可能被判處死刑。此後的明朝時又退回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就證明明朝的商業遠不如元朝發達。而同時期的歐洲還根本不知紙幣為何物。

如此,蒙古帝國所發展出的商業體系、交通體系、稅制體系、金融體系,為這個商業帝國的興旺奠定了基礎。傑克·維澤弗雷說,蒙古帝國實際上具有現代文明的特徵。一如美國在二戰之後所做的那樣,通過確保商品的全面流通而維護共同的商業利益,蒙古人建立起了世界性的商業霸權,再輔以雖然沒落但依然強大的軍事能力。儘管他們的人數遠遠少於他們所徵服的土地上的人們(大約1:1000),但仍牢固地維持住了統治地位。

不過,蒙古帝國的運氣沒有美國人好。瘟疫打斷了蒙古商業帝國的腳步。有資料說鼠疫(黑死病)的來源是中國南方,14世紀,病菌隨蒙古鐵騎和商旅傳到熱那亞。而人們對付這種造成歐洲人口1/3死亡的疾病的方法就是隔離。城市與城市、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隔離,使得蒙古帝國的統一商業基礎分崩離析。軍事能力退化和商業模式中斷之後,蒙古人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權力支撐點,於是他們紛紛與當地的宗教結合,以維護其脆弱的統治依據。中東地區的金帳汗國、伊利汗國信奉了伊斯蘭教,而中國的元朝則依附藏傳佛教。這隨即導致本土反抗運動不斷升溫,並且紛紛以自己的原初信仰為支撐,作為邦聯的蒙古帝國就此解體。

帝國是脆弱的,但帝國所建造的世界體系卻一直流傳到今天。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戰:蒙古帝國與世界歷史的大轉向》中認為,忽必烈塑造了世界史上最早具有近代意義的「世界體系」,蒙古帝國為這個世界體系提供了結構骨架和運轉動力。確實如其所言,亞非歐在歷史上首次通過陸路大規模地聯繫到一起,形成了「世界的世界化」,從而在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等各方面出現了東西交流的空前盛況。蒙古的商業帝國成就證明,人類進行全球化嘗試的時間要比我們的常識認知大為提前。

在蒙古帝國解體之後,東西方的陸上聯繫一度被伊斯蘭國家所中斷。但東西方聯繫的衝動一旦興起就不會消失,於是才有了歐洲不惜代價從海上通路聯繫東方的航海大發現,隨之而來的19世紀和20世紀末兩次經濟全球化進程,不過是蒙古時代的翻版而已。最終,對世界體系的懷念和想像塑造出我們今天真正的世界體系。

來源|南都網,作者|唐昊

合作|版權問題聯繫微信:359624787

相關焦點

  • 書訊| 麥可·普勞丁《蒙古帝國興起及其遺產》
    《蒙古帝國的興起及其遺產》是一部關於蒙古民族崛起與徵戰、輝煌與衰落的歷史著作,作者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宏闊的歷史圖景,崛起於蒙古高原的遊牧族群如何徵戰歐亞並建立起橫跨兩大洲的龐大帝國,又如何衰敗隕落,留下了怎樣的影響和遺產。
  • 論蒙古帝國對世界文明交流的影響
    而當那歷史因舊有的世界文明秩序無法被打破而遲遲不能迅速發展時,蒙古人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他們帶著從遠東獲得的先進火器與攻城技術迅速投入、應用於攻打西方國家的城堡之中,打破了一個又一個民族國家的疆界,炸開了一個文明通向另一個迥乎不同的文明的大門,用武力強行打開一個又一個國家和文明的地域市場,並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極大消除了一個地區與另一個地區的貿易歧視——最終結果便是統一的世界大市場的形成。
  • 野蠻落後拯救了歐洲,蒙古西徵大軍突然折返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十三世紀的蒙古西徵堪稱人類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不僅改變了歐洲的歷史,同時也改變了歐洲人的記憶。時至今日歐洲人仍堅堅定地將這場災難定性為「蠻族入侵」,將蒙古人視為來自東方的野蠻民族,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真正的野蠻人可能是一直自詡先進的歐洲人。
  • 蒙古帝國最後的影子:莫臥兒帝國的黃金時代
    莫臥兒文化集蒙古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之大成,著名的紅堡以及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泰姬陵都是莫臥兒帝國的遺存,莫臥兒風格建築往往有巨大的穹廬頂,被建築界認為是蒙古帝國的深刻影響。強大的莫臥兒軍隊則承襲了蒙古鐵騎的裝備,使用蒙古語叫做「talsat dulah」的瓣式頭盔,莫臥兒盾完全繼承了和碩特蒙古盾的傳統形制,軍刀是蒙古帝國時期的古典風格十字刀。
  •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帝國,蒙古帝國位列其中,還有哪些代表性帝國
    世界歷史發展到現在,也發生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實力不濟的政權和國家很有可能就因此隕落,但是實力強勁的國家也很有可能一戰成名,最後因為一次次的戰爭,不斷擴大影響力,成為一代帝國。當然,強者的世界也有高低之分,所以並不是所有帝國都能聞名世界,且關於十大帝國的榜單,向來爭議很多。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帝國。
  • 文化遺產關鍵詞:帝國
    帝國的歷史淵源和與時俱進的演變在當下全球化的世界範圍內更是具有重大的文化意義。帝國的概念雖然已為廣泛接受,但在實際運用中其定義卻並非一致,因此有必要系統地審視帝國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及其實際運用。帝國作為詞語進入漢語的時間並不長,但中華帝國的政治實踐由秦漢至唐宋到清朝卻也由來已久,中華帝國也是從兼併徵服的野蠻與殘暴中走過來的。
  •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後人》概述
    其疆域東起太平洋,西到地中海之濱與西歐為鄰,北及北冰洋,南臨印度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領土面積空前的日不落蒙古大帝國。幾乎整個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都成了帝國的領地,其版圖之大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時的帝國版圖面積約3000多萬平方公裡。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把遠東、南亞、中亞、西亞、歐洲的各種文明都統一在一個王朝政權的統治之下,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
  • 蒙古元朝帝國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元帝國在組織編纂《遼》、《宋》、《金》史時,一舉扭轉該傳統思想,以豁達開明的全新史觀,宣告了「正統」之辯的結束,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義肯定了各民族政權的合法地位,中國多民族文化並存格局得到肯定。元帝國留給後世僅有的由多民族史學家共同編修的三部正史,首開一朝官修三朝歷史之先河,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原創】蒙古帝國
    拖雷鐵木真幼子,在哥哥們死後管理蒙古帝國。核心人物速不臺蒙古帝國傳奇名將,也是第一名將。曾參與第一、第二次西徵,令帝國版圖擴展至俄羅斯一帶。其徵戰所及東至高麗,西達波蘭、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亞,南抵開封。是古代世界徵戰範圍最廣的將領,幫助蒙古帝國徵服亞歐大陸。
  • 「世界體系」以「蒙古時代」為開端:杉山正明談蒙元帝國
    如果他能多活一兩年,也許這員老將率領的騎兵就要踏進永樂帝統治的大明帝國的領土了。  話又說回來,以蒙古帝國為中心的大元朝(即中國立場下的元王朝),看似比任何一個蒙古帝國的屬國滅亡得都快。比如前面提及的永樂帝,通過佔據舊元朝的軍國體系,做上了皇帝。如此觀察,我們是否應該說,元王朝是在短期內覆滅的?
  • 您見過蒙古帝國黑色大扎甲嗎?
    說到蒙古帝國。大汗鐵木真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帝國,被「天賜」為成吉思汗,可以引申理解為四方世界的君主。
  • 蒙古帝國是如何「發明」世界史的?
    因此中國型的歷史觀選擇忽略現實世界的變化。而在這種以正統遞嬗為主軸的歷史觀下寫出的歷史,基本上是一種停滯不變的歷史。其歷史舞臺主要局限於中國內地,無法將中央歐亞地區的歷史反映出來,例如《元史》僅是蒙古帝國中元朝部分的正史。  第六章為全書重心所在。
  • 改變世界歷史的七大帝國,你知道幾個?
    作為人類文明不同發展階段的各個帝國,對後世最深遠的影響,就在於它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明。不同的帝國,也展現著不同帝國的自身特徵。在世界歷史上,就出現了改變歷史進程的七大帝國。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這是哪七個帝國。
  • 曾經蒙古帝國的戰犬——蒙古細犬
    今天來為大家介紹我國優秀的本土犬種:蒙古細犬蒙古細犬,又名:契丹獵犬 最早起源於遼代,蒙古細狗在遼代就已經存在並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愛
  • 蒙古歷史上的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
    蒙古歷史上的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7年)是中亞河中地區的突厥化蒙古貴族帖木兒於1370年開創的帝國,首都為撒馬爾罕,後遷都赫拉特(Herat,又譯哈烈、黑拉特)。
  •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帝國
    這得歸功於從成吉思汗開始的近似於瘋狂的擴張,使得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汗國、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圖只算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對於蒙古各大汗國和部落享有宗主權。元朝的滅亡,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 蒙古帝國的「帝國前傳」
    蒙古帝國的「帝國前傳」(註:視頻中「朱元璋」應為「朱棣」)圍繞蒙古帝國國祚的後續討論立志:既然行省制協調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導致800年來的超穩定狀態,那么元朝為什麼只有「區區89年」的國祚?說到蒙古帝國的國祚,要看人們怎樣去計算。蒙古帝國是不足百年的王朝,還是千年歷史的汗國?如果從建立Hamug mongol olos的合不勒汗開始,算到1634年蒙古帝國最後一任大汗林丹客死青海,蒙古帝國的國祚是500多年,如果從孛端察兒徵服兀良哈剔人建立蒙古政治實體開始,算到最後一個孛兒只斤黃金家族政權亡於1920年,那麼說蒙古帝國是擁有千年國祚的汗國也絲毫不為過。
  • 蒙古帝國舊都遺址哈拉和林遊記
    哈拉和林是昔日橫跨歐亞大陸蒙古帝國的首都,13世紀中葉世界的政治經濟中心。一路上,車窗外奇景不斷,這裡的草原並非坦蕩如砥,而大多是不停起伏的山巒,甚至是高山,不過都覆蓋著綠色的草氈,徹底改變了我對蒙古大草原的想像。路途中,我們意外看見兩處大面積的油菜花。我曾在內蒙、青海和甘肅六月看過盛開的油菜花。
  • 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給後世的內陸帝國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蒙古統治的歲月,除了實際上很容易看到的統治體系和國家權力的形式、文明或文化方面明顯的一體化等確鑿的歷史遺產外,還將強烈的帝王形象及其記憶刻印在了歐亞大陸各地。這不僅在亞洲東方各地,而且在伊朗和中東地區,甚至在被認為是討厭蒙古的俄羅斯地區,也持續得到了繼承。這件事本身,可以說是貫穿時代的世界史水平上的歷史現象。
  • 蒙古帝國崛起的終極秘密
    真正不同的在於,慧元迅速向成吉思汗匯報,而成吉思汗利用他如臂使指的帝國指揮系統向整個草原推廣,奶粉成了整個蒙古帝國的軍糧。與之類似的是肉鬆的發明。這兩種食品的問世深刻改變了世界戰爭模式。蒙古士兵可以在飛馳的馬背上取出奶粉混在冷水中,就著肉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