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後鄉村振興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

2020-12-22 瀟湘晨報

網紅民宿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博後鄉村振興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

博後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符子運在給客人下單。

博後村網紅民宿「海納捷」。記者陳聰聰攝

「我們這裡經營中西式快餐,主要有漢堡、炸雞、蓋澆飯、粉面等。」12月17日下午,在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歐法堡餐飲店,今年27歲、身高1米76的英俊小夥符子運笑著對記者說。2019年5月,他與朋友合夥投資20多萬元開辦了這家餐飲店,現在回頭客越來越多。

符子運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2016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我們村民宿興起,但餐飲業沒人做起來,在學習和管理民宿期間,發現許多客人苦於沒有吃飯的地方,都跑到六盤村去就餐,因此也就有了在我們村創業的想法。」符子運的餐飲店力求營造一種幽雅、舒適、休閒的消費環境,在食品色香味、服務等方面力求盡善盡美,給顧客最大限度的享受和心理滿足。

譚中仙也是土生土長的博後村人,大學畢業後曾在廣州從事營銷工作,年收入約20萬元。依託亞龍灣區位優勢,博後村迎來了發展旅遊的好時機。2015年,他辭職回鄉和另外兩戶村民一起開辦民宿。

博後村是黎族聚居村莊,現有667戶,3680人,2020年8月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博後村主要發展民宿產業,是全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截至今年12月1日,全村共有民宿46家,房間總數約1470間,客房全年入住率超過65%,旅遊旺季經常處於一房難求的狀態。同時,通過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帶動餐飲、特色手工藝品等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目前已有5名大學生陸續返鄉創業就業,創業單位有5家。」博後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告訴記者,博後村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民宿協會抖音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推廣民宿,打造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網紅民宿,助力鄉村振興。

談及今後打算,蘇少洪表示將繼續依託美麗鄉村建設,讓博後村民宿成為三亞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更多大學生返鄉創業就業。

(記者黎良圖)

【來源:三亞市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達州市政協委員建言積極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
    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也被提上日程勢在必行。4月17日至20日,政協達州市四屆五次會議召開,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其中,政協通川區委員會黨組書記、主席何世清提出,積極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 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
    中新社廣州12月23日電 題:廣州促青年返鄉參與鄉村振興作者 王堅2020年以來,廣州實施青年投身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按照有一定數量返鄉青年聚集、有特色產業項目支撐、經濟發展程度較好、鄉風文明水平較高標準
  • 那些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首先聲明:堅決擁護國家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堅決支持大學生返鄉支持鄉村建設。今天想聊的是,透過諸多大學生返鄉創業中的種種經歷,來審視鄉村人才引進面臨的一些問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鄉村充滿了太多魅力和機會。但和所有行業一樣,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返鄉創業,甚至說,多數都不適合。
  • 9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漆晟傑:引苗育樹添新綠 鄉村振興增活力
    近年來,黃岡市堅持把能人回鄉創業工作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取得顯著成效。一大批有帶動力、有影響力的市場主體企業、回鄉創業典型和脫貧致富領頭羊應運而生。從本期開始,本報記者將深入黃岡市團風縣、紅安縣、羅田縣、麻城市、蘄春縣、英山縣的田間地頭和鄉間大棚,感受黃岡市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新氣象,為您帶來「魅力黃岡鄉村振興」的系列報導。本期為系列報導一,走進黃岡市團風縣淋山河鎮。
  • 貼心服務吸引「歸雁」返鄉創業
    「返鄉創業初期,我的啟動資金不夠,在縣人力社保局幫扶下,向銀行貸了一筆錢,還享受了貼息,對創業的資金周轉幫助不小。」 一說起創業擔保貸款,慶元縣劉李芬電子商務服務部總經理劉李芬眼神中充滿著感激之情。
  • 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貴港市港南區:青年回鄉創業 助力鄉村振興   貴港市港南區瓦塘鎮針對目前農村青年
  • 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2020-06-15 11:59:50王鵬 攝   中新網甘孜6月15日電 題:探訪四川丹巴中路藏寨:「95後」藏族大學生返鄉創業  作者 王鵬 劉忠俊  雨後的中路藏寨一片嫩綠,紅白相間的藏房在山坡間鋪開,數十座古碉聳立在薄霧中。六月中旬,站在高處的觀景臺上,藏族姑娘德吉指著一座藏房,「開民宿一直是我的夢想,我覺得我趕上了好時候。」
  • 松江區加大築巢引鳳 大學生紛紛返鄉創業
    東方網記者袁家福11月2日報導:這是一群可愛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紛紛選擇了返鄉創業,並帶領眾多同伴,將學到知識和本領反哺社會,助力鄉村振新幫助農民致富。在松江這塊歷史悠久的肥沃土地上大顯身手。大學畢業後從事網際網路與法律相關工作,收入頗豐。三年前,當時還在市區工作的朱燕把家鄉產的一袋大米送給同事品嘗,大家都讚不絕口。由此返鄉創業的念頭便萌生了。「創業之初只有我一個人,現在我們的團隊已經有十幾位大學生了,一起創辦鄉村民宿、土家美食、助力農村旅遊業發展。朱燕將自家230平方米的農宅改造成民宿,客房、餐廳、活動室等,在鄉村美景映襯下,老宅重新煥發了活力。
  • 【地評線】飛天網評:為鄉村振興蓄積青年才俊
    隨著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對青年人才需求的加大,多地返鄉大學生數量呈增多趨勢。這些富有幹勁、擁有新知的大學生或紮根山村創業帶富,或投身村級組織擔任脫貧專幹、村「兩委」成員,正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生力軍。
  • 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振興鄉村現實嗎?
    因而,近年來鄉村振興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鄉村振興這個概念我們聽得不少,但達到怎樣的局面才算是鄉村振興呢?我想對於農民來說,鄉村振興的概念大多數人都是模糊不清的,總之我們可以感覺到鄉村正在發展,我們可以感受到農村越來越好!國家近年來對於三農問題尤為重視,城鄉一體化成為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 劍河岑松:小基地成就大夢想 大學生返鄉創業為家鄉
    1月6日,在劍河縣林潤種養殖基地裡,基地負責人李昌楷正在和前來「取經」的貧困戶大學生介紹金線蓮種植技術。   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320國道旁,是一座由返鄉大學生創辦的金線蓮種植基地。基地外雖寒風刺骨,但是基地內,一株株金線蓮中藥材的幼苗卻依然茁壯生長著。「之前就聽說過這個基地,今天特意從交界村趕來跟李老師學習種植技術和企業管理,想著畢業後能自主創業」大學生萬妹珍(化名)說。
  • 2020溫嶺市大學生鄉村振興活動暨「後浪計劃」啟動儀式成功舉行
    2020溫嶺市   大學生鄉村振興活動
  • 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見習嘉年華,鄉村振興迎來青春力量
    於是,針對轄區內大學生和待業青年,開始探索以「黨建+教育+志願服務」的培養方式,組織青年們深入鄉村,了解農業科技的應用和產業發展的狀況,學習大學生返鄉創業案例,圍繞鄉村振興、創新創業主題,開展體驗活動和志願者服務,引導並鼓勵高校畢業生參與基層實踐和就業。
  • 大學生「農創客」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近年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成為「農創客」。這批「鄉土人才」為農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各地稅務部門積極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加大對「農創客」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實現青春夢想。
  • 「嶺南·千圖杯」首屆廣東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公益創新大賽在廣州啟動
    南方網訊 (記者/張俊偉)2020年1月4日,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指導,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公益慈善學院、畢業後公益基金承辦的「嶺南·千圖杯」首屆廣東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公益創新大賽在廣東省廣州市啟動。
  • 這些大學生創業項目創意十足 獲得創業補貼
    樂山新聞網訊 (實習生 孫潔 記者 吳映輝 )創新創業,優勢互補。11月19日,「魚漁相長」創業助力交流服務活動在樂山師範學院舉行。樂山師範學院精心挑選了2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到現場進行了展示,其中11個通過專家評審獲得了創業補貼,6個大學生創業項目成功與企業籤訂合作協議。
  • 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的中原新畫卷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鄉村振興首先要聚集人氣,留住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需要有知識、有能力、有素質的青年助力鄉村發展。人才不足,農村後備幹部匱乏,是鄉村振興的瓶頸和短板。」省政協委員、省人防辦主任賈宏偉表示。
  • 「鳳還巢」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運城市各級婦聯藉助『鳳還巢』計劃,為廣大女性創業就業提供服務、搭建平臺,助力女性創業者增收致富,不僅解決了正在創業人員的後顧之憂,增強她們的歸屬感和返鄉創業的榮譽感,也讓她們感受到了「娘家人」的溫暖,以及黨和政府的關懷。
  • 浙江常山:「常雁回歸」助青年返鄉創業
    官文景是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的一名90後海歸。2017年,受常山縣「常雁回歸」工程的召喚,官文景在常山縣委組織部、團常山縣委、縣人社局等多部門推動下,創立了常山縣第一家大學生創業園。而創業園的開啟,又吸引了常山在外青年的回歸。
  • 把牢人才振興抓手,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遂寧市經驗充分說明,鄉村人才振興必須以組織振興為首要前提。只有實現組織振興與人才振興的協調與融合,才能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隊伍在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中的帶頭引領作用。  創設環境引力,著力吸「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做好農村人才「回流」工作,必須為人才返鄉創造良好鄉村創業機遇與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