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糾治前後:2年只高1釐米,1周卻「長」11釐米

2021-01-17 上觀

 

2年只高了1釐米,可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一周裡,花季少女敏敏補回了11釐米的身高。敏敏媽媽說,「都是我們太粗心,竟然沒有發現問題如此厲害。」原來,敏敏在2年前被診斷為患有特發性脊柱側彎,本應及時隨訪,但粗心的家人卻忽視了很多信號,讓敏敏的身高被「藏」了起來。

 

新華醫院脊柱中心主任、小兒骨科主任楊軍林日前為敏敏完成了脊柱側彎糾治手術,敏敏的身高一下子從151釐米長到了162釐米,昨天,敏敏順利出院。

 

2年前,敏敏的媽媽發現孩子右側背部的肌肉比較厚,明顯比左側的肩高出不少。爸爸媽媽隨即帶著敏敏去了當地最好的醫院檢查,全脊柱X片提示,敏敏的脊柱發生了側彎,側彎曲的角度(obb角)呈65度。當地醫院建議,考慮到孩子剛剛進入青春期,發育高峰才啟動,如果現在就動手術,可能會損失不少身高,而且手術時機是在2年之後,暫時可以每半年隨訪一次。

 

聽了這話,樂觀的一家人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可媽媽聽進了預定的手術時間,卻忘記了重要的隨訪要求。當敏敏過完14歲生日,再去醫院就診時,脊柱畸形明顯加重,胸腰段脊柱呈S形側彎,攝片示胸彎cobb角105度,腰彎cobb角60度。本來屬於愛笑姑娘的「花季」變成了縈繞全家的「雨季」。

 

楊軍林解釋,「因為生長發育高峰期對於特發性脊柱側彎(AIS)的這類患兒尤其危險,她們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脊柱畸形加重,原來一年2至3度的變化,會變成一年20至30度肉眼可見的速度加重惡化,由此還會帶來的心肺功能、胃腸功能的併發症,並大大增加手術難度。」

 

2個多月前,楊軍林為敏敏實施頭顱骨盆牽引,樂觀的敏敏戲稱自己像個「天線寶寶」。主治醫生楊靖凡說,「頭顱骨盆牽引主要是為了略微拉伸調整扭曲變形的脊柱,為手術取得更好的效果創造條件。」

 

9月13日,在麻醉科的支持下,楊軍林成功為敏敏實施了「椎弓根螺釘+胸廓成型+截骨矯形內固定術」。3天後,敏敏佩戴好量身定製的高分子熱塑支具下地行走了,脊柱側彎角度從胸彎cobb角105度、腰彎cobb角60度基本恢復到正常體態。身體站正了,去掉支架的小敏又長高了,她高興地說:「我比媽媽高了!」此外,敏敏身體的巨大改變也抵消了不少背部的術後不適。

新華醫院 提供

楊軍林介紹,生長發育期間原因不清的脊柱側凸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一般將特發性脊柱側凸分為三種類型:嬰兒型(0至3歲)、少兒型(3至10歲)與青少年型(10歲後)。「青少年型特發性脊柱側凸相對較常見,10至16歲年齡組的青少年有2%至4%的發病率,多數側彎的度數較小。」絕大多數青少年型特發性脊柱側凸(AIS)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在一定情況下,AIS側彎的進展常伴有肺功能下降和後背痛。但胸彎如果大於100度,用力肺活量通常下降到預期值的70%至80%。肺功能下降通常繼發於限制性肺疾患,如果嚴重脊柱側凸損害肺功能,患者早期有可能死於肺源性心臟病。

 

楊軍林提醒,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好可以偶爾與同性別子女一起洗個澡或者觀察一下洗澡後孩子的脊柱,是否出現了不一樣的變化,「特發性脊柱側凸是一種比較容易篩查的疾病,家長的細心是早期發現的關鍵所在。」

 

據悉,新華醫院今年起打造覆蓋兒童至成人疾病預防與診治的脊柱中心,致力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脊柱疾病的成人與兒童。這一項目還獲得例如新苗等多家社會公益組織的支持,可以對貧困患者予以費用的減免。

相關焦點

  • 孩子吃好睡好卻長不高,只能是脊柱側彎了,調整好一年多高十釐米
    但是全國有5%左右的孩子在青春期該長身高的時候卻長不了。因為他們的脊柱側彎了。我們的脊椎從側面看有三個生理彎曲,頸椎,胸椎和腰椎,所以我們睡覺要有枕頭,腰會向前傾斜一點點。而從正面看脊椎是一條直線,而脊柱側彎的孩子就是脊椎向側邊彎曲了。
  • 挺直脊梁不自卑,脊柱側彎術後長高7釐米!
    患者的情況屬於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而且各種檢查和體徵顯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術後5個月再來複查恢復得很好,最大的變化是孩子身高變高了7cm,現在和同齡男生差不多高,有1米67,和同學走一塊也不會自卑了。而且跑步不再氣短,也可以上體育課,和同學們一塊玩鬧都不用擔心,感覺自己術後身體素體也變好了。在孩子青春期更要注意脊柱側彎!
  • 挺直脊梁不自卑,脊柱側彎術後長高7釐米
    患者的情況屬於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而且各種檢查和體徵顯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術後5個月再來複查恢復得很好,最大的變化是孩子身高變高了7cm,現在和同齡男生差不多高,有1米67,和同學走一塊也不會自卑了。而且跑步不再氣短,也可以上體育課,和同學們一塊玩鬧都不用擔心,感覺自己術後身體素體也變好了。
  • 防控脊柱側彎
    要注意8件事 1.初中生脊柱側彎患病率高 2.運動不足可引起脊柱側彎 3.長時間坐姿不當可引起 4.定期觀察孩子後背是否對稱 5.學校根據學生身高調整桌椅
  • 什麼是脊柱側彎?你真的了解嗎?
    紅網時刻11月19日訊(通訊員 姜旭彬)脊柱側彎是一個症狀的描述性名詞,是脊柱側凸的俗稱,是脊柱三維的畸形,包括冠狀面、矢狀面和軸位上排列異常。通俗地講,脊柱側彎就是脊柱向側方彎曲,可分為三種類型:胸左腰右S型側彎 /胸右腰左型側彎、右側C型側彎、左側C型側彎。今天就讓華醫金良專家講講脊柱側彎的一些知識。脊柱側彎。
  • 如何矯正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指的是脊柱彎曲異常。根據脊柱側彎的原因考慮,脊柱側彎主要分為三類,功能性、神經肌肉型和特發性的。脊柱側彎的類型、嚴重程度等決定了你應該採用怎樣的矯正方法。以下方法主要是通過鍛鍊理療的方式矯正脊柱側彎。
  • 疫情防控不放鬆 脊柱側彎要矯正!脊柱側彎大型暑期圓夢公益活動來了
    針對脊柱側彎手術費用高,醫院採取了多項惠民政策:省市醫保、新農合定點醫院、大病救治,多家慈善救助(智善公益基金會、福利彩票公益基金、鄭州慈善總會·愛你入骨、中華慈善總會威高愛心工程等),報銷加慈善救助最高可達總費用的90%以上,可以真正實現「花小錢、治大病,甚至基本不花錢」!
  • 12歲女孩脊柱側彎曲超過60度,手術矯正後「長高」4釐米
    12歲女孩婷婷(化名)患有極重度脊柱側彎,總是被同學笑話她彎腰駝背。前段時間在重醫兒童醫院經過骨科專家手術後,婷婷的背挺直了,並且恢復良好順利出院了。手術後的婷婷身高還從1.59米變成1.63米,足足高了4釐米,一家人開心不已。
  • 脊柱側彎(二)如何治療及預防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在青少年群體較為常見,不同原因會引起不同類型的側彎。針對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彎,你知道怎樣進行預防與治療嗎? 非特發性脊柱側彎病因清楚,包括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側彎和症候群性脊柱側彎(椎體疾病、脊髓疾病、結締組織疾病)。 此類側彎病因清楚,通常伴有其他器官系統異常,通過早期的症狀表現及檢查即可診斷,可及時進行幹預治療。
  • 【醫療科普】青少年脊柱健康殺手——脊柱側彎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家長和學校最關注的問題莫過於近視,但往往忽略了另一個嚴峻問題:目前我國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的發病率高達20%。什麼是脊柱側彎?脊柱側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 脊柱側彎後究竟如何對待運動?
    雖然大多數人只關注脊柱側彎,但維持矢狀面的狀態也很重要。例如,患者是否有胸椎曲度變小(平背)或胸椎曲度過大(駝背)?我們也必須考慮腰椎的矢狀面狀態,避免那些引起腰椎過度前凸的活動(過度向前頂腰,例如體操中常見的後仰)。同樣,脊柱側凸患者應該避免腰椎過度後凸(腰椎曲度消失)。對於脊柱側彎,目標是矢狀面的中立位狀態,所以選擇運動時的應該首先考慮到這一點。
  • 45釐米的全脊髓內腫瘤合併脊柱側彎患者在三博獲新生
    15歲,1.85的高個,意味著什麼?年輕?活力?無限可能?對於15歲的患兒小王(化名)而言,正是好好學習,擁抱生命之光,卻被診斷患有一種罕見的脊髓內腫瘤。本來纖細脊髓長滿了腫瘤,長達45釐米。幸運的是,他這次就醫遇到一位「對」的醫者——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範濤教授。
  • 科普|脊柱側彎
    關於脊柱側彎的原因,2014年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脊柱異常的篩查】中將脊柱側彎分為以下幾種 姿勢性脊柱側彎(posturescoliosis)與長時間採取錯誤坐姿(姿勢不當)、運動不當關係密切的脊柱側彎。
  • 脊柱側彎,做了手術還能長高嗎?達到這一年齡,可能就不會再長了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時期,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據調查顯示,大約有500萬兒童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彎,發病年齡多數都在12~15歲,也就是在青春發育期。而對於脊柱側彎來說,其實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情況並不是很嚴重。
  • 成都附大脊柱側彎矯正中心給脊柱側彎孩子家長的一封信
    但是很多病症卻困擾著孩子和家長,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肥胖、近視和脊柱側彎;尤其是脊柱側彎,雖然排在第三位,但其危害卻是所有青少年兒童病症中最嚴重的。 一般1-2天有明顯效果,1-3個月可以看到明顯矯正對比,90%以上的青少年兒童輕度脊柱側彎矯正後和正常孩子幾乎沒有任何差別,早發現早治療是應對脊柱側彎的最佳出路。
  • 如何判斷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脊柱畸形。在我國,青少年脊柱側彎患者約有300萬人,多發病於11到17周歲的青少年,脊柱側彎無論從影響體態美觀上,還是影響心肺和腎臟功能的角度上,脊柱側彎都是非常有害的,我們需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那麼,我們該怎麼判斷是否患上脊柱側彎?
  • 脊柱側彎康復
    脊柱側彎是青少年常見的問題,有一些成年人也有這個問題。嚴重的脊柱側彎會影響運動耐力以及肺部健康。因此,理解脊柱側彎對於為這些會員制定運動計劃喝指引不同的運動訓練至關重要。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何為脊柱側彎,引起的原因以及症狀,需要會員徵詢專業醫生的建議以及為脊柱側彎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理解何為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是脊柱的非正常彎曲。
  • 脊柱側彎怎樣治療?脊柱側彎在線科普學起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現身邊有一些孩子兩側肩胛有高低區別;一側後背隆起;腰部一側有皺褶;一側髖部比另一側高;兩側下肢不等長;女孩在穿裙子時可以有兩側裙擺不對稱等現象,這有可能是脊柱側彎的體現。
  • 視頻|青少年脊柱側彎如何自查?
    脊柱側彎有不同類型,根據發病原因又可分為先天性、特發性、神經肌肉型、退變性脊柱側彎等。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特發性脊柱側彎約佔脊柱側彎患病總人數的70-80%,而青少年又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的易感人群,國內外報導其患病率一般在2-4%。發現脊柱側彎怎麼辦,一定要做手術嗎?並非如此。
  • 每20個初中生,就有1個存在脊柱側彎?
    從2013年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側彎中心在廣州、深圳、珠海、汕頭、中山5個城市,為70多萬名中學生進行脊柱側彎初步篩查。其中,在廣州市7個區就篩查出7000多名疑似脊柱側彎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