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2021-02-28 玲家鋪子

這是一座沒有城牆、沒有樹木的城池,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是一座與古樓蘭齊名的西域古城,素有「東方龐貝城」之稱,它就是——交河。如今的它是一座古城的遺蹟,一片城市的廢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最為完整的漢代城市的遺址,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僅有標本。你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的一片廢墟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之久才被發現。

交河,位於新疆吐魯番市西約1公裡處的亞爾孜溝中狀若柳葉、高三十餘米的孤島上。因乾涸的河道分流城下,故稱為「交河」,為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車師前國王庭」的所在地,唐代安西都護府最初設在此地, 十三世紀下半葉,西北蒙古貴族發動戰爭,交河城於1383年在戰火中消亡。

交河故城像是一片葉子,更像是一艘歷史的方舟,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和氣息。故城的周圍被深約30米的河谷所環繞,長約1700米,最寬處約300米,建築遺址面積約38萬平方米,四周崖岸壁立,形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新城建在老城下

1993年,上百位中外考古、歷史學家,用小鏟、小刷,小心翼翼地一層層剝開蒙在有著2500年歷史交河故城上的塵埃。一個個困擾人們的「疑案」得到了解答,但另一些更為難解的謎又重新鎖上交河城頭。這一項目整整進行了8年。

交河故城不是按常規用一磚一瓦壘起來的,它是在吐魯番盆地西部的一塊溝壑縱橫的黃土臺地上,一寸一寸硬掏出來的一座城。

劈開高聳的臺地南部崖體,就成了南城門。順門而入,是寬11米、長340米的中心大街。大街嵌入地下6-7米,臨街厚厚的生土層便是高大的牆。

就這樣,交河這塊橄欖形,長1700米、寬300米的臺地被劃為6大塊區。高踞於城中心寬敞臺地上的是宏偉的官署區;東城區是屋舍密集的居民區;西城是建築簡陋的貧民區和商市、手工作坊;南城是深宅大院、高樓宏宇的官僚居所;城北是寺院區、墓葬區。

交河故城形制布局

考古學家很長時間都無法理解交河的一個奇異現象:遺址的上部,是距今2500年前的洞穴式住房,越往下離現代越近,最底層是公元14世紀交河廢棄時的遺蹟。這就是說交河不是向上「生長」,而是往地下「鑽」。

這和人類文化遺存規律正好倒了個個兒。為什麼?

考察完後,學者們恍然大悟:交河是它的先民們集體雕刻的一件規模宏偉的作品。

最先來到交河的居民,在崖體上開出第一塊平整的空地,這便是院落。然後在院牆上掏出半地穴式的洞,這就是家。一個民族退出,另一個民族又潮湧而來,在原來的居址上向下掏挖,建成更大、更完備、更適合人類居住的屋舍。交河故城就這樣向大地深處延展著。

減地起凸法建築工藝

塞人開創的絕代精品

交河故城臺地周圍在2萬年前遍布人類足跡,充滿勃勃生機。從古老的文明源起到氏族社會再發展為城邦文明;從幼小的城市的萌芽,到城市的鼎盛再到衰亡,考古學家都在交河找到了可靠的證據。交河故城及其周圍墓葬群記錄了人類文明成長的全部過程。世界上再難找到這樣一個人類文明的活圖本了。

遠在距今3000多年前,吐魯番盆地遊牧著一支頭戴尖頂帽、身穿皮大氅、腳穿連褲皮靴的神秘人種。他們就是新疆原始民族之一,史學界稱其為「塞人」。經過對其頭骨的測量證實他們是歐洲白種人。

有學者認為,交河車師國的開創者,就是這些塞人。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生活在交河臺地上的塞人開始掏土為穴,進入了定居的城邦文明。此時,中原大地正是諸子百家唇槍舌劍,戰國狼煙四起,諸侯攻城奪地之時。

經過1600年的使用營建,交河完成了由城堡向城市的過渡,一度成為吐魯番盆地的政治軍事中心。

交河故城與天山

交河故城具有一座城市應具有的一切東西:大街小巷、精緻的城市設計布局、寺院、民居、市場、官署、佛塔、墓地、城門、便道……

由於洪水的衝刷,許多建築都崩下崖體。據統計,交河故城現保存較好的房屋遺址有1339間,窯洞106孔,燒制陶器的窯址5處。全城街道現存3869米,有4座城門,9條便道。城中有52座寺廟遺址,316口古井,兩座商市,13個民坊。

交河故城考古平面圖

交河最為繁榮興盛當屬公元6-7世紀,興盛時的交河故城要比這大得多。

在交河城外,還發現有車師大型貴族墓葬、數千座南北朝至隋唐古墓群、數百座懸在崖體上的崖墓、溝西雅爾湖石窟群、鹽山大型石窟群等。

交河城中一些建築當屬絕代精品。進入東城密集的居民區,就仿佛進入一片斷牆的森林,那寬僅2米、深達7米的幽深街巷裡,抬頭只見一線天。小巷兩邊是又高又厚的牆,牆內幾十戶人家組成一個單元——坊,包括公共水井、共有佛寺、私家水井。坊內屋舍鱗次櫛比,庭院交錯。殘存的牆體依然能分清主室、偏室、地下室、廚房、家庭佛壇。所有的民居都是向下掏挖,並將挖出的土用板築法加高牆體,築成二至三層樓房。交河城中央總面積5192平方米的大佛寺,是我國最大、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珍品。

交河故城倉儲區

考古學者考證,佛寺大殿的中心塔柱,當年的高度在10米以上。

日本學者不相信公元6世紀的人們能建造如此宏偉的大殿。他們認為這541.2平方米的殿堂是沒有屋頂的,因為古人解決不了屋頂大跨度的力學問題。

後來在主殿前的水井裡,掏挖出幾十麻袋青磚、筒瓦和滴漏,證明佛寺不僅有頂,而且巍峨壯觀,只是永遠無法再現了。

交河故城的屋頂,被東察合臺汗國的一把「聖火」焚燒殆盡。

2號民居印證文明交融

交河故城當絲綢之路要衝,接受了1600年西來東往文明之風的薰染,打上了古老的東方文明、印度文明、希臘文明的烙印,變成了諸種因素的混血之城、充滿勃勃生機。

城中的佛寺多採用中心塔柱形,這種形制是中原佛教遺址中所沒有的,這和古印度佛教文化一脈相承。車師人墓葬中的銅鏡,是古希臘帶柄式的,交河城講究居中、對稱,以及坊的建制,又分明是盛唐長安城的模樣。

而交河的屋頂,則是諸種文明交融的集中反映。1994年,學者對東城區2號民居進行發掘,發現這所民居集中體現了三種屋頂形制。

這座民居的上限年代為兩漢無疑,下限年代為高昌回鶻時期,使用年限大約有1500年左右。民居有四個使用過程。

早期的建築是在3米多高的土丘西北兩側開挖豎直平面,然後在下部挖掘圓形洞穴,屋頂是圓的,是車師先民留下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批中原、河西走廊的漢人為避戰亂而遷入吐魯番,交河、高昌一度成為漢民族雲集之地。漢民族的舊城池建築方式深深地影響了交河。

版築法建築工藝

第二個使用過程,是在原址繼續下挖1米左右,預留原生土牆體,將掏出的土用板築法加高牆體,用椽、檁及葦草搭起平面的屋頂。

第三期是繼續下挖2米,建成二層樓房,「單坡斜頂」屋。此時的2號民居,混雜了西域、中亞、中原幾種建築方式。

第四個使用期是回鶻人用原來的牆體掏挖磚槽,用土坯砌築券頂,變平頂房屋變為券頂窯洞。

2號民居的水井一直沿用著。考古學家對這口井進行了掏挖,古井挖至24.3米處出水。其水清冽甘甜、冰涼沁骨。現在,去交河旅遊的人如果有興趣,都可以喝一口這古井裡打出的水。

交河故城和高昌相比,其功用更多地偏重於軍事,交河故城所經歷的戰火,多得已經無法統計。可以說,交河建於戰爭的需要,終亦毀於戰爭。

交河歷史

交河位於吐魯番盆地火焰山與鹽山之間的一個豁口上,絲綢之路通往焉耆盆地的「銀山道」、前往烏魯木齊的「白水澗道」、北抵北庭都護府的「金嶺道」等,都要經過交河故城。交河的位置太重要了,因此成了「地上多骷髏」的戰場。

交河城是一個大城堡,城中又以坊為單位形成一個個小城堡。攻破交河城不易,進入交河城、攻破小城堡也難。

交河故城鳥瞰

走進交河城,一股森然之氣逼面而來,大街小巷都是又厚又高的牆,沒有臨街的窗、門。行至街巷狹窄處時,那些牆似乎陡然長高許多。一旦入侵者入城,小城堡便各自為陣打響巷戰。滾木石箭鏃從高達7米或10米的牆頭傾瀉下來,敵人無處躲避。

交河的戰禍多來自於它的地理位置。公元前漢與匈奴在交河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史稱「五爭車師」。

公元前62年漢遣2500吏卒屯田交河,並置戊己校尉專管屯田積穀,漢朝才終於控制了交河。中華史籍中許多文臣武將的赫赫戰功,都是在交河故城建立的:李廣利、李陵、趙破奴、鄭吉、班超……在漫長的1600年歲月裡,交河幾乎每兩三年就要有一戰,每十來年就要有一場大戰。

公元450年,匈奴人沮渠安周乘車師王車伊洛協助北魏出兵焉耆之時,圍攻交河。歷時8年,車伊洛之子車歇苦苦死守,終因城中糧草耗光不得不投奔焉耆。車師國就這樣亡了。他們在交河溝北臺地留下了規模恢宏的20座貴族墓。1994年考古學家發掘了其中兩座。

這兩座墓規模之大、結構之複雜是新疆考古從未遇到的。墓葬的地表封堆就達40米,封堆之下是1米高、直徑近10米的圍牆,牆的主墓室下挖10米。圍牆之外是密布的殉葬坑,有殉馬、駝,還有奴隸。

但令考古學家不解的是,如此龐大豪華的墓穴中,卻往往沒有墓主屍骨或完整的屍骨。根據現場情況,不像遭人盜掘。有人認為,車師人在國破家亡時,曾來此打開他們祖先的陵墓,帶著他們的屍骨,遠走他鄉。

交河故城溝北車師墓葬

戰爭促進了西域各民族的融合,加速了文明的演進,同時也最終毀滅了文明。究竟多少個民族曾在西域繁衍生息,誰也說不清,僅吐魯番盆地,史書中就記載了10多個名稱:車師、匈奴、呼揭、鮮卑、柔然、高車、突厥、吐蕃、回鶻、蒙古……許多民族的來龍去脈至今仍是謎。

交河故城應是這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匯的最好見證。

喜歡我,就關注我哦! 

唯以真品,方表我心  唯以精品,方顯我意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  本臺編輯  如若侵權  請予以告知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交河故城
    如今的它是一座古城的遺蹟,一片城市的廢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是中國唯一一處最為完整的漢代城市的遺址,更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僅有標本。你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的一片廢墟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年之久才被發現,如今已經滿目瘡痍。 交河,位於新疆吐魯番市西約1公裡處的亞爾孜溝中狀若柳葉、高三十餘米的孤島上。
  • 交河故城:絲綢之路上最完美的廢墟
    交河故城的申遺可謂是一波三折,最終在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
  • 交河故城的現狀及保護
    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生土結構的古代建築城市。那獨具匠心的城市布局、天然渾厚的建造技藝、形制多樣的建築遺存以及周邊的墓葬和石窟,見證了吐魯番古代文明,對研究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文化、建築技術、佛教及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具有重要價值。
  • 交河故城丨兩城相交處,黃昏傍交河
    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因為處在兩河交匯之處,所以被稱為「交河故城」。整座交河城像一艘遠行的巨輪,又像一片巨大的柳葉,在10公裡長的亞爾乃孜溝中記錄著歷史的沉浮。面對滿目瘡痍的交河故城,吏部員外郎陳誠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設危城水上頭;斷壁懸崖多險要,荒臺廢址幾春秋」的感嘆。1961年,交河故城成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交河故城作為新疆段的六處遺址之一,成功列入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當中。
  • 跟我走進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 探索大唐安西都護府的前世今生
    交河故城坐落在距離吐魯番市區10公裡的西部臺地上,據守要衝,控扼古代交通咽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臺地上的交河故城宏偉壯觀,建築密集,布局有序,它的整體性、封閉性以及防禦性都很強。從上往下看,猶如一片柳樹葉,由河水和綠洲將交河故城的臺地與周邊隔絕,地勢高低錯落,立體感十分強烈,懸崖峭壁,水草茂盛,這樣壯麗的景色堪稱一絕。
  • 寶藏四方世界遺產日特輯:5小時聯播雲遊3大遺址|大遺址|世界遺產|...
    騰訊新聞將聯動三處世界文化遺產,開啟寶藏四方雲直播計劃。5小時聯播,雲遊新疆交河故城、陝西大明宮、甘肅鎖陽城3大遺址,聚焦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世界遺產,帶網友體驗一次有文化質感的世界遺蹟之旅。首站新疆:近觀世界上最宏偉的人類雕塑交河故城,距今2000年以上,位於新疆吐魯番市以西13公裡,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市遺蹟,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這裡。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繁華城市,是一座與古樓蘭齊名的西域古城。現保存較好的房屋遺址有1339間,窯洞106孔。
  • 跟我走進《西遊記》的玄奘在新疆吐魯番講經三個月的「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是與同處吐魯番地區距離它不遠且齊名的「交河故城」,共同作為新疆地區規模最大,形制最複雜、保存狀況較好的古代都城遺址群。交河故城在吐魯番城西,而高昌故城則在吐魯番城東。同樣的,它也是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了的,位於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現在的高昌故城由外城、內城和可汗堡(相當於王宮)共同組成,它的佔地面積是相當巨大的,比之前呈柳葉狀的交河故城大了足有三倍不止。
  • 2021年南疆攝影團|10月16-29日|喀什老城-庫車大峽谷-巴楚胡楊林-慕士塔格峰-交河故城14日秋色風光&人文攝影之旅
    下午日落時分,前往【石頭城】(海拔3100米左右),石頭城位於縣城東北的一座小山岡上,是新疆境內古絲綢之路上一個著名的古城遺址,帕米爾高原最顯著的文化象徵。新疆號稱「胡楊之鄉」,其南部地區沙雅縣境內新發現的一片面積近兩百萬畝的原始胡楊林,可謂世界之最。秋季是胡楊林一年中最美麗的時節,金秋光影,色彩盛宴,作為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胡楊林的新疆沙雅,以其大漠胡楊、塔河胡楊向人們展示了一幅胡楊林壯美綺麗的畫卷。
  • 西域三十六國——這是最神秘的新疆!
    是的,在我們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一帶,曾經有過無數的古國:千年樓蘭、樂都龜茲、交河故城、婼羌古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從空中俯瞰,交河故城就像一片大柳葉。繞城相交的兩條河流,就是天然的壕溝。由於河水衝砌,臺地周緣形成了高達幾十米的斷崖,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天生就是一個軍事堡壘。
  • 踏訪漢魏洛陽故城
    文:蘇湲漢魏洛陽故城位於洛陽東15公裡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是歷代定都總時間最長、規模最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城遺址。始建於西周時期,更始三年(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於此,其後三國魏、西晉、北魏也以此為都,歷4代共330多年。北魏末年在戰亂中化為廢墟。
  • 南疆很美,北疆更美,南北疆一起,那就更完美!
    從和田出發,經民豐沿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開始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裡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最長的公路。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裡。
  • 《魔獸世界》懷舊服廢墟之間任務怎麼做 廢墟之間任務完成流程攻略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某些任務一定有些疑問,相信大家一直在尋找中廢墟之間任務的任務攻略
  • 高昌故城東南小佛寺壁畫小考
    正壁上殘存的壁畫為四身佛的背光與頭光,左邊一身脫落,中間一身規模最大。由此我們可以明了,佛殿內所表現的主題為塑繪結合的五方佛。五佛思想由來已久,北涼時期,天竺三藏曇無讖所翻譯的《悲華經》即提出「五佛世界」這一概念[1],但這時的五佛含義可能與後世的五方佛還有一定的距離。本文所及五佛,是指密教中以大日如來為主尊的五尊佛,常稱作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五智佛、五聖及五禪定佛。
  • 行走中原丨踏訪漢魏洛陽故城
    北魏末年在戰亂中化為廢墟。在漢魏洛陽故城考古發掘工地上,只留下了一座座經過血與火洗禮的殘垣斷壁,其他悉數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一代代叱吒風雲的帝王足跡,令人敬畏,驚愕不已。漢魏洛陽故城的考古發掘,持續數十年從未間斷。洛陽工作站站長、漢魏故城考古隊隊長錢國祥研究員,傾其一生在此發掘,他帶領的考古隊員基本還原了故城原貌。今存遺址內城城牆皆夯土板築而成,周長約14000米。北魏宮城為長方形,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660米。城內主要建築為宮城、宮殿、衙署等,太極殿為宮中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