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當選!中美關係會去向何方?資本市場會怎樣?會給美國經濟...

2020-12-16 和訊

  美國東部時間7日晚8時(北京時間8日9時)許,拜登和哈裡斯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向全國發表講話。

  《衛報》稱,哈裡斯在講話中說:「我們人民有能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當我們的民主在這次選舉中出現在選票上,美國之魂處於成敗關頭,全世界都在看著,你們為美國迎來了新的一天。」

  隨後,拜登以新當選總統的身份上場,向全美發表講話。拜登先是說道:「各位,這個國家的人民都說話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將去向何處?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哪些不同?對資本市場帶來影響?

  中美關係短期或趨於緩和?

  據中信建投證券分析,短期來看,大選後中美關係緊張局面或迎來階段性的緩和。第一,2020年部分矛盾激化,有大選的作秀成分,新總統上任後,相關需求將下降,主要矛盾轉會美國國內,包括疫情等問題,對中國的指責會有所緩和。第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採購協議仍將發揮短期壓艙石的作用。2020年中美衝突向科技、政治等方面蔓延,反而是貿易領域相對風平浪靜,在疫情衝擊下,中國進口對美國的重要性大幅上升,只要採購協議未被撕毀,我們判斷中美關係就暫時談不上全面惡化。第三,近期中美雙方已經釋放一些友善的信號,例如中國復播NBA、對華為的供應限制有所放寬。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在也表示,拜登上臺可能會為中美關係帶來一個「喘息期」。

  他認為,目前中美的摩擦和對立已遍及所有領域,並處在「快速惡性循環」的軌道上,整體表現為三個特徵:戰略互信的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沒有任何實質合作。拜登上臺,至少中美可在後兩方面有所突破。

  「預計中美會在疫苗、抗疫、氣候變化等領域恢復較為務實的建設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擺的對話和聯絡機制也有望恢復。但戰略互信的重建,卻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信強分析稱。

  不過,總統的更換或許不會改變華盛頓對華政策的總體方向。「無論誰入主白宮,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都將或多或少維持現狀」,美國CNBC近日援引白宮前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威廉士的話這樣預測稱。

  國際關係學院校長助理、國際政治系主任達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拜登的對華政策不會簡單地回到2016年「歐巴馬時代」,因為過去四年間,中美關係和世界都已發生巨大改變,兩國精英和民眾對對方的看法也幾乎徹底重塑。

  「拜登對中國政策的調整,勢必將建立在川普時代的基礎之上——事實上,對華政策的徹底改變,可能正是川普政府留給美國最大的政治遺產。」達巍認為。

  他表示,「對華接觸政策」需要調整已漸成美國朝野的共識,拜登上臺也難改兩國走向競爭與對抗的大趨勢,問題是他將出臺怎樣的替代性政策框架尚不清楚。「不過,競爭並不意味著脫鉤。我不認為拜登政府會贊成對華全面脫鉤戰略。」

  貿易戰是否還會繼續?對華關稅會取消麼?

  據CNBC報導,瑞士隆奧銀行分析師的報告認為,拜登的勝利可以減少一些交易的不確定性。「拜登或將對雙邊貿易採取更加理性的態度,即使在其他領域內,他的團隊可能表現出和川普政府一樣的對華鷹派態度。」不過,該銀行的分析師們稱,他們並未假定拜登會自動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預測,兩國政府或將首先重新評估此前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協議部分內容不排除因現實情況變化進行調整,進而再在第一階段協議的基礎上繼續談判。「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川普加徵的關稅其實是拜登繼續談判的『好籌碼』,他不大可能會主動取消。」

  他同時指出,民主黨背後有勞工群體存在,一直比共和黨相對更傾向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川普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是共和黨中的「另類」。因此,信強預測,在日用品等美國老百姓(603883,股吧)受損失較大的領域,對華關稅或許先有放鬆,但其他領域則需要更艱難和長期的談判。

  路透社10月的一篇獨家報導曾援引拜登兩名高級顧問的話稱,拜登若當選,在對華關稅作出決定前,將先與美國主要盟友磋商,以尋求「集體影響力」來應對中國。兩名顧問稱,這麼做是為避免重複川普「美國優先」議程的錯誤,該議程曾惹惱多個美國關鍵盟友。另據《華盛頓郵報》更早前援引拜登助手的話稱,他將「重新評估對華關稅」,但尚未就此作出最終決定。

  另一個在貿易領域被廣泛關注的問題是,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是否有可能重新加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貿易協定」(TPP)?TPP是歐巴馬主政時期的經貿主張,普遍認為對中國將造成巨大壓力,然而該協定卻一直未獲美國會批准通過。川普上任後,於2017年正式宣布退出TPP,剩下11國在2018年3月另行籤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

  對此,達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有重返CPTPP的可能性,但難度很大,該協定在國會或將面臨兩黨反對,因加入自由貿易安排在美國社會已日益「政治不正確」。此外,重返CPTPP還需和現有成員國談判,技術上需要時間。

  對華為、TikTok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會鬆動還是加劇?

  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6日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如果拜登選前的政治言論轉化為選後對中國科技的實際行動,那美國與中國的科技脫鉤將會加劇。

  該評論稱,拜登曾公開明確在該領域表達過對中國的不滿,稱「中國政府和其他由國家主導的行為體正在攻擊美國的創造力」,並稱會對中國企業實施新的制裁。他還曾表態稱,川普政府的做法是「凌亂而無效的」,而他將採取「協調並有效的策略」。

  達巍認為,拜登上臺後,美國在關鍵核心科技領域對中國的打壓不會放鬆,但「脫鉤」的範圍有望縮小,因為川普現在將「國家安全」和「科技競爭」的範圍設置的過於廣大,且不切實際。

  「比如對TikTok和Wechat這種沒有不可調和矛盾的企業,禁令有可能取消。但華為在很多領域都牽涉到中美間無法調和的核心競爭,情況就要更複雜。我預計美國在對華為的晶片出售上會有一定鬆動,但在5G建設領域的政策,恐怕很難有所改變。」他對《環球時報》稱。

  而信強則認為,在一些非關鍵技術領域,拜登不會像川普一樣「死纏爛打」,但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慧等核心領域,拜登和川普不會有本質區別。「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部分脫鉤,已是必然」。

  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哪些不同?

  拜登的施政理念與川普在許多方面有明顯不同,對財政、貨幣、產業、民生等政策均會帶來影響,但由於參議院被共和黨控制,這種政策變化可能相對溫和,極端化的概率偏低。

  中期來看,關注以下不同:

  加稅是市場主要擔憂:拜登明確表示將公司稅由21%調升至28%,此外,資本利得稅調升可能也會使得一些股票賣出行為提前,加稅將構成對美股的直接利空。但是,不能靜態的理解稅收政策,由於民主黨治下,關稅可能赦免、經貿往來增加、政府支出上升,這些都會對加稅形成一定對衝,尤其是對眾多全球布局的美股公司。

  行業管制方向發生變化:川普對金融、能源、科技等行業管制偏松,2016年當選後相關行業股票曾獲得顯著超額收益。拜登對上述行業或重新加強管制。相反,由於對環境保護相對重視,新能源相關行業將獲得更多重視。此外,管制放鬆的還有商貿和移民等領域。

  財政刺激預期上升:優先級看,民主黨對基建法案顯然更熱衷,而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也值得期待。同時,對地方和州政府的轉移支付,也更容易在拜登治下實現。

  美聯儲的壓力或下降:鮑威爾在任上飽受詬病,其中原因之一便是經常屈服於川普所施加的政治壓力。這一點上,拜登無疑會提供相對寬鬆的環境,鮑威爾的壓力將緩解,預計美聯儲的政策將更加獨立,目前復甦大背景下超預期寬鬆的概率將下降。

  疫情防控力度或加強:主張防疫優先於經濟復甦,若疫情在2021年Q1仍嚴重,拜登承諾會推出更多抗疫措施,包括增加疫苗研發支出和增強核酸檢測能力,並且更好的把握復產和抗疫之間的平衡,未來疫情防控的前景不會太差。

  民生問題上更強調公平:在國內經濟上拜登較川普更偏向窮人,與川普減稅不同,拜登主張「劫富濟貧」提高富人稅收,提升最低工資,還將繼續推行歐巴馬時期的「平價醫療法案」,加大政府醫療補貼,在種族問題上反對暴力執法。

  短期來看,財政刺激和疫情防控對經濟和市場有著直接影響。大選之前,攪動美國經濟復甦和市場波動的兩個核心因素是第三波疫情與財政刺激方案難產,大選塵埃落定,上述不確定性有望緩釋。儘管共和黨會通過參議院施加阻力,但拜登治下財政刺激方案落地仍是基準假設,且總規模不會太低。而一旦加強疫情防控,短期的供應鏈恢復或受到一定影響,但大復甦方向將獲得更好的保障。增長預期和市場情緒將獲得提振。

  對資本市場影響如何?

  從中短期看,今年以來流動性驅動的市場,美元指數是影響市場的關鍵變量。若拜登當選,過去四年美股牛市背後的主要政策驅動「基石」——「川普交易」面臨全方位逆轉:美聯儲獨立性的增強,疫情積極防控後或將推動美元指數回升並引發流動性邊際收緊預期,金融監管周期趨嚴,特別是稅收政策方面:取消全部未來減稅計劃,改為對企業和資本市場大幅加稅,將同時影響風險偏好與盈利預期。李迅雷預計,拜登當選後,當前估值歷史極值水平的美股或將大概率面臨一輪調整。

  從中長期看,經濟體基本面的前景是決定長期趨勢的關鍵變量。拜登大幅加稅的財政方案實際上是吸收了桑德斯激進派的主張,該方案直指美國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核心:貧富分化。川普給美國精英階層帶來的巨大危機感,使其願意為長期前途讓渡部分利益,可能使得方案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通過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大幅減輕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美國消費率整體或有所提振並彌合日益擴大的「通脹缺口」,從而提升美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族裔矛盾的緩和,又將促進美國社會「新共識」的形成,並穩定秩序;同時,政府稅收能力的增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彌合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和避免美元信用的過度透支,疊加全球貿易關係的緩和及盟國體系的穩定, 李迅雷認為,美元有望重返強勢,美股的中長期前景或也並不悲觀。

  就美股的結構而言,與共和黨傾向傳統能源等相比,民主黨更加偏好新能源、醫藥生物、等新興產業,疊加危機感下,美國兩黨對國家加大科技投入「新共識」的形成,有望使得近期美股中「藍色名單」(新能源、醫藥生物、全球化等)相對「紅色名單」(傳統能源、銀行等)的強勢有望延續。

  參考資料:

  《解局:拜登時代,中美關係將會去向何方?》——環球網

  《拜登當選的話資本市場會怎樣?》——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黃文濤 | 美國總統大選跟蹤二:若拜登上任,會有哪些變化?》——中信建投證券研究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巨豐投顧。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一文讀懂丨拜登宣布當選!中美關係會去向何方?資本市場會怎樣?
    當我們的民主在這次選舉中出現在選票上,美國之魂處於成敗關頭,全世界都在看著,你們為美國迎來了新的一天。」 隨後,拜登以新當選總統的身份上場,向全美發表講話。拜登先是說道:「各位,這個國家的人民都說話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將去向何處?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哪些不同?
  • 李迅雷:拜登當選的話資本市場會怎樣?
    (原標題:拜登當選的話資本市場會怎樣?),這篇文章儘管主要內容是對大選不同結果下,美股及全球資本市場或將如何演繹進行展望,但我們在開篇就強調,我們仍認為,拜登獲得大選仍是大概率事件。考慮到當前拜登獲勝越來越大的可能性下,資本市場對於拜登當選後,對美股中短期、中長期的整體走勢,中美經貿關係,細分行業結構性機會變化以及對A股的映射等已愈發關注。
  • 拜登即將「上位」,對中美關係、資本市場有何影響?
    拜登於11月7日晚向全美發表「勝選」演說,多國領導人也已表示祝賀拜登當選。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和焦點時刻,若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可能會加速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經濟和資本市場也將深受影響。若拜登勝選,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
  • 拜登經濟政策與川普有什麼不同 中美關係將去向何方
    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川普一直在任,美國將更像是白人的美國;若是拜登當選,這個美國就是世界人民的美國,因為他會較為歡迎移民,崇尚文化多元。但是對於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和影響來說,哪個更好並不一定,主要還是價值觀的差異。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會引導美國走向不同的方向。
  • 港政商界:拜登當選,對中美關係、香港經濟有何影響?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將去向何處?劉兆佳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說,中美很可能重啟對話,「中美關係不敢說會有所改善,但緊張狀況會有所紓緩」。在壓制中國崛起方面,他相信拜登會較多用外交或軍事手段,拉籠盟友合作,再不像川普那樣單打獨鬥。但美國將來可能意識到無法壓制中國崛起,會更注重強化自身力量和提升經濟,尋求一種新的、較有建設性的務實方法處理中美關係。 對香港會帶來什麼影響?
  • 拜登當選,A股會...
    如果拜登在喬治亞州也成功翻盤的話,拜登最終將以306票:232票大幅領先川普,從而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由於率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1)拜登已經於北京時間上午9時發表總統勝選演說;2)美國主流媒體已經紛紛報導拜登將當選新任美國總統;3)部分國家也紛紛祝賀拜登當選,包括德國總理、法國總統、英國首相、西班牙首相、加拿大總理、印度總理等。也就是說,主流社會已經基本承認拜登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
  • 拜登對華主張如何 若當選能改變中美經濟關係嗎?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目前,總統候選人拜登正與現任總統川普展開競逐。數據顯示,拜登領先勢頭繼續擴大。目前,外界關注,拜登對華主張怎麼樣?當選後是否將會改變中美之間的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不會自動好轉?中國或可先一步打開局面
    外界普遍希望美國當選總統北登上臺之後,會使中美之間關係得到緩解,避免世界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衝突。而拜登和外交政策顧問都認為美國面臨最大的威脅不是中國,而是最重要的長期挑戰。
  • 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原標題: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刊載題為《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的文章,作者系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
  • ​【權威訪談】朱鋒:拜登當選總統,會停止對華科技戰嗎?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在鳳凰網《風向》訪談欄目中分析了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在中美關係方面會有三個明顯可以改善的基本前景:非情緒化、熟悉中國事務、更可行可信的合作領域探索。很多人擔心拜登上臺會重回多邊主義有助於美國建立「反華全球聯盟」。
  • 拜登上臺後,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會是怎樣
    拜登上臺後,中美衝突將會繼續嗎?未來中美關係可能的走向又是什麼?對於拜登上臺後,中美是否會繼續發生衝突,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等問題,許多學者都發表了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點:第一, 中美關係不可能好轉,因為遏華、制華已成為美國兩黨共識;第二, 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
  • 拜登時代,川普極力鼓吹的中美經濟「脫鉤」會發生嗎?
    拜登時代即將拉開帷幕,中美關係面臨「再出發」。 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極力推動中美經濟「脫鉤」,為兩國正常經濟合作「布線埋雷」,大有黑雲壓城之勢。拜登上臺後又將作出何種抉擇? 少俠認為,中美經濟「脫鉤」明顯悖潮流、逆大勢、違民意,既不可行,也不合理。
  • 基辛格給美國下任總統一個警告!如拜登當選中美關係能否回暖?
    隨著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入主白宮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世界對中美關係能否破冰給予了高度關注。11月16日至17日,在「2020年創新經濟論壇」前兩天的討論中,拜登政府外交策略、中美關係走向、大國關係平衡成為會議焦點。本屆創新經濟論壇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美國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南非曼德拉研究院等機構以視頻會議方式聯合舉辦。
  • 拜登勝選 中美經貿關係前景如何
    202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堪稱近年來國人關注度最高的一場美國大選,街談巷議幾乎鼎沸。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過去的四年中,「中美關係」這個詞終於走出廟堂和大學課堂,直接讓中國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它的威力——赴美留學的大門緩緩關上、核心技術遭到封鎖、華為遭受的制裁曠日持久、製造業工廠減產、工人失業。
  • 格雷厄姆·艾利森:拜登上臺,我還是認為中美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目前我們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轉折點,美國大選即將結束,或將產生一屆新的政府,因此今天是一次適時的討論。眾所周知,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隨著時間推進,它將成為塑造全球化以及世界秩序的雙邊關係。 我想先談談在當前情況之下,尤其在中美關係之中,拜登領導的政府會是怎樣的。假設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誓就職,你可以看到新任政府在以下三方面已經蓄勢待發。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
  • 多家美國媒體宣布拜登贏得大選,他的經濟政策將有何不同?
    恒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向澎湃新聞表示,如果川普一直在任,美國將更像是白人的美國;若是拜登當選,這個美國就是世界人民的美國,因為他會較為歡迎移民,崇尚文化多元。但是對於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和影響來說,哪個更好並不一定,主要還是價值觀的差異。可以肯定的是,拜登會引導美國走向不同的方向。
  • 拜登勝選後,中美會回到從前嗎?那麼你會原諒綠了你的前任嗎?
    表面是大量郵寄選票造成計票拖延,背後牽涉的一定是與兩黨相關的利害關係。雖然川普還在想辦法做最後的掙扎。雖然這個局,拜登基本上已經坐穩了,很難被翻盤。但別忘了,如果說拜登當選就是美國人民的選擇,那麼給川普投票的7000萬美國人就不算人了麼?
  • ...丨拜登勝出就是中國勝出?華爾街如何看待美國選舉影響中美經濟
    :「拜登贏了,就是中國贏了,因為中國會擁有整個美國。」 下文我們就來看一下代表了美國金融精英群體的華爾街大佬,怎樣看待這次美國大選結果對中美經濟的影響。[2]
  • 拜登上任後,美國會改變嗎?
    美國外交政策會有調整 國際社會更多關注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會有所改變,對此拜登已經作了一些與川普外交政策不同的宣示,並已在外交幕僚方面作出布局。拜登有可能改變川普的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強調多邊主義,盡力修復與美國傳統盟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