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2021-01-17 中華網

原標題:美媒文章:拜登時代中美關係會是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雙月刊網站1月7日刊載題為《拜登時代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的文章,作者系西班牙「聚焦經濟」公司經濟師阿爾內·波爾曼和奧利弗·雷諾茲。文章稱,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全文摘編如下:

十一黃金周假期,杭州的火車站人群熙攘。這個景象強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復甦。

這與美國截然不同:中國已基本控制了病毒,經濟活動持續加速;美國的許多州則重新實施各種隔離措施,以應對病例激增的局面。在有些人看來,這證實了中國有望實現其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強國的目標。

我們的預測顯示,今後五年裡,中國將繼續削弱美國的經濟領先地位。

拜登政府如何處理對華關係,不僅對拜登的總統任期至關重要,也是其任內的決定性主題之一。去年10月中旬接受我們民意調查的機構均預期貿易緊張關係會有所緩解,許多機構預計美國會部分取消對中國技術企業的關稅和限制。如果是這樣,那會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北京不會指望華盛頓施恩:中國正加大力度鞏固國內市場,並在關鍵性高科技領域擺脫美國的遏制。

我們預測,就2020年全年來看,中國經濟增長2.0%,是唯一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之下,美國經濟收縮4.0%,反反覆覆的隔離抑制了經濟增長勢頭。

這一點使中國能夠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我們的計算顯示,中國今年的名義GDP將是美國的71%,高於2019年的67%。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82%。

近日我們調研了67個國際機構的看法,近80%的受訪者認為拜登會部分或全部取消川普施加的進口關稅。這樣做的經濟動力顯而易見:美國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會下降,作為交換,中國可能會改善美國出口商品的市場準入渠道。

然而,在技術限制這一政治敏感問題上就不那麼有共識了,比如對華為的限制。雖然61%的機構認為限制措施會部分或全部取消,但39%的機構預計這些措施將保留。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預期拜登上任後美中關係在言辭方面變得更加文明,包括願意在氣候變化等重要國際問題上展開交往,以及減少強調懲罰性關稅。不過,美國會繼續施加壓力,因為中國如今被視為在決定著未來經濟的新興技術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拜登的一些提議也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比如他的4000億美元「購買美國貨」計劃旨在促進公共部門對美國產品的需求,還有些計劃旨在鼓勵公司將供應鏈帶回美國。

羅斯商品集團聯合創始人、研究分析主管路易斯·W·羅斯認為,美中外交關係可能會「看似」有所改善,但是美國和中國還在很多方面存在衝突。

未來幾年,川普時代的遺風還會揮之不去。許多企業可能會繼續使供應鏈多樣化,離開這個亞洲大國,漸漸削弱中國的出口優勢。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供應鏈多樣化的重要性,從而加速了這一進程。無論如何,拜登改變不了北京的這樣一個觀點,即中國必須加強國內技術攻堅,減少半導體等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

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中國國家媒體的最新流行語——「雙循環」。這個詞是指中國的經濟重心轉向國內消費,同時不切斷與外界的聯繫。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相關建議中,「雙循環」是核心思想。其邏輯是正確的:近幾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本密集型模式即將走到盡頭,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正在減緩。

展望未來,我們預測,從現在起到2025年,中國個人消費的平均增速將在6%左右,大大超過GDP的整體增速。明年的名義工資將增長9%以上,2022年則在7%以上。

我們的預測顯示,除非發生意料之外的危機,中國在今後五年裡會繼續縮小與美國的經濟和技術優勢。拜登擔任總統有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不那麼好鬥的貿易政策會有利於市場情緒和投資,但這些改變不了大局。

在獨霸天下幾十年之後,美國能否容忍一個與之規模相當的經濟強國並與之合作,將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獨特的經濟體系能否過渡到一個更持久的模式亦然,那將確保這個亞洲大國在較長時期內繼續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高盛公司的分析師評論道:「中國如何在未來幾年實現可持續的、平衡的和高質量的增長,是決策者面臨的關鍵性長遠問題。」

相關焦點

  • 拜登如何對待中美關係?美媒:不會停止對華打壓,但言辭更加文明
    目前拜登已經取得了美國大選的勝利,距離他上任時間也越來越近,外界都十分關心他會如何對待中美關係,美國《哈佛商業評論》1月7號專門為此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作者認為拜登在兩國外交的言辭方面會更加文明,包括同中國在重要國際問題上展開交往,以及減少和強調懲罰性關稅,但是拜登也不會停止對華打壓,他可能還會延續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 拜登時代即將開啟,中美關係將有多大不同?
    【導語】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儘管川普還沒有正式承認大選失敗,未來的兩個月內他很可能會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一番折騰,但是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導致中美關係持續下行。在我看來,塑造當前態勢的,既有結構性因素,又有各自的國內政治周期性因素,需要分別討論。
  • 對華政策「三步走」,拜登上臺將修復中美關係?川普計劃徹底落空
    近日,德國「時代」周刊網站發表的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將會重啟對華關係,而這將分步驟進行。 川普時代的對華政策 在擔任美國總統的最後一個多月裡,川普準備對中國上演「末日瘋狂」。
  • 美媒:歐洲讓拜登的對華政策「難上加難」
    (觀察者網訊)上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雙方關係迎來重要裡程碑。然而,美國並不樂見中歐關係更進一步,無論是川普政府亦或是拜登團隊。與此同時,多家美媒悲觀預測,歐盟的做法將損害拜登就任後的歐美關係,打亂拜登的對華政策,讓其變得難上加難。
  • 數據被爆後,中美一目了然!美媒不禁唏噓:希望中美關係儘快穩定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今年中美關係是建交以來空前緊張的一年,在全球飽受疫情肆虐且經濟出現衰退之際,中美關係直奔冰點之際,中美企業夾在中間可謂是美媒刊文曝光數據根據新華社客戶端所報導,近日美媒《華爾街日報》刊文《中國再度助推美國企業增長》,其中將中美兩國在疫情之下經濟的一些數據曝光,引來多方高度關注。刊文中表示,縱使在疫情期間,歐美焦頭爛額之際,中方卻支撐著在華美企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 美媒用三件事告訴拜登,每件都不簡單
    然而,拜登之言的重點在於後半句,其表示與中國的關係是停留在「競爭對手」的層面還是「武力競爭」層面,關鍵在於美方在對華戰略上採取何種態度。這句看似有緩和的意思,實則充滿了威脅性,拜登或比川普更有「殺傷力」。拜登之言意味著他若上臺,在必要的時候可能會與中國「短兵相接」。中美關係一旦從經濟、政治的正面對抗,變為武力對抗,恐怕中美無一方可全身而退!
  • 美媒記者:拜登將任命其長期助手託尼·布林肯為美國國務卿
    拜登政府可能在未來中美經貿協議談判中著重轉向非關稅貿易措施。2.2科技領域:美國可能會通過制定行業標準等手段打壓中國高科技美國已意識到中國高技術發展對美國的衝擊,拜登政府或將聯合其他國家制定行業標準,打壓中國高科技,但會避免中美科技脫鉤。拜登曾在民主黨總統初選辯論中表示不允許中國公司在美建設能源、金融服務、通訊等關鍵基礎設施。
  • 普京向美攤牌後,美媒給拜登指了條明路:與華合作
    但"當選"之後,川普背後7400多萬張選票卻也無時不刻在提醒著拜登,對華態度需謹慎斟酌。就在拜登猶豫之際,美媒向拜登指出明路。普京對美國攤牌,措辭很直白最近,國際上無疑被中俄果斷續籤"彈道飛彈及航天火箭運載協議"所震撼,中俄合作不僅僅是在彰顯兩國之間高度互信的關係。
  • 拜登宣布當選!中美關係會去向何方?資本市場會怎樣?會給美國經濟...
    拜登先是說道:「各位,這個國家的人民都說話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將去向何處?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哪些不同?對資本市場帶來影響?第三,近期中美雙方已經釋放一些友善的信號,例如中國復播NBA、對華為的供應限制有所放寬。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在也表示,拜登上臺可能會為中美關係帶來一個「喘息期」。  他認為,目前中美的摩擦和對立已遍及所有領域,並處在「快速惡性循環」的軌道上,整體表現為三個特徵:戰略互信的摧毀,高層政治互動幾乎停擺,沒有任何實質合作。拜登上臺,至少中美可在後兩方面有所突破。
  • 展望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崔天凱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
    本次年會以「美國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前景」為主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力森(Graham Allison)在開幕式上進行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芬·歐倫斯(Stephen Orlins)主持。
  • 「下一階段」中美關係前瞻:拜登會與川普大不同?|北京觀察
    文/唐萍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期,不少高級別中國外交官就中美關係頻頻表態。新近的一次是12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了視頻交流。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不僅是在中國有利益的美國大企業代表組成的集團,也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的象徵。此外,該委員會負責人克雷格·艾倫曾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員。現在,這些官員重新掌權,拜登執政依靠的正是他們這一批人。「中國釋放這個信號的背景是,美國大選結果日益明朗,中國已經向拜登發了賀電。美國政府要換人,而且還換了黨派,這對中美關係來講是一個改善的契機。
  • 拜登勝選後,中美會回到從前嗎?那麼你會原諒綠了你的前任嗎?
    嚴重破壞了中美的朋友關係。希望拜登執政後,重新修補好中美關係。」很多人質疑,拜登上位後會不會延續這種好戰的本性?這從一個傳統型政客身上很難看出端倪。但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是,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到從前了。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老布希功不可沒。1974年老布希擔任駐華聯絡處主任期間,曾多次訪問中國。
  • 美媒給拜登講了三件事情,每一件都不簡單!
    在拜登「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之際,已跌至冰點的中美關係將何去何從成了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然而據媒體報導,在美國大選開啟之前,拜登和川普都將對華強硬視作拉取選票的重要「法寶」。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時,拜登聲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 一文讀懂丨拜登宣布當選!中美關係會去向何方?資本市場會怎樣?
    隨後,拜登以新當選總統的身份上場,向全美發表講話。拜登先是說道:「各位,這個國家的人民都說話了」,「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 拜登入主白宮後,中美關係將去向何處?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哪些不同?對資本市場帶來影響? 中美關係短期或趨於緩和?
  • 拜登勝選 中美經貿關係前景如何
    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過去的四年中,「中美關係」這個詞終於走出廟堂和大學課堂,直接讓中國的老百姓感受到了它的威力——赴美留學的大門緩緩關上、核心技術遭到封鎖、華為遭受的制裁曠日持久、製造業工廠減產、工人失業。而在中美關係過去四年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中,對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影響最為直接的,當屬川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
  • 拜登上臺後,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會是怎樣
    拜登上臺後,中美衝突將會繼續嗎?未來中美關係可能的走向又是什麼?對於拜登上臺後,中美是否會繼續發生衝突,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等問題,許多學者都發表了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點:第一, 中美關係不可能好轉,因為遏華、制華已成為美國兩黨共識;第二, 中美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
  • 拜登上臺,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金燦榮:別指望太多
    中美兩國的關係也隨著美國大選持續惡化,一度跌至冰點。但是好在美國大選已經接近尾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極可能擔任下屆的美國總統。在此次會議當中,中國國際問題專家楊希雨針對川普拒絕承認自己敗選給予分析。楊希雨表示川普之所以會拒絕承認,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川普主義,而且川普拒絕承認敗選,還加劇美國的分裂。
  • 拜登團隊成員稱「中國應當被尊重」,中美關係將重回正軌了嗎?
    美國前駐歐盟大使、拜登團隊歐洲事務顧問安東尼·加德納近日接受一檔節目採訪時稱,不應用「對抗」形容中美關係。他還表示,在人權等問題方面惹怒中國毫無意義,中國應當像其他國家一樣受到尊重,美國不應不尊重中國。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美媒:拜登將全面否定川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25日...
    2020-11-27 22:36:25來源:FX168 【美媒:拜登將全面否定川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25日報導稱,拜登正在實踐他的第一個諾言,即徹底否定川普的政策,關於拜登的對華政策,《紐約時報》稱擔憂川普為中美關係留下的遺產,「他們想將中美關係鎖定在對抗的軌道上」。
  • 美媒: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逐漸超越美國,拜登「壓力山大」
    美媒猜測,美國因此在領導國際氣候工作上留下空白,而中國志在填補這個空缺。文章指出,在某些方面,中國已經做好了領導氣候變化工作的準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鋰離子電池和電動汽車製造商。中國還承包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型電動汽車和幾乎所有電動公交車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