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參戰國的硬幣:德國篇—元首的馬克

2021-01-16 錢幣中的歷史

3個月前寫過一個系列的文章《二戰時期參戰國的硬幣》,本來打算是寫4篇的(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結果只寫了前兩個就爛尾了,主要原因就是寫到德國時發現他的硬幣實在是太龐大了,寫起來一直沒有頭緒。這2天又思考了一下,決定還是把這個系列寫完,德國篇則採取以點帶面的形式,不貪圖介紹全,而注重有趣。

1938年的德國斯圖加特,一片繁華。二戰時期德國的硬幣和日本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開戰前形勢一片大好,資源充足所以硬幣材質精良,以足銀的銀幣為主,到了二戰中,金屬資源都用來打仗了,硬幣材質逐步變次,從銀到鎳、從鎳到鋁、從鋁到鋅。

1936年,德國第三帝國,2馬克銀幣。其實德、日兩國挑起二戰是有必然性的,就是這兩個國家的自然資源都比較匱乏,他們必須通過對外擴張來得到更多的資源,所以當戰爭不順利時,資源就會緊缺,鑄造硬幣就會變得困難,這也是他們的硬幣在二戰中有相似經歷的原因。

1935年,德國第三帝國,5馬克銀幣。和上面的2馬克一樣,銀幣正面的頭像是興登堡元帥,希特勒並沒有把自己的頭像放倒硬幣上。

希特勒對興登堡十分的敬畏,有人形容: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在他面前,也乖的像個孩子。希特勒和興登堡握手,右側的老者就是興登堡,上面銀幣上的頭像就是他。

1936年,德國第三帝國,1馬克鎳幣。德國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外,在其他金屬和石油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德國之所以後來招惹蘇聯,就是為了高加索的油田。日本也類似,招惹美國也是要東南亞的石油,因為日本侵佔中國後,沒發現東北大慶的大油田,所以為了支撐戰爭,就轉而瞄向了南方。

以50芬尼硬幣為線索,1935年時,50芬尼的硬幣是鋁材質的。到了1938年,德國在歐洲所向披靡,新版的50芬尼硬幣採用鎳為材質,質量比之前的好了很多。可是好景不長,之後德國戰事不斷擴大,結果發現鎳金屬極度缺乏,已經不夠造坦克的了。所以只能將新版50芬尼硬幣回收,重新回爐製成鎳的原料,用來造坦克,這也是著名的德國坦克幣。

1939年,德國第三帝國,50芬尼鎳幣,坦克回爐幣,由於這種硬幣回爐去造坦克了,所以現在留存下來的要少很多,較為珍貴(幾百人民幣吧)。

1939年,又重新發行了鋁材質的50芬尼硬幣,1941年,第三帝國50芬尼鋁幣。而到了1940年,10芬尼以下面值的硬幣,更是改用了鋅材質,硬幣質量進一步下降。

1936年,德國第三帝國,5芬尼硬幣,黃銅材質。

1944年,德國第三帝國,5芬尼硬幣,鋅材質。

1945年,德國投降,盟軍允許德國繼續鑄造其硬幣,以滿足人們日常的使用,但是需要把硬幣上的納粹符號去除,因此出現了這種不帶納粹符號的鋅質硬幣,1945年,德國10芬尼硬幣,鋅材質,這種臨時硬幣一直使用到1948年,之後德國分裂,東西德誕生,德國貨幣分為了東德馬克、和西德馬克。

二戰期間,德國第三帝國還發行了3種6枚紀念幣,分別是:馬丁路德450周年2、5馬克,席勒175周年2、5馬克,第三帝國執政周年2、5馬克。

1933年,德國第三帝國,馬丁路德450周年,5馬克銀幣紀念幣。馬丁路德是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德國歷史上排第二的偉人。

1934年,德國第三帝國,席勒175周年,2馬克銀幣紀念幣。席勒是德國著名的文學家。

1934年,德國第三帝國,執政周年,2馬克銀幣紀念幣。

戰後的柏林,一片廢墟。二戰時,德國馬克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其實很一般,甚至不如日本,蘇聯1盧布能兌換0.7美元,日本1日元能兌換0.5美元,德國馬克則只能兌換0.4美元,但是德國的工業生產力則很強,超過當時的英國,僅次於美、蘇。不過,最終決定戰爭走向的還是石油。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女飛行員多厲害?戰敗前夕拼死去救元首,結果她就投降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就是因為二戰的悲劇,所以二戰時期才會譜寫出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如同二戰德國時期的女飛行員一樣,德國戰敗的前夕,就有一位女飛行員拼死去救元首,可見這到底是有多麼的感人了。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二戰德國女飛行員多厲害?戰敗前夕拼死去救元首,結果她就投降了吧。
  • 二戰時期,蘇聯、美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比現在很多國家都強
    例如二戰時期,以納粹德國、日本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當面臨不可避免的侵略,最好的應對方式,即不斷的提升自身實力,例如蘇聯和美國。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所以這些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實力到底有多強,接下來就簡單為大家盤點三個二戰時期的強國。
  • 二戰期間,各參戰國士兵打仗時都吃什麼?中國的看起來最心酸
    二戰期間,各參戰國士兵打仗時都吃什麼?中國的看起來最心酸 二戰是人類史上消耗最大的一場戰爭,對於各個參戰國的國力都是極大的挑戰,當然習慣上把義大利剔除。難怪有人說,第四次世界大戰將回到冷兵器時代,沒錢真的打不起仗呀。今天來看一下二戰時各國的士兵的夥食,中國的夥食排在最後。
  • 德國新聞 德國人在家屯了130億馬克,估計是史上最敗家的情懷
    不過這14年來,讓他們戀著馬克的不是利益,而是情懷。 德國央行最近援引上周五一項調查稱,自2002年1月啟用歐元後,該國仍有54%的居民家中持有馬克貨幣,尤其是硬幣。該央行稱,截至11月底,仍有130億德國馬克在流通,價值總計達66億歐元(約72億美元)。
  • 二戰時,為何大部分參戰國都裝備了瑞典的博福斯高炮
    這種裝備受到了各大參戰國的青睞,不管是美英為代表的盟軍還是德國為代表的軸心國軍隊,都大量裝備了這種武器,美國甚至不顧顏面的仿製剽竊。這種裝備就是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一款來自北歐的防空利刃。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瑞典的博福斯高炮為何備受各大參戰國的青睞?其原因就是這款高炮的性能太出色了,因此受到各大參戰國的青睞。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文/紀布話說,在二戰初期的納粹德國,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此同時,大家也會想到他們的元首,正是因為有他的領導,才促使德國不顧一切地發動了二戰。鑑於德軍在二戰中的各種表現,網上曾有很多朋友對希特勒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為何這麼說?
  • 二戰各主要參戰國死亡人數對比
    二戰各主要參戰國死亡人數對比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從歐亞大陸到大西洋、太平洋,波及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人口高達20億,相應地,死亡人數也非常驚人,大約7000萬。若按死亡人數排名,則蘇聯第一位,軍民死亡達2680萬人,蘇德戰場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戰場,蘇聯在二戰中貢獻最大。第二名中國,軍民死亡約1800萬人。中國戰場遼闊,人口眾多,持續時間最長,而且衰弱的國力和落後的裝備、戰術,使我們不得不用人命來彌補差距。第三名德國,800萬人。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很多人認為瑞典在二戰中能避開戰火是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但事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永久中立國都能避開戰火。要能在戰爭中取得中立國的地位,自身必須要有一定的實力,如果沒有一定實力,只要宣布中立就能避免戰火,那二戰期間所有遭到德國侵略的國家都會宣布自己是中立國,這樣一來或許元首也就無法發動二戰了吧。
  • 他擔任德國元首12年,為崛起不惜發動二戰,為何到死還是下士軍銜
    文/紀布話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希特勒擔任納粹德國的元首,權力至高無上,在整個二戰中,所犯罪行更是罄竹難書。就是這樣的一個擁兵數百萬,戰爭裝甲無數的魔頭,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其軍銜是什麼等級。其實,他雖身為元首,手握絕對的軍權,但其並不是一個「元帥」,而是一個「下士」。
  • 元首不想要的蒼蠅拍,二戰德國E-10/25坦克殲擊車
    E系列裝甲武器雖然被稱為二戰德國的末日武器,但是這個理念的提出卻是在1942年5月,相比於E-100重型坦克這樣的龐然大物,E-10/25坦克殲擊車則是最具實際意義的兩個型號。理念和技術都先進的E-10E-10與當時德軍已經裝備或者正在研製的主流裝備不同,可以說與元首強硬幹預下獲得發展的主流思想完全不一樣。首先最適合當時德國情況的,就是通用化設計。
  • 德國仍有124億馬克未兌換歐元
    德國焦點網(Focus)12月16日報導,在引入歐元現金近19年後,德國並非所有人都告別了舊貨幣。根據德國中央銀行的數據,至今年11月底仍有124億馬克(折合63.4億歐元)未兌換,涉及馬克紙幣57.9億、硬幣66.1億。這相當於1.643億張紙幣和超過230億枚硬幣。
  • 歐元都流通14年了 德國人還在囤積德國馬克
    德國馬克  德國央行表示在德國採用歐元替換德國馬克14年之後,目前市場中仍然有價值66億歐元的德國馬克紙幣和硬幣。  很多德國人仍然懷念德國馬克,而大部分孩子已經不熟悉德國馬克了。德國馬克現在仍然可以以2001年時的固定匯率兌換歐元。德國中央銀行——德國聯邦銀行周五提醒手上持有德國馬克和那些忘記自己還持有德國馬克的德國人,他們可以將這些老貨幣兌換成可使用的歐元。根據英國民治調查公司在11月末的調查顯示,54%的德國居民手中仍然持有德國馬克的現鈔,特別是以前的硬幣。  德國央行官方的歐元對德國馬克匯率為1.95583,接近於2001年匯率的兩倍。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然而幾十年過去了,德國又一次強大起來的,又成為了首屈一指的國家。它的裝備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德軍還是北約執行軍事任務的利器。好像什麼事情對他來說都不難,德國的恢復能力,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標杆。現在的德國人早已經轉變了在1929時期的想法。這個時代的德國人,享受著繁榮安寧的生活環境,厭惡戰爭,不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覺得依靠之前的軍事裝備足安排好本國的戰事防禦。
  • 二戰時期,為什麼納粹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比如,大家都知道猶太人善於經商,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歐洲各國歧視,限制猶太人的各種活動,禁止猶太人擁有土地,田產,從事政治活動,甚至參軍打仗(一戰時期的德國,奧匈帝國除外)。所以只剩下商業領域,結果人家經商有道,成了富裕階層,又進一步遭到了普通民眾的仇視。
  • 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
    導語: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此國戰后街上基本見不到男人我們知道,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作戰面積最大、戰況最激烈、參戰國最多的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國家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在二戰中有一個國家輸得也是相當慘,那就是這次二戰軸心國之一的納粹德國,比起被原子彈轟炸的日本,納粹德國在這次二戰中損失要多得多。納粹元首希特勒當政時期,就以打造軍事強國而徵收了大量的士兵,二戰開始後,更是有很多青年男人投入戰場。
  • 二戰前德國元首為何對其堅實後盾衝鋒隊下手
    德國元首在上位的過程中,也組織起了自己的武裝勢力,畢竟想要奪權,光靠著政治的力量是不行的,還要有一支可靠的武裝才行。很快,德國元首也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這就是ROMM(luomu)。ROMM是納粹早期的元老之一,也是幫助德國元首上位的關鍵人物。
  • 二戰美國大兵嫌棄的午餐肉罐頭,卻是其他參戰國士兵垂涎的美味!
    說到後勤運輸,人們一定會想到世界各國的軍隊,在這些軍隊中,美軍的後勤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這一點其實早在二戰時期就有所體現,不管是武器裝備的運輸還是軍隊飲食的保障,都是很多國家的軍隊沒有辦法企及的。很多人都為美軍部隊那種類豐富的夥食感到吃驚,不過有些人還是覺得,美軍的夥食如此豐富主要是因為現在沒有戰爭的侵擾,但是我們得知道,哪怕是在二戰時期,美軍也是相當注重軍隊的後勤保障的,因此美軍的夥食水平是相當出色的,這對美軍在二戰中能夠擁有強大的戰鬥能力具有一定保障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二戰美軍的夥食到底有多豐盛吧。
  • 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後,如何處置了原來的德皇?
    但是,德國一戰戰敗後,威廉二世被迫引咎下臺。當時國際與國內的呼聲都是要對其進行審判。▲多倫莊園在威廉二世流亡荷蘭之時,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原本威廉二世以為希特勒能幫他復闢德意志帝國,甚至還拿出200萬德國馬克援助希特勒。
  •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何要提高國內女性的地位?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何要提高國內女性的地位?二戰時期,希特勒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成為母親不是女性身份的降低,反而是她最大的功績。對女性來說,沒有什麼比生兒育女更偉大的事了」。當時的納粹宣傳負責人戈培爾非常贊同元首的意見,聲稱「女性的任務就是讓自己美麗,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正如雌鳥為了雄鳥而讓自己美麗,它也為雄鳥孵蛋」。所以在納粹黨人的理念中,生孩子成為了衡量女性是否成功的最高標準。在上個世紀初期,德國兒童的出生率非常高,但是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時候,事情都完全不一樣了。
  • 二戰德國的坦克為何越造越大?元首的科技樹歪的不是一般呀
    說起二戰的明星坦克,虎式絕對是其中最閃亮的那顆星。堅實的的裝甲,優秀的88坦克炮,不俗的機動速度,集火力防護和機動於一身的無敵霸主,更是有1挑25的光輝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