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主要參戰國死亡人數對比
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從歐亞大陸到大西洋、太平洋,波及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人口高達20億,相應地,死亡人數也非常驚人,大約7000萬。
若按死亡人數排名,則蘇聯第一位,軍民死亡達2680萬人,蘇德戰場是二戰規模最大也最慘烈的戰場,蘇聯在二戰中貢獻最大。
第二名中國,軍民死亡約1800萬人。中國戰場遼闊,人口眾多,持續時間最長,而且衰弱的國力和落後的裝備、戰術,使我們不得不用人命來彌補差距。
第三名德國,800萬人。德國是最慘烈的蘇德戰場的另一方,同時由於其工業能力和所佔領地區的優良資源,使其可以長期承受高強度的戰場消耗,並且最終本土也淪為戰場,因此死亡人數名列前茅。
第四名波蘭,630萬人,由於在戰爭中堅持時間較短,波蘭陣亡士兵人數並不高,大約12萬人,但隨後的大屠殺給波蘭人民,特別是猶太人帶來深重災難,平民死亡率極高。
第五名日本,290萬人,日本是二戰策源地,軸心國的主要作戰方,並且最早拉開二戰序幕,因此死亡較多,但在列強中,其國力較弱(僅軍力畸形發展),無法長期承受高強度戰爭消耗,且本土並未淪為戰場,因此死亡遠低於德國。
第六名南斯拉夫,170萬人。南斯拉夫國家雖小,但很有血性,並非坐等盟軍解放,而是自行發動起義,與德軍硬幹,基本上以自己的力量解放全國,故其在小國中死亡較多。
第七名英國,40萬人。英國也較早參加二戰,是北非戰場與德軍作戰的主要參戰方,也是諾曼第登陸的主力之一,而且,德國空軍對不列顛進行了大規模、長時間的轟炸,因此死亡較多,但本土未被入侵,死亡人數並不靠前。
第八名美國,38萬人。美國在非常廣闊的戰場上參與了戰爭,太平洋、北非、西歐,因此死亡較多,但美國參戰時間較短,戰爭烈度與規模不如蘇德戰場,而且本土完好,甚至未遭到大規模轟炸,因此死亡人數並不靠前,且平民死亡人數很低。
如果以死亡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來排名,那麼波蘭無疑是第一,約20%;諾魯第二,約14.7%;蘇聯第三,13.88%;德國第四,約10%;南斯拉夫第五,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