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血腥至極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持續4年多時間,波及15億人口,殘酷無比,被後世稱為人肉絞肉機。各參戰國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都用盡渾身解數,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軍隊投入這場絞肉戰中。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到底戰死了多少人呢?
英國:英國是協約國的主力,於1914年8月4日參加一戰,並派遣遠徵軍赴歐洲大陸對德國作戰。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過程中,英國動員了570萬軍隊參戰,還有大批殖民地軍隊跟隨英軍作戰,僅印度殖民地就動員了130萬印度軍隊遠赴歐洲作戰。整個一戰期間,英國本土軍隊戰死了90萬,另有30餘萬的殖民地軍隊戰死,所以英國共戰死了120餘萬人。
法國:法國素來是歐洲陸軍強國,一戰爆發前法軍就有上百萬常備軍,是對抗德軍的主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軍本土一共動員了790萬人參戰,另有大批的非洲殖民地軍隊跟隨法軍作戰。
整個一戰期間,法國共陣亡了124萬士兵,這還沒有算上殖民地軍隊的陣亡。因為法國是一戰的主戰場,很多大型會戰都在法國本土上打的,所以法國平民也傷亡慘重。據戰後法國政府統計,持續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法國20到30歲的年輕人損失了58%,怪不得很多人都說一戰讓法國失去了一代年輕人。
俄國:沙皇俄國被稱為歐洲壓路機,陸軍龐大無比,為世界之最。整個一戰期間,俄國總共動員了1580萬人參戰,佔整個協約國總動員兵力的三分之一,冠絕諸國。俄國雖然動員的兵力多,但因為工業落後,軍工生產跟不上前線的消耗,很多俄軍士兵連步槍都配不全。所以俄軍戰力低下,被德國打的節節敗退,喪失大片土地。俄軍傷亡也是極高,總共陣亡170萬人,而且沙俄組織落後,統計數據也準確,據戰後推測,沙俄軍隊的傷亡應該遠超這個數據。
義大利:一戰爆發前,義大利是同盟國成員,和德國、奧匈帝國締結盟約。但是一戰真正爆發後,義大利卻背叛了同盟國,於1915年加入協約國,對德奧開戰。整個一戰期間,義大利總共戰死65萬人。
美國:美國是在1917年底參戰一戰的,當時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集團已經血戰三年,筋疲力盡。美國看準時機,果斷加入協約國,給同盟國致命一擊。美國參戰後,不到一年,同盟國就投降了,所以美國傷亡很少,僅陣亡5萬餘人。
德國:德國是同盟國的絕對主力,相當於以一國之力單挑英法俄三大軍事強國,關鍵還不落下風。德國不是敗在戰場上,而是敗在戰爭資源枯竭,後勤不濟上面。德國在一戰期間動員了1100萬人參戰,佔整個國家總人數的六分之一,陣亡177萬,是戰死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德國是戰敗國,本土受到蹂躪。所以德國平民也傷亡極多,達到760萬人。
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是同盟國的第二大主力,一戰的導火索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奧匈帝國是面積僅次於沙俄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眾多,工業發達,但因國內民族複雜,紛爭不斷,導致奧匈帝國在一戰戰場上表現很差,不僅打不過俄軍,連塞爾維亞軍隊都打不過。奧匈在一戰期間動員了900萬人參戰,陣亡120萬人。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因戰敗而瓦解。
整個一戰期間,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共動員了6500萬人參戰,1000餘萬人戰死,2000多萬人受傷。而且一戰結束時,西班牙大流感爆發,流感被各參戰國軍隊帶回家鄉,導致4000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