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法國的雪恥之戰

2020-12-09 騰訊網

世仇,指世世代代有仇的人、家族或國家。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馬克龍和默克爾的祖先曾大戰千年。)

文接法德世仇三;鐵血宰相俾斯麥終結法蘭西第二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後,掃除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

從法國掠得50億金法郎的戰爭賠款(資金)、阿爾薩斯以及洛林的鐵礦和鉀礦(資源),以及接受和應用其他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經驗(第二次工業革命),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迅速發展,

(工業革命擴張時間線。)

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為歐洲五大強國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

普法戰爭後,為了防止法國復仇,俾斯麥採取了挑戰大英帝國全球殖民霸權的策略,採取與歐洲列強結盟的策略孤立法國。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於1888年即位後,反對俾斯麥的政策,1890年,威廉三世解除了俾斯麥的首相職務,親政後實行擴張的帝國主義政策,與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美利堅合眾國產生衝突,歐洲形成兩大對立陣營,德國局勢開始轉為不利,法國有機會雪恥(普法戰爭法國戰敗,賠款割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被以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義大利為首的協約國擊敗。

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力,法國光士兵就戰死了約130多萬,而且西線戰場主要在法國國土內進行,法國的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德國戰敗後,法國為了復仇主張嚴懲德國。

一戰後,籤訂了對德國極為嚴苛的《凡爾賽和約》

1,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紐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2,德國割讓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

3,對德國進行軍事限制。

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西岸50公裡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陸軍被限制在10萬人以下,不得擁有坦克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置;

不得組織空軍等。

4,根據協約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

但凡爾賽和約沒有按照法國的主張徹底瓦解德國,而且由於奧匈帝國的崩潰,使得德國周圍都是奧地利,捷克,波蘭等小國,反而使二戰前納粹德國的擴張極其的順利。

而且《凡爾賽和約》也是德國納粹煽動德國復仇情緒,從而上臺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發動二戰的重要原因。

(福煦元帥在東方快車車廂中簽署了一戰停戰協議)

因此法軍元帥斐迪南·福煦批評《凡爾賽條約》是對德國的「投降」和對法國的「叛賣」,並預言「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停戰」

相關焦點

  • 終戰日|康邊停戰協定達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康邊停戰協定(或譯康白尼停戰協定)是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協定,由協約國代表、法國元帥福煦和德國看守政府代表埃茨伯爾格,於1918年11月11日在法國巴黎北面瓦茲省貢比涅(舊譯「康邊」)附近森林中一節火車車廂中簽定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場大戰役
    我們熟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開始到結束,在持續了四年裡。共發生過100多次戰鬥。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戰爭的,數據統計大約有900萬軍人和700萬平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了很多慘烈的戰鬥,根據推算這些戰役造成了1700萬人傷亡和2000萬人受傷。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你知道多少?
    三大矛盾與「三國同盟」我們來回顧下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規模之戰。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遇刺時穿的軍裝隨著德國向法國發動猛烈的全面進攻,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開始熊熊燃燒,並逐漸從歐洲大陸蔓延至整個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大傑出將軍
    莫裡斯·薩拉利(Maurice Sarrail)莫裡斯·薩拉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法國陸軍軍官。生於1856年,當時戰爭爆發,他已經是法國最高級的軍官之一。當他的部隊在1914年8月入侵阿登時,表現出色時,他被提升為第三軍指揮官。
  • 第一次世界大戰
    名    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時間
  • 【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上)
    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
  •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到底戰死多少人?
    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血腥至極的帝國主義爭霸戰爭,持續4年多時間,波及15億人口,殘酷無比,被後世稱為人肉絞肉機。各參戰國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都用盡渾身解數,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軍隊投入這場絞肉戰中。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參戰國到底戰死了多少人呢?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實力如何?一番對比,確實拼不過德國!
    在歐洲大陸,法國的國運似乎一直差了那麼一點運氣。拿破崙時代,被歐洲十幾個國家聯合起來打翻在地,普法戰爭中被新崛起的德國差點給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打贏了,但是國內一片瘡痍;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給打亡國了。而今天,德國還是那個德國,除了軍事差了點,依然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
  • 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105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2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法國,把這兩個國家,還包括後來的英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拖入到德俄衝突中,從而引發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
    1914年7月28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大戰歷時四年,以歐洲為中心向全球蔓延,最終以死亡1000萬人,傷殘2000萬人的慘痛代價宣告結束!縱觀當時的世界形勢,這場戰爭已然不可避免,而塞爾維亞的「薩那熱窩」事件只是加速了戰爭的爆發而已!
  • 第一次世界大戰:被遺忘的偉大戰爭
    上篇提要:從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到1918年11月德意志帝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共打了四年。戰場橫跨歐亞非三大陸,參戰人員約6500萬人,約2000萬人負傷,死亡人數超過1600萬人,曾經繁盛的歐洲打得殘破不堪,各國忙於收拾社會紊亂、經濟蕭條的殘局。
  • 歷史上的今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11月11日的法國,這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熙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籤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六小時後,停火生效,《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的籤訂,宣告德、奧、土、保同盟國集團的徹底失敗。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機合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的不義戰爭,也是第一次波及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國家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英國的馬克型坦克,德國的毒氣彈等等,很多新式武器被運用到了實戰之中,幾乎改變了之後所有戰爭的規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一戰期間制霸西歐戰場天空的戰鬥機。
  • 100多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導火索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14年8月2日,德軍入侵比利時和法國,把這兩個國家,還包括後來的英國、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拖入到德俄衝突中,從而引發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爛的一把槍:法國想換掉卻無槍可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研製出了一款名為紹沙的輕機槍(Chauchat),正式名稱為Fusil-mitrailleur Modele 1915 CSRG。它是一件全自動武器,重20磅,裝載標準的法國陸軍步槍子彈,並配備了一個20發的彈匣。這款槍看起來就像是由自行車零件製成的,因為它使用了大量與自行車車架幾乎完全相同的金屬管。實際上,紹沙機槍的確是由角鬥士自行車公司生產出來的,這家公司在和平時期的業務是生產自行車、摩託車和汽車。
  • 舊影拾記:美國攝影師鏡頭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年的法國眾生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恩受僱於美國紅十字會,被指派前往歐洲戰場,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當時參戰各國的真實社會狀況,以便為救援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依據。 1918年春夏之際,海恩隻身來到法國進行拍攝。在他的照片中,真實地呈現了當時法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的形象,其中包括法國的難民、孤兒,還有醫院中的美國傷兵、護士,以及志願者。
  • 中國是在什麼情況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中國已經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國家,那麼,為什麼還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捲入帝國主義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中去呢?從帝國主義角度來看,美、日都希望通過拉攏中國參戰方面增強協約國方面力量,孤立同盟國,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對華控制,進而把中國徹底變為自己的殖民地。
  • 一個視頻看完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對英國海軍展開潛艇戰。★9月5日 第一次馬恩河戰役爆發,英法聯軍在法國馬恩河擋下了德軍洶湧的攻勢,被稱為「馬恩河奇蹟」終結了德軍企圖速戰速決的妄想。迫使其轉為防守,讓雙方陷入壕溝對峙狀態。★10月19日 第一次伊珀爾戰役 面對德軍對比利時的入侵,比利時國王向英國求助保住最後一個比利時城市伊珀爾。保護英吉利海峽和補給線。雙方為爭奪伊珀爾戰役爆發激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索,就是費裡南德被刺殺。而最近伊朗核科學家被刺殺,就有引發局部世界大戰的可能性。那麼為什麼會引發那麼大的震動效應呢?最主要現在的世界基本面,新冠肺炎肆虐,經濟動蕩。沒有足夠的需求。世界就像一堆乾柴烈火,遇到一點火星就會熊熊燃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有足夠的利益,是不足以支撐一場世界之戰的。而中東世界經過幾十年來石油經濟的繁榮。累積了,巨額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