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解說」是一門怎樣的行為藝術?

2020-10-03 壹球ONEBALL

解說員是體育賽事

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解說之於比賽的意義

如同音效之於恐怖片

烤腸之於方便麵


世界上第一個體育比賽解說

大概來自西方

具體年代暫時難以考證

當時設備相對簡陋

行業整體氛圍不足

解說風格大概走的是

「現在迎面向我們走來的

是xxx代表隊」

這樣的淳樸校園路線



多年之後的21世紀

隨著世界各地聯賽不斷發展

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解說員

呈井噴狀湧現

現在登錄各大體育視頻網站

我們基本上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解說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解說員自由」



很多球迷的籃球啟蒙或許從NBA開始

美利堅民族的解說員們以富有激情著稱

在各類英文原聲集錦裡

畫面之中是庫裡或詹姆斯在對手半場撒野

畫面之外則是解說員鬼哭狼嚎

「For three,From downtown」

又或者是「And One」,「Alley-oop」


這些ESPN或ABC的解說員們

或許繼承了西方寫實派繪畫的特點

他們常常將諸如「字母哥從中路突破

迎著防守球員,哐當就是一記砸扣」

描述的比趙雲七進七出還詳細

恍惚間甚至讓球迷覺得

帶著收音機就夠了

還要什麼自行車?



相比於國外NBA長期的積累

國內的籃球解說起步較晚

不過發展到現在也有了自己的特點


老一輩的解說員如張衛平

是中國籃球圈的頂級流量之一

他以「十分合理」的解說

在江湖上樹立起了自己的歷史地位


張衛平老爺子是湖人的死忠粉

因而科比也就成了他的心頭好

在他的解說中,不管評論誰

最後都會用「科比」來總結升華



——當費舍爾拿球

,這球不合理,應該傳給科比

,費舍爾還真敢投

還真不進,嘿嘿」


——當科比拿球

「科比投了!好球啊!

哎呀,沒進

雖然沒進

但是戰術打出來了

這種球很合理

湖人就得這麼打下去」


張衛平老爺子一言一行

實在都出乎球迷意料

在倡導「中立」的解說界

這種解說風格堪稱一股「清流」

當之無愧CCTV5「第一梗王」


而張指導對紫金軍團的忠誠

大概也感動了其他球迷

所以在他從解說界功成身退後

球迷們也送給他「衛平·布萊恩特」

的榮譽稱號



大概受衛平老爺子「合理」人設的影響

之後的國內解說員們

也都逐漸開始擁有自己的口頭禪


在舊金山或斯臺普斯燈火通明

而北京時間正豔陽高照的那些時段

央五或騰訊的頂級解(說)說(唱)團體們

隨著庫裡或詹姆斯一次又一次騎馬射箭

會一遍又一遍「蒼了個天」

或是「哎呦喂,嘿,不帶這麼玩的」

甚至興高採烈起來

還會互相賭蔥油餅


「誰公認的?」


這些口頭禪與他們的個人形象相綁定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這「人設」可算是立住了


可以說,近幾年的解說員老師們

都是深諳網際網路思維的弄潮兒

他們這些獨特的口頭禪就像鬼畜視頻一樣

幾乎被每一個球迷熟知


——「聽說他今年夏天特意加練了罰球?」

一開口就是老NBA2K了



相比於這些「根正苗紅」的解說

國內解說生態還存在著一些

你知我知但以為他們不知道的渠道

「jrs直播吧」等一些

不足為外人道的網站

人狠路子野

同時還多了一些私人作坊的味道



這些不同線路頻道裡的解說員們

風格更加多元

他們幾乎不用顧忌什麼球隊立場

解說狀態全看心情

有時候餓了還會留下

「你們先看,我去煮個泡麵」之類的字幕

頗有「和觀眾稱兄道弟

彼此親密無間」的感覺



而隨著「翻牆」技術的日益普及

海峽對面的緯來體育

在球迷心中也留下了不少好感

寶島的解說員們喜歡把「外援」稱作「洋將」

把快船,掘金等球隊稱作

「快艇,金塊,公鹿」

他們解說起來一本正經

業務能力聽起來也還不錯

不過配上大大咧咧的臺灣腔

總感覺下一秒就要開演偶像劇


在阿湯心裡

緯來體育的經典解說大概是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解說中國男籃比賽

他們毫不吝嗇對阿不都,周琦

王哲林們表達「了不起,厲害了」

甚至是羨慕的情緒


伴隨著他們對中國男籃的一通誇讚

眼前的比賽仿佛更好看了



解說是門需要長期積累的職業

需要持之以恆的熱愛,理解力

需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

甚至還需要有觀眾緣


解說這個行業幾乎不具有門檻

不過想要真正被球迷記住

還是要好好下功夫

畢竟這麼多年

真正有口皆碑的

也就那麼幾個



無論什麼時候

「說話」都是一門學問


各位有志於解說行業的青年才俊們

為了保證老司機上路不翻車

在大膽假設,小心實踐之餘

還是要多謹言慎行

不然一著不慎

被球迷口誅筆伐

那職業生涯大概真的就


「沒有了,沒有解說了」

相關焦點

  • 精通一門藝術,掌握一門外語
    ,要讓每一個孩子通過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學習,精通一門藝術,掌握一門外語。b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方面,除了國家課程,學校通過二課堂、多彩課堂和管弦樂團來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每周有2節二課堂,3節多彩課堂,其中包含了合唱、手繪、手工、趣配音、攝影、舞蹈、鋼琴。
  • 《思考是一門藝術》:成為真正的思考者
    我們的存在以及是否能夠倖存下來,這主要取決於經過千萬代人驗證過的行為規範與模式。能夠一看到與食肉動物相關的某些顏色、圖案和動作就馬上不假思索地轉身逃跑,這對能否活命至關重要。發展到今天,促成我們做出決策的主要是無可爭議的行為準則和既定的行為模式,而不是理性的分析和反思。不論表面如何,我們全都是謹小慎微的保守主義者,人類的大腦將生存作為最高原則,而不是尋求真理。
  • 「籃球之神」是怎樣成長為一顆有史以來最耀眼的籃球明星的?
    他是公認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也是人們心目中的籃球之神,他就是麥可·喬丹。人們通常會這樣認為像喬丹這樣一個被稱為「籃球之神」的人一定天賦異稟,卻很少有人知道喬丹在年輕時被認為身體條件有限不適合打職業籃球
  • 籃球解說和球員解說炸了?楊毅深夜回擊馬健
    相信球迷們前兩天已經看到了馬健指導的一個「開團」視頻,內容是馬健對於目前籃球解說屆專業程度的質疑的相關言論。而在昨天深夜裡,著名籃球解說員楊毅在社交平臺上發表長文,給予了強勢回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 籃球解說界打嘴仗之爭,職業球員和職業媒體人誰適合解說籃球?
    最近馬楊兩位在社交媒體上唇槍舌劍,明面上好像在爭論目前季後賽的戰況,實際上是在爭論目前報導解說NBA到底是職業球員專業還是職業媒體人誰更適合報導籃球。  媒體人和職業球員在解說時也呈現出不同的解說風格。媒體人喜歡報一些場外故事、花邊新聞或者根據場上形勢烘託球迷情緒。職業球員通常是根據自己的職業經驗給大家講解技術動作,分析球員在場上的心理變化,和技術動作的應用技巧等。這麼看來其實兩方各有各的優勢,但是最近在國內的NBA解說平臺確實出現了媒體人扎堆的現象,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
  • 籃球解說圈風起雲湧,馬楊對決,究竟打了誰的臉!
    近日解說圈內不太平,先有知名解說霍楠周琦街溜子言論,後有馬健老師楊毅隔空互掐。籃球比賽是結束了,但只要話題不斷,解說的江湖便風起雲湧!馬健老師正統的科班出身,強健的體魄在巔峰時期實力不俗,後開啟了自己的解說生涯,憑藉自己常年的實戰經驗,在解說中觀點獨到,雖說不上妙語連珠,憑藉自己深厚的功底,也能分析的頭頭是道。
  • 在快手「尋找籃球少年」,55萬人在線圍觀前籃球解說張衛平直播首秀
    在快手「尋找籃球少年」,55萬人在線圍觀前籃球解說張衛平直播首秀 十六年前的夏天,一群懷揣籃球夢想的少年走進「張衛平籃球課堂」——這是前著名籃球解說張衛平創辦的籃球訓練營
  • 戀愛就是「女生的耳,男生的嘴」,男生如何說話,是一門藝術
    戀愛時,男生如何說話,是一門藝術。而大多時候,不會說話的男生又太多。那麼,如何在戀愛時「說得動聽,又說得讓女生喜歡聽」呢?跟隨明一悅讀來學習下吧,看看男生們經常說的,以及不中聽的,究竟是哪些話?當然,上述幾句話,雖然女生聽了會頭疼,但不至於「一言不合就分手」,真正能讓女人下決心分手的三句話,明一認為是以下三種行為,重點來了哦!一, 太多的謊言。處處說謊,吹牛,彰顯自己,遇到這樣的男生,女生發現一次傷心,發現兩次心寒,發現三次就會說拜拜。
  • 籃球老將,基層教練,解說新秀——閆宇峰
    突然覺得聽他解說籃球是一種不知不覺的享受。01他的解說讓比賽變得通透雖然作為一個老球迷,但不得不承認,對閆宇峰夠了解,在網上查了一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是巔峰時代八一隊的選手,曾經幫助八一隊得過6個冠軍。因傷病退役後,他一直投身青少年運動員的基礎訓練,幹了非常多務實的事。
  • 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時,要怎麼說?
    當我們想要糾正孩子的某些行為的時候,您會怎麼說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孩子上桌子了,您會怎麼講?您可能會說:「又上桌子?下來!」建議您改成說:「寶貝兒,你看那把椅子特別想抱抱你,到那上面去好嗎?」當我們想要糾正某個不太好的行為的時候,不要說「你不能…」,這其實是在強化孩子的那個不好的行為。我們最好改成說,給他一個「正面的、積極的、有吸引力的建議,越生動越有畫面感越好」。這樣孩子易於接受。其實,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喜歡「聽好聽的話」,小孩子亦是如此。你越是要求他不能怎樣怎樣,他就越會怎樣怎樣。
  • 解說隊伍中,如何評價王子星這位籃球評論員?
    首先就充分說明一條,王子星,作為籃球評論員,知名度不夠,太不夠!其次小編想聲明一點,這篇文章不是故意抹黑王子星,就是單純的,有主觀意願,帶觀點的,對王子星解說籃球能力的評價及批評。咱們先說這位仁兄的解說風格!風格就是,極力的向王猛、楊毅的解說風格靠近。
  • 現役中國籃球解說界的全明星陣容!得分後衛亮了!
    作為一名90後,看球齡達到10年以上的資深籃球迷,對於籃球項目解說界的國內大佬也有著獨有的喜愛。每一場銘心刻骨的比賽,每一個激情澎湃的籃球瞬間都穿插著他們的嬉笑怒罵,或犀利、或歡快。 俗話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誰人背後無人說」。看慣了他們對籃球及籃球運動者的評判,我們也來扒扒他們在籃球世界中的doppelganger。。。
  • 做人是一門藝術
    做人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以前我們口中所說的80後,90後也逐漸成為了社會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們大多數也都成了團隊中的佼佼者,或者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雖然說年輕人已經逐漸成為了職場中的主流力量,但還是會有許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缺少一些東西,使自己在團隊中只能成為一個組成部分,而沒有辦法成為其中的領導者。
  • 中國籃球解說評論員排行榜,你看合理嗎?
    中國最佳的籃球解說評論員排行榜,合理嗎?柯凡10:馬重陽中國籃球解說評論員眾多有些解說員則因為是某些巨星的"死忠",被貼上特殊標籤,自然而然被球迷所熟記,如解說界「第一科蜜」的張衛平、「第一詹蜜」的馬建、「第一黑詹」的柯凡。
  • 中國最佳的籃球解說評論員排行榜,合理嗎?
    中國最佳的籃球解說評論員排行榜,合理嗎?柯凡10:馬重陽中國籃球解說評論員眾多有些解說員則因為是某些巨星的&34;,被貼上特殊標籤,自然而然被球迷所熟記,如解說界「第一科蜜」的張衛平、「第一詹蜜」的馬建、「第一黑詹」的柯凡。
  • 淺談學鋼琴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可以練出最強大腦
    智者學琴,智者學琴,學的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是練得頭腦最強壯!鋼琴家在演奏時,他們的大腦神經精細部分的工作方式和一般人不同,彈鋼琴時他們的大腦變得非常獨特。 額葉是大腦的一個非常靈活的部分,它控制人們的情緒反應,社交行為,甚至是衝動情緒。假如大腦額葉之間的聯繫更緊密,那麼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就會更強。同時,它也意味著鋼琴演奏者在解決問題和完成多任務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並具有更多的創造性。
  • 心理學:傾聽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修養,情商高的人這樣傾聽
    02傾聽的藝術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上天賜予了人們兩個耳朵與一張嘴巴,目的即是讓我們多聽少說。故事雖短,但寓意深遠,傾聽的藝術並不是你提前領悟了別人的觀點就可以隨意打斷,而是在於你細心並有耐心地聽完對方的表述,並且會心的領悟了別人的觀點。
  • 如何排座位是一門藝術
    那裡有你怎樣的記憶呢?或許我的問題,勾起了你對過去許多的回憶,你或許坐在最前排,你或許坐在最後排,你或許坐在兩邊,你或許坐在最黃金的位置。然而,不管坐在哪裡,你都會有著最深刻的記憶。正因為座位是一個學生非常看重的東西,所以對班主任來說,排座位絕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一門藝術。
  • 為什麼中國職業籃球手很少做解說?楊毅:國情決定
    ,兩大籃球名嘴的首次直播連線。當談到籃球評論員需不需要打過職業時,馬健和楊毅則達成了共識:需要。隨後楊毅說道:但在中國,很難實現這一點。為何楊毅會出此言呢?對比美國的評論員,他給出了三點理由。但是從普遍性來講,即使職業球手懂得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也看明白場上的狀況,但是容易受限於表達,最終很難達到解說的要求。二、語言和文化能力。NBA在籃球比賽轉播中佔的比重很大,同樣是解說NBA,美國人解說NBA可謂天經地義,但當我們處在中國的文化背景去解說比賽時,能夠理解語言和文化就顯得頗為重要。
  • 中國籃球解說的兩個極端:專業化vs娛樂化,靈藥vs毒藥!
    籃球解說你喜歡專業化的戰術分析還是娛樂化的金句頻飛;你喜歡鞭辟入裡的細節研磨還是喜大普奔的生旦淨末醜?今日籃球評論員馬健在自媒體發起對其他非籃球專業評論員的強烈質問:職業的賽事解說,常被連基本籃球防守動作,站立姿勢幾乎不會的個別嘉賓忽悠,整的跟自己似乎籃球先生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