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香港醫療系統或崩潰

2021-03-05 MacauLife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十九日通報,從十八日下午四時至十九日零時的八小時內,新增一百○八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八十三宗為本地個案。新增數字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若情況繼續,香港醫療系統將很容易崩潰。

新增的一百○八宗確診個案中,二十五宗為輸入個案,八十三宗為本地個案,其中三十五宗為與之前個案相關聯的個案,四十八宗源頭未明,涉及各行各業人士,包括三名的士司機、街市職員等。

張竹君透露,據她所知,今早及中午確診和初步確診個案超過六十宗,預計今晚還會再有個案確診。

她也提到,近期確診個案的病毒含量很高,傳染性非常高,部分個案僅在極短時間內被感染,可見病毒傳播較三月疫情高峰時更厲害。

她坦言,如果情況持續,檢疫中心將很快用完,醫院方面設施也未必足夠,香港醫療系統將很容易崩潰。她希望市民齊心,盡量留在家中。

香港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公佈,過去二十四小時,醫管局共呈報一百九十八宗懷疑個案。截至中午十二時,共四百六十三名確診病人在十四間醫院留醫,其中十九人危殆,十一人嚴重,其餘四百三十三人情況穩定。

截至上午九時,醫管局共開負壓病床一千二百○七張,使用率為六成八;開負壓病房六百五十間,使用率為七成四。

劉家獻表示,近日每日新增大量確診病人,醫院收症存在壓力,他呼籲收到確診通知的病人,被安排入院前盡量留在家和檢疫地點,醫管局會盡快協調安排他們入院。

他又說,公立醫院也在不斷作出服務調節,啟用更多二線病房,讓病情穩定的病人轉入,以騰空一線病房接受新的確診病人。

過去一個星期,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分別約一千人和三千人前往進行病毒測試。劉家獻向市民作出呼籲,若無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暫時不要前往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要求測試。

他又公佈,屯門眼科中心群組再增一宗女職員確診,她負責處理醫療紀錄,本月十三日起每日上午曾負責幫病人量體溫,但又穿著合適的保護裝備。屯門眼科中心將於二十日起暫時關閉。

截至中午,中心內超過一百七十名職員和外判職員已接受病毒測試,其中一百四十四人呈陰性,二十六人正等待結果。

另外,位於同棟的一間公私營合作洗腎中心內,二十名病人及職員亦接受病毒測試,全部人結果為陰性。

相關焦點

  • 香港醫療體系問題深 資金人手皆缺
    官方的醫療政策原則為「不容有市民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確保所有香港人不輪貧富,皆有得到醫療服務的機會。表面看來,香港的醫療系統完善,無足掛慮,但實際上積壓著不少問題。立醫院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市民憂慮小病變大病;入住私院則擔心醫療費令儲蓄一鋪清袋。
  • 香港醫療體制詳解
    香港的醫療體制和水準在國際上都有良好口啤,香港醫療沿用大英國協制是一個先進的醫療體系,不僅聲名卓著,且在多個醫療領域上領先全球。因為醫療水準,也因為行業操守和監管體系非常健全和嚴格,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士到港就醫。香港醫療服務的特色及服務理念也稱作港式醫療。 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香港醫療在2000年代初執行改革,香港政府提出針對香港醫療的改革計畫。由
  • 香港國際醫療中心
    關於香港國際醫療中心 (IMC)第一上海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上海」) 於1964年成立,1972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號0227HK),作為香港上市公司,第一上海致力回饋社會,積極籌備醫療服務機構惠澤香港。因此,於2017年年底成立國際醫療中心(香港)有限公司(又名"IMC"),並選址中環核心地段,為閣下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及各種專科醫生作諮詢服務。另外,中心內設有內窺鏡服務、日間手術服務、影像造影檢查、血液檢驗、身體檢查、中央藥房等,務求令閣下省卻寶貴時間並得到最專業的醫療服務。
  • 香港醫思醫療集團,您的醫療最佳拍檔
    此次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吳劍邦醫生為一眾客戶就腫瘤治療及預防等相關資訊作詳細講解。香港醫思醫療集團在醫療服務領域的貢獻一直受到外界的認可與肯定,在2018年榮登《福布斯》亞洲200強優秀上市中小企業以及獲得香港卓越服務名牌等優異獎項。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連同多名政府高官接種科興新冠疫苗​/香港政府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系統網址及鏈接/港府認可的澳門4家核酸檢測機構名單​
    二、香港政府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系統網址及鏈接三、港府放寬防疫政策,群組聚集限制明起(2月24日)放寬至四人四、港府表示,醫護駐疫苗接種中心處理應急事故五、香港政府認可的澳門4家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機構名單六、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消息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冠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鏈接
  • 【香港抗疫】違隔離令通街走 警方將即捕即控
    香港確診數字近日大幅上升,大部分新個案都曾經外遊,林鄭月娥昨日在跨部門記者會上形容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可能還會持續至少兩星期的回港潮,令形勢十分嚴峻及危急,稍有閃失更可能導致大型及持續的社區爆發。同時,需要治療的確診人士大量增加,或癱瘓整個醫療系統。
  • 全球第一名的醫院–Mayo Clinic 如何迎接智慧醫療?顛覆世界的「AI 醫療」全面啟動
    全世界的公衛系統在防堵疫情時,不約而同都採取了新的大規模合作方式:大數據管理與 AI 分析。以美國來說,用於醫療的 AI 工具正以驚人的速度逐年增加。作為一間全球第一的醫療研究中心,梅奧醫院每年持續在醫療領域與學術領域上展現突破。
  • 劉百球:內地醫療改革對澳門的啟示——以初級衛生保健為主、全民醫療保險為輔,融入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為未來路向
    與許多國家、地區相比,澳門居民享有的醫療保障較為全面,免費醫療網幾乎覆蓋了社會上最需要醫療服務的人群,基本上居民不會因貧窮而無法就醫。同時,特區政府對居民健康的承擔沉重,自回歸以來,在醫療衛生方面的開支逐年攀升,花無百日紅,澳門正經歷新冠病毒疫情後的經濟下行階段,龐大的經常性公共支出將可能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香港醫療體系及優勢
    香港醫療體系香港醫療體系是分為公營及私營醫療服務兩類。
  • 【書面質詢:升級智慧醫療配套,達致惠民便民】
    加上國家在2018年4月發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訂定了醫療機構應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智慧醫療技術,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效率及水平的大方向。因此,澳門在未來有必要加緊進度,跟上國家智慧醫療發展的步伐。
  • 新加坡部長揶揄香港「低能」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香港到處出現排隊搶口罩,巿民甚至盲搶囤積米糧、廁紙,更有笨賊為廁紙而打劫。相反,一直視香港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新加坡,雖然確診人數比香港還要多,但恐慌情況卻未有香港嚴重。他指新加坡政府亦因此陷入兩難,如若不全民派口罩,會被罵不關心民眾;如若全民派口罩,雖然皆大歡喜,但卻會導致醫護人員的口罩不足,屆時出現社區爆發,則醫療系統會立即垮臺。
  • 香港醫療險介紹(三)--頂尖!醫療險中的愛馬仕!
    繼以往的重疾險系列後:「香港重疾險介紹(一)!古天樂說癌症可以每年賠付!?」「香港重疾險介紹(二)!一份保單,總共可賠10次!重疾賠付後還有人壽保障!」「香港重疾險介紹(三)!史上最高槓桿率的儲蓄型重疾!」這次輪到醫療險的系列介紹的第二部曲!回顧上期:「香港醫療險介紹(一)!
  • 香港醫療險介紹(二)!性價比極高的終身醫療險!
    繼以往的重疾險系列後:「香港重疾險介紹(一)!古天樂說癌症可以每年賠付!?」「香港重疾險介紹(二)!一份保單,總共可賠10次!重疾賠付後還有人壽保障!」「香港重疾險介紹(三)!史上最高槓桿率的儲蓄型重疾!」這次輪到醫療險的系列介紹的第二部曲!回顧上期:「香港醫療險介紹(一)!
  • 香港醫療十二個世界第一專科,你都知道嗎?
    醫學會對香港先進醫療技術進行匯總整理,以下是香港醫療十二個世界一流專科:心臟科、呼吸系統科、胃腸肝臟科、腦神經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內分泌及糖尿科、心胸肺外科、骨科、臨床腫瘤科、兒科、婦產科、耳鼻喉科!
  • 創健醫療(香港)駐廣州辦事處開張了
    關於香港創健醫療創健醫療是香港領先的綜合醫療中心,提供全面一站式醫療服務。自2007 年方陽醫生創立以來,創健醫療中心服務日益擴展,近幾年擴展到健康檢查和其他專業檢測服務。現時,集團旗下包括創健醫療、香港情性健康中心、創健體檢及專科中心、獨立私人化驗所 Neo Lab、創健保等,服務涵蓋範圍廣闊,從預防、診斷、檢測、治療、輔導到醫療保障皆能一手包辦,全面照顧客戶身心健康。除了個人及家庭客戶,創健醫療也有為各大企業提供員工健康檢查計畫,並建議何謂健康工作環境,從而建立企業健康文化。
  • 【香港要聞】自願醫保倡推「Q嘜」 商退稅安排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趙虹)拖延已久的自願醫保計劃有望今年內「上馬」。
  • 宏博醫療中心專業分享—小兒外感發燒衛教篇
    國內外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嬰幼兒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目的在加強對於疾病的抵抗力。因此,不用過度的擔心、緊張。發燒的定義發燒的定義是肛溫(或耳溫)≧38度;口溫(包括奶嘴溫度計)≧37.5度;腋溫≧37.2度。
  • 工人醫療所――植根基層七十載
    工人醫療所最初只是一間規模細小的診療所,由7位義務醫生在借來的半間所址為病人診症。經歷七十個寒暑,工人醫療所的診所今日遍布港九新界,是香港較具規模的醫療機構之一,對社會醫療事業貢獻良多。轉型和現代化從戰後至1970年代初,香港社會面對嚴重的缺醫失藥問題,普羅大眾有病難醫,工人醫療所在這個時期提供價廉質優的醫療服務、X光檢驗服務和留產服務,皆為急社會所急,滿足基層市民的需要。到了197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起飛,市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普羅大眾不用再過昔日那種捉襟見肘的生活,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漸漸出現根本的變化。
  • 香港袁康就博士|浮針改變醫療觀念
    浮針改變醫療觀念袁康就博士  作者為註冊中醫(針灸)2020
  • 港第三波疫情趨失控
    大家對香港目前反彈的疫情都表示擔心,但亦指出在有效疫苗成功研發並廣泛應用,又或大眾已因感染而產生免疫力前,疫情反復是難以避免。由此,林鄭強調,政府持續採取「張弛有度」策略、提高市民防疫意識、加強病毒檢測和監察醫院及檢疫設施的能力,看來仍是可行方法。特區政府正從每一個方面落實相關措施,例如學校今起提早放暑假等,並會盡快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