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消失70年了 滇西抗戰的這些歷史你還記得嗎

2021-02-13 人民網雲南頻道

  中國遠徵軍的槍聲從這裡消失,迄今已經70年了。

  1944年秋,歷時兩年的滇西戰役艱難結束,中國遠徵軍浴血奮戰,終於取得勝利。這是中國抗戰史上環境最險惡、傷亡最慘烈的悲壯一頁,也是取得不僅在戰役上,也在戰略上完全勝利的英雄篇章。

  一

  北緯25°01′,東經98°28′。

  出騰衝,沿高黎貢山山脈蜿蜒北行。

  60公裡外,來鳳山北麓、史迪威公路西側,一座沉默的火山傲然聳立,一片蓊鬱的山林肅穆寂靜。海拔僅僅1600米的小團山,這裡,是安葬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的忠骸。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2300年前,楚大夫屈原嘆息。楚懷王、楚頃襄王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屈原悲傷至極,乃做《九歌·國殤》,慟悼楚士。戴震註:「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於二者之殤也。」國殤,由是成為死國事者的民族輓歌。

  1945年,在抗日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刻,騰衝人民春燕銜泥一般,一磚一瓦,將凝聚國人血淚和驕傲的「國殤墓園」艱難壘成。

  手捧菊花花束,沿著小團山拾級而上,只聽得耳畔山風獵獵、松濤陣陣,歷史的寒意撲面而來,歲月的悲壯重返眼前。

  72行,3346塊墓碑。

  每一塊墓碑上,都深深鐫刻著烈士的姓名和軍銜。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撫摸著墓碑上那凌厲的筆鋒,仿佛聽得到大地深處低沉的怒吼,聽得到沉睡官兵血脈賁張的心跳。一座座墓碑,如扇形從山底拱列至山頂,恍惚間,似有無數個靈魂從碑中破石而出,由石碑幻化為列隊的士兵,在晨練、在出操、在衝鋒、在進攻、在訣別。緩步行至山頂,陰雲瞬間密布,高原的雨,霎時而至傾盆,悽厲的冬雨中,小團山變為70年前的戰場,悲壯的呼號響徹耳畔,慘烈的廝殺猶在眼前。知情人說,墓碑下面,其實並沒有遺骨,有的,是一個巨大的骨灰合葬墓穴。當年,在戰場上,數萬官兵血染沙場,卻只找到3346位士兵的殘肢斷骸,他們甚至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只好被集體煉化。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紀念碑如同一把直抵天庭的長劍,凌風而立,揚眉出鞘。這柄用民族精神鑄成的利劍,挑落了驕狂的太陽旗,攻破了日本軍隊戰無不勝的神話,鑄造了中國軍隊的英勇精魂和中國人民的浩氣長歌。

  二

  「每天,我從空中可以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到腐物在騰衝城這個巨大的屍體上蠕動蔓延。一間房屋一間房屋,一個坑道一個坑道,中國士兵在搜尋、毀滅、殺戮。悽絕人寰的戰鬥結束了,而消亡剛剛甦醒。每一幢建築、每一個生物都遭到了空前徹底的毀滅。死亡的波濤衝刷洗禮著這座古城,拍打著城北、城西的牆垣。」在《死亡的日本人和牽牛花——騰衝輓歌》中,美國陸軍航空隊布威爾·裡維斯中校回憶。

  這場戰役,就是滇西抗戰中最著名的騰衝之戰。

  位於滇緬邊境的騰衝古城,漢時屬《史記》所載的「乘象國」。騰衝,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被史地學家譽為「極邊第一城」,徐霞客稱其為「迤西所無」。自昆明經永昌、騰衝而至緬甸、印度乃至中東地區的貿易路線歷史悠久,騰衝作為中國茶馬古道的藩籬重鎮不可小覷。史書記載,這片東界高黎貢山、西至高良工山、南起龍陵、北迄片馬的「崇山峻岭之間的區域」,歷年絕少兵禍。

  然而,70餘年前,這「絕少兵禍」之地,卻遭遇了中國歷史上最慘重的兵燹之災。那一天,騰衝死了。

  我們沿著歲月的河道緩緩追溯,血和淚的寂寥比時間更沉重。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覬覦中國,以40萬兵力入侵東南亞六國,從泰國取道緬甸進入滇西,試圖從這裡打開缺口。

  1942年3月 ,為了防止日軍從西南大後方入侵,十萬精銳之師第一次出國遠徵,旨在禦敵於國門之外。至此,滇緬抗戰正式拉開序幕。

  1942年4月,緬甸全境淪陷,日軍封鎖滇緬公路,中國海岸線完全中斷。5月3日,日軍自緬甸入侵滇西,怒江以西的大部分領土淪入敵手。5月7日,昆明行營第二旅少將旅長兼騰龍邊區行政監督龍繩武率軍棄城而走,縣長邱天培攜印出逃。

  5月10日,騰衝淪陷。

  日軍衝入騰衝縣城,猶如一群兇殘的野獸,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無所不用其極。在這塊不足6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4500多名村民失去生命,45個村寨和9個集市燃起沖天大火,24000幢房屋被夷為平地……人類歷史的這一頁,以暴力和恥辱上演。

  1944年5月10日,一個普通的夏日。為了配合駐印軍緬北反攻作戰,中國遠徵軍四萬餘人渡過怒江,仰攻高黎貢山,騰衝戰役就此打響。

  戰鬥整整持續了4個月,中國軍隊的官兵僅僅憑著一腔熱血,一次又一次衝鋒,一個又一個死去,一個團的士兵打光了,另一個團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屍體填滿了山間,血水和著泥水流到山下,凝固成鮮豔的旗幟。戰鬥整整持續了4個月,終於將日軍全部殲滅。9月14日,騰衝光復——這是抗戰以來全國淪陷區中第一個被光復的縣城,創造了中國軍隊正面戰場全殲入侵之敵的輝煌戰績。

  此時騰衝城內,已無一片完整的房舍和堤壩,無一片完整的圍欄和草甸,城內的戰鬥是白刃戰,一房一屋的爭鬥、一寸一寸地挪動,戰事異常艱難,慘烈的巷戰讓中國遠徵軍付出了慘重的犧牲。

  這場戰役,歷時859個日夜,損失慘重,滿城廢墟,被後世稱為「焦土之戰」。

  三

  這是一份長長的名單:戴安瀾、齊學啟、唐鐵成、齊學啟、胡義賓、凌則民、柳樹人、洪行、閔季連、李竹林……

  名單上,是騰衝戰役中犧牲的將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正當盛年,只為了一個目的——將日寇趕出家園。他們的名字,就是一部生動的中國抗戰史:生不同時,死甘同穴。

  列於這份名單第一位的,是被日軍稱為「戰神」的戴安瀾。5月26日,二百師行至茅邦,戴安瀾以身殉國。毛澤東哀嘆不已,慷慨題寫輓詩:「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在這份名單後面,還有僅僅存留姓名的士兵,他們叫王光明、張道德、李德貴、幸永善、劉金生、毛富有、田國華、龍子坤……遙想當年,尚在襁褓之中時,他們的父母該是對他們寄予了怎樣的期待,才給他們起下了這樣祈福祝願的名字,然而,天不遂人願,他們和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幸福就這樣遠離故土,靜靜地躺在冰冷的石碑之下。在這些琳琅的名字之外,還有很多尚不及槍高的十幾歲的娃娃兵,他們死去時,連名字都未曾留下,他們的夥伴叫他們石頭、二貴、狗蛋、小山、黑子……他們真實的名字,已經同那場戰爭一道,煙消雲散。

  他們就這樣長眠地下,威武挺立,傲而不屈,壯心填海,苦膽憂天。長長的甬道遙無盡頭,高高的臺階直衝雲端。烈士雖已遠逝,英魂依然長存,他們的墓碑仍如同一支支整裝待發的隊伍,永遠守衛著中國的安寧和祥和。

  四

  騰衝城內,還有一塊時任騰衝縣長的張問德的墓碑。

  1943年8月底,佔領騰衝的日軍頭目田島壽嗣給張問德寫了一信,信中假意表示他關心騰衝人民的「饑寒凍餒」,約請張問德到縣小西鄉董官村董氏宗祠會談,「共同解決雙方民生之困難問題」。對於這份名為「關心」、實則誘降的來函,張問德義正辭嚴,表示拒絕,這就是廣為傳誦的《答田島書》。

  這篇署名「大中華民國雲南省騰衝縣縣長張問德」的《答田島書》,全文不足千字,然而,字字擲地有聲。

  在《答田島書》中,張問德嚴厲地寫道:「以餘為中國之一公民,且為騰衝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於餘之責任與良心,對於閣下所提出之任何計劃,均無考慮之必要與可能。」

  這封信寫於1943年9月12日,恰是滇西乃至全國抗日戰爭進行得最激烈和最艱苦的時刻,騰衝淪陷已一年有餘,百姓飽受兵燹荼毒,哀鴻遍野,張問德以如刀之筆凜然發問:「凡此均屬騰衝人民之痛苦。餘願坦直向閣下說明:此種痛苦均系閣下及其同僚所賜予,此種賜予,均屬罪行。由於人民之尊嚴生命,餘僅能對此種罪行予以譴責,而於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為官之道,當先問德。張問德的書信寄出後,《中央日報》《大公報》等各大報紙紛紛轉載,轟動一時,極大地提振了中國民眾對日寇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志氣。

  騰衝光復以後,張問德掛冠而去,只留下對騰衝人民的一片丹心。但是,騰衝沒有忘記他,中國沒有忘記他。1957年,張問德逝世,在他的身後,人們送給他四個字——「忠恤千秋」。

  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

  張問德是寧折不彎的騰衝的一個縮影,正是無數的張問德,造就了騰衝的勝利,構築了中華的脊梁。

  五

  騰衝戰役的勝利,解除了中國抗戰西線戰場的威脅,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抗戰的士氣。結合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密支那戰役的偉大勝利,中印公路得以從印度雷多—緬甸密支那—騰衝—昆明的便捷通道向祖國大後方源源不斷運送國際援華物資,奠定了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物質、精神基礎。

  70年過去了,鮮血灌溉的山野開滿了寂靜的花朵,古巷中擠滿了喧鬧的人群,石城裡,鮮花餅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年輕戀人用玫瑰般的味道祝福愛情的未來,一切已經復歸平靜,一切仿佛沒有發生。然而,騰衝沒有忘記,銅鐘上的彈痕未平,石牆邊的廢墟猶在,銀杏的葉子在料峭寒風中轉綠為黃,被炸彈炸斷的柳樹又長出新的枝椏,在風雨中搖曳,「國殤墓園」擠擠挨挨的,是深黃淺白的菊花,恬淡甘洌的芬芳溢滿山谷,寸寸山河寸寸金——騰衝,永遠不會忘記。

  在滇西戰役中,與騰衝一道共赴死亡之戰的,還有同古、仁安羌、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密支那、松山、龍陵、八莫、臘戍……每一個熱血橫流的戰場,都是中國人心頭的一道裂谷,每一刻由生命換來的靜謐,中國人都不會忘記。

  時間退回到70年前,騰衝戰役結束一個月之後,布威爾·裡維斯中校步行來到騰衝。沿著廢墟瓦礫,他再也找不到騰衝舊日的繁榮。曝屍的氣味刺鼻,破碎的屋頂孤獨坍塌。穿過鋸齒狀的孔洞,葡萄藤和其他攀援植物開始生長。他撿起一頂日本鋼盔,它所保護的頭顱早已被擊得粉碎,連接頭顱的屍體橫臥一旁,除了腰帶,其他部分已難以辨認。三株粉紅色的牽牛花,已經在這個腐爛發臭的胸口上發芽開花。

  時間無情流逝,折戟沉沙鐵未銷,大自然已經開始選擇遺忘,面對重生。然而,中國人民用血淚書寫的歷史,永遠只有重生,沒有死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相關焦點

  • 餘戈 | "玉碎"與"慘勝":鮮為人知的滇西抗戰
    軍旅作家餘戈歷時十餘載,先後完成並出版了「滇西抗戰三部曲」:《1944:松山戰役筆記》(2009年)、《1944:騰衝之圍》(2014年)、《1944:龍陵會戰》(2017年),以「微觀戰史」的詳實敘事,為國人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提供了一份宏大而細緻入微的「真實戰史的血腥拼圖」。
  • 騰衝元素:滇西抗戰之【著名戰役】
    第76師加強團在平達街與日軍激戰,雙方損失慘重,日軍以馱馬百餘各載屍體兩具向西北逃竄,沿途鮮血淋漓,綿延5公裡。以後遠徵軍逐次包圍了平達,以掩護擔任進攻主力的第20集團軍側背安全。我遠徵軍亦傷亡官佐1234員,士兵17075名,可見騰衝戰役之艱苦與慘烈,可見遠徵軍將士拼死犧牲的愛國精神。
  • 那些消失或正在消失的網站,你還記得嗎?
    文 | 吳敏霞 趙垠垠 編輯 | 沈小山校內網、榕樹下、千千靜聽……這些曾經廣受歡迎的「網際網路老一輩」,你還記得嗎?誰能想到,在2020年,#沒落網站考古#一詞竟然成為了豆瓣網友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但對於這些網站曾經的用戶而言,賽博歷史的塵埃,與他們息息相關。多年後重新考古沒落網站,是「黑歷史」還是真情懷?我們聽聽網友們怎麼說。
  • 臺灣青年觀禮後感慨:如果不是大陸紀念,臺灣誰還記得抗戰?
    如果不是大陸紀念,臺灣誰還記得抗戰?觀察者網:這次大陸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對臺灣的攪動確實很大,臺媒也一直在炒作這個話題。你怎麼看臺灣媒體的反應?王炳忠:臺灣現在反應確實很激烈,我剛一回來就接到壹電視政經評論節目「正晶限時批」的電話連線,但被我拒絕了。
  • 我在滇西的這些日子之木雕之鄉–劍川
    滇西,廣義上包括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麗江、迪慶、臨滄、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市州。狹義上指怒江以西的區域,即含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滇西的地勢以高山峽谷為主,有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江穿流。1942年3月至1945年1月,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著名的滇西抗戰。
  • 紀念「九一八」丨回顧這些在騰衝拍攝的抗戰影視劇,汲取精神力量!
    紀念「九一八」丨回顧這些在騰衝拍攝的抗戰影視劇,汲取精神力量!>這是一段悲慘屈辱的苦難歷史也是一部覺醒奮起的悲壯史詩騰衝作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多少英勇戰士奮起抗戰譜寫了一曲保衛國家的壯烈之曲歷史過去八十九年騰衝用一部部影視劇書寫那段悲壯的歷史緬懷那些奮不顧身的愛國戰士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
  • 2020年,這些手勢你還記得嗎?
    2020年,這些手勢你還記得嗎?3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
  • 遠徵軍老兵時隔70年回到家鄉[圖]
    他將於今日回到闊別了70年的四川廣安市花橋鎮陶家溝滾石村,與家人團聚。在來渝的旅途中,老人激動得三次落淚。  志願者孫春龍介紹,老兵李高才,1924年出生於四川廣安,1941年在他17歲時參加中國遠徵軍,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軍76師227團特務連,全程經歷了滇緬抗戰,以及松山、龍陵等戰役。抗戰勝利後,老人退伍留在雲南騰衝,從此再也沒有回過故鄉。
  • 記得《保密局的槍聲》劉嘯塵嗎?與敵頭目張仲年鬥智鬥勇精彩無比
    在戰「疫」關鍵時期,近日,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少澤朗誦的一首詩《致黃浦江:你在流動,我心淚隨動……》在網上發布。這首詩的作者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家何建明。聽了這首詩,突然想起了陳少澤不就是老電影《保密局的槍聲》劉嘯塵的飾演者嗎?是的,一點也不錯,今天,娛文娛視就來聊聊《保密局的槍聲》和陳少澤。
  • 還記得《保密局的槍聲》中的敵特頭目張仲年嗎?兒子倪大紅高考
    而倪大紅能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有著極大的關係,因為他的父母都是話劇演員,都是表演藝術家,甚至,他的父親還出演過《保密局的槍聲》《大渡河》《春歸紅樓》《末代皇后》等若干電影。(當時的松江省話劇團)當演員,1954年,該團改為黑龍江省話劇團,1957年成立哈爾濱話劇院的時候,他成為了這裡的頂梁柱演員。
  • 這些牌子都是貴州製造...... 你還記得嗎?
    (以上信息是廣告)這些品牌出現的時間,可能比我們的出生年月還要早;這些品牌曾經深深地滲透進貴陽這個城市的日常生活,成為某一行業的代表;這些品牌飽經滄桑如今,這些我們用過的「貴陽製造」已經淡出了歷史舞臺,從貴陽人的生活中消失不見,但它們依然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再見到,你還記得它們嗎?
  • 當雲上美景遇上紅茶和咖啡……彩雲之巔雲南保山這些美景你見過嗎?
    秀美奇險的自然風景、四季如春的度假聖地、滇西抗戰的文化體驗等優質旅遊線路在現場輪番展示,更有保山小粒咖啡、永昌紅茶品嘗等活動,讓現場觀眾一睹保山風採,更對這一片奇異的滇西風光心馳神往。滇緬印抗戰暨滇西抗戰在中國的抗戰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場戰爭真正鑄造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永不屈服、團結一心、一往無前的鐵血意志。
  • 抗戰時最令人動容的四大悲壯瞬間,令人動容,如今誰還記得?
    自古英雄多遺恨,或許正因為這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遺恨,才更讓後人們肅然起敬。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值得敬仰的人物,也有許多感動千年的悲壯瞬間。 抗戰時最令人動容的四大悲壯瞬間,無一不令人動容,如今誰還記得?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臺灣:1945年的那一刻
    「臺胞抗日二次人心沸騰是1937年祖國宣布全面抗戰。」林光輝說,那時臺灣民眾覺得「不再孤立無援了,和祖國一起抗日,一定會把日本人趕走。」5萬臺胞此後陸續奔赴大陸,投身抗日救亡。  臺灣同胞的堅韌抗爭也使日本殖民統治者害怕、憤怒,並採取了殘酷的屠殺鎮壓政策。  白字黑字的歷史記載著臺灣民眾的斑斑血淚。
  • 福州這些消失的東西,你還記得幾樣?
    很多人會問,盒馬背後不是有強大阿里支撐嗎?為何不選擇堅守?應該是虧得太厲害,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回天的希望。在永輝和樸樸的線上線下密集覆蓋下,留給盒馬的蛋糕真的太少太少了。 當然,也有人說福州缺乏高端消費,也不盡然。定位高端的福州山姆會員店不是也活得有滋有味嗎?要知道全國山姆會員店沒剩幾家。問題還是出在盒馬自身。
  • 川軍出川—川軍抗戰的那段歷史
    在那個交通還不是很便利的年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就是在成就了不知多少英雄夢的天府之國,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歌舞昇平被槍聲所打破。37年這個註定成為億萬中國人永久記憶的數字。在那一年,全國性的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線正式形成。蔣介石代表隊的國民政府正式與共產黨展開合作,聯合抗日。於是,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川軍這個歷來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的派系積極響應。
  • 追憶歷史,更是為了感悟和平之珍貴
    「日本人用機槍掃射,用刺刀刺殺,還有飛機丟炸彈……」全伯安還記得,一時間,槍聲、炮聲響徹小鎮。當時全伯安躲在一個豬圈裡面,耳邊就聽見子彈飛來飛去的「嗖嗖」聲,全伯安被子彈擦傷,鼻梁上永久留下了傷痕。槍炮聲小了一點後,他偷偷跑到河邊想洗一洗滿是泥巴的雙腿。低頭往河裡一看,原本清澈的河道竟變成了「血水河」,水面上到處是船板子、行李箱和屍體。
  • 這些「唐山製造」,你還記得嗎?
    「唐山製造」看看你認識多少?那時候電視機並不普及,你家曾有過這樣的電視機嗎?唐山130汽車唐山汽車加工製造業起步並不晚,圖為80年代唐山汽車製造廠生產的唐山130汽車。開平刀開平刀已有200多年歷史,以刃薄鋒利、不崩不捲、經久耐用而聞名。豪門啤酒豪門啤酒有限公司位於玉田縣城,前身為玉田啤酒廠,成立於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