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這兩場戰役的勝利拉開了中國抗戰大反攻的序幕。也以其罕見的悲壯慘烈,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一頁。
1944年5月起,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向騰衝發起戰略反攻,使騰衝成為全國第一座光復的縣城。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全殲日軍6000多人,而我們的遠徵軍官兵付出了9168條寶貴的生命,盟軍官兵也有19人陣亡。騰衝國殤墓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遠徵軍收復滇西、策應密支那抗日作戰取得勝利之後,為紀念攻克騰衝的第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
祭拜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位於騰衝縣城西南1000米處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墓山上呈放射狀的一條條墓道,那是按照第二十集團軍的序列分布。仿佛外敵一旦入侵,祖國一有需要,那整齊的方陣立刻能讓這座火山重新喚醒、噴發!火山是他們形象與心靈最好的寫照。墓道兩邊,已經有很多人插上了菊花。墓園1944年冬籌建,1945年7月7日落成開放。是騰衝人民為紀念抗日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而建立的陵園,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園。
為了切斷當時國際援華物資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5月日軍侵入緬甸,切斷滇緬公路。中國為保衛滇緬國際通道和西南後方安全,派遣10萬遠徵軍出國抗日。但因盟國各方的指揮協調失當,緬英軍隊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得利,切斷我遠徵後路,騰衝淪陷。5月5日中國軍隊及時炸毀怒江上的惠通橋,才將沿滇緬公路進犯的日軍阻擊在怒江西岸,從此兩軍在怒江東西兩岸對峙長達兩年之久。1944年5月為策應中、英、印聯軍對緬北日軍反攻,打通滇緬公路,收復怒江以西失地,據守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徵軍發動了滇西反攻戰役。以二十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實施騰衝反攻,騰衝城是滇西最堅固的城池,兼有來鳳山作為屏障。日軍經過兩年多據守,兩地築有堅固工事及堡壘群,準備了充足的糧彈。經歷大小戰鬥80餘次,歷時127天,於9月14日收復騰衝城,敵囚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及以下6000餘人全部被殲,我軍亦陣亡少將團長李頤、覃子斌等將士8000餘人,地方武裝陣亡官兵1000餘人,盟軍(美)陣亡將士19名。最終收復了騰衝。
戰役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此行雲南最吸引我的是到騰衝,多次在網上看到關愛抗戰老兵遠徵軍的博文,我深為震撼,一直想到騰衝看望這些長眠在此的國軍陣亡將士。那天到了國殤墓園剛下車,一個小男孩大約5歲吧,手裡拿著鮮花編的小花環,來到我面前對我說:阿姨買個花環吧,獻給烈士。看著小孩的眼神,我的心有點微痛,也正需要花環,買下了。
步入墓園,園內草地有騰衝人民築路的雕塑,有盟軍將軍雕塑,有李根源雕塑等。對著道路大門的主體建築忠烈祠坐落在高臺上,臺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個大字,為蔣中正所題,李根源書寫。忠烈祠具有古代祠廟建築的風格,四周設迴廊。上簷下懸蔣中正題「河嶽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堂中央高懸孫中山畫像及「總理遺囑」,左右分佩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兩側牆壁鑲嵌抗日陣亡將士名錄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朋友帶我到忠烈祠的右側,這一塊墓地是盟軍官兵19人長眠於此,我把小花環敬放在碑前。我繞到忠烈祠後,看到山坡下有一巨幅大字「天地正氣」是于右任手書。旁邊有臺階,大約幾十米的高度,我一個人走上去了,臺階前的平地有一高大的紀念碑塔,寫著「民族英雄」四字為李根源敬書。這裡是個小山包,周圍是一塊塊的烈士石碑,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原來遠徵軍烈士長眠在這一片。
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紀念塔,鐫有霍揆彰題寫的「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南面鐫「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歲在乙酉季夏」和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衝會戰概要》。烈士墓冢繞塔而建,以塔為圓心,呈輻射狀縱隊列葬於緩坡周圍,計3646冢。小碑林立自上而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墓園大門一側築含陪祭意義及有象徵日軍慘敗「倭冢」一座,埋日軍屍於其中。與高大的紀念塔和排列整齊的烈士墓冢形成強烈對比。
楹聯家陳志歲《騰衝國殤墓園》聯:「狠掃倭兒不顧身,模糊多少血軀,百代追思慘烈;長教國士須勤志,鎮定完全心氣,千秋鑑記攖攘。」歲月滄桑,逝者如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歲月並沒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記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今天,當我們打開歷史的塵封,記錄下騰衝國殤墓園的一個個鏡頭,並把它們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墓園內蒼松翠柏參天蔽日,莊嚴肅穆。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滇西抗日紀念館
原來國殤園緊接著新建的「滇西抗日紀念館」,紀念館宏偉氣派。大廳有國軍士兵威武雕塑,裡面有六個展室,每個展室根據時間分布,有圖片、文字、實物、模型,配有聲、光、電設置,展示了當時艱苦卓絕的情形,國軍英勇頑強的場面,騰衝人民拼命支持抗戰的情景,美國飛虎隊的捨命相助--飛越駝峰……看著這些畫面,國軍們在穿草鞋、吃不飽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拼殺日寇,保衛祖國,太震撼了!我的眼淚盈眶了。國殤墓園是騰衝軍民以鮮血寫成的一部活的史書,9168名犧牲者,以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愛國篇章。這部歷史的血書,不單單屬於騰衝,它是屬於全人類。然而在文革期間,墓園的石碑、文物被作為四舊部分毀壞,園地被作為當地黨校,後來做了修復。
當年遠徵軍開始反攻時,騰衝民眾也同仇敵愾。抗日縣政府發動了4,6萬多位民工運送彈藥糧秣,搶修橋梁公路,充當嚮導,救傷員,偵察員。許多民眾敲著自家的洗臉盆,為將士們助陣。我的朋友說,她祖父就是助陣大軍的一員。那時,就連老弱婦孺也沒有一個閒著,運送60萬斤軍糧的任務就是由他們完成的。軍糧供應不上時,當地民眾寧可自己不吃或少食,也要將煮好的飯菜、冒著槍林彈雨送到前線。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極邊第一城」騰衝全毀於戰火中——2萬多間房屋無一完整,古城內外無一棵樹木沒被炮火燒焦!面對日本侵略者,中國軍民視死如歸的英雄血氣在騰衝城得到最淋漓盡致的體現!歲月滄桑,六十多年過去了,不能忘記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沒有他們的犧牲怎能有國家的安寧?想著那些石碑風吹雨淋,他們為誰打仗拼命?而我們相當多的遊客根本不願到墓地看看,就在前面走馬觀花一下就走了。能到國殤墓園走走,到滇西抗戰紀念館看看,感受一下戰爭的殘酷,給烈士亡靈一絲的安慰。
橫斷山脈南部、高黎貢山區中的騰衝,火山、地熱眾多,縣境各地有死火山99座之多。那天一早,我們就遊覽了騰衝國家火山地質公園。下午所見的一座叫來鳳山的高黎貢山餘脈,也是靜默的小火山,70年來已成一整座墓冢,可我平生沒有拜謁過如此巨大的墓冢啊!烈士們為國捐軀的一腔熱血, 一如當初噴發的熾熱巖漿;冷卻後的火山,成了他們的長眠之地;火山死了,他們的精神卻世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