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2021-01-08 笑笑旅行記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我到雲南採風的同時能不去憑弔那裡的抗戰英烈嗎?騰衝的當地朋友說,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你會得到心靈的洗滌、精神的升華。1944年就在滇西,就在我腳下這片雲貴高原西部的土地上,中華兒女先後打響了著名的騰衝、松山戰役。這兩場戰役的勝利拉開了中國抗戰大反攻的序幕。也以其罕見的悲壯慘烈,在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譜寫了光輝一頁。

1944年5月起,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向騰衝發起戰略反攻,使騰衝成為全國第一座光復的縣城。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全殲日軍6000多人,而我們的遠徵軍官兵付出了9168條寶貴的生命,盟軍官兵也有19人陣亡。騰衝國殤墓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遠徵軍收復滇西、策應密支那抗日作戰取得勝利之後,為紀念攻克騰衝的第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

祭拜國殤墓園

國殤墓園位於騰衝縣城西南1000米處的疊水河畔小團坡下,墓山上呈放射狀的一條條墓道,那是按照第二十集團軍的序列分布。仿佛外敵一旦入侵,祖國一有需要,那整齊的方陣立刻能讓這座火山重新喚醒、噴發!火山是他們形象與心靈最好的寫照。墓道兩邊,已經有很多人插上了菊花。墓園1944年冬籌建,1945年7月7日落成開放。是騰衝人民為紀念抗日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陣亡將士而建立的陵園,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宏大的抗日烈士陵園。

為了切斷當時國際援華物資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5月日軍侵入緬甸,切斷滇緬公路。中國為保衛滇緬國際通道和西南後方安全,派遣10萬遠徵軍出國抗日。但因盟國各方的指揮協調失當,緬英軍隊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得利,切斷我遠徵後路,騰衝淪陷。5月5日中國軍隊及時炸毀怒江上的惠通橋,才將沿滇緬公路進犯的日軍阻擊在怒江西岸,從此兩軍在怒江東西兩岸對峙長達兩年之久。1944年5月為策應中、英、印聯軍對緬北日軍反攻,打通滇緬公路,收復怒江以西失地,據守怒江東岸的中國遠徵軍發動了滇西反攻戰役。以二十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實施騰衝反攻,騰衝城是滇西最堅固的城池,兼有來鳳山作為屏障。日軍經過兩年多據守,兩地築有堅固工事及堡壘群,準備了充足的糧彈。經歷大小戰鬥80餘次,歷時127天,於9月14日收復騰衝城,敵囚藏重康美大佐聯隊長及以下6000餘人全部被殲,我軍亦陣亡少將團長李頤、覃子斌等將士8000餘人,地方武裝陣亡官兵1000餘人,盟軍(美)陣亡將士19名。最終收復了騰衝。

戰役結束後,時任國民政府委員兼雲貴監察使的李根源倡議興建陵園以祭悼國軍陣亡將士。此行雲南最吸引我的是到騰衝,多次在網上看到關愛抗戰老兵遠徵軍的博文,我深為震撼,一直想到騰衝看望這些長眠在此的國軍陣亡將士。那天到了國殤墓園剛下車,一個小男孩大約5歲吧,手裡拿著鮮花編的小花環,來到我面前對我說:阿姨買個花環吧,獻給烈士。看著小孩的眼神,我的心有點微痛,也正需要花環,買下了。

步入墓園,園內草地有騰衝人民築路的雕塑,有盟軍將軍雕塑,有李根源雕塑等。對著道路大門的主體建築忠烈祠坐落在高臺上,臺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個大字,為蔣中正所題,李根源書寫。忠烈祠具有古代祠廟建築的風格,四周設迴廊。上簷下懸蔣中正題「河嶽英靈」匾額,捐堂正門上懸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手書的「忠烈祠」匾額,祠堂中央高懸孫中山畫像及「總理遺囑」,左右分佩國民黨黨旗、中華民國國旗。兩側牆壁鑲嵌抗日陣亡將士名錄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朋友帶我到忠烈祠的右側,這一塊墓地是盟軍官兵19人長眠於此,我把小花環敬放在碑前。我繞到忠烈祠後,看到山坡下有一巨幅大字「天地正氣」是于右任手書。旁邊有臺階,大約幾十米的高度,我一個人走上去了,臺階前的平地有一高大的紀念碑塔,寫著「民族英雄」四字為李根源敬書。這裡是個小山包,周圍是一塊塊的烈士石碑,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原來遠徵軍烈士長眠在這一片。

忠烈祠後為相對高度31米的圓錐形紀念塔,鐫有霍揆彰題寫的「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南面鐫「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歲在乙酉季夏」和第二十集團軍總部所撰《騰衝會戰概要》。烈士墓冢繞塔而建,以塔為圓心,呈輻射狀縱隊列葬於緩坡周圍,計3646冢。小碑林立自上而下,碑下均葬有陣亡官兵骨灰罐,墓園大門一側築含陪祭意義及有象徵日軍慘敗「倭冢」一座,埋日軍屍於其中。與高大的紀念塔和排列整齊的烈士墓冢形成強烈對比。

楹聯家陳志歲《騰衝國殤墓園》聯:「狠掃倭兒不顧身,模糊多少血軀,百代追思慘烈;長教國士須勤志,鎮定完全心氣,千秋鑑記攖攘。」歲月滄桑,逝者如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歲月並沒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不能忘記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今天,當我們打開歷史的塵封,記錄下騰衝國殤墓園的一個個鏡頭,並把它們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墓園內蒼松翠柏參天蔽日,莊嚴肅穆。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滇西抗日紀念館

原來國殤園緊接著新建的「滇西抗日紀念館」,紀念館宏偉氣派。大廳有國軍士兵威武雕塑,裡面有六個展室,每個展室根據時間分布,有圖片、文字、實物、模型,配有聲、光、電設置,展示了當時艱苦卓絕的情形,國軍英勇頑強的場面,騰衝人民拼命支持抗戰的情景,美國飛虎隊的捨命相助--飛越駝峰……看著這些畫面,國軍們在穿草鞋、吃不飽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拼殺日寇,保衛祖國,太震撼了!我的眼淚盈眶了。國殤墓園是騰衝軍民以鮮血寫成的一部活的史書,9168名犧牲者,以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愛國篇章。這部歷史的血書,不單單屬於騰衝,它是屬於全人類。然而在文革期間,墓園的石碑、文物被作為四舊部分毀壞,園地被作為當地黨校,後來做了修復。

當年遠徵軍開始反攻時,騰衝民眾也同仇敵愾。抗日縣政府發動了4,6萬多位民工運送彈藥糧秣,搶修橋梁公路,充當嚮導,救傷員,偵察員。許多民眾敲著自家的洗臉盆,為將士們助陣。我的朋友說,她祖父就是助陣大軍的一員。那時,就連老弱婦孺也沒有一個閒著,運送60萬斤軍糧的任務就是由他們完成的。軍糧供應不上時,當地民眾寧可自己不吃或少食,也要將煮好的飯菜、冒著槍林彈雨送到前線。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極邊第一城」騰衝全毀於戰火中——2萬多間房屋無一完整,古城內外無一棵樹木沒被炮火燒焦!面對日本侵略者,中國軍民視死如歸的英雄血氣在騰衝城得到最淋漓盡致的體現!歲月滄桑,六十多年過去了,不能忘記抗日軍民勇赴國難、視死如歸的悲壯,沒有他們的犧牲怎能有國家的安寧?想著那些石碑風吹雨淋,他們為誰打仗拼命?而我們相當多的遊客根本不願到墓地看看,就在前面走馬觀花一下就走了。能到國殤墓園走走,到滇西抗戰紀念館看看,感受一下戰爭的殘酷,給烈士亡靈一絲的安慰。

橫斷山脈南部、高黎貢山區中的騰衝,火山、地熱眾多,縣境各地有死火山99座之多。那天一早,我們就遊覽了騰衝國家火山地質公園。下午所見的一座叫來鳳山的高黎貢山餘脈,也是靜默的小火山,70年來已成一整座墓冢,可我平生沒有拜謁過如此巨大的墓冢啊!烈士們為國捐軀的一腔熱血, 一如當初噴發的熾熱巖漿;冷卻後的火山,成了他們的長眠之地;火山死了,他們的精神卻世代長存。

相關焦點

  • 騰衝國殤墓園為什麼有霍揆彰,卻沒有杜聿明衛立煌和宋希濂?
    八月中上旬剛去了騰衝,當然也去了去騰衝必去的景點,紀念中國遠徵軍的騰衝國殤墓園。這個墓園從外觀看,充滿了果黨的色彩,和我們常見的其他革命歷史紀念館以紅色為主基調不同,這個墓園從外觀到裡面的宣傳,基本上都是以果黨喜歡的藍色和白色為主基調,再加上強調中美合作的飛虎隊、駝峰航線等等元素。
  • 雲南這個紀念館,日軍投放的細菌彈像液化氣罐,一個縣死了十幾萬
    自駕雲南,我們來到了騰衝,去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國殤墓園。國殤墓園,建成於1945年7月7日,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園,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園的名字,是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根據屈原歌頌楚國將士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的《九歌·國殤》而命名的。于右任題寫了"天地正氣"四個字,其中,"地"字少了一筆,有人說這是象徵著當時神州大地尚未完全光復,也有人說,這是紀念滇西抗戰的十萬英靈。據說,很多騰衝人,在清明節時,會先去國殤墓園祭奠,再去祭祖。
  • 騰衝,我虔誠地向你走來
    文/攝影 林中溪流曾讀到過一本《翻越野人山》的紀實小說,書中寫的是在那抗日的烽火歲月,滇西曾發生過悲壯而又可歌可泣的中國遠徵軍入緬甸作戰和收復滇西打擊日寇的故事;還有那埋葬著3168位抗日英烈遺骸的騰衝國殤墓園。
  • 436名遠徵軍遺骸昨歸葬騰衝
    昨日,中國遠徵軍在緬甸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和墓地的壙兆土(即墓地的泥土)被裝於24個骨灰罐,歸葬在騰衝國殤墓園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墓。來自騰衝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的400多名學生等前來國殤墓園參觀的遊客、市民也都站在寶峰路兩側,一同等著迎靈。靈車到了,另外50名排隊等候的青年男子依次接過一個個骨灰罐。9點09分在身後4名小號手演奏的安魂曲的伴奏下,最前面的2名青年抬著花圈開始慢步向前。所有迎靈的人行以注目禮。在莊嚴、肅穆的安魂曲中,隊伍緩緩走入國殤墓園。
  • 昆明向西自駕8小時,雲南這座低調小城,顏值高物價低假期值得去
    乘車:乘坐騰衝公交6路在和順古鎮站下車即可到達。第2天 國殤墓園-疊水河上午:第3站 國殤墓園(滇西抗戰紀念館)離開和順古鎮,旅行的第2天回到騰衝市區,上午先去國殤墓園參觀。抗戰時期,為了收復滇西,打通滇緬公路,中國遠徵軍發起了反攻,在盟軍配合下,全殲日軍6000餘人,收復騰衝城。為了紀念陣亡的9168名官兵,於是在1945年建成這座墓園,這也是全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軍抗日烈士陵園。
  • 【文化騰衝】騰衝:千百年來守護漢文化的精神家園
    孰料,日本侵略者為了切斷中國後方的抗戰物資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於1940年進攻東南亞,進而進入滇西,1942 年 5 月佔領了騰衝。騰衝被佔領後,從不屈服的騰衝人民馬上成立了抗日縣政府,建立起抗日根據地,並把失學的學生組織起來開辦抗日培訓班,組織敵後遊擊隊,建立遊擊區,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粉碎了日軍的一次次掃蕩。
  • 雲南行系列之騰衝
    騰衝,位於雲南西部,我國的西南邊陲,與緬甸相鄰。騰衝,最早記不清是哪部電視劇了,拍攝地就在騰衝,記得劇裡的田園風光、淳樸的院落,對我印象很深。後來,斷斷續續就知道那是一個旅遊城市,那裡有和順古鎮、熱海、火山,還有溼地。昆明到騰衝600多公裡,沒有火車,只能乘機或坐汽車,乘機大慨50分鐘,坐汽車則要7、8個小時。
  • 有句話說得好,雲南十八怪「四季同穿戴」,說的就是騰衝了。
    騰衝因為紫外線比較強,溫度不高太太陽穿透性強,女性朋友們出行的話最好帶好防曬霜避免曬黑,相信女士都是愛美的,這點千萬不要忘記了,因為雲南天氣變化快,雨傘也一定要備好一把,這個可以不用帶,入住的酒店或者大多數都有。來了騰衝有泳衣的也帶好哦,來了騰衝一定要去泡泡溫泉,純天然的火山地熱溫泉,是全中國最好的溫泉。
  • 泡溫泉何必去日本?這裡各式溫泉任你泡,秋冬季景觀一絕
    行攝匆匆726 / 圖蟲創意如果單純看景,倒不一定要進入景區。景區大門對面的石階路通往一處道觀,步行10分鐘即可俯瞰溼地景致。溼地背面的柴家營靜謐宜人,景觀同樣不錯,可從溼地北側的海口村 繞道前往。進入古鎮需購買門票,雖然網上有各種逃票攻略,客棧老闆也可以直接帶你進鎮,但如果想參觀收費景點,最好還是老實掏錢。驗票景點包括:和順圖書館、文昌宮、滇緬抗戰博物館、彎樓子、和順小巷、劉氏宗祠、李氏宗祠、元龍閣、艾思奇故居。 · 國殤墓園暨滇西抗戰紀念館 ·周二至周五9:00~17:00,周六、周日至17:30
  • 踐「四力」訪脫貧 中國記協組織優秀新聞工作者見證奮進騰衝
    活動期間,大家聆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題黨課,參觀國殤墓園和滇西抗戰紀念館革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深入清水鄉中寨司莫拉佤族、五合鄉帕連傣族等少數民族村寨採訪脫貧攻堅典型,考察高黎貢山生態文明建設、和順古鎮歷史文化保護、騰衝市融媒體中心發展等情況,積極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心用情感受雲南絢麗自然風光、厚重人文歷史和繁榮發展活力,共同見證各族人民決戰脫貧攻堅
  • 騰衝芒市瑞麗春節旅遊攻略,雲南芒市瑞麗騰衝旅遊景點大全
    交通 騰衝有駝峰和保山兩個機場,駝峰機場很近,到騰衝或和順半個小時不到,保山機場過來要兩個小時。 和順古鎮:任何季節都值得去的地方,古鎮的冬日暖陽能把你的心融化。 火山公園,包括大空山,小空山,黑魚河和玄武巖柱狀節理。熱氣球單獨收費,並且要看當天的天氣,只要沒有大風和下雨,一般都會有。
  • 全國「名記」到騰衝調研考察
    12月1日至4日,由中國記協主辦,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記協等單位協辦的新聞戰線「增強『四力』踐行使命」優秀新聞工作者休養調研活動在騰衝開展。動員會上,中國記協二級巡視員柳婷婷慰問新聞工作者並作動員講話;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蔡祥榮及騰衝市委副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楊豔龍在儀式上致辭。
  • 國殤墓園前跪著4個日本兵,日本要求拆除,中國:3個條件
    無獨有偶,在雲南騰衝也建起了一座墓園,裡面跪著4個雕像,不過這四個人卻是日本人。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隔年,日軍佔領雲南騰衝。1944年,日本敗勢開始顯露,中國遠徵軍開始發動滇西反攻。並於同年開始包圍騰衝縣城。8月,遠徵軍衝破敵人防線,攻入城內。與日軍展開了巷戰,此戰異常激烈,最終遠徵軍在9月全殲守城日軍,奪回了騰衝縣城。但在這場戰役中,遠徵軍也損失慘重,陣亡了9168人。
  • 中國有一墓園,埋葬著5名侵華日軍,屍體被反綁下跪,永遠贖罪!
    在雲南的騰衝縣城西南1公裡處有一座佔地80餘畝的墓園,叫國殤墓園。聽名字你大概就能猜到,這是一座紀念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將士們的墓園。
  • 在滇西打的騰衝戰役有多慘烈?日本軍官見勝利無望,選擇自殺
    由於這些前提,肩負使命的中國遠徵軍被派到了戰場上,支援盟國作戰,而且再次疏通滇緬公路,可是我軍此前並沒有來過這裡,對當地的一些地點和路線都很陌生,對當地的飲食等種種東西都不能立馬適應下來,很多人身體不適,加之我軍是單獨作戰,沒有得到任何支援。遠徵軍們折損了不少兵力,以滇西騰衝戰役為甚,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紀念「九一八」丨回顧這些在騰衝拍攝的抗戰影視劇,汲取精神力量!
    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中陣亡將士,騰衝建了墓園,題為「國殤墓園」,讓為國家和民族浴血奮戰的遠徵軍將士的忠魂有了棲身之地。將士墓冢,依山傍水。他們的駐紮地,叫小團坡;他們依偎的山,叫來鳳山。
  • 槍聲消失70年了 滇西抗戰的這些歷史你還記得嗎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2300年前,楚大夫屈原嘆息。楚懷王、楚頃襄王之世,任饞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怒神怨,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屍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屈原悲傷至極,乃做《九歌·國殤》,慟悼楚士。戴震註:「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於二者之殤也。」國殤,由是成為死國事者的民族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