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軸心國日本在其餘反法西斯國家的攻勢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於是日本抱著挽回損失的想法,於是在太平洋加上東南亞挑起了新的戰爭,還斷掉了中國用來接收國際物資的重要通道,雲南到緬甸的公路,滇緬公路。由於這些前提,肩負使命的中國遠徵軍被派到了戰場上,支援盟國作戰,而且再次疏通滇緬公路,可是我軍此前並沒有來過這裡,對當地的一些地點和路線都很陌生,對當地的飲食等種種東西都不能立馬適應下來,很多人身體不適,加之我軍是單獨作戰,沒有得到任何支援。遠徵軍們折損了不少兵力,以滇西騰衝戰役為甚,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開始說騰衝戰役以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騰衝,騰衝位於我們國家的雲南地區,在雲南省保山市的西部,東面的隆陽區是保山市的轄區,南邊則是兩個縣,分別叫龍陵和梁河,西邊主要就是盈江縣,以及緬甸,東北方位旁邊是瀘水市。從騰衝到昆明有600公裡的樣子,距離緬甸要更近一點,到密支那只有200公裡,要到印度雷多的話,和到昆明的路程差不多,都是600公裡的樣子,是連通南亞東南亞的咽喉通道。也就是說,騰衝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地理位置非常關鍵,日軍以前曾佔據過這片區域,接著就是無數花樣百出的工事被日軍相繼建造起來,後來終於被中國遠徵軍奪了回來。
一九四三年,中國遠徵軍第二次遠徵緬甸,中國駐印軍5萬大軍於1944年5月抵達緬北八莫。為了牽制日軍,國內的遠徵軍也於1944年5月11日在怒江以西,對日軍進行反攻。由於日軍方面戰線過長,兵力短缺,僅7000餘人,因此只得在松山、騰衝等重要戰略點修築牢固的工事來阻擋我軍進攻,以期堅守待援,或者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迫使我軍放棄進攻。面對日軍堅守不出的戰略,我軍則選擇全線進攻的方式,集中優勢兵力火力優勢,北自片馬,南至滾龍,西渡怒江,整條戰線長達四五百公裡,這也是中國抗戰史上,十分罕見的大規模進攻作戰。
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開始在騰衝集中所有優勢兵力進攻日軍,日軍利用騰衝超強的防禦工事,頑強作戰。即使遠徵軍已經進入騰衝,也還要不斷地與日軍進行巷戰,對於騰衝的收復還需要進行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的爭奪,故整個進攻的過程異常複雜繁瑣,在突破了險要地勢後,繼而就需要對騰衝的制高點——來鳳山進行奪取任務。來鳳山作為日軍防禦工事的重點,鐵絲網,極具殺傷力的地雷和炸藥數量巨大, 光是殲滅此處的日軍就總共耗費了我軍14天時間。 在1944年9月12日這天, 戰鬥即將結束, 騰衝城的日軍終於被中國遠徵軍全部殲滅。
自1945年5月11日,美軍協助遠徵軍強渡怒江為起點,直到差不多過了一個月,奪回了騰衝,這場戰爭打了127天,發生的戰役差不多有40次,敵方的關鍵人物被擊斃了兩個,還有6000多名普通士兵,還有很多軍官眼見勝利無望,而選擇了集體自殺。在這場戰爭裡,遠徵軍也是犧牲巨大,死亡人數為9168人,在傷亡方面經過統計更是超過了1萬。不過贏下戰爭的獎勵,就是能獲得許多新式武器,比如有野山炮,步兵炮,以及迫擊炮和重機槍,以及大量的輕機槍,還繳獲了二十輛以上的汽車。戰役結束後,日軍遺留的屍體都被埋到了一處地方,以後,這裡就留下了一個稱為倭冢的地方,也是日本侵略別國的堅實證據。而我們的很多先輩,以及少量的盟軍士兵也永遠留在了騰衝。
戰爭結束後,人們又對騰衝戰役的數據進行了梳理,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共調動了7.2萬兵力進入戰場,主要有5個師及4個加強團,除了這7.2萬兵力以外,還有預備部隊,主要有11個師,相比之下,駐守滇西的日軍總人數僅1.1萬人,駐守在騰衝的日軍僅2000人左右。在有強大盟友美國空軍的支持,以及中國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我軍依然損失慘重,但有必要作說明的是,在進駐騰衝的兩年多時間裡,日軍在此進行了精密的部署,在騰衝一帶構築了強大的軍事防禦工事,另外騰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騰衝城攻難守易,十分不利於遠徵軍發起進攻。並且遠徵軍只能依靠現存的兵力和援助,沒有辦法從後方得到支援,而日軍就恰恰相反,因為佔領了滇緬公路,所以日軍不受交通限制,物資等援助都可以成功送達。
且將傷亡情況暫放一放,先說整個騰衝戰役,它對於我們國家的整場抗日戰爭具有轉折性意義,是我國即將走上反攻之路的標誌,當然這場戰鬥中騰衝百姓是戰勝的一大因素,舉個例子,搶佔來鳳山時,為了達到此目的,雙方在來鳳山進行了長達17天的交戰,當時很多百姓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很多百姓自發成為志願者。
為遠徵軍的戰士們提供沙袋、子彈等物資,讓戰士們無需為後勤感到擔心,而且還要竭盡全力讓戰士們吃上飽飯,遠徵軍的戰士們感受到百姓們對他們的完全擁護與支持,在戰士們與百姓們惺惺相惜的過程中逐漸增長了士氣,很快,中國遠徵軍由於得到盟軍戰機的強大武器,一路披荊斬棘並將來鳳山的多個制高點一舉拿下, 次日,300餘名日寇趕來進行支援任務,他們都是來自騰衝城內的日軍,結果直接落入遠徵軍的包圍圈裡。可見老百姓對於騰衝戰役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甚至沒有老百姓可能就沒有這麼大的成就。
今時今日當我們再次說到在抗日戰爭還未結束時所發起的遠徵軍騰衝戰役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它對於整個抗日戰爭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場戰爭的勝利在當時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力是當代人所不能體會到的,比如說,事實上,在騰衝戰役勝利以前,我國對日發起的大型進攻作戰沒有一場是獲得了勝利的。極少數勝利還是在保衛戰裡獲得的,並且騰衝戰役還創造了不少在二戰中也絕無僅有的戰績,就比如說它是高海拔的山地作戰,讓德意日三國在中東順利會師的想法再也無法實現。最重要的是徹底拉開了中國獲得抗日戰爭主動權的序幕,極大的鼓舞了全體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情。
歲月如梭,時代的齒輪一直都在轉動,騰衝戰役已經是70多年前的事情,騰衝戰役結束後不久,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中同日軍作戰英勇犧牲的遠徵軍將士們,在雲南騰衝修建了一座陵園,全名騰衝國殤墓園,墓園內安置著騰衝戰區的抗日烈士,還有一部分犧牲在騰衝戰役中的反法西斯同盟戰友。
今天的我們在對抗日英雄的事跡進行懷念時,從而體會並傳承他們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與此同時,還能大大堅定對國家、社會以及民族的歷史責任感,民族認同感以及歷史使命感。通過對革命先烈們的一系列祭奠儀式,我們不僅向抗日烈士們傳達了感激之情,還有了學習他們高尚精神的最好途徑,在今後為祖國添磚加瓦的奮鬥事業中也獻出自己的力量。
收復一個騰衝縣城,似乎只是整個抗戰中的一小段情節,是一個比較具備代表性的勝利,不過,中國遠徵軍,沒有畏懼日軍猛烈的炮火,遠徵異國,奪回了至關重要的滇緬公路,有力支援了盟軍作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留下濃墨一筆。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在抗擊外敵入侵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無數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生命、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和平穩定的生活,他們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地域,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中華民族新的長城,保衛了民族的獨立,迎來了民族的解放,我們不能浪費這美好的時光,實現先輩們讓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中國的崛起和發展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貢獻,我們也必定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