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名遠徵軍遺骸昨歸葬騰衝

2021-01-08 網易財經
  昨日,中國遠徵軍在緬甸抗日陣亡將士部分遺骸和墓地的壙兆土(即墓地的泥土)被裝於24個骨灰罐,歸葬在騰衝國殤墓園的中國遠徵軍陣亡將士墓。早報記者 楊一 圖

胡啟立吳伯雄現場獻花 91歲老兵前天不幸逝世未了公祭心願

早報見習記者 慈亞聖

6月12日上午,2014「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公祭活動在雲南騰衝舉行。24個骨灰罐,436名遠徵軍的遺骸落葬國殤墓園。

8點20分

陽光灑遍了整個縣城。

來鳳寺千佛寶塔前,52名身著黑色中山裝、手戴白手套的青年男子整齊地站成四排。他們表情凝重,分為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手持黑色雨傘,準備護送24個骨灰罐前往國殤墓園。

8點25分

主持人宣布啟靈。站在最前排的4名青年展開了一面國民黨軍旗。隨後,2名青年走進寶塔內,右側的青年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一個骨灰罐,同時左側的青年撐開黑傘,他們護送著骨灰罐跟隨在軍旗後緩緩走出來鳳寺。

8點30分

52名青年抱著24個骨灰罐在來鳳寺外站成一排。而一輛掛著「永垂不朽」、「功昭日月」橫幅的靈車早已等候在寺廟外。

工作人員打開靈車後門,青年們依次把抱著的骨灰罐輕輕遞給工作人員,再由後者把骨灰罐放到準備好的箱子內。

待24個骨灰罐全部裝上車後,靈車緩緩啟動,慢慢駛向3公裡外的國殤墓園。整個啟靈過程中,沒有人說話,甚至腳步聲都很輕。

9點00分

從墓園環島開始,寶峰路已經實行了臨時交通管制。路口一個寫著大大的「奠」字的花圈擺在正中央,花圈兩側分別寫著「功勳昭日月」、「浩氣存天地」。

來自騰衝縣第一職業高級中學的400多名學生等前來國殤墓園參觀的遊客、市民也都站在寶峰路兩側,一同等著迎靈。

靈車到了,另外50名排隊等候的青年男子依次接過一個個骨灰罐。

9點09分

在身後4名小號手演奏的安魂曲的伴奏下,最前面的2名青年抬著花圈開始慢步向前。所有迎靈的人行以注目禮。

在莊嚴、肅穆的安魂曲中,隊伍緩緩走入國殤墓園。甬道內,140名騰躍二完小的少先隊員手持一束菊花向送靈隊伍敬禮。

到達落葬儀式的現場後,懷抱骨灰罐的青年分兩排站立在「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兩側。

9點20分

公祭活動在雲南省統戰部部長黃毅的主持下正式開始。來到現場的除了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胡啟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嘉賓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關愛抗戰老兵公益基金等單位代表外,還有8位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

黃毅說,原本要來參加公祭活動的還有騰衝91歲老兵張慶斌,但他不幸於6月11日上午逝世。聽到這個消息現場觀眾無不嘆息。

9點30分

入葬開始。國殤墓園再次響起安魂曲。懷抱骨灰罐的青年一一走到「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墓」前,把骨灰罐交到工作人員手中。工作人員再把骨灰罐放入地宮。

5分鐘後,24個骨灰罐已全部安葬到地宮內。隨後,現場所有人肅立,向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滇西死難同胞、盟軍陣亡官兵默哀。

默哀完畢後,全體人員向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三鞠躬。

然後,現場朗讀了一遍祭文。

黃毅表示,通過各方的努力,已經有代表性地把中國遠徵軍在緬甸所有主要戰場陣亡將士的遺骸迎請了回來,安葬在騰衝國殤墓園。雲南將持續尋找、迎請在異鄉、異域的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遺骸,歸葬故裡,也將在中國遠徵軍赴緬抗日作戰的主要戰場分別修建紀念塔,告慰忠魂。

活動結束後,胡啟立、吳伯雄等嘉賓分別向「中國遠徵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和「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墓」獻上了一束菊花。

獻完花,胡啟立與吳伯雄繞著「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墓」走了一圈,在墓後他們被一塊殘破石碑吸引。這塊殘破的石碑上面的字跡已經不是十分清晰了,頂部露出了密密麻麻的鋼筋。

這塊殘碑是2014年5月1日從緬甸八莫護送回國的,5月12日送至國殤墓園。

據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介紹,2011年作為考察組一員前往緬甸調查墓地時,在當地華僑的帶領下,他們找到墓地後來被遷往的地方。考察組扒開荒草,意外發現一塊殘碑,隱約可以分辨出墓碑上的字「八師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經過考證,全文應該是「新編第三十八師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眾人悲喜交加,戈叔亞說,「以後我每次都要來看一看,摸一摸,轉達國人對英烈的問候。」

戈叔亞分析認為,殘碑上面的鋼筋說明當地華人早就預計遷葬地可能也會遭到破壞,所以預先用最堅固的材料製作紀念碑。結果還是不幸被他們言中,墓地仍然遭到破壞。

離開國殤墓園後,胡啟立、吳伯雄一行在旁邊的「滇西抗戰紀念館」會見了參加公祭活動的8位抗戰老兵。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滇西「二戰汽油桶」內發現遠徵軍遺骸 將做DNA比對
    志願者將對其進行DNA鑑定 供圖/餘浩  近日,有志願者表示,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尋找遠徵軍陣亡將士遺骸時,發掘出多個二戰汽油桶,其中裝的是在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徵軍將士遺骸  發現牙齒等遺骸  生前年齡在20歲左右  參與此次挖掘的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負責人餘浩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汽油桶的墓地位於施甸縣太平鎮烏木村的一片樹林裡,7月中旬,收到當地村民和志願者提供的線索後,他們前往這裡,通過不斷擴大範圍搜索,最終發現了兩處墓地。  餘浩介紹,每處墓地各葬有一位遠徵軍將士,將士的遺骸在汽油桶中被發現。
  • 血戰騰衝:遠徵軍在國恥日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
    資料圖十幾歲時,我偶然拿到一個小冊子,名字是《中國遠徵軍》,淚眼滂沱地讀完後,騰衝這個地名便在心裡扎了根。騰衝四周有四座大山拱衛,飛鳳山聳立於東,寶鳳山雄峙於西,來鳳山橫枕於南,蜚鳳山屏障於北,「四鳳求凰」的騰衝像個驕傲的王子,身價很高,兼有大盈江、飲馬水河三面環繞,固若金湯,騰衝攻城戰役歷時42天,終於在國恥日9月18日之前全殲日軍6000餘人,以全勝戰績收復騰衝,讓日本的「黑風隊」煙消雲散,魂斷騰衝!戰役中,20集團軍9000多名將士英勇捐軀。
  • 遠徵軍20集團軍,霍揆彰接軍長報:截獲日軍密電!騰衝戰役打響
    這座墓園是為了紀念中國遠徵軍在騰衝攻堅拔城戰役中,陣亡官兵和死難群眾,而於1945年7月1日建成的。紀念碑上有這樣一段文字: "1944年反攻騰衝,自夏徂秋,大小四十餘戰,共殲敵聯隊長藏重康美以下萬餘人,虜獲無算。我軍亦陣亡覃子斌、李頤等官兵八千餘人,傷者近萬人。" 寥寥數語,當年騰衝一戰之慘烈,可見一斑。
  • 騰衝,我虔誠地向你走來
    文/攝影 林中溪流曾讀到過一本《翻越野人山》的紀實小說,書中寫的是在那抗日的烽火歲月,滇西曾發生過悲壯而又可歌可泣的中國遠徵軍入緬甸作戰和收復滇西打擊日寇的故事;還有那埋葬著3168位抗日英烈遺骸的騰衝國殤墓園。
  • 一寸山河一寸血 10萬中國遠徵軍「不能忘卻」
    「就像是時間的『腳印』,那段歷史上的人和事從未離我們遠去。」滇西抗戰紀念館館長楊素紅說。  雲南騰衝,緊挨著緬甸。這裡是歷史上滇西抗戰最為激烈的戰地之一;今年6月,這裡迎回了部分中國遠徵軍抗日陣亡將士的遺骸。  1942年初,日本侵略者侵犯滇西。
  • 日本棒球手擲彈給遠徵軍造成巨大殺傷 騰衝遭擊斃死無全屍
    在緬甸期間吉原正喜正是利用這一特長,給中國遠徵軍造成了極大傷亡,眾多的中國官兵不幸死在了他投擲的手榴彈之下。1944年中國遠徵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這時候吉原正喜所在的第56師團第148聯隊正負責駐守騰衝。
  • 騰衝!騰衝!騰衝! 在中國大陸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唯一沒落下的地方
    1944年5月11日,中國(國民黨)遠徵軍第20集團軍實施騰衝反攻。全軍於5月11日黃昏強渡怒江,次晨開始仰攻高黎貢山。經過9天血戰,日軍潰退。從高黎項山逃走的日軍與守在騰衝的日軍合編為一個混成聯隊,由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指揮,死守來鳳山和騰衝城。 中國(國軍)遠徵軍強攻來鳳山。
  • 騰衝元素:滇西抗戰之【著名戰役】
    群龍無首倉惶中,全城3萬人在混亂中盲目、自發地疏散,老百姓拋家別土,扶老攜幼,形成一股難民大潮,向四鄉八寨、向野箐深林,一路奔逃而去,在漫漫逃難途中,饑寒交迫,貧病交加,老人倒下,幼子離散,一片慘景,不忍目睹……
  • 雲南行系列之騰衝
    昆明飛騰衝的航班很方便,而且打折機票比乘車票還便宜,所以如果不選擇去其他地方的話,還是乘機去騰衝為好。飛機降落騰衝的機場叫駝峰機場。第一次走下飛機的舷梯,清新透徹的空氣撲面而來,藍天白雲充盈雙眼,機場候機樓上似飛騰的「騰衝」兩字,和這湛藍的天,雪白的雲,遙相呼應,讓人有些恍惚輕飄的感覺。
  • 在滇西打的騰衝戰役有多慘烈?日本軍官見勝利無望,選擇自殺
    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開始在騰衝集中所有優勢兵力進攻日軍,日軍利用騰衝超強的防禦工事,頑強作戰。即使遠徵軍已經進入騰衝,也還要不斷地與日軍進行巷戰,對於騰衝的收復還需要進行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的爭奪,故整個進攻的過程異常複雜繁瑣,在突破了險要地勢後,繼而就需要對騰衝的制高點——來鳳山進行奪取任務。
  • 騰衝之役:我軍採用「焦土作戰」方式,城內竟然留下來2座建築
    雲南騰衝,與中國正在發展中的一些中小城市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在它的東面一座座密密麻麻的石碑,卻雕刻出一段悲壯的歷史,彰顯出此地的與眾不同。據史料記載,真正埋在這裡的烈士共計有8000人,而在騰衝戰役的過程裡,我軍共陣亡2萬餘人。事實上,墓園裡安葬的都是在1944年,為攻打騰衝而犧牲的我國遠徵軍的官兵。
  • 獨家 《微觀二戰》第四期:遠徵軍血戰來鳳山
    然而,遠徵軍滇西大反攻收復失地過程,卻並不那麼容易。騰衝城周邊有來鳳山、寶峰山、蜚鳳山和飛鳳山,史稱「四鳳求凰」,其中,對於守衛騰衝最具軍事價值的是城南的來鳳山。今天,中國軍視網要給大家講述的遠徵軍抗日故事,就發生在來鳳山——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或任性請隨意!
  • 遠徵軍老兵時隔70年回到家鄉[圖]
    第一次落淚:  接到傳遞鮮花  昨晚7點40分,隨著重慶航空公司的航班緩緩的降落在重慶機場,在機場出站口等待老人回家的我市20多名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早早的就拉起了橫幅,等待老人走出機場口。   昨晚8點14分,87歲的李高才被重慶航空公司的空姐緩緩用輪椅推出機場。
  • 騰衝戰役時我軍由於新兵多和日軍防禦體系完善造成大量傷亡
    其中X部隊指的是自緬北進行反攻的遠徵軍「駐印軍」,即我們熟知的新一軍和新六軍。而Y部隊則是由雲南出動收復我滇西國土的遠徵軍,官兵們用鮮血和生命,擊潰日寇盡復怒江以西領土,與駐印軍勝利會師。 八年抗戰期間,日軍在中國戰場僅焚毀了兩面天皇御賜的「聯隊旗」,一面在松山,另一面就在騰衝。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1944年5月起,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向騰衝發起戰略反攻,使騰衝成為全國第一座光復的縣城。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全殲日軍6000多人,而我們的遠徵軍官兵付出了9168條寶貴的生命,盟軍官兵也有19人陣亡。騰衝國殤墓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遠徵軍收復滇西、策應密支那抗日作戰取得勝利之後,為紀念攻克騰衝的第二十集團軍陣亡將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園。
  • 慘烈的滇西松山戰役,中國遠徵軍如何打破戰場僵局?
    由於英軍連連敗退,失去掩護的遠徵軍作戰失利,一部退入印度,另一部退入雲南,氣焰囂張的日軍趁勢追擊,陸續佔領騰衝、龍陵等地。危急時刻,中國軍隊炸毀通惠橋並調集重兵,才將日軍阻止在怒江西岸,而滇緬公路完全中斷。在此後的兩年裡,中日兩軍在滇西隔江對峙。
  • 抗日戰場唯一全殲日軍的松山戰役,遠徵軍付出了多大代價?
    1944年6月,正當中國遠徵軍久攻不下滇西重鎮騰衝之時,派遣出去偵查的部隊卻發現日軍守備騰衝的軍隊明顯增多,很多的戰略據點都加固了防守,國軍方面推測,自己的作戰意圖很有可能遭到了洩密。但騰衝是遠徵軍反攻雲南的首戰,此時如果拿不下騰衝,出師未捷的戰局會極大地打擊遠徵軍的士氣。
  • 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時,為什麼一戰敗而再戰勝?
    6月21日,第20集團軍強渡怒江,其目標直指騰衝。騰衝是中印緬邊域上最大的經濟中心,十分繁華。在越過高黎貢山以後,第20集團軍受令向固東、江苴一線推進,主力從右方進攻騰衝。7月左翼第53軍攻佔騰衝城外的飛鳳山等要點。8月突進城區,與殘敵展開激烈的巷戰,殲敵3000多人,814日,騰衝城終於光復。 龍陵與騰衝同為滇西重地。
  • 青春遇見青春 致中國遠徵軍
    雪劍寫下這樣的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魂未歸,中國遠徵軍,碧血染丹青,文革小丑跳,中華種未滅,我拜國之殤,勿論青史名。將軍百戰死,壯士魂未歸,中國遠徵軍,碧血染丹青,文革小丑跳,中華種未滅,我拜國之殤,勿論青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