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經常能遇到一些多年高血壓的老病號,突然之間血壓值卻回歸正常的情況。一般這個時候,患者就會覺得是自己的多年高血壓痊癒了,甚至有的患者就會不遵醫囑吃藥、自行停藥,從而造成不良的後果。那麼多年高血壓突然自行降到正常值,真的是好事嗎?
高血壓突然正常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高血壓突然回歸正常,可能只是一種假象,在高血壓的治療中,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把血壓值控制在正常的範圍、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但是對於血壓長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可能就會出現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從而導致血壓下降,使血壓出現恢復到正常值的假象。
所以這種突然出現的血壓正常,並不是高血壓治癒了,而是因為高血壓造成了明顯的心臟損傷,心臟沒有輸送更多的血液的動力導致的。心輸出量下降就會造成低血壓,導致腦、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是比高血壓還要危險的情況。
高血壓為什麼會損傷心臟呢?
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器官,時刻都在進行舒張和收縮,才能保證人體血液的循環流動。但心臟病不是不休息,它的舒張期就是休息和對自身供血的時期。當患有高血壓的時候,血管中的阻力就會增加,心臟就會需要更大的動力才能維持供血,而心肌細胞就會代償性地肥厚。
心肌肥厚就會需要更多的氧氣和血液進行供應,並且肥厚的心肌細胞舒張功能也會下降,心臟就會得不到足夠的休息。舒張期得不到良好休息的心臟細胞,在收縮時期就會沒有工作動力,心臟舒張和收縮功能也會漸漸惡化,心房和心室的功能也會下降,心臟輸出量下降,體肺循環出現淤血,就是我們所謂的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有哪些危害?
心力衰竭的時候,身體的組織和器官就會有血液灌注不足的現象,患者就會表現出咳嗽、呼吸困難、心慌、頭暈、體力不足以及液體滯留,出現浮腫現象。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後階段,病情十分兇險,5年死亡率超過了50%。並且高血壓所導致的心力衰竭,往往是不能痊癒的,只能進行延緩病情的發展來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如何預防高血壓損傷心臟?
長期性的控制血壓很重要!患者從高血壓發展成心力衰竭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通常要持續到10年以上,如果患者沒有很好地控制血壓發展成了心力衰竭,再想把血壓升上去的時候,就會比降壓更難。
所以大家要正確理解高血壓對人體的傷害,並不是沒有症狀就沒有關係,在出現症狀的時候就會意味著傷害不可挽回了。所以在治療高血壓的時候,控制血壓達標是很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謹遵醫囑、堅持規律服藥,並且加強對自身血壓的檢測,才能避免高血壓的傷害。
總的來說,高血壓只有在規範的治療下,才可以控制在正常的血壓範圍。如果沒有進行規範的治療,或是沒有按照醫囑服藥,治療時血壓長期不達標等情況,卻突然出現多年高血壓自行降低到正常值的現象,甚至是出現低血壓現象,就要警惕是心臟問題了。這種情況就要比高血壓本身更危險,只有堅持不懈地控制好自身血壓,才能保證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