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新生兒吃飽沒?醫生:出現4種情況,家長就要少餵奶了

2021-01-19 是黑爸爸育兒經

寶寶出生後,父母們大多會把心思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每天都會擔心寶寶吃飽了沒有,尿了沒有,困了沒有等等。但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由於缺乏一些育兒經驗,所以經常分不清寶寶的行為,傳達了什麼意思。

就拿餵奶這件事來說吧,有些父母看孩子一直在吃,就會不停的餵奶,生怕孩子吃不飽。要知道,嬰兒的胃部尚未發育完全,容量非常的小,事實上一次是喝不下太多奶水的,如果家長總是過度餵養,難免會給小孩的健康帶來影響。

醫生:新生兒出現這4種情況,家長應該停止餵奶

1、三番五次吐奶

新生兒的胃部和成年人有所區別,他們的胃部比較小,而且處於平行的狀態。要是家長餵的比較多,就容易出現吐奶表現,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總是吐奶,而且不管怎麼拍嗝都沒有效果時,這就是餵食比較多的表現,應該減少餵奶量。

2、大便沒規律

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在出生之後大便本身就沒有規律,其實新生兒在出生之後基本每天都會有3~6次大便,而且大便的時間都是相差不大的,如果發現大便的間隔時間出現變化或者是次數增加,可能就是吃太多的一種信號。

3、光長肉不長個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孩子體重上漲的速度很快,一開始還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的奶水營養充足,可是卻發現孩子只長體重卻沒長身高。這是因為在餵養過程中,食物過多導致孩子消化食物時出現胰島素分泌,所以才會出現光長肉,不長個的情況,需要家長儘快的改正。

4、肚子異常

因為家長餵養得比較多,孩子容易出現腸胃不適,又或者消化不良等表現。此時的新生兒並不懂得言語表達,因此就會通過哭鬧的方式傳達,等寶寶肚子不舒服時,通常都會用腳蹬空氣,如果有這種表現也說明餵養的比較多。

過度餵養對寶寶有哪些危害

1、造成肥胖

有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長胖後,都非常的高興,認為這是營養較好的表現,殊不知如果3~4個月的寶寶,體重已經超過20斤了,這就是過於肥胖,多半由過度餵養引起。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長大後的體型也不太好看。

2、危害腸胃健康

孩子剛剛出生,腸胃功能以及消化功能比不上大人,如果家長不顧三七二十一隻顧著餵養孩子,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消化系統健康。比較直接的表現是明顯消化不良,還會有嚴重積食等發生。

3、影響孩子大腦

如果每天都攝入大量的食物,影響的不是僅僅是消化系統,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因為此時供應其他系統的血液,馬上就會趕來幫助消化器官,這就導致大腦的發育受到影響。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長得白白胖胖,但寶寶的體重是有標準的,長得太胖也不代表就是健康,所以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吃太多。每次餵完奶後,一定要仔細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出現上述4個情況的話,那多半就是餵多了,父母就要注意孩子的喝奶量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出現這個信號,可能暗示娃被過度餵養了
    「他到底有沒有吃飽?」「再過多長時間餵一次奶呢?」因為時常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於是很多家長時不時地給他餵一口,或者孩子一哭就給他喂,但這樣會給他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新生兒的胃到底能吃多少?2、導致孩子便秘或腹瀉新生兒的消化功能本來就弱,吃得太飽,會讓他們胃部承受很大的負擔,從而使消化功能混亂,容易出現便秘或腹瀉等不適。
  • 怎麼知道新生兒有沒有吃飽?4個「指標」來判斷,寶媽不再糾結
    所以對攝入奶量這個問題,今天就教你用這4個「指標」來判斷,新生兒有沒有吃飽,學會後,寶媽不再糾結!1、尿布確認法:出生6天內,每增加1天需多一片尿布,例如出生第1天需有1包重重的尿布,第2天2包,依此類推直到第6天,之後保持每日6包重重的小便尿布量。
  • 娃吃沒吃飽,可用3個方法判斷
    「不敢餵多,怕撐到,餵少又擔心吃不飽」……真是矛盾。前些日子,朋友阿美喜得麟兒,趁著周末,我便前去探望。誰知剛進屋沒多久,小寶寶就開始吐奶,還哭鬧個不停。阿美哄了好久,寶寶才安靜下來,看起來睡得還不太踏實。阿美一臉愁容的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腸胃特別不好,吃完奶後總是吐,再這樣就要去看醫生了。」
  • 各月齡寶寶奶量有標準,奶量輔食講平衡,3招輕鬆判斷寶寶吃飽沒
    各月齡寶寶奶量有標準◆ 新生兒寶寶胃的排空時間是多少,很多寶媽並不了解,一般來說母乳餵養是2-3小時左右,而寶寶在1個月左右大如何餵養要看兩個字「需求」,也就是看寶寶的本能反應。◆ 1-2個月大通常來說,寶寶剛出生時的體重會在3-3.5kg之間,所以奶量也在跟著體重而逐漸的增加,在1-2個月的時候,每天餵奶在6-7次之間。
  • 新生兒哭鬧有時不是餓了,但一哭就餵奶,你家中招了嗎?
    掌握孩子的飢餓信號,需要根據孩子需求時間段的各個方面來考慮判斷。一咂嘴就喂,一吃手就喂,容易造成餵多。一、吃飽了嗎?看屎就知道了隨著對嬰兒心理和生理髮育研究的深入,心理學家和嬰兒發育專家提倡根據嬰兒的需要進行餵養,即在嬰兒飢餓時進行餵養。新生兒出生後,由於環境的變化,無法放鬆和控制身體,很容易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 寶寶總吃「迷糊奶」,是沒吃飽嗎?醫生給出了答案
    但是最近卻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孩子經常在快要睡覺的時候,或者是非常迷糊的時候,才會乖乖的喝奶,而其他時間段對吃奶表現得異常抗拒,而且喝奶量相比之前要少很多。
  • 新生兒的胃有多大?看這張圖片一目了然,五個指標判斷娃是否吃飽
    很多新手寶媽看到新生小寶寶每次就喝了一點奶,總是擔心娃是不是沒吃飽,於是就開始想辦法,要不就給娃餵點糖水,要不就加點奶粉喝。但寶媽們要清楚,新生兒的胃哪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大呀!但如果寶寶連續吸了好幾次,也不見吞咽聲,這說明寶媽的奶水沒有那麼充裕,寶寶沒吃到奶,自然就有些吃不飽哦~判斷娃是否吃飽的指標三:看寶寶體重增加情況新生寶寶每周的體重,會增加110g~200g左右;
  • 寶寶沒吃飽危害大!9大判斷方法讓寶寶不挨餓!
    可是很多新生媽媽沒辦法掌握寶寶的食量,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寶寶餓了,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足;也有寶媽擔心寶寶沒吃飽,一股腦的給寶寶餵食,就容易造成過度餵養。此時,學會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就非常重要了。那麼媽媽該如何判斷自己的奶是否充足,寶寶有沒有喝飽呢?下面4個方法幫你判斷!
  • 新生兒表情狀態自測,這4種情況,準爸媽可安心
    新生兒是每對父母心心念念、日夜期盼的未來和希望,新生兒的一舉一動都牽著父母的心。在特殊時期,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動作表情,如果孩子有下面這些表現,可以說還是非常健康的。1、餓了之後,大哭大鬧。老話講:「新生兒餓的時候會肚子疼,所以他們是不可忍耐的哭。」直到吃飽。如果您的寶貝兒也是如此:餓了大哭,飽了滿足,那麼說明寶寶非常健康。不必過於擔心。2、打哈欠揉眼睛,要睡覺。
  • 新生兒的胃有多大?一張圖讓你看明白,5方面幫助判斷娃是否吃飽
    相信新手媽媽們都為這件事發過愁:「寶寶到底吃沒吃飽?吃這一點夠嗎?」有過生娃經歷的人應該知道,寶寶早期進食的頻率比較頻繁,而且一次只吃一點點,許多寶媽擔心寶寶吃不飽,會刻意增加餵奶量,殊不知,這並不符合寶寶的身體特點,甚至會給腸胃帶來負擔。
  • 如果寶寶發出這5個信號,多是沒吃飽的表現,媽媽要注意增加奶量
    2.大便次數少剛出生的寶寶,大便次數是比較多的。一般新生兒每天排便的次數在3-4次左右。因此如果孩子大便的次數比較少的話,那麼就說明孩子可能沒有吃飽。此外如果寶寶大便發綠且有較多黏液的話,也可能是吃不飽的表現,因為寶寶吃不飽,膽汁相對較多,會襯託寶寶大便發綠,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
  • 寶寶口唇一碰就張開,難道沒吃飽?別誤會,吸吮反射不是飢餓信號
    其實妞妞媽媽遇到的這個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我們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只要寶寶哭鬧,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寶寶肯定餓了,然後立刻就給寶寶餵奶,寶寶只要一吃奶立刻就停止了哭鬧,所以媽媽就會更加認定寶寶真的吃不飽。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是每個純母乳餵養媽媽必備的技能。
  • 新生兒常見的4種問題,早知道早預防,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
    很多人把新生兒出現的問題視為「胎毒」,小寶寶初來乍到,怎麼會有毒呢?掌握新生兒的護理技巧,寶寶其實健康可愛著呢。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同事佳琪年後一直在休產假,終於在上個月成功生下一個7斤重的小棉襖。
  • 新生兒總是吐奶?別亂餵,從這5方面,可判斷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
    很多新手媽媽都為寶寶吃飯而發愁,生怕他吃得少了,餓著了。於是就一個勁的喂,用自己的意識去猜測他到底有沒有飽。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寶寶總是吃撐著,一不小心就吐奶了。這是因為寶寶的胃很小,可能大人覺得吃飽的程度,遠遠超出了他的胃容量。
  • 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一歲以下的寶寶食量參考,學會「按需餵養」
    通過哪些方式能判斷寶寶是真的吃飽了呢? 1)看動作 一般寶寶剛睡醒的時候,寶媽都會餵奶。寶寶不吃了以後,會自己主動停止吃奶,露出滿足的表情,還會開心的笑,然後繼續睡。 有的寶寶吃完奶之後,還繼續哭鬧,或者睡了沒一會兒又醒來哭鬧。很可能就是寶寶沒吃飽,寶媽需要繼續餵奶。
  • 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新生兒十大問題一次講
    新生的寶寶總會出現各種各樣新手爸媽們沒應對過的問題,比如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等,都該怎麼處理?你要的解答全在這!01黃疸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為什麼容易打嗝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目前認為是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膈肌痙攣,所以打嗝的次數會比成年人多。打嗝會造成家長的不安,但對新生兒不會有不良影響,不少地方介紹各種處理方法,家長可以作嘗試,但從醫學角度看,新生兒打嗝是一種無須任何處理的生理現象。如何緩減寶寶打嗝?
  • 新生兒吃得越多越好?你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關鍵要看5個指標
    新生兒吃得越多越好嗎?古語有云:「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確實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寶寶吃得過多,攝入的營養和能量超過了自身的代謝需要,那麼就稱之為「過度餵養了」。假如只是短暫的過度餵養(或是吃得過撐),那麼首先就是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容易出現腹瀉、吐奶等現象。另外,此時寶寶身上的血液會集中到消化道附近,導致心臟和大腦的供血量不足,進而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如果寶寶已經長期處於過度餵養狀態,本身已經出現了肥胖問題。
  • 寶寶睡覺時總發出「哼唧」聲,多半是這兩個原因,家長要分別對待
    寶寶睡覺時總發出「哼唧」聲,多半是這兩個原因,家長要分別對待由於篇幅限制,我簡化了寶寶的症狀,有些寶寶可能還會哼哼唧唧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兩種原因引起的。一是寶寶處在猛漲期,二是漲肚子了。那麼,如何判斷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呢?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原創 劉江勤 劉江勤 收錄於話題#新生兒黃疸3個文丨劉江勤圖丨來源於網絡有不少孩子的黃疸並不高,但醫生還是會建議到醫院來看看。但是,有些疾病早期比較隱匿,黃疸可能是表現之一,需要醫生鑑別。比如感染。新生兒的早期感染85%發生在生後24小時內,95%發生在48小時內,99%發生在72小時內,大多數情況下這個階段嬰兒跟母親在醫院裡,還沒有回家,比較容易發現。但是極少數的感染可能在回家後才表現出來,遷延不退的黃疸可能是最初的症狀之一。很容易被忽視,到非常嚴重才被家長發現。
  • 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先別急,沒你想的那麼糟,醫生說出答案
    真的不必太擔心,新生兒出現黃疸,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生理性黃疸,還有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兩種情況都不算嚴重,只要及時解決問題,對孩子並沒有什麼不良影響。黃疸的出現,主要是血液裡膽紅素含量較高,逐漸就會形成黃疸。正常人血液中都有膽紅素,只是能夠達到平衡狀態而已。膽紅素偏高與肝臟功能有關,肝臟可以清除血液中部分膽紅素,讓血液中膽紅素濃度不至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