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的4種問題,早知道早預防,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

2020-12-14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新生兒的護理,是一項漫長又繁瑣的工作。小寶寶渾身柔軟,對外界的抵抗能力還非常弱,很容易出現各種健康隱患。

很多人把新生兒出現的問題視為「胎毒」,小寶寶初來乍到,怎麼會有毒呢?掌握新生兒的護理技巧,寶寶其實健康可愛著呢。

媽媽護理得當,寶寶少遭罪

同事佳琪年後一直在休產假,終於在上個月成功生下一個7斤重的小棉襖。寶寶剛出生的幾天,身體特別健康,在醫院的阿普家評分還獲得了10

出院後沒幾天,佳琪就發現寶寶的身上、臉上開始泛黃「估計是新生兒黃疸,先送醫院看看吧。」佳琪說。

老公在佳琪懷孕期間,自學了一些新生兒護理知識,因為黃疸絕大多數都是生理性的,就沒太在意,覺得在家曬曬太陽,觀察觀察就好了。

過了沒幾天,寶寶就開始出現食欲不振,餵奶的時候就常常吐奶,連拍嗝都來不及。佳琪意識到寶寶可能比較嚴重,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

寶寶身體不舒服

即使是生理性黃疸,也不能棄之不管,等到寶寶情況嚴重很可能後悔莫及。當寶寶身上發黃面積較大,蔓延到下半身,就需要趕緊就醫了。

第一:黃疸問題

因為黃疸過於普遍,高達85%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而且其中90%以上都屬於生理性黃疸,這個「小毛病」常常會被寶爸寶媽忽視了。

病理性黃疸非常少見,臨床顯示,病理性黃疸可能和新生兒溶血有關。一般病理性黃疸會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這種情況必須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治療。

等到寶寶出生2~3天后,才姍姍來遲的黃疸,基本上可以判斷為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要輕很多,不用上藥就可以自愈,7~10天就會自己消退了。

寶寶曬太陽去黃

媽媽們一旦發現寶寶黃疸持續不退,身體發黃面積擴散到膝蓋以下,或者是出現陶土色大便、食欲不振、發熱、吐奶等情況,即使是生理性黃疸,也要嚴肅重視起來,立刻就醫才行。

第二:溼疹問題

新生兒溼疹很常見,媽媽們常常以為溼疹是寶寶所處環境潮溼導致的。溼疹其實跟潮溼沒什麼關係,準確的叫法應該是「接觸性皮炎」

嬰兒溼疹是最讓寶爸媽們頭疼的問題,很難徹底治癒,對抗溼疹經常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

護理建議:

寶寶的貼身衣物,儘量選擇柔軟透氣的純棉布料,衣服和床單要勤換洗;臥室內儘量不要放置花花草草,一些植物、花粉可能會引起過敏性溼疹。洗澡可以每天一次,或者是隔天一次,水溫建議32~40℃,不要太燙;洗澡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即可;洗澡後立刻用大浴巾擦乾,給寶寶塗上溫和的護膚露

寶寶洗澡澡

第三:餵養問題

寶寶的飲食,是讓寶爸媽們捉摸不透的高深問題。因為小寶寶的身體和胃腸都在快速生長,寶寶每天的食量都會有所變化,按照統一的標準哺喂,不見得適合自家寶寶。

母乳寶寶,可以實施按需哺餵,當寶寶哭鬧的時候,排除拉、尿、脹氣等原因,確認寶寶是餓了,可以開始哺乳;當寶寶吃奶時表現出心不在焉,意味著吃飽了,哺乳結束。

奶粉寶寶,一定要嚴格根據說明書的配比來衝調,調配過稀可能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調配過濃又會引起便秘,媽媽們千萬別把對寶寶的愛變成負擔。

第四:便秘問題

新生兒的腸胃功能還不完善,消化吸收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有一點點餵養不適,都可能出現消化系統的問題。

奶粉調配

當寶寶出現便秘,母乳餵養情況下,可能是媽媽近期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可以嘗試多吃菜來緩解;奶粉餵養的寶寶,要考慮是不是奶粉調配過濃,或者是該種奶粉不適合寶寶體質。

▼ 小tips:

衝調奶粉需注意,先加水,然後再加入奶粉。如果先加了奶粉,奶粉會佔據水的體積,導致水的配比減少,衝調出的奶粉就會偏濃。

【孕育島寄語】

小嬰兒的護理,需要爸爸媽媽無限的細心和耐心。爸媽們護理得當,寶寶也能健康成長,少生病、少遭罪。

【今日話題】

你的寶寶有遇到這些常見小問題嗎?

相關焦點

  • 9種最常見的寶寶皮膚疹子護理方法之熱疹的誘因及護理
    新生爸媽護理經驗不足加上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嬰幼兒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各種皮膚疹子問題。總結下來一共有9種最常見的皮膚疹子:乳痂、口水疹、痤瘡、粟粒疹、痱子、尿布疹、蕁麻疹、溼疹以及幼兒急疹。
  • 維愛成長|新生兒媽媽常見問題解答-日常護理篇
    新手媽媽須知-日常護理篇1、為什麼我家的寶寶頭髮這麼少?剛出生寶寶的頭髮柔軟、較為稀疏,經過數月的生長,頭髮會有1-2次自然脫落的過程,之後的頭髮會變得濃密、顏色加深。不建議給新生兒剃髮,以免弄傷寶寶頭皮。
  • 新生兒7個常見護理問題,做好了才能護娃周全,你知道幾個?
    編輯:邱寫寫剛出生的小嬰兒,周身粉嫩,皮膚還沒有發育完全,對外界的環境非常敏感,此時的小傢伙,迫切地需要來自爸爸媽媽的守護。新生兒如何做好身體護理?新生兒臍部是否需要清洗?你想知道的七個護理常識,一次性整理好,保護寶寶的周全,寶媽們進來學習。黃疸護理黃疸一般發生於寶寶出生後的2~3天,在7天左右達到高潮,直至10~14天緩慢消退。
  • 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 你懂多少_新生兒護理_育兒_太平洋親子網
    對於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護理新生兒的過程就像一次長久的修行,這期間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寶寶突然哭了、突然拉肚子了、出現黃疸了、吐奶了……這一系列的現象,都會讓爸媽們變的很緊張甚至手足無措。  比如下面這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你知道多少呢?
  • 醫生:溼疹、痤瘡、紅屁股等6種寶寶皮膚常見問題,這裡有答案
    姐,我覺得自己這個媽媽做得真的很不夠好!」小葉抱著6個月大的小寶寶,有些懊惱地和我說到。沒有人是完美的,媽媽們真的也不用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而且,像小葉的寶寶遇到的皮膚問題,其實很多寶寶都會出現,畢竟他們的皮膚都還很脆弱。但只要護理得當,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 新生兒為什麼總打嗝,新手媽媽不要慌,4預防4緩解建議收藏
    新生兒打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問題,聰明的寶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寶寶舒緩,讓寶寶更舒服一些。寶寶出生之後,更是成為全家的焦點。第一次啼哭、第一次笑、第一次生病一點一滴都牽動著一家人的心。稱為「寶中之寶」也是最貼切的稱呼了。新生兒打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問題,一般都會出現在喝奶前後,新手媽媽因為沒有經驗,通常會比較緊張。
  • 準媽媽,這幾件事早知道,產後的大人寶寶可以少受罪
    初生的媽媽,這幾件事早知道,產後的大人寶寶可以少受罪。母親篇。試探忍耐的惡露多年來,媽媽經歷了很多次考驗,所以很多新媽媽都不會把產後惡露放在心上,但時間一長,它還是淋漓盡致的比較傷感,其實這些惡露是產後排出的血塊,雖然看上去和例假比較像,但並不是。
  • 新手爸媽新生兒如何護理?這幾個常見的問題,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所以,想要寶寶順利發育,那新手爸媽們就應學會新生兒護理,特別是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1、新生兒用每天洗澡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建議寶媽反覆給新生兒洗澡,不僅是因為新生兒免疫力較低,容易出現感冒,同時也是為了呵護寶寶的臍帶。
  • 新生兒黃疸嚴重,可能是孕期「因」產後「果」,孕媽別不當回事
    眾所周知,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個月,變化是非常大的,幾乎是一天一個樣。但是你知道這些變化裡,哪個是最讓媽媽擔心的嗎?麗娜是一個新手媽媽,前陣子剛生了一個小寶寶,雖然皺巴巴的像個小老頭,但是皮膚粉粉的,老人都說這孩子以後絕對白。
  • 「金鼠寶寶」這4個月份出生福氣滿滿,媽媽遭罪少,寶寶也更健康
    文/小雪媽媽今年2020年是20世紀20年代的第一年,也是60年才能輪迴的一次「金鼠年」,很多家庭都迎來了可愛的「金鼠寶寶」,儘管還有不到一個月,陽曆今年就過去了,不過仍舊還有不少孕媽,馬上迎來新生命。
  • 夏季小兒常見皮膚病的預防和護理
    因此,小兒皮膚病的預防和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29日,記者採訪了蘭山區婦幼保健院皮膚科醫師嬴雙,她給廣大家長朋友介紹了夏季小兒幾種皮膚病的護理和預防知識,大家來學習一下吧。新生兒紅斑病症表現:約有半數的新生兒在出生3天以內發疹。
  • 寶寶的第一個冬天,新手媽媽應該怎麼護理?
    為避免疫情的影響,在這個冬天,做好寶寶家庭護理很關鍵,要保暖、防病,吃、穿、睡等各個方面都要耐心細緻,為寶寶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睡覺寶寶睡覺是個大問題,寶寶睡得好,媽媽才能睡得好。在冬天,寶寶晚上蓋什麼才能暖暖睡個好覺?其實,寶寶睡覺的保暖措施要根據月齡來選擇。0~3個月的新生兒缺乏安全感,適合使用襁褓型睡袋。
  • 科普:新生兒4種常見問題,原來黃疸也分「真假」,準爸媽速進
    餓了、尿了、困了、難受了……不會表達,只會「啊啊啊」大哭,作為新手媽媽真的是手足無措,但凡寶寶有一丁點兒異常都如臨大敵。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圖文均無關其實新生兒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很正常,只是寶媽們缺乏相關應急知識,顯得過於緊張而已,如果寶媽們能提前了解,就能省去許多不必要的擔憂,寶寶也能少受罪。
  • 鄂州市中心醫院舉辦「新生兒護理」孕媽媽課堂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宋群麗、韓小雪)12月14日,筆者從鄂州市中心醫院獲悉,該院產科近日舉辦了「新生兒護理」媽媽課堂活動,在院孕產婦及家屬共30多人參加本次活動。活動開始前,產科全體工作人員組織問卷調查,開展科室學習討論活動,總結孕產婦的意見,結合臨床及家庭護理需求,制定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講座計劃,發放邀請函及健康宣傳資料50餘份。
  • 寶寶首次「發燒」大多發生在這個時間,寶媽要了解,早預防早受益
    不過很多當媽媽的網友表示「這很能理解,我也有過這樣的心裡,孩子因為自己沒看到受傷我都恨不得打死自己」。而要說寶寶最容易受傷的就是生病,而且寶寶這一生當中一定會有一次發燒的經歷,發燒會讓寶寶更難受,所以我們要先學會預防才行。
  • 新生兒護理,老一輩經驗不能隨便用,以免傷了寶寶
    最近在回答群裡媽媽的問題時,發現有些新手家長特別糾結「新生兒護理」。女朋友的育兒經歷,獨特的風土人情,國內外不同的看法,長輩自己的一套經驗談等等。,聽起來都有道理,那就試試吧...但是孩子不是我們的試錯產品!當時,我在新生兒護理方面連續踩了兩個坑。現在想想,還是後悔。要是早點看到這些分析就好了!
  •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 過來人總結三個細節,寶寶護理好少生病
    過來人總結了三個細節,寶寶護理好少生病。家人們最常採用的方法,就是「推己及人」,通過自己對溫度的感知來判斷寶寶的體感。不少家庭都是老人幫著照顧孩子,前兩天網上就有熱議視頻,老師發現4歲萌娃體態臃腫,拉開衣服一看裡裡外外居然有7件之多!事情原因是近期天氣轉涼,奶奶怕孫子冷,就多加了幾件衣服,實力演繹「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 新生兒護理有哪些細節?照顧0~3月齡寶寶,記住「兩要兩不要」
    一般來說,月子裡的新生兒需要每2~3小時哺餵一次,24小時的哺乳次數不少於8~12次。到2月齡左右,媽媽們白天的哺乳次數可以多一些,夜間適當少一些,逐漸開始培養寶寶晝夜區分的能力,為寶寶未來睡長覺打一個堅實的基礎。
  •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如何有效預防?新手爸媽需注意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當寶寶出現生理性黃疸時,新手爸媽不要恐慌,這是正常的現象,只要聽從醫生的建議,科學護理,寶寶很快就會康復的。但是也不能不重視,甚至聽老一輩的方法去治療,有可能因為時間拖延較長使黃疸變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膽紅素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