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感情的執念
2013年5月16日,在羅賓森廣場上,一個身材苗條、打扮時尚的妙齡女子,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因為她的哭聲實在太大了,只見她歇斯底裡地一邊哭,一邊跳,一邊對著電話吼,好似潑婦罵街。
當我經過他身旁時,耳邊傳來她刺耳的哭吼聲:「你為什麼要和我分手,你不是口口聲聲說愛我嗎?她哪裡比我好,我改,我都改……」。我看了她一眼,她的眼妝已經哭花了,衣服也凌亂地掛在身上,可她渾然不知,因為此時,她的全世界只有悲傷。
這類場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世界上,隨時隨地,都可能看到,因失戀而失態的男女。在文化圈中,也有不少對感情有執念的人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東坡對王弗的執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元稹對韋叢的執念;「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這是沈復對芸娘的執念等等。
對感情有執念的人,太多了。老話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而我要說的是:「曾經擁有,何必天長地久」。要是這些痴情男女,能放下對情感的執念,會不會活得更灑脫呢?
二、葛朗臺對金錢的執念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葛朗臺是一個典型的守財奴。他是法國索漠城一個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為人卻極其吝嗇,在他眼裡,女兒妻子還不如他的一枚金幣。
他本可以和家人過上舒適富足的日子,卻仍住在陰暗、破爛的老房子中,還要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他本可以讓女兒嫁給心上人,過上幸福的日子,他卻要讓女兒過上悲慘的生活;他本可以讓一家人活得更加健康、長壽,他卻捨不得花錢。
錢財乃身外之物,如果不能讓錢發揮它的用處——讓家人過得更好、更幸福,那再多的錢財,又有什麼意義?「錢在銀行,人在天堂」,真的好嗎?
三、李白對從政的執念
李白,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文學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就算取得再高的文學成就,他依然活得不快樂。為什麼呢?因為他想從政,想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可惜的是:他並不是那塊料。
可他就是放不下,對從政的執念,所以一輩子總是不得志,不開心。要是他能放下對從政的執念,不會活得更灑脫、更快樂呢?
四、徐霞客對獨秀峰的執念。
凡聽說過桂林山水的,無人不知桂林的獨秀峰,因為它最出名。徐霞客2次遊歷廣西,遊遍了廣西的山水,卻不曾登上獨秀峰。
因為當時,獨秀峰圈在靖江王府裡,必須獲得靖江王的許可,外人才可以登覽。可惜,徐霞客一直得不到許可,最終大失所望而去。
其實獨秀峰,只是桂林青峰中最低小的,高不過一百多尺。然而徐霞客,卻因為自己無法登覽獨秀峰,而抱憾終身,真替他不值。
在我們看來,徐霞客一生,遊覽了無數的名山大川,見過無數的風景,和這些相比,獨秀峰顯得微不足道。可當時的徐霞客,就是對它有所執念,才會抱憾終身。
許多事情,在當時看來,也許重於泰山,但經歷過一段時間後,它也許就微不足道。
只要是人,就會對自己所鍾愛的某一「人事物」有執念。而人生就像一場體驗,有好的也有壞的,但不管好壞,體驗過就好了。與其苦苦掙扎,不如放下執念。做到莊子說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灑脫地活著,不是更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