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注釋
命:這裡指不可避免的、非人為的作用。常:常規,恆久不易或變化的規律。與:參與,幹預。卓:特立,高超;這裡實指「道」。愈:勝,超過。⑥死之:這裡講作「為之而死」,即為國君而獻身。真:這裡指的是「道」。一說即上段之「真人」。姑備參考。涸(hé):水幹。呴(xū):張口出氣。溼:(rǔ)同「濡」,一本亦作「濡」,沾溼的意思。沫:唾沫,即口水。化:這裡是熔解、混同的意思。大塊:大地;這裡可以理解為大自然。佚(yì):通作「逸」,閒逸的意思
譯文
死和生均非人為之力所能安排,猶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樣永恆的變化,完全出於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參與和幹預的,這都是事物自身變化的實情。人們總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終身愛戴它,何況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們還總認為國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終身願為國君效死,又何況應該宗為大師的「道」呢?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溼氣,以唾沫相互潤溼,不如過去江湖裡的生活相互不認識。與其讚譽唐堯的聖明而非議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們都忘掉而融化混同於「道」。大地把我的形體託載,並且用生存來勞苦我,用衰老來閒適我,用死亡來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解讀
人們總是喜歡用「相濡以沫」來形容在困難的處境下的相互幫助。但魚兒在岸上的相濡以沫,倒不如在水裡大家誰都不認識誰的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