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機、耳帶機、包裝機同時開動,卷著熔噴布等原材料的捲軸緩緩轉動,一隻只口罩從機器中吐了出來……在佛山市順德區,碧桂園投資的醫用口罩生產線已開工多日。
新冠肺炎疫情下,防護物資緊缺。在廣東,包括廣汽、比亞迪、美的、格力等多家實力企業均已成功轉產口罩。不過,在眾多轉產口罩的企業中,碧桂園的身影顯得十分獨特。
點擊播放 GIF 4.4M
房企為何能「制罩」
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碧桂園立即從海內外多地採購口罩物資用以支持抗疫一線,同時採購的口罩也提供給企業自身復工復產和社區防疫人員。不過,作為一家擁有數萬名員工的企業,碧桂園採購的口罩仍非常吃緊。
兩周前,南方+記者在碧桂園在穗社區採訪時,物管人員曾表示,儘管公司提供的口罩相對夠用,但可支撐天數仍非常緊張。
點擊播放 GIF 3.2M
這或許是碧桂園決定投資生產口罩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碧桂園多元化布局的機器人業務,建立投身機器人研發製造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也為這家房企自主生產口罩提供了可行性基礎。
博智林旗下專攻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博方眾濟承擔起建立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任。根據碧桂園內部公號「瘋狂智酷」透露,博智林和博方眾濟組建了一支40人的口罩生產專項工作隊伍,並開展生產合作方洽談、口罩銷售資質申請認證、生產場地安排、原材料及產線設備採購、口罩包裝設計、銷售工作鋪排、財務資金核算等系列工作。
25天集齊生產線
儘管博方眾濟負責醫療機器人研發,屬於醫療健康產業成員,但生產口罩對這家企業來說仍是全新命題。
設備採購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在決定生產口罩的2月中旬,國內多數企業仍處於停工狀態,採購團隊馬不停蹄地為口罩順利投產搶時間、找資源,在廣州深圳等地尋邊各供應商,最終歷時五天將兩臺生產設備帶了回來。
從2月20日起,來自博智林機器人智能製造、建築智造研究院及博方眾濟的15名員工開始對口罩生產設備進行安裝調試。對他們來說,口罩機、耳帶機、包裝機器卻是第一次接觸,經驗缺乏,調試中也遇到很多困難。
據「瘋狂智酷」透露,單是口罩耳帶到底是折起來朝內還是直接朝外包裝,都會影響出貨效率,為此他們進行了反覆實驗。與此同時,據南方+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由於當時熔噴布等原材料供應緊張,物流運輸也尚未完全恢復,因此等待原材料也花費了一定時間。
到了3月5日,碧桂園的口罩生產設備終於調試完成,原材料採購也基本到位,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首批10000個「博方眾濟」牌醫用一次性口罩生產成功。新生產的口罩包裝完畢後立即發貨,到了3月6日,碧桂園海南區域第一個收到了碧桂園自產的口罩。
從決定投資口罩生產線到首批口罩下線,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碧桂園用了25天的時間。南方+記者了解到,碧桂園自主生產的口罩將支援抗疫一線,同時確保員工、合作夥伴、施工企業的口罩供應。
【記者】葛政涵
【作者】 葛政涵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