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造出第一臺自製口罩設備,41條口罩生產線30天投產

2020-12-26 騰訊網

3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第43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廣汽集團專場)。

廣汽部件技術中心工程師李科芳介紹,廣汽集團口罩設備攻關技術團隊分成口罩成型、焊接、工藝、資料4個小組,用兩天兩夜的時間進行了設備製造的考察學習。

「雖然口罩產線和汽車產線在製造技術上是相通的,但畢竟是一個全新領域,為了儘快掌握相關技術,我們連夜針對技術難點,制定出生產線方案與圖紙。」李科芳表示,團隊在5天內就組裝調試出廣汽集團第一臺自製口罩設備,並於10天完成5臺口罩生產線批量下線,30天完成41條口罩生產線安裝調試並投產。

據悉,口罩生產線生產節拍與質量完全合格並滿足YY/T0969-2013 一次性醫用口罩標準時。

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尚未復工,零件購入極為困難。李科芳介紹,在41條口罩生產線,379類、共30996個外型加工件生產進度受到影響的時候,團隊迅速組建了物料技術協調與進度跟蹤小分隊,在每家外協加工廠派駐一名物料協調員,專門跟進並及時調整外協供應商,外協零件一加工完畢,就立即裝車帶回工廠,時常凌晨3:00還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我們還把汽車生產的裝配工裝技術、精益管理、生產倉庫管理充分運用到口罩生產線安裝調試方面。

一號樓工作室出品

採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攝影:南都記者 梁煒培

相關焦點

  • 22條!中國石油口罩生產線全部投產
    2個月前,中國石油承諾一共建設21條口罩生產線。今天,小編告訴大家,這個目標已超計劃完成!5月13日晚,撫順石化訂購的第二條KN95口罩生產線已完成安裝調試,並產出合格口罩。這是撫順石化投產的第8條口罩全自動生產線。
  • 三明首條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今天下午 沙縣首條一次性民用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每分鐘可生產口罩120多片> 目前該公司有30多名工人兩班倒上崗 確保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 預計在下月初 公司日產口罩可達20萬個 率先在我市實現口罩本土化批量生產
  • 日產口罩30萬隻 河北省三河市首家醫用口罩GMP車間生產線正式投產
    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醫用口罩。 通訊員張璇璇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偉、張璇璇、周禹佳)3月21日,河北省三河市首家醫用口罩GMP車間生產線在燕郊高新區中美華醫(河北)製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使用。這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日產可達30萬隻。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醫用口罩。 通訊員張璇璇攝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作為防疫防護物資,需求量迅猛增長。
  • 華納醫療口罩生產線即將開工作業,全部投產後口罩日產量將達500萬片
    現場,2條嶄新的華納醫療口罩生產線,即將開工作業。據德邁國際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施乾平介紹:華納醫療口罩生產項目,總投資1.5億元,從策劃到今天開工總共不到1個月的時間,未來將建設50條高速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全部投產後將達到口罩日產量500萬片。此外,集團還研發生產出高速平面耳帶式全自動口罩機,預計3 月投產後可在當月實現生產500臺口罩設備。
  • 溫嶺企業成功研發口罩生產線,日產量可達80萬個!
    北平工具機技術團隊以30年工具機行業的技術積累,經過連續多日挑燈夜戰,在2月18日成功研發生產兩種型號的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量分別可達10萬個、80萬個。   第一期投5條生產線,目前,原美日工具機員工到崗率95%,產能達到80%,到時候日產量可以達到20萬隻。
  • 河南日產200萬隻口罩的生產線將開工,緩解口罩緊缺局面
    2月25日上午,經過緊張的最後調試,中鐵裝備集團與鄭州煤礦機械集團馳援的河南億信醫療器械公司40條口罩生產線順利組裝完成,這是河南省疫情防控期間新建的最大產能口罩生產線,建成的40條N95、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全部滿產後日產能可達200萬隻,可有效緩解當前口罩緊缺的局面。
  • 日產10萬 首條四川省屬國企緊急投建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投產
    該產線由四川省屬國企川投集團投資建設,是四川省屬國企緊急投建的首條全自動一次性醫用口罩產線。項目負責人李韋告訴記者,預計3月上旬另建成4條全自動平面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中下旬建成1條全自動N95生產線。達產後可實現日產醫用口罩50萬隻以上,N95口罩2萬隻以上,改善目前四川省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供應不足的現狀。
  • ...雲南首條高防護級別醫用口罩生產線投產,首批醫用N95口罩捐往湖北
    日前,雲南白藥建設的雲南省首條高防護級別醫用口罩生產線投產,實現了雲南省生產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零的突破。這條生產線首批生產的10萬隻醫用N95口罩經由雲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捐給湖北。2月底,在口罩生產設備緊缺的情況下,雲南白藥集團依託當地相關部門的協調支持,通過各種渠道,緊急採購了4條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
  • 25天,鳳廠牌口罩上線
    集齊口罩生產線說到研發醫療機器人,博方眾濟是專家,但生產口罩對於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口罩團隊要快速從研發醫療機器人跨界到生產醫用口罩,遇到的困難不只是無法面對面溝通,還有和供貨商的溝通,生產線改造,設備調試,還要取得口罩的生產資質等等流程。
  • 人工、設備、原材料漲價十倍,口罩生產難在哪裡?
    距離趙哲投資的 35 條口罩生產線量產還有一兩天,而趙哲早已經在十天前就停止了接單。3 月初,他的公司將交付第一批日常防護型口罩。 據悉,35 條生產線量產爬坡順利的話,最高產能可以有 1500 萬片。三月底擴產到 55 條生產線,理想產能最高可以達到每日產能 3000 萬片。3000 萬片口罩超過了此前全國的日產能。
  • 浙江浦江縣首個全自動化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第一臺抵運的全自動一拖二口罩機正開機運行,技術人員忙著精細調試。調試完成,全自動化一拖二口罩機高速運轉,無紡布、熔噴布等原料通過生產機器自動熔合在一起,製片成型後,再通過分流進入耳帶熔接、包邊等流程,口罩便完成了生產。「每分鐘可以下線120個一次性防護口罩,日產量可超12萬隻,整個流程只需要兩個人負責最後的包裝。」
  • 中石油再添2條全自動口罩生產線,背後有故事……
    而且這次投產的口罩生產線還有點特殊——與民營企業攜手共擔生產重任隨著疫情發展態勢變化,面對防控物資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在中國石油集團黨組大力支持下,撫順石化科學預判、果斷決策,跨界新增口罩生產業務。集團公司領導多次幫助協調推動口罩生產線項目事宜。3月24日,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在北天集團工業園區4號廠房,舉辦醫用口罩生產線投產儀式暨北鬥啟明(北京)向撫順石化公司捐贈口罩製造機儀式,標誌著撫順石化進入醫用口罩生產領域。
  • 兩家口罩生產企業落戶沙井
    30餘條口罩生產線即將投產 防疫物資生產跑出「加速度」深圳新聞網訊 「4天時間,完成尋求8000平方米十萬級無塵車間的選址並順利籤約」「從無到有,30條口罩生產線一一建起來」「設備緊急調試中,很快就可以投產了」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3月10日,湖南山河智能研製的首臺平面口罩機下線。山河智能基礎裝備事業部第一研究院院長鄧曦明向記者介紹,從圖紙設計到正式下線,山河特裝口罩機一共花了25天,這款機器日產口罩可逾10萬隻,目前已經接了幾十臺的訂單。但凡有可能生產口罩機的企業,訂單如雪花般飛來。
  • 「美的」「碧桂園」牌口罩投產
    昨日,碧桂園披露了企業更多謀劃口罩生產線的細節。據悉,碧桂園從謀劃項目到首批口罩下線,企業的「跨界」之舉只用了25天。企業介紹稱,在2月10日,碧桂園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當天下午,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眾濟正式肩負起碧桂園投資口罩生產線、生產口罩的重要任務。
  • 15天「從無到有」!探訪世界最高口罩廠背後的「浙江速度」
    這個口罩廠很特殊——從合作意向達成到順利投產僅僅花了15天時間,同時,這又是一個打滿了「浙江印記」的援藏項目,從原料到生產線,都是由第九批浙江援藏幹部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一手促成的。目前共投入資金400萬元,從投產至今,「精康」已經陸續產出了80萬隻口罩,高原上的「奇蹟」未完待續。
  • 除了口罩消毒液 自主車企搞過的副業有多野?
    五菱率先響應國家號召挺身而出,轉型生產人民最需要的口罩,成為全國第一家投產口罩生產線的車企,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稱讚,並且14條口罩生產線僅用了三天時間就下線,日產量達到170萬。如今,五菱已經獲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並通過了專業檢驗,成為了一家具備口罩研發生產、經營等相關資質的汽車企業。
  • 日產口罩5萬隻 廣漢首家醫用口罩轉產企業投產
    近日,在四川伊潔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淨化車間裡,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線正在24小時滿負荷運轉,工人們輪班上崗,日產口罩5萬隻。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已經取得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療器械註冊證》和《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是廣漢首家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轉產企業。「我們現在是10個工人,一個班5個人,兩班倒,每個班能生產兩萬多個(口罩)。」
  • 廣東「機器人口罩生產線」投產 哪些新技術成為抗「疫」生力軍?
    為了提高口罩生產效率,為口罩生產企業提供智能型生產設備,普理司公司加快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僅用了3天時間,就將原有機器改造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並將從今天(10日)開始利用「機器人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地量產口罩。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單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
  • 四川廣漢:首家一次性醫用口罩轉產企業正式投產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沈序明 通訊員 溫靖竹 孔繼紅):近日,四川省伊潔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療器械註冊證》和《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標誌著廣漢首家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轉產企業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