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從無到有」!探訪世界最高口罩廠背後的「浙江速度」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1001片、1002片、1003片……」25歲的索拉旺堆站在打片機前認真地重複著1-3000的數字循環,時不時拿起尺子,揀出一片口罩左右測量一下,「到3000片就得換一個筐,這批口罩是要出口的,我們一定要格外仔細。」

索拉旺堆是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精康」口罩廠的員工。當我們走進這個海拔最高的口罩廠時,索拉旺堆和他的33位同事,正在爭分奪秒地生產著口罩。就在幾天前,那曲市政府向這個誕生僅僅一個半月的口罩廠下了七萬隻口罩的新單,其中的一部分將捐獻給尼泊爾。

這個口罩廠很特殊——從合作意向達成到順利投產僅僅花了15天時間,同時,這又是一個打滿了「浙江印記」的援藏項目,從原料到生產線,都是由第九批浙江援藏幹部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一手促成的。

目前共投入資金400萬元,從投產至今,「精康」已經陸續產出了80萬隻口罩,高原上的「奇蹟」未完待續。

15天「從無到有」

「浙江速度」建起海拔最高的口罩廠

缺氧氣、缺信息、缺技術、缺材料,要在那曲拉起一條口罩生產線,一開始在幾乎所有人看來,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浙江省第九批杭州援藏工作組組長、色尼區委常務副書記潘渭很想試一試:「這不是信口開河,疫情初起時我們就注意到當地群眾對口罩的需求,在全國口罩都很短缺的情況下,與其送口罩,不如送一條口罩生產線。杭州有技術、有原料、有管理經驗,那曲有場地、有人力、有市場,雙方有很好的合作基礎。」

下定了「先行先試」的決心, 「浙江速度」開始全速推進——

3月15日,杭州援藏工作組向色尼區政府提出了建設口罩生產線的想法,雙方一拍即合。杭州援藏幹部迅速和杭州市桐廬縣的相關企業取得了聯繫,三方當晚就展開了視頻會議,敲定合作方案。「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從杭州引進口罩生產線,可以一次性解決設備、技術、原料的問題。」

3月16日敲定生產線價格;3月17日廠址選定,註冊完成;3月18日生產車間開始建設;

3月24日生產線開始調試,期間技術總監缺氧、生產線「水土不服」需要重新調試、零配件物流運輸不易……一道道坎在15天中被一一邁過。

直到3月29日零點30分,所有人心中的問號終於放下了——第一片試做的口罩從生產線上飄然落下,午夜的「精康」口罩廠被興奮和歡呼點燃了。

3月30日,在開工儀式上,總經理歐珠指著臉上的口罩大聲地宣告:「今天我很高興,因為可以戴著我們自己出產的口罩,站在這裡。」

45天後,親歷了「浙江速度」的歐珠對未來滿懷信心。「現在我們的生產線已經穩定,基本一分鐘可以出產80隻口罩。為尼泊爾製作的口罩,後天就可以交貨了。這不僅證明了我們的口罩質量過硬,也給了我們堅持走下去的信心。」

扶的不只是「貧與困」

還要扶起「智與志」

「浙江速度」讓口罩廠落了地,但援藏幹部們更看重的是這條生產線帶來的「無形價值」。

走進「精康」口罩廠的生產車間,空間被涇渭分明地分成了打片區、點焊區和包裝區。工人們「全副武裝」地做足了消毒措施,重複著在外人看來略顯枯燥的動作。

從3月25日站上工作崗位開始,有兩組數字不斷在索拉旺堆的腦海中被「加固」:「17.0—17.5釐米、9.0—9.5釐米,這是我們口罩的長寬尺寸,一點都不能錯。」

不能錯,是因為責任也是因為感恩。「我家裡的條件不算很好,但杭州援建的口罩廠給我們解決了工作,而且還讓我們學到了技術。」索拉旺堆的自豪不僅來自「腰包又鼓了一點」,「我從來沒想過在海拔這麼高的地方,真的能做出口罩,而且還是從我自己的手裡做出來的。」

作為杭州援建的扶貧項目,「精康」口罩廠的投用不僅解決了當地15名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還將4位工人送往杭州學習培訓,打造「留得住」的技術隊伍。

讓工人學起來、走出去,扶貧不僅僅是解決一份工作,更需要扶起「智與志」。這正是浙江援藏幹部推動口罩生產線落戶那曲的初衷之一。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3年的援藏時間很短,我們想帶動的不止是就業,更想幫助當地建設一支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經濟人才隊伍。」在潘渭看來,建起海拔最高的口罩廠從來就不是一個噱頭,而是實打實的剛需。「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當地不少牧民都有戴口罩防風防塵的習慣,但現在一隻這樣的口罩在當地要賣6、7塊錢。在疫情過後,我們可以調整生產線,轉而生產防風口罩。不僅能讓當地老百姓戴上平價口罩,也可以讓口罩生產線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文章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浙江援西藏那曲首家口罩廠投產
    圖為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待包裝的口罩。那曲市委宣傳部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浙江援西藏那曲首家口罩廠投產中新網拉薩3月30日電 (趙朗)浙江援西藏那曲的首家一次性口罩廠30日投產,這將結束依靠內地供應的現狀。圖為口罩生產線。
  • 除夕都在開工,浙江這家口罩廠20多天供應了1000多萬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雲山 通訊員 黃濤 疫情之下,N95、KN95、醫用防護等標準的口罩成了當前最為稀缺的物資。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口罩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復工率達到77%。數據的背後,是口罩加班加點的出廠供應。
  • 25天,鳳廠牌口罩上線
    瘋言酷語廠工:有沒有1個口罩給我?鳳廠:有有有!復工前不少廠工表示:自己和復工只差一個口罩。現在智酷君要說:廠工們再也不用擔心沒口罩了!採購團隊寒冬深夜在工廠門口運設備第一批口罩投產2月20日起,來自博智林機器人智能製造、建築智造研究院及博方眾濟的15名廠工便駐守口罩生產一線,支援設備的安裝調試。
  • 浙江老闆海外收購口罩廠,日產10萬個口罩寄回家鄉
    ▼▼▼視頻:買不到口罩那就購買生產口罩的工廠!海外浙商收購口罩廠助力家鄉 患難見真情硬核!麗水華僑海外收購口罩廠日產10萬個口罩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面對麗水醫用物資緊缺現狀,麗水市各級僑聯積極宣傳動員僑界群眾捐贈物資,麗水市僑聯海外委員、柬埔寨浙江商會副會長趙普洲就是其中一員。
  • 廣安嶽池:3天「搶」出口罩廠的背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了緊缺物資。2月1日,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帶隊到嶽池檢查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嶽池要備足醫療應急物資,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2月1日晚,嶽池便與河南的一家口罩生產企業達成合作意向,2月4日,廣安市首家口罩生產企業在嶽池開始試生產,從達成合作意向到試生產,僅用時3天,這3天裡發生了什麼?
  • 探訪中國口罩工廠
    口罩廠的機器在自動焊接耳帶。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新華社合肥5月15日電(記者汪海月)儘管中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7歲的口罩工林新紅依然沒有停止忙碌。在偌大潔淨車間的一角,她熟練地將生產線上的口罩拿下,測量大小和耳帶拉力,然後整理好放入一旁的箱子中。未來幾日,這一箱箱口罩將會被打包運往上海,接受海關檢測後航運出口至世界各國。從2月初開始,林新紅就投入到了口罩生產一線。本為玩具工的她憑藉著熟練的設備操作技能和針織工作經驗在安徽省天長市一家鎮上的口罩廠負責焊接口罩耳帶。
  • 72小時「搶建」口罩廠 見證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了各地緊缺的物資,嶽池縣政府和園區企業用雷電般的行動力與疫情賽跑,用三天時間搶建一家口罩廠,見證了抗擊疫情的中國速度。走進位於嶽池縣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康盾醫療器械公司,無菌生產車間內,機器聲此起彼伏,11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這裡每天可以生產50到80萬個口罩。不僅滿足了廣安市自身需求,還及時供應其他市州乃至輻射全省。很難想像,這樣一家運行有序的公司是在疫情期間,僅用了72小時搶建起來的。
  • 《「兩山」理念15年》專題組來浦拍攝 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帶領探訪...
    《「兩山」理念15年》專題組來浦拍攝 浙江衛視主持人席文帶領探訪團解密浦江 2020-07-28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訪濟南口罩市場:現貨充足,購買人數有所增加
    10月13日,記者探訪市區15家商超、便利店和藥店,發現口罩供應充足,多數藥店和大型超市口罩可以保證現貨供應。目前,市面口罩現貨售價基本每隻2元左右,袋裝十片口罩從6元到10元不等,市民購買人數較多。此外,從品種上看,兒童口罩在漱玉平民大藥房、平嘉大藥店等專業藥店均有售賣。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一方巴掌大小的口罩,背後則牽扯著一個縱橫石油化工、塑料製品、紡織以及醫療行業的產業鏈。在口罩生產企業激增,設備、原材料被重金「哄搶」之後,口罩產業鏈各端正將接受市場抉擇,如今超過100家口罩生產企業的湖南同樣面臨轉型思考。
  • 比亞迪口罩廠滿負荷運轉日產500萬隻
    2月8日,比亞迪正式宣布援產口罩、消毒凝膠為抗疫助力。比亞迪供圖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緊盯口罩產線。比亞迪供圖目前,比亞迪生產的口罩正在以每天30萬到50萬隻的速度增加。比亞迪供圖原標題:(抗擊新冠肺炎)比亞迪口罩廠滿負荷運轉日產500萬隻中新網深圳3月12日電(記者 鄭小紅)位於深圳龍崗區的比亞迪寶龍工業園,是一個擁有完備、先進智造產線的現代化廠區,一天可生產50萬臺高端手機。但一個多月以前,這裡卻建起了一個日產500萬隻的口罩生產廠。
  • 一個口罩廠的誕生:從零到N95
    胡微曦(中)代表公司向長沙市實驗小學捐贈兒童口罩。受訪者供圖  這是一個口罩廠從無到有誕生的故事。  也是一個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普通百姓有任何一方「掉鏈子」就講不成的故事。  聽說5月4日這天口罩廠的老闆要來家裡,周老爺子很開心,早早吩咐兒子「殺頭豬,整一桌好菜」。  老爺子82歲,除了有點耳背,精神依然矍鑠,中氣充沛。負責邀人的張輝告訴周老爺子,不僅口罩廠老闆要來,之前在口罩廠蹲點的省裡領導也要來,「感謝老爺子的支持」。  在長沙東郊的黃興鎮幹杉片區,說起「口罩廠」,人人嗓門宏亮。誰家有人在口罩廠上班,更是很有面子的事。
  • 記者探訪常州口罩廠家:緊急召集人手,加班加點開工
    現代快報訊(記者 葛小林 文/攝)1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常州的口罩生產企業,目前這些企業都面臨著工人和原材料短缺的現狀。目前,企業都在召集人手,加班加點趕製各類口罩。常武衛生用品廠是常州生產一次性衛生醫療用品的老企業,工人們十幾天前已經放假,老闆也準備歇業過年。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劇以來,老闆王國平每天都要接到幾十個電話,詢問廠裡是不是還有一次性口罩,很多老客戶直接開了車來拿貨,但廠裡的供貨量嚴重不足。
  • 浙江碩和機器人公司全力幫扶口罩企業擴大產能 我們就是一支「救火...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面對磨難,我省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在省委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眾志成城,充分展現了不畏艱險、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力量。浙江新聞客戶端推出《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欄目,集中報導這樣一批人物和企業典型。
  • 東莞長安一家口罩廠,口罩堆積如山沒人要,老闆哭訴破產了
    年初的一次暴發,讓面罩成了年貨,那時的面罩可謂一罩難求,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深圳的富士康、比亞迪等大公司,紛紛開設生產線生產面罩,希望能通過自身的力量,幫助國家渡過難關,而且他們的效率也很快,比亞迪從設計到出產品,都只用了十五天,這個速度並不算太快,與40年前的深圳的速度相當
  • 探訪漳州臺企:隱於深山中的威士忌酒廠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7月1日,記者探訪臺商吳松柏創建的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大芹山上的威士忌酒廠。酒廠規劃佔地面積160畝,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趨於完備。圖為工人正在生產線釀造大芹威士忌。
  • 走進安徽盒子健康:探訪中國最具性價比的口罩工廠
    來源標題:走進安徽盒子健康:探訪中國最具性價比的口罩工廠 記者從中國商務部獲悉,安徽盒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取得國外標準認證或註冊的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清單》中赫然在列,是中國安徽省首家進入商務部醫保商會
  • 面對疫情,這家企業挺身而出生產口罩原材料,從轉產到交付僅用12天
    烯烴一廠生產技術部部長 何彥濤: 好多工廠暫未復工,貨源情況是比較緊俏的;好多物流公司是停運的狀態,經過初步溝通,有四家供應商,可以供貨,
  • 四個月建成泉州職業技術大學足球場 從無到有的晉江速度
    這背後,不得不提的是世中運執委會場館建設與運行管理部(以下簡稱「場館建設部」)。在搭建一座座對話世界的活力舞臺的過程中,場館建設部功不可沒。二體中心場館施工現場從無到有 晉江速度 「心裡滿滿成就感」二體中心場館正在進行室內裝修及玻璃幕牆工程收尾;晉江少體校體育館正在進行吊頂、水電、塗料收尾工作;毓英中學正在進行專項設施設備安裝及室外工程施工……這些進度和數據繁雜且實時更新著,場館建設部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耳熟能詳。
  • 浙江電視臺《壹周播報》欄目報導 諸暨振光針紡的口罩之路
    習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強化「穩生產就是穩經濟」的理念,振光針紡就為我們交出了這樣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諸暨振光針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5月,坐落於襪業之都——大唐工業園區,是一家集襪子開發、生產、銷售、貿易出口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企業,具備獨立的自營進出口權,年銷量達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