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器人口罩生產線」投產 哪些新技術成為抗「疫」生力軍?

2020-12-15 國際在線

央廣網廣州2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高新區的廣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產3C產品質量檢測機的科技企業。為了提高口罩生產效率,為口罩生產企業提供智能型生產設備,普理司公司加快科技攻關和技術改造,僅用了3天時間,就將原有機器改造為柔性AI視覺全自動口罩機,並將從今天(10日)開始利用「機器人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地量產口罩。

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單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央廣網發 賈自豪 攝)

除了普理司,廣州高新區迅速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60餘家科研單位爭分奪秒,用硬核科技支援全國抗「疫」。

昨晚(9日)11點,廣州黃埔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燈火通明。董事長林小博正在和研發人員一起,專注地對生產線進行測試。林小博介紹,這條「機器人口罩生產線」將在今天(10日)投入運營,實現量產。

全國首個柔性AI視覺口罩機單機日產口罩超15萬片。(央廣網發 賈自豪 攝)

林小博介紹:「這款『眾智』口罩機是全國首發柔性AI視覺口罩機,將可大大提高口罩的生產效率,實現120片/分鐘,24小時不間斷生產,日產超15萬片。整個口罩的生產過程集『過程質量檢測、機器人引導、定位、識別、信息採集管理和自動化生產線集成應用』於一體,搭載視覺檢測設備保證每個出品都是合格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當對口罩的需求量減少時,又可以改裝回原來的視覺檢測設備。」

工作人員正在調試口罩機。(央廣網發 張愷 攝)

林小博表示,做成這件事不容易。「整個過程得到廣州高新區主要領導和工信局等職能部門全力支持和上下遊產業鏈通力協作。比如,我們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機器急需一個重要的零部件用來摺疊口罩,自己生產來不及,就需要緊急向區內其他企業求助,經協調,我們區另一家智能裝備企業僅用了3個小時就生產出了口罩機所需的摺疊口罩用零部件,並送到了我們的生產研發車間,此外區裡還有生產無紡布的企業積極給我們提供生產原料。」林小博說。

據介紹,該款型號的全自動口罩機的滿產月產量可達50臺,投入使用後將大大緩解疫情期間口罩緊缺的情況。

就在幾天前,黃埔區高新興集團自主研發出升級版5G警用巡邏機器人,高新興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柏林告訴記者,這款名為「千巡警用巡邏機器人」,是一款用於測體溫的巡邏機器人,可實現紅外線5米以內快速測量體溫,並識別過往人員是否戴口罩。

巡邏機器人在機場「執勤」。(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柏林說:「人員移動到哪兒,機器人可以實現快速記錄。溫度超過設定值,或發現行人不戴口罩,機器人立馬啟動報警系統。可一次性測量10個人的體溫,溫度誤差在0.5攝氏度。我們通過讓機器人『執勤』,真正做到隔而不離,有效節約了人力,不僅分擔了執勤工作任務,還避免人員交叉感染。」

據介紹,目前該產品馳援點包括廣州、深圳、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並且即將重點馳援武漢。

昨天(9日)深夜,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趙必榮接受中國之聲獨家專訪時表示,連日來,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廣州高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號召企業突破界限創新,60餘家科研單位和企業積極響應。

趙必榮說:「口罩短缺!試劑盒短缺!防護服短缺!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群策群力,緊急召集區內智能裝備企業,動員智能企業加快技術攻關,研發生產口罩、防護眼鏡、防護服等自動化設備,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號召各企業在此非常時期,突破企業之間的界限,以最快速度完成技術攻關和設備製造。對於首個完成任務的企業,該區給予支持獎勵。這一倡議很快得到數十家科技等企業群起響應。」

廣東省工信廳廳長塗高坤也表示,廣東省政府對有轉換條件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加快轉用醫用防護服、醫用口罩等生產企業也將實行一定獎勵。

塗高坤認為:「企業越早行動恢復生產獎勵力度就越大,目的就是希望疫情防護物資相關企業加快生產、擴大生產,保障供應。」

相關焦點

  • 「美的」「碧桂園」牌口罩投產
    昨日,記者從美的、碧桂園獲悉,日前,兩家企業口罩生產線正式啟動運作。第一批「碧桂園牌」「美的牌」口罩也正式下線。不少市民關注,這兩家的口罩是否外賣。美的、碧桂園則表示,企業的自產口罩,將優先滿足自身員工使用及馳援抗「疫」一線。另外,美的還拿出一部分向品牌會員免費派送。
  • 華納醫療口罩生產線即將開工作業,全部投產後口罩日產量將達500萬片
    戰「疫」正酣時,開工的號角再次在濟南西部新城吹響。
  • 浙江浦江縣首個全自動化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第一臺抵運的全自動一拖二口罩機正開機運行,技術人員忙著精細調試。調試完成,全自動化一拖二口罩機高速運轉,無紡布、熔噴布等原料通過生產機器自動熔合在一起,製片成型後,再通過分流進入耳帶熔接、包邊等流程,口罩便完成了生產。「每分鐘可以下線120個一次性防護口罩,日產量可超12萬隻,整個流程只需要兩個人負責最後的包裝。」
  • 中國石油口罩生產線全部投產
    4月16日5時58分,遼陽石化熔噴無紡布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也建成投產。截至目前,蘭州石化和遼陽石化搶建的4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已有3條建成投產,已累計生產熔噴布超過100噸,至少可生產1億隻一次性醫用口罩。
  • 三明首條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今天下午 沙縣首條一次性民用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 每分鐘可生產口罩120多片> 目前該公司有30多名工人兩班倒上崗 確保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 預計在下月初 公司日產口罩可達20萬個 率先在我市實現口罩本土化批量生產
  • 閔行多家企業「不務正業」增設口罩生產線……
    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發文,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增添生產線(設備)迅速擴大產能等,多措並舉擴大重點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供應,實施疫情防控重點醫療物資政府兜底採購收儲。小小的口罩牽動著企業家們的心,位於閔行區馬橋鎮的上海普康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康藥業)和上海沃庫潔淨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庫)在馬橋鎮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增設生產線,生產口罩等防護用品,積極助力疫情防控。
  • 戰「疫」大考 潮州行動科研、轉產、復工、捐資,潮企身影無處不在
    科研、復工、轉產、捐資,潮州企業持續奮鬥在抗「疫」第一線,用使命擔當、信心決心和無私大愛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使命擔當:科研轉產助力疫情防控 抗「疫」,潮州企業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 全球抗疫 中山彰顯愛的情懷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各國的醫療防護物資短缺已經成為了全球抗疫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在廣東中山,眾多企業第一時間挺身而出,趕製訂單忙生產。一批批防護服、醫療病床等物資從中山工廠的生產線走向世界各地,以博愛胸懷支援全球抗疫。
  • 日產口罩30萬隻 河北省三河市首家醫用口罩GMP車間生產線正式投產
    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醫用口罩。 通訊員張璇璇攝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偉、張璇璇、周禹佳)3月21日,河北省三河市首家醫用口罩GMP車間生產線在燕郊高新區中美華醫(河北)製藥有限公司正式投產使用。這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普通醫用口罩,日產可達30萬隻。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醫用口罩。 通訊員張璇璇攝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作為防疫防護物資,需求量迅猛增長。
  • 中信銀行成都分行:金融抗「疫」加速度,創紀錄6小時完成口罩企業...
    「生產線設備已順利發車,投產後可日產約30萬隻口罩。」某口罩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謝女士獲得中信銀行成都分行的貸款後表示,將加快投產,為疫情防控添磚加瓦。2月15日下午4點,中信銀行成都分行收到謝女士緊急求助,應政府要求她急需建設口罩生產線支援抗疫,目前存在260萬元資金缺口必須在當日到位,希望通過理財產品質押從中信銀行獲得資金支持。
  • 「盡最大努力幫助埃及抗擊疫情」——探訪首個中埃合作口罩生產線
    疫情暴發後,歐藥公司與中國寧波嘉尚進出口有限公司,在開羅納賽爾城保稅區迅速建立起非滅菌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並於日前正式投產。「我們與中國朋友的合作非常愉快。口罩生產線幫助解決了防疫的大難題。多生產一些口罩,就能幫助更多埃及人抵禦病毒。」 歐麥爾帶領記者走進工廠的無菌車間。
  • 25天,鳳廠牌口罩上線
    因為鳳廠牌口罩已經上線了,看似憑空出現的鳳廠牌口罩,究竟怎麼來的,智酷君這就為大家揭秘~決定生產口罩2月10日,鳳廠研究決定投資醫用口罩生產線,生產的口罩將支援抗疫一線,同時確保員工、合作夥伴、施工企業的口罩供應。
  • 婦聯表彰|網上用電繳費指南|河間第一家口罩廠投產|「疫」線人物
    (市公安局 王亞娟) 河間第一家口罩廠投產 日前,河間市萊弗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已到位兩條口罩生產線,其中一條生產N90民生口罩生產線產品已經下線銷售,日產口罩3萬隻,另一條N95口罩生產線正在緊張測試中,近日也可投入生產
  • 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
    由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牽頭研發的適用於抗疫需求的兩款機器人抵達湖北抗疫一線。受訪單位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中新網濟南3月6日電 (趙曉)由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C-FAIR)牽頭研發的適用於抗疫需求的兩款機器人分別於3月5日和6日入駐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支援抗疫一線
  • 美的牌、碧桂園牌口罩來了!佛山兩大500強企業「跨界」生產
    疫情當前,佛山兩大世界500強企業美的、碧桂園均決定「跨界」生產口罩。美的、碧桂園近日宣布,其生產的口罩已下線。生產線火速「上馬」美的、碧桂園,一家是傳統家電製造企業,一家是轉型中的房地產企業。兩大企業「跨界」生產口罩,從籌備到投產下線,均不足短短一個月。
  • 日產10萬 首條四川省屬國企緊急投建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投產
    經過連夜調試,生產線於3月3日正式投產。項目現場,記者看見,隔離密閉的口罩生產間內一塵不染,4名身著防護服、戴口罩的工作人員圍在一臺一拖二的機器旁。流水線上,鋪滿了剛生產好一隻只醫用口罩。公司負責人指著機器解說道:「這是目前最先進的全自動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通過機器,兩層無紡布與另一層熔噴布摺疊在一起,裁剪、縫合,再設定鼻夾、超聲焊接上耳帶,口罩就成型了。一分鐘能生產150片左右。」
  • 5天造出第一臺自製口罩設備,41條口罩生產線30天投產
    廣汽部件技術中心工程師李科芳介紹,廣汽集團口罩設備攻關技術團隊分成口罩成型、焊接、工藝、資料4個小組,用兩天兩夜的時間進行了設備製造的考察學習。 「雖然口罩產線和汽車產線在製造技術上是相通的,但畢竟是一個全新領域,為了儘快掌握相關技術,我們連夜針對技術難點,制定出生產線方案與圖紙。」
  • 從決定投資到首批口罩下線,碧桂園用了25天時間
    口罩機、耳帶機、包裝機同時開動,卷著熔噴布等原材料的捲軸緩緩轉動,一隻只口罩從機器中吐了出來……在佛山市順德區,碧桂園投資的醫用口罩生產線已開工多日。新冠肺炎疫情下,防護物資緊缺。在廣東,包括廣汽、比亞迪、美的、格力等多家實力企業均已成功轉產口罩。不過,在眾多轉產口罩的企業中,碧桂園的身影顯得十分獨特。
  • 【投產】士蘭廈門12英寸生產線正式投產;存算一體化企業閃易參與...
    其中「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項目是對《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進一步落實,力圖推動人工智慧成為智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基於混合器件的神經形態計算架構及晶片研究」項目屬於「新型感知與智能晶片」方向,牽頭單位為浙江大學。上海閃易半導體有限公司為第二參與單位,主要負責SoC晶片存算一體化設計及投片。其他參與單位為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及龍頭企業等。
  • ...雲南首條高防護級別醫用口罩生產線投產,首批醫用N95口罩捐往湖北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很多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轉型生產,加大抗疫物資的生產供應。日前,雲南白藥建設的雲南省首條高防護級別醫用口罩生產線投產,實現了雲南省生產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零的突破。這條生產線首批生產的10萬隻醫用N95口罩經由雲南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捐給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