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義大利就是否廢除現行的議會選舉法中的部分比例代表制進行了全民公決,結果有91.5%的人持贊成態度,同意維持該制度的只有8.5%。但由於參加投票的選民只佔全國選民的49.6%,投票率沒有過半,投票結果無效。一次本該是義大利共和國歷史上裡程碑式的全民公決失敗了,這再一次暴露了義大利政局目前的特點。
戰後以來,義大利一直實行比例分配選舉制度,各政黨根據得票多少分配議會席位,這一制度使得政黨林立,派別間雜,主要執政黨勢力不強,政局多變,從1946年確立議會共和制至今,義大利經歷了56屆政府。1993年,經過全民公決,義大利制定了新的混合式選舉制度,75%的眾議員通過多數選舉法選出,25%的眾議員仍然按比例分配製產生。然而,雖然實行了新的選舉法,與之相關的憲法內容,如議會的構成與職能、議員候選人資格等卻沒有進行相應地修改,導致政局動蕩的根本原因依然存在。1994年的第十二屆議會選舉以來,義大利政治格局中開始出現了中左和中右兩個競選聯盟。按照政治體制改革的思路,義大利要最終走出政局動蕩不穩的出路就在於加強這兩個競選聯盟,促使其實現各自內部的穩定與統一,逐步形成「兩黨式」的格局,以實現執政的兩極和平替代。因此,一種觀點認為,要實現政局的平穩就要徹底廢除含有按比例分配代表制的選舉制,以利於有影響力的、較穩定的大政黨的形成,使之能在組閣中佔有絕對優勢,從而有利於政府的穩定,此次全民公決的發起者的動機就在於此。
在本次全民公決中,參加投票的絕大多數選民同意廢除比例代表制,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人心思穩是大勢所趨。但是全民公決的投票率如此之低,也反映出普通百姓對政治的厭倦情緒。在投票當天,記者在羅馬市的一個投票站採訪時發現,雖然接受採訪的人中都表示贊成廢除比例代表制,但對最終結果會對義大利政局能產生多大的影響都表示了懷疑的態度。
在目前的義大利政局中,中左與中右兩翼政黨格局雖已暫露雛型,但這兩個聯盟各自內部的穩定變數較大,許多中間小黨為了謀求存在,竭力抵制兩翼穩定政局的形成,1993年全民公決時廢除的政黨資助法也因此得以恢復。目前議會中的政黨數目已達48個之多,離形成「兩極替代式」政局還相距甚遠。此次全民公決失敗的根本原因也在於此,而這一失敗又使得義大利政局走出動蕩的努力失去了一次機會,這種環環相連的互為因果關係註定了義大利政局動蕩不穩的因素難以排除。
(本報羅馬4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