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鼓吹臺灣軍校教材「去中國化」

2020-12-14 海峽導報

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昨天宣稱,臺灣早已走過威權時代,但島內軍事院校教材及課程內容,仍有採用1977年或更早所出版的教材,充滿所謂「黨國思想」,應該朝與時俱進方向修正,使職業軍人充分了解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而非是墨守成規的拍攝莒光短片,只是為了消耗及編列預算。

湯蕙禎叫囂,在國民黨威權時代,因為錯誤的「中國洗腦教育」,以至於臺灣人迷失於「國族認同」,但隨著民主化後的臺灣主體教育興起,「臺灣主體性」已日益強化,臺軍部分也應該一併跟上腳步。

湯蕙禎鼓吹,針對有關軍事院校,教材、課程及師資,應以「臺灣意識」為主體,將所有課程內重新檢討與編輯,並儘量減少大中國思想的教材及內容,相關單位予以檢討。

此前針對島內教科書「去中國化」議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數典忘祖,美化殖民統治,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充斥著「去中國化」的內容,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相關焦點

  • 執著於「去中國化」,民進黨的「毒手」又伸向了臺軍校
    導讀:十幾年前,「臺獨」分子就開始篡改普及教育教科書,搞所謂的「去中國化」教育,導致新一代的年輕人不知中華歷史,也不懂何為「家國」,眼裡心裡只有臺灣這一小塊地方。如今,臺灣民進黨當局又要對臺軍事院校下手了。
  • 綠營施壓臺軍校改教材,減「大中國思想」
    民進黨「立委」湯蕙禎(聯合報)海外網11月27日電臺灣綠營又開始搞小動作了。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施壓臺軍事院校,要求修改教材減少「大中國思想」,增加所謂「臺灣意識」。臺網友痛批,「民進黨是要在軍隊做『臺獨』教育與政治清洗了」。
  • 綠營施壓臺軍校改教材,減"大中國思想"
    海外網11月27日電 臺灣綠營又開始搞小動作了。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施壓臺軍事院校,要求修改教材減少「大中國思想」,增加所謂「臺灣意識」。臺網友痛批,「民進黨是要在軍隊做『臺獨』教育與政治清洗了」。
  • 民進黨「立委」要求臺軍艦「去中國化」:兩岸同名會奇怪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6日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塔江艦」的命名、下水很成功,臺灣各界也普遍認可以臺灣相關名稱命名。
  • 逼臺軍校改教材、改名臺北故宮、蔡當局這波操作太不「走心」
    此外,一旦改制,名稱是否又會因「去中國化」就此改變? 據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地位也屬於世界級,是海外遊客赴臺灣旅遊首選,參觀人數的排名亦在全球前十名之列。典藏的文物也是世界級的,藏品總數高達70萬件,其中汝窯瓷器件數及質量世界第一。
  • 民進黨推馬祖「去中國化」?不太可能,居民對大陸認同比臺灣高
    編輯丨青蓮作為民進黨在臺灣22個縣市最後一塊拼圖的馬祖黨部正式揭牌,蔡英文作為民進黨主席通過視頻發表講話。蔡英文在視頻中說到6個行政管理機構「直轄市」和13個縣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應當共同進退。但是馬祖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居民對大陸的認同度較高,民進黨想在馬祖推動「去中國化」,試圖獲得民眾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馬祖民眾多為國民黨支持者馬祖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大陸,與大陸的關係比較好,居民對於大陸的認同度較高。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舉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與會教育界人士直斥,根據民進黨當局主導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大肆宣揚「臺獨史觀」,完全淪為「政治宣傳品」。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
  • 臺灣「立委」補選民調:民進黨4席恐全軍覆沒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第二波「立委」補選將於3月16日舉行,被視為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哨戰。根據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就新北、臺南「立委」補選區域進行民調,在「韓流」(註: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加持下,國民黨在這兩個深綠鐵票區都逆轉勝,若再加上金門、彰化兩席均是藍營較穩定選區,國民黨有機會全拿、民進黨補選4席恐全軍覆沒。資料圖:高雄市長韓國瑜。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1月11日晚,2020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獲得連任,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
  • 臺當局竟鼓吹用羅馬拼音代替中文姓氏 遭批「去中」去到骨子裡
    海外網10月20日電 近日,「課綱修改」、「滅香封爐」等事件剛剛平息,民進黨當局又被曝出「去中國化」的醜聞。臺「內政部」一份公文被曝出,內容竟鼓吹修改「姓名條例」,讓一般民眾的姓名不再使用中文而是羅馬拼音,此事引發島內熱議。
  • 又搞「去中國化」!綠營鼓譟臺灣華航英文名拿掉「China」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在臉書聲稱,貨櫃外頭雖有「Taiwan can help」字樣,但華航英文卻是「China Airlnes」,當國際都在強調臺灣,卻是由「China」的航空公司協助運送口罩,容易讓外國人產生混淆,現在正是華航更名的時機。
  • 民進黨要再「去中國化」?綠營慣用的鼓譟炒作,這次引起反感了!
    文丨景思 審丨吉安 島內一些綠營政客一直以來試圖「去中國化」。近期,他們更是小動作不斷。相關報導稱,臺灣中華航空在內部網站上公布了華航777F貨機最新的外觀圖,根據圖片上的畫面,字母「C」中暗藏了一個臺灣地圖的形狀。
  • 臺灣「立委」選舉落幕,民進黨席位再過半,國民黨遭受雙重打擊
    奇蹟中國編輯:十二臺灣2020年選舉大部分民眾都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領導人的選舉情況上。但是本屆選舉除了領導人選舉之外,還有立委選舉。立委選舉,包括有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和少數民族「立委」,合起來一共有113票。臺灣地區「立委」選舉已經落幕,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在這113席中,藍綠陣營各獲38和61票,民進黨所獲得的這61票意味著他們在「立法機構」的席位再過半,國民黨遭受雙重打擊,實現完全執政。
  • 臺灣初二歷史教材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
    為了推動「去中國化」主張,淡化中國歷史,培養所謂的「世界公民」,民進黨當局對初中歷史教科書下手了。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蔡英文親美反得高支持率,臺灣民眾不明真相?民進黨從中作梗?
    編輯:淺陌 審核:樂一 據臺灣地區媒體報導,截止8月臺灣民調出現奇怪現象,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在歷經「立委」賄賂等事件後,依舊擁有較高支持率。有專家分析,這是民進黨近期過於頻繁的「親美」行為,使賄賂事件得以瞞天過海。
  • 臺「立委」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 被網友罵翻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我們可以邀請香港人來臺灣當兵,有三個好處,第一他比我們年輕,第二他比我們更討厭內地,第三可以增加我們的勞工人數。是不是可以考慮這件事情?」這番言論來自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
  • 「臺北」變「臺灣」,盡顯民進黨野心
    不過,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指出,考慮到目前川普政府面臨的困境,民進黨當局想要如願以償,恐怕很難。臺當局又搞文字遊戲民進黨當局不擅長做實事,經濟和「外交」都搞得一塌糊塗,但其卻很擅長自吹自擂。這一次的文字遊戲也是如此。有臺媒評論稱,這一字之差的更定,代表著臺灣地區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提升,也能讓臺灣地區在國際社會更能「刷存在感」。
  •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拍板!民進黨「去中國化」得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13日通過,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明確提到「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中國史不再單獨存在。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這就是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臺灣史從一個章節,變成一本書,最後再把中國史「作掉」。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