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要求臺軍艦「去中國化」:兩岸同名會奇怪

2020-12-23 環球時報

據臺媒報導,臺海軍首艘沱江級艦「塔江艦」15日下水,民進黨「立委」借題發揮要搞「去中國化」,主張臺當局以後造軍艦都要像這艘艦艇一樣,用臺灣相關名稱命名,不要再使用和大陸相關的地名或中國古代名將姓名。

臺海軍「塔江艦」下水(臺媒圖)

據臺媒介紹,「塔江艦」的「塔」字取自臺灣臺東縣的塔瓦溪,該地區是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居住地。民進黨「立委」羅致政16日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表示,「塔江艦」的命名、下水很成功,臺灣各界也普遍認可以臺灣相關名稱命名。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臺媒圖)

羅致政聲稱,現在臺軍有些軍備的命名「仍不太適宜」,例如成功級巡防艦以中國古代名將命名,但漢朝將領班超是徵服西域,南宋名將嶽飛、戰國時代齊國名將田單,「有沒有到海上去,我們都不知道」。

羅致政還稱,兩岸有些軍艦名稱相同「更加糟糕」,例如鄭和、康定、西寧,昆明等,「如果(兩岸)兩艘軍艦遇到,昆明呼叫昆明,不是很奇怪?」他稱,希望臺灣未來的沱江級艦後續艦和「自造潛艇」都能以所謂「臺灣主體」來命名,並且可以向民眾徵集名字。

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張哲平答覆稱,可以接受羅致政的提議,會做相關評估。臺「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也表示,對於軍艦相關命名準則,臺軍已修訂了相關規定。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

對於臺當局「去中國化」的企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0月28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曾指出,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推行「臺獨」課綱,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妄圖割斷兩岸文化連結,並以此蒙蔽臺灣民眾,造成臺灣青年一代歷史記憶混淆和國家認同扭曲,需要高度警惕。我們注意到,臺灣的很多教師和家長強烈反對依據民進黨當局炮製的「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作為一名家長,我挺心疼臺灣的孩子們,他們在教科書上「不見《史記》《漢書》,不知三國、南北朝,不知何為臺灣光復」,以後他們會不知道宮廟為什麼要拜關帝聖君,不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怎麼來的,無法「知興替、明得失」。

朱鳳蓮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誰也不能剝奪臺灣同胞身為中華兒女的權利。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連結,都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數典忘祖,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強力反對。

(編輯:YZM)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立委」鼓吹臺灣軍校教材「去中國化」
    民進黨「立委」湯蕙禎昨天宣稱,臺灣早已走過威權時代,但島內軍事院校教材及課程內容,仍有採用1977年或更早所出版的教材,充滿所謂「黨國思想」,應該朝與時俱進方向修正,使職業軍人充分了解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而非是墨守成規的拍攝莒光短片,只是為了消耗及編列預算。
  • 執著於「去中國化」,民進黨的「毒手」又伸向了臺軍校
    導讀:十幾年前,「臺獨」分子就開始篡改普及教育教科書,搞所謂的「去中國化」教育,導致新一代的年輕人不知中華歷史,也不懂何為「家國」,眼裡心裡只有臺灣這一小塊地方。如今,臺灣民進黨當局又要對臺軍事院校下手了。
  • 國民黨「立委」喊話蔡英文,兩岸若開戰,臺灣會輸光光!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蔡英文一直在試圖使兩岸對立,對此國民黨表示擔憂。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只要兩岸打起來,臺灣就會輸光光。這實際上是對蔡英文的警告,現在民進黨當局甘願當美國的附庸,甚至為了能刺激到北京想方設法的和美國籤訂貿易協定。國民黨「立委」警告蔡英文臺當局這是在拿臺灣幾千名養殖戶的生計,換取自己的政治利益。陳立信引用了馬英九常說的一句話:「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陳立信稱其受馬英九感觸很大,馬在外交上的思想也影響了臺灣一代人。
  • 民進黨「去中國化」不能改變兩岸...
    然而,這個被臺灣人民崇敬的「開臺聖王」,在民進黨當局的教科書裡卻由「民族英雄」變成了「入侵(臺灣少數民族)者」。鄭成功深受臺灣人民愛戴,是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象徵。全臺有200多座鄭成功廟,人們尊其「忠勇愛國、開臺有功」而建祠紀念。臺南的「延平郡王祠」就是由民間紀念鄭成功的寺廟發展而來,也是臺灣鄭成功廟的主廟。
  • 民進黨推馬祖「去中國化」?不太可能,居民對大陸認同比臺灣高
    但是馬祖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居民對大陸的認同度較高,民進黨想在馬祖推動「去中國化」,試圖獲得民眾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馬祖民眾多為國民黨支持者馬祖由於其地理位置靠近大陸,與大陸的關係比較好,居民對於大陸的認同度較高。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可能降格隸屬臺「文化部」,甚至改名,再次挑動「去中國化」敏感神經。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中國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
  • 國民黨「立委」:美國政權交接期是兩岸危險期,敏感時期臺當局不應...
    【環球網報導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8日報導,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新任美國總統,政權即將交替,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表示,若是政權交接過程不順利,美國內政不穩恐無暇顧及外務,是兩岸爆發衝突的危險期。她認為,在這樣的敏感時期,臺當局不應主動挑釁大陸。
  • 民進黨「去中國化」圖謀終將是黃粱一夢
    蔡英文當局多年來企圖通過一系列「去中國化」操作,推進「漸進式臺獨」,這一次似乎惦記上了臺北故宮。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12月1日,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又跳出來闢謠稱絕無此事,「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不過,傳言未必就是空穴來風。民進黨在出臺爭議政策前,有先向媒體放風試探輿論水溫的傳統。
  • 臺「中研院」外文翻譯變「中國科學院」,臺「立委」要求改名
    民進黨又有人想搞改名把戲。據臺灣《聯合報》等臺媒報導,民進黨籍「立委」範雲9日聲稱,臺「中研院」外文名稱是「Academia Sinica」,若在英文版google上查詢,意思是「中國科學院」,她要求針對臺「中研院」改名進行討論。對此,有網友諷刺,「真是沒事幹」。
  • 日月談: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給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能給臺灣帶來好處嗎?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臺北故宮和臺灣民眾都將是妥妥的受害者。
  • 民進黨「立委」要求管制大陸影音平臺被諷:民進黨很多人追大陸劇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報導,民進黨籍不分區「立委」範雲日前聲稱大陸的影音平臺在臺灣無相關規定可以管理,對此,臺灣媒體人董智森稱,其實很多民進黨的人都在追大陸劇。臺媒此前報報導,範雲日前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提到,來自大陸的某影音平臺在臺灣地區有超過600萬人次的下載,憂心其「文化影響力非常大」,聲稱「不能任由大陸視頻網站上架」, 要求臺灣行政部門協調不同部門進行管制。對此,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答詢時揚言,會召集相關部會,請立法機構支持,「一定不能讓大陸達到『吞併』臺灣的目的」。
  • 為「去中化」,「綠委」竟提議全臺撤下孫中山畫像!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籍「立委」範雲近日提案「修法」,要求刪除臺當局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禮堂、集會場所懸掛孫中山遺像的規定。此外,範雲還提案修正所謂「宣誓條例」,取消在就職時對孫中山遺像宣誓。對此,臺立法機構國民黨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這顯然是民進黨「去中化」的極端狀態,在當前兩岸緊張的局勢下,無疑是火上加油,除了島內有紛擾,也對兩岸關係造成更多不必要的互忌、誤判。國民黨「立委」陳以信也批評,這是民進黨的「切香腸」戰術,現在光「去中國史」還不夠,再來連孫中山都不要了,還要「去孫中山化」,以後再有什麼操作,大家就可能不痛不癢了。
  • 民進黨是最大的「賣臺黨」!
    這就是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所宣傳的臺美關係處在「最好」的時期,難道關係「最好」就是讓臺灣百姓食用危害健康的「萊豬」?這關係真「好」!世上再無其二。▲臺灣民眾反美豬遊行。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激動地把本來戴著的口罩摘掉開罵,國民黨「立委」林德福在發言時被臺下吵鬧打斷,拍桌子要求「立法院長」遊錫堃處理他的發言時間。據了解,民進黨有3名「立委」棄權,將遭到黨紀處分。而受疫情影響,國民黨原定「全民繞行立法院」活動緊急取消。
  • 臺39名「立委」申請「釋憲」,抵制「反滲透法」
    【環球網報導】民進黨12月31日憑藉人數優勢在臺「立法院」通過所謂「反滲透法」,引起國民黨、親民黨的強烈不滿,39名「立委」隨即聯署,宣布要在蔡英文公布該「法案」的當天,向臺「司法院」申請「釋憲」。據香港「中評社」等媒體12月31日報導,「反滲透法」通過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等12「立委」31日下午隨即在臺「立法院」外舉行記者會表明立場及今後的應對策略。
  •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島內輿論:何不乾脆把文物...
    民進黨「去中國化」黑手正伸向臺北故宮。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會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
  • 美國反常「挺臺」 民進黨當局莫要樂極生悲!
    為了推卸防疫不力的責任和爭取連任,川普政府頻頻向中國大陸和世衛組織甩鍋。現在美國又打起了臺灣這張牌,今年以來,美國軍機軍艦頻繁在臺海活動,特別是近期美國空軍新型戰略轟炸機B-1B遠航臺海,所謂「挺臺」和威懾中國大陸的意味很濃。「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所在。
  • 臺「立委」炒作「政府」無人機七成大陸造「恐有資安疑慮」,臺網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除了臺「立委」發現專案信件發送自「我的華為手機」,昨天(12月1日)臺媒還在炒作大陸無人機。多家臺媒稱,民進黨籍「立委」何欣純1日質詢時聲稱,全臺各「政府」無人機中,有超過七成是中國(大陸)制,「恐有資安疑慮」。對此,島內網友一句話評論扎心:「(有本事)臺灣自己做啊!技術趕得上大疆?差遠了!」
  • 蔡英文520前收到的「恐怖禮物」:「立委」提案刪「國家統一」
    一旦兩岸發生戰事,戰場在哪裡?當然是在島內。屆時受傷受苦的必然是臺灣社會。所以,有人說「臺獨」的盡頭就是統一。民進黨民意代表提案想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國家統一」字眼,反而正正凸顯了島內法規具有「一中精神」,而民進黨當局的所謂「臺獨黨綱」根本就是違反臺灣法規的。
  • 中國駐美公使: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 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
    (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千龍網發)(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正當美國國會鬧哄哄地把《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送到總統川普的辦公桌上,要求評估「美臺軍艦互泊」的可行性時,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8日在華盛頓給了他們有力的警告:「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大陸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問題上清晰劃出紅線」,臺灣媒體評論道。
  • 「臺美不建交論」在島內發酵,民進黨當局擔心...
    臺「外交部」發言人稱,臺美關係處於「史上最佳狀態」,雙方會專注於深化實質夥伴關係。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9日也稱,這幾年美國對臺灣助力很多,「我們要一步一步有效跟美國加強關係,這是要奮鬥的目標」。等於是在呼應吳釗燮的說法,也沒有提到所謂「臺美建交」。遭諷「小三地位比較高」藍營一片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