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修煉也分生死,絕大多數修煉為修生,而有些功法,則必須修死。
「說經十遍,枯骨更生」
《度人經》記載,元始天尊說:「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又說:「大行梵炁,周回十方。中有度人不死之神,中有南極長生之君,中有度世司馬大神,中有好生韓君丈人,中有南上司命、司籙、延壽、益算、度厄尊神,回骸起死,無量度人」。
《度人經》中記載的念道教寶經可以使人再生,以及掌管生死之神可以「回骸起死」。如果這種他力救濟的方法很難讓人信服的話,那麼我們來看看道教典籍中其他一些自力修煉使得再生的方法。
「太陰鍊形」:真一內守,死而後生
人出生後,先天資質已定,體質、根骨不易更改。凡人想要更順利的修習成仙之道,就要找些易筋煉骨的辦法。道家有一門秘術,叫作「太陰鍊形」,能使修習者脫胎換骨,羽化登仙。但代價,是要先死一次。
修習者,尋覓個安全僻靜的所在,寄放自己的軀體,免遭邪魔破壞。然後,依法驅元神進入太陰。此法一經施展,自動形成太乙結界守護屍體。由於死去的只是肉身,魂魄並未消亡,仍然有三魂營骨、七魄衛肉,一絲真靈始終不昧,所以尋常的人獸輕易傷不了肉身。
元神在太陰修煉的這段時間,留在陽間的屍體像普通人屍骸一樣肌肉灰爛、血沉脈散,但五臟不腐,白骨如玉,指甲頭髮正常生長。如此,快則三年五載,緩則二三十年,功行圓滿,帶有法力的元神回歸,瞬間收血育肉,生津成液,肉身不僅恢復如初,而且練成不滅仙體,比之從前的肉體凡胎,更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倘若練之不成,元神無法返回,那假死就成了真死,肉身將徹底化作塵埃。此後即使元神再設法回來,也無處可依,不免被罡風吹滅。所以此法相當兇險,歷來使用者,多半是些高齡瀕死的術士,他們肉身已經衰朽不堪,無法對抗自然規律,終究不免一死。但有了太陰鍊形術,死後真靈不昧,進入陰間重新煉化軀殼,一旦大成,不僅能從穢土重生、肉身煥然一新,回到年輕人的狀態,而且有望窺仙人境界。
人死之後,形體如生前,足上皮膚不變色、不發青、不發臭;眼睛保持完好;頭髮全部脫落,都是屍解的症狀。白天屍解的,叫上解;半夜零點以後屍解的,叫下解;破曉、傍晚時,光線半明半暗時屍解的,叫地下主。
太一神守護屍體,三魂營衛骨骼,七魄侍衛肉身,胎靈錄用生氣,這就是太陰鍊形之術。破而後立,死而後生。
陶弘景真人《真誥》記載:
「若其人蹔死適太陰,權過三官者,肉既灰爛,血沉脈散者,而猶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營侍,三魂守宅,三元權息,太神內閉,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隨意而出,當生之時,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復質成形,乃勝於昔未死之容也。真人鍊形於太陰,易貌於三官者,此之謂也。
天帝曰:太陰煉身形,勝服九轉丹,形容端且嚴,面色似靈雲,上登太極闕,受書為真人。趙成子死後五六年,後人晚山行見此死屍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見腹中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纏裹於內,紫包結絡於外。夫得道之士暫遊於太陰者,太乙守屍,三魂營骨,七魄衛肉,胎靈掾氣。」
趙成子是南嶽夫人魏華存的徒弟,得南嶽夫人授道書一部,日夜用功,伏案苦讀。一日,若有所悟,至幽州玄丘山,止於石洞之中,氣絕身死。
大約五六年後,有個遊人在山裡迷路,無意間發現了石洞,入內一看,只見一具奇怪的屍體盤膝端坐。這屍體全身皮肉腐爛殆盡,然而五臟六腑卻新鮮完好,心臟居然微微跳動,經絡血管也一應俱全,血液正常流動,指甲竟已有數寸之長,顯然是死後還在繼續生長。遊人哪裡見過這樣詭異的屍體,以為撞見了殭屍妖魔一類,轉身欲逃。
昏暗之中,卻見那屍體臟腑之間有光芒閃了一閃。所謂利令智昏,遊人登時止住腳步,慢慢冷靜下來,看著趙成子的屍體,尋思:「素來聽說得道之人,屍骸中能煉出寶物,佛教舍利、道家內丹,都是至寶。這具屍體半生半死,必然是寶物滋養的緣故。」大著膽子伸手掏摸屍體內臟,摸出五粒白色石子,華彩瑩然,知道是異寶,急忙奔出洞去,一通奔馳,找到歸路跑回家。
遊人回到家時,天色已晚,五粒石子發出的光芒,竟比燈燭還要亮,心下既是喜歡,又有些惴惴,害怕那具殭屍追蹤而至。轉念又安慰自己:「世上哪有什麼殭屍,這幾顆石子,多半是那具屍體生前服下的靈丹,想要藉此修道,只是他道行不夠,雖有靈丹之助,終究還是死了,內臟不腐、指甲生長,想必都是這靈丹之效。」想到這一節,便不再那麼害怕,左右諦視著白石,越看越喜歡,心想:「這樣的神丹,留在死屍那豈不是浪費?我迷路而得此寶,足見有緣。不如我吃了,說不定延年益壽,還有成仙的指望。」也不管究竟有害無害,便和水吞服。
忽一日,遊人覺得腹中翻江倒海,張口大嘔,五枚白石子從嘴巴裡次第射出,發出類似蟬振動翅膀的「嗡嗡」聲,旋即飛走不見。遊人想起那具奇怪的屍體,驚懼不已,什麼殭屍啊妖魔啊之類的想法紛至沓來。這般整日胡思亂想,心神不寧,日漸虛弱恍惚起來,折磨的他苦不堪言。
好容易挨到石洞之前,哪還有什麼屍體。一個面如冠玉的道人,正在巖岫之間吞吐罡氣,發出龍吟般的嘯聲,震得山谷鳴響,風雲變色。
遊人受那嘯聲激動,站立不住匍匐在地,趙成子奇道:「你是何人?」忽然空中出現五個老頭,戟指遊人道:「先生的五臟寶石,當初正是給這癩面人偷走的!」遊人欲要辯解,卻張口結石不能言語,繼而臉上劇痛,遍生惡瘡。這一驚非同小可,連連叩頭,卻已不見了趙成子和那五個老頭,急忙跑回家,瘡已長滿全身,見一家人都躺在地上呻吟,原來闔家老小盡生膿瘡,不久後,滿門暴死,全族滅盡。
《仙傳拾遺》中記載,洞庭山道士周隱遙「學太陰鍊形之道,死於崖窟中。囑其弟子曰:『檢視我屍,勿令他物所犯。六年後,若再生,當以衣裳衣我。』弟子視之,初則臭穢蟲壞,唯五臟不變,依言閉護之。至六年往看,乃身全卻生。弟子備湯沐,以新衣衣之。發鬒而黑,髭粗而直,若獸鬣焉。十六年又死如前,更七年復生。如此三度,已四十年餘,近八十歲,狀貌如三十許人。」
據傳有至人蘭公,得鬥中真人至道秘旨,能知過去未來。他曾與裡人共出郊野,見古冢三所。蘭公說此是三仙解化之墳。「第一冢者,昔有真人骸骨,今乃已得復形,是為地仙,長生久視。第二冢見有仙衣一對,道經一函,復有一人,方如醉臥,發之良久,乃能話談,此以太陰鍊形,綿養真氣耳。第三冢有玉液丹,服之,白日便當衝翥。」發之,果如蘭公所言。「 蘭公乃詣冢間,躬取仙衣掛體,又取金丹服之,招邀臥冢二真人,同共聳身而輕舉」
段成式《支諾(上自下豐)》中記載:「上都務本坊,貞元中,有一人家因打牆掘地遇一石函。發之,見物如絲滿函飛出於外。驚視之,次忽有一人起於函,被白髮長丈餘,振衣而起,出門失所在。其家亦無他。前記中多言此事,蓋道門太陰鍊形,日將滿,人必露之」。
修道不離身,離身道不真
葛洪真人曰:「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苟其有道,無以為難也。」
「舊身不改」,就是生命形態不發生轉化或變異,始終為同一人,符合「恆道」亙古不變的特性,所以最接近道。
道家講「修道不離身,離身道不真」。古之聖人,將長生之道,稱為「道之極也」。仙家之道,始終不離身,所以是「至道」,世間萬事萬物無不處於變異之中,只有道,始終如一,自本自根,是造化之主,最為難得可貴。
後臺回覆你想要了解的內容,會根據所需把內容推送在文章裡;接受所有個人投稿,可後臺投稿
▍版權聲明:
○ 本文部分摘自《網絡》,本公眾號小編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 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大道修行圈每日精彩不斷。
轉發分享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