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道家及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2021-02-19 尋道

道家元炁可以壯大,可以治病!道醫元炁療法第三期面授班

道家正宗【正一盟威法術】面授

     道學是老子關於道的學說,它包括老、莊的道家哲學、道教和丹道學。

     道學之道,以無為本,以因為用,以中為網,以化為術,無成勢,無常形,立俗施事,開物成務,撥亂反正,救亡圖存,神妙莫測,智慧無邊,其精華可以究天人物理,其秕糠獨可以陶鑄堯舜。老子以道垂統而教天下,人能得其一隅則可以治國,可以用兵,可以創業,可以立功;可以明心見性,可以養生益壽,可以叱吒風雲,可以退藏於密;可以無往不勝,可以隨遇而安,可以走遍天下而行之萬世。

     道學是一種天人同構、身國一理的學問,其運用的要害在於守中致和,能以一個「生」字為源頭,以一個「化」字作背景,以一個「因」字為樞機,以一個「中」字為綱要,以一個「和」字調萬機,以一個「忍」字應世務,以一個「逆」字修丹道,則能還到體道合真的最高人生藝術境界。


     道家並非哲學或者宗教,而又涵括哲學和宗教。

     道也者,萬物之母也;所謂"家",人類共同之精神家園也。道家本色,以至道(丹道)修煉為核心,以治國平天下為用,可出可入,可進可退,均齊物我,逍遙無累,其真人境界,實在是人類最佳的生存模式。道家之學,博容廣收而又精深透徹,真正的道家核心,古稱"至道",後世一般稱為丹道。無此核心,不可稱為道家;但是僅僅求自身修道了脫生死,也只能夠稱為修煉者,還不足以冠名"道家"。真正的道家,必定是有丹道的承傳及實證,在此基礎上,融合易醫武政科等等學問,出可治國平天下,入可修真成道--自度而度人,方能稱之為"家"。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簡單的說,道家學說可以追溯的到黃帝,黃帝向廣成子問道,廣成子告訴黃帝說:「至道之情,杳杳冥冥。無視無聽,抱神心以靜。形將自正,心淨心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失吾道者下為士。予將去汝,入無窮之間,遊無極之野,與日月齊光,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道家還可以在往前追溯很多年。 

      道教從東漢張道陵,張天師算起,只有2000年歷史。


      道也者,萬物之母也;所謂"家",人類共同之精神家園也。道家本色,以至道(丹道)修煉為核心,以治國平天下為用,可出可入,可進可退,均齊物我,逍遙無累,其真人境界,實在是人類最佳的生存模式。

   道家之學,博容廣收而又精深透徹,真正的道家核心,古稱"至道",後世一般稱為丹道。無此核心,不可稱為道家;但是僅僅求自身修道了脫生死,也只能夠稱為修煉者,還不足以冠名"道家"。真正的道家,必定是有丹道的承傳及實證,在此基礎上,融合易醫武政科等等學問,出可治國平天下,入可修真成道--自度而度人,方能稱之為"家"。

      但道家與道教的不同,應當從實質上去辨別,要徹底弄清道家煉養功夫的內涵,這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道家的所謂道,是以研究解決生死問題為核心的。
      生死是一種自然現象,我們人類幾千萬年以來,總是不斷地生,不斷地死。有生必有死,這也是一個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從這樣看來,生死二字,根本不成為一個問題,生是現存事實,死也是必然趨勢,我們根本用不著去考慮這件事情,持這樣觀點的人,就是所謂「樂天知命派」。中國過去的儒家,一般都是採取這樣的看法。
    任何人都喜歡生,任何人都厭惡死,然而儘管你喜歡生,生不能永,儘管你厭惡死,死終要臨。於是由情感出發,幻想有一個主宰者,我們的或生或死,完全取決於他的喜惡。我們要想長生,惟有靠近他,哀懇他,討他的歡喜。這就是世界上一切宗教的起源。如中國的道教、歐洲的基督教、小亞細亞一帶的回教等皆是。這完全是一種消極的、怯弱的、投降的表現,我們可以叫他為「籲天祈福派」。

    人身實際不過是一部複雜靈巧的機器。然而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以及因種種外在因素而引起的身體變化中,仔細觀察,並不是一個不可測識的東西,之所以有病、衰、老、死等現象的發生、發展,也是有一定的規律,並不是完全不能掌握或左右的事情。因之研究什麼是對身體不利的,什麼是對身體有利的,哪些情況能致疾病早衰,哪些情況能無病康強,並且由之進一步,要使完全掌握生死權衡,逃脫自然規律,與大自然的老、衰、病、死作鬥爭,這就只有中國的道家了。我這裡叫他為「與天爭衡派」。這是中國特有的學說,世界上從沒有人敢提出這樣的標幟。
    所以真正的道家,就是研究如何延長生命,並實踐延長生命方法的有學問的人。如魏伯陽、葛洪、許旌陽、呂純陽、張紫陽、張三丰等人,就是道家的典型人物。道家與道教不同;教,惟恐人不信;但家,則是隱晦的。即如上面所舉諸人,他們並沒有公開傳教,而且就在著作裡面,都是隱語譬喻,從沒有明顯說出他們的方法究竟,但他們對於生命的看法,則是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掌握,所謂「我命在我不由天」、「盜奪天地,逆運造化」、「改形免世厄,號之為真人」等等,在他們的著作裡,到處都是充滿這種氣氛的。這是一種積極的、英勇的、鬥爭的姿態,與宗教家的姿態,恰恰是尖銳的對立。

    道家當中也有仙學、道學的區分。如我上面所講的,正是道家當中的仙學南宗身外陰陽學派,是道家當中最高深、最隱密、從不公開傳授的學說,所謂「雖愚昧野人得之、立躋聖位」,又說:「百二十歲,也可還丹」。至於道家當中的道學北宗,本身陰陽、性雙修學派,則是純賴自力苦修之漸法,一步一步,逐級上升,故傳授比較廣闊。但內中的某一些關鍵問題如玄關奧旨、藥物先後、末後大著等,除了你功候已到,老師絕不會輕易傳授。儘管他們的書上仿佛已經說完說透,其實訣中有訣,法外有法,如伍>中虛還切問20載於曹還陽呢!
     如偶有所得,妄自尊大,則一指之差,千山之隔,未有不半途而廢者!道學一派起源,最早當上溯到《周易》、《老子》和《內經》。《易》日:「一陰一陽之謂道。」易之象數,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以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化化無窮。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復歸於無極。此即天人一氣,三才一貫之理,世間萬事萬物,有形無形,皆莫能外者。老子亦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日:「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則其中已隱含玄關一竅,本身陰陽入手之秘,其義深矣。《黃帝內經·素問》,整個第一卷之《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四篇,皆是修道之準則。從歷史角度看,仙學與神仙、方伎、醫經、房中、陰陽有一定瓜葛;道學與道家、陰陽家、醫經、雜家、兵家有直接聯繫,二者是明顯不同的兩個系統。後來東漢魏伯陽作《參同契》,總結古代仙學煉丹與道學修道之精髓,明言大易、黃老、爐火之三者,如根莖枝葉花果之相連。蓋大易明陰陽術數之理;黃老言養性調攝之玄,爐火賅三元丹法之秘,總攝內外二丹,事雖有異,其理一也。純陽呂祖,繼踵《參同契》。傳至張紫陽,著《悟真篇》,號稱南宗,其《外篇》雖亦強調見性,然猶是以身外陰陽之人元丹法為主。五傳白祖玉蟾,則已有轉重體內陰陽,並與佛法禪宗合流之勢,而開北派七真清淨法門之先河。

    金元之際,外族強盛,北派挺興,廣傳漸法,並且教道並傳,是其特點。再後至明之陸潛虛創東派,清之李涵虛創西派,則是南北二派之折衷學說,並且都不公開傳授。此上是中國丹道家的主流,其他小派支流,真偽混雜,難為憑準,不去講他們了。
    至於中國道教的起源,最早當遠溯殷商之巫師,他們也是巫醫,都是說神說鬼,帶有特異功能的。到了漢末三國,于吉創「太平道」。張陵、張魯祖孫創「五鬥米道」,其四代張盛遷居江西之龍虎山,形成「正一天師道」,都是假託老子而創立的,帶有嚴重迷信色彩,也帶有政治色彩。

     唐宋兩代道教都得到政府的支持。金元之際,本是道家的邱長春得元太祖的信任,奉為帝師,總管天下道教,於是道家與道教統一起來,道教中有道家,但究竟不多,道家中也有道教,但畢竟不以教為主。實際上,道家以出世為宗,借陰陽而修出陰陽,多帶有獨善其身的傾向;而道教則完全是世俗社會團體,以禳災祈福,科禁符篆為主,種種活動唐宋兩代道教都得到政府的支持。金元之際,本是道家的邱長春得元太祖的信任,奉為帝師,總管天下道教,於是道家與道教統一起來,道教中有道家,但究竟不多,道家中也有道教,但畢竟不以教為主。實際上,道家以出世為宗,借陰陽而修出陰陽,多帶有獨善其身的傾向;而道教則完全是世俗社會團體,以禳災祈福,科禁符篆為主,種種活動,都離不開廣大的社會群眾信仰和支持為基礎,是入世的,與道家的出世恰恰是背道而馳的。
    道是一種途徑,一種規律,也是一種方法,所謂諸子百家,皆各有其道。而這裡所說道家的道,就是延長壽命的方法,不老長生的途徑。他們是否真正達到了他們的目的,那是值得研究的另一回事。不過他們確實提出了這樣的口號,並且沿著這一方向邁進,也就是他們所謂的煉丹和修道。因此他們可說是純粹的自然科學者,專門研究改造人體工程,揭開人體生命奧秘的導師,並不是裝模做樣地說神說鬼,持齋茹素等事如一般人的所謂道。嚴格地說,他們應當叫做「丹道家」,以與一般的道教劃清界限才是!或者也許有人要說,你是隨你的好惡,故意抬高道家的身份吧?好在他們的著作都還存在,請你去翻開《參同契》、《抱樸子》、《石函記》、《銅符鐵券》、《入藥鏡》、純陽詩詞(內中乩筆及後人附會之作應除開)、《悟真篇》、三豐《玄要篇》及清淨功夢中的《黃帝內經》、《老子》、《莊子》、《性命圭旨》、《伍柳仙宗》、《性命法訣明指》、《唱道真言》、《樂育堂語錄》、《道書十二種》等(按劉悟元道書十二種也有《參同契》、《悟真篇》,但講的是清淨之事,此緣仙學與道學事雖不同,理則一致,宜知之),仔細看看,就可知道我不是隨我的好惡,信口雌黃了。

相關焦點

  • 道、道學、道家、道教,真正的道文化究竟是什麼?道有何不同?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道家文化第1回我們經常聽到「道家」、「道教」,但是知道它們之間區別的人卻很少,什麼是「道」、「道家」、「道學」、「道教」呢?它們之間的「道」有何不同呢?真正的道文化究竟是什麼?
  •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很難用涇渭分明的態度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與道教是混稱的。有時道家被稱作道教,而有時道教又被稱作道家。 雖然道教對道家的思想多有繼承,但是二者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
  • 道家和道教的區別
    道家是道教的前身, 道家與道教不是一回事, 兩者之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古代社會流行過以自然崇拜和神鬼崇拜為形式的原始宗教, 這為道教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自然崇拜包括對天上、 地下各種自然對象的神化和崇拜。
  • 道家(上)——是道家成就了道教?
    道家在國內又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哲學的道家,第二種稱為活力的道家,第三種是宗教的道家—道教,通過道的力量的人體產生更大的作用。哲學的道家哲學的道家沒有什麼組織,這與第三種道家----道教不同。哲學的道家主要關注的是對生命的態度,在這三種道家裡面也是最基本的。日常我們在生活中所講的道家,大部分就是指哲學的道家,一般提到道家就把老子、莊子和《道德經》聯繫在一起。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外學者認為: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2、列子列子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傑出代表人物,周朝鄭國圃田人(今河南鄭州市),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
  •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
    然後我們再來看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其實最初的道家仙人,都是居住在各個福地洞天之中,各自修行,幾乎不與人間往來的。(相當於祖師完成了道家金仙給與祖師在人間的所有任務,並且祖師完全沒有對這個凡俗世間上的所有事物有所眷念,所以功成果滿,飛升而回大道之中)(實際上三茅真君成道的時間比道陵祖師更早,但是他們沒有建立系統性的道教體制,所以道教真正的成型,還是在道陵祖師以後)以此,道家與道教的關係就已經講清楚了。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那麼,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老君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如何?1、道教的哲學思想源於道家1.1、道家是中國基礎性哲學體系道家是一種哲學流派,形成與春秋戰國時候,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等,又稱老莊之學,先秦諸子百家中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
  • 道家法術真的存在嗎?探秘道家法術《道教文化》
    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的唯一宗教,2011年國家以權威的藍皮書形式肯定道家法術的存在,道教法術不是巫術、迷信,而是有根有據的正規道家宗教文化。權威藍皮書作為本土的宗教,道教文化對於我國人們的影響肯定也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各種影視作品將道教神化,各種各樣的茅山道術也是深入人心,那麼道教法術真實存在嗎?
  • 現代新道家:湯用彤、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
    筆者在校理湯用彤遺著的過程中,深感他於道學文化實有真知,並與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等名家交集甚多,他們都可謂現代新道家的代表性人物。故試作此文,期以引玉。胡孚琛先生在《道學通論》《新道學與21世紀的文化戰略》《新道學的八大支柱》等論著中,提出一套新道學體系,包括道家、道教、仙學等內容。他認為新道學是解決當前全球各類嚴重社會問題的重要方法,會成為未來世界各國領導人的主導思想,是中華民族21世紀的文化戰略。
  • 道家古典修仙和當代中華仙學
    道家之說,生培根氣,由人到仙,由仙到神,仙是人仙,神是人神,步步均需驗證,而謂於仙者,必長生之人。陳攖寧先生一生幾乎窮盡了道學著作,訪遍了民國時代的所有儒釋道名家,可謂讀書如海,僅從32歲至35歲三年間,其在上海老西門外白雲觀內,用整整3年時光,通讀了明朝《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共5485卷。古今道學之中,有陳攖寧先生之治學精神和修仙之誠者,實在寥寥。
  • 道教是道家嗎?除了煉丹、迷信、採陰補陽外它還有啥正面價值?
    一提起道教,作為一種中國本土的宗教,想必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他已經切切實實融入到了我們的很多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中。大家最熟悉的《西遊記》裡面就有大量的道教知識。當然,亦有佛家與儒家!中華文化,本來就是儒釋道的結晶。三家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只有家沒教,佛一般叫佛教,道卻有道家跟道教。
  • 先秦諸子百家-道家,道家主張道法自然,是中華傳統哲學的起源
    大量的中外學者開始注意到與吸取道家的積極思想,故學者說:「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是國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氣概。」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無為無不為的道德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 胡適論老莊道家
    社會維新,政治革命,也是爭這半寸的同異,若依莊子的話,把一切是非同異的區別都看破了,說泰山不算大,秋毫不算小;堯未必是,桀未必非。這種思想固是豁達「高超」,其實卻「使社會國家世界的制度習慣思想永遠沒有進步,永遠沒有革新改良的希望」。
  • 道教說的「神通」是什麼意思?道家基礎詞彙,修道之人應該知道
    「神通」一詞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指的就是通過神靈來感應溝通,在道教,「神通」即一種通靈的本領,後來又被引申成一些道家法術。道教認為道士在修煉神通時,需要靠堅定的心性以及大智慧,否則便很容易墮入魔道。道教並不推崇神通,道家看中的是「形神統一」,「天人合一」,精神要與身體同修,因此,道教認為那些專修神通之人是術士,又將偏離大道專修神通的方式稱為旁門。道家認為修煉神通必須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的修煉者依靠修煉內丹來引發神通,也有修煉者會藉助丹藥符咒的力量來引發神通。總之,修煉神通的方法非常的多。
  • 【學會專訪】神功妙手抻旋間: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
    幾千年來,隨著道教的發展,道家功夫的傳承和修煉也在民間得到了薪傳,有人修煉功夫以自濟,有人援醫入道以濟人。2012年10月,浙江省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主任醫師應有榮,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申報成立「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流派」傳承工作室。這一以道家功夫正骨為特色的流派工作室,讓業內及大眾的目光再次聚焦道醫和以佛宗道源、和合文化著稱的天台。
  • 道家高人,名傳千古
    這是影視劇《仙劍奇俠傳》中對道家高人酒劍仙的描述,從字裡行間之中就可以讀出修道之人的那種灑脫,那種逍遙,那種風度。酒劍仙今天就和各位讀者來聊聊我心中的道家高人。1,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 聊聊儒家和道家的根本區別
    聊儒家繞不開孔孟,聊道家離不開老莊,拿兩家進行比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首先需要說的是,不同時期的儒家是不一樣的,道家同樣如此,但凡一概而論的,都是帶節奏,這裡僅就初期的儒家和道家做個簡單比對。」,而商湯、文王和武王再次之,總之他們都是孔子所推崇的,所以那是早期儒家的嚮往,但道家沒有這樣的階梯。道家是看不上儒家的,因為儒家的復古始終沒有脫離聖人的範疇,始終是在強調聖人「德」的作用。
  • 道教文化發展大綱!
    二者,自行編寫道教文化的普及與基礎入門知識,作為初入門的信眾閱讀。但此類書籍,需要有一定的道學文化知識功底者才行。而且必須是由道教人士親自編寫,若非道教之人執筆,而以學者身份寫出,則難免貽笑大方,似是而非,有失弘道傳法之本義。第三,創辦網絡與道學刊物,月刊。以全面系統的弘揚道教文化。
  • 道德經中的道家絕學
    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曾經誕生過很多學派,很多宗教,但是能被世人接受且真心信仰的卻不多,道教就是其中之一。《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但是如今的人們卻早已看不懂《道德經》所寫的內容,以及書中所傳達的智慧,這就需要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為我們詳細解讀《道德經》,《齊善鴻將道德經》就是一本刪繁就簡,幫助我們領會道教精髓的書籍。
  • 道家的那些關鍵人物
    道家與道教,有區別也有聯繫。道家是一個學派,興起於春秋戰國之際,其學術思想影響中國文化垂二千多年至今;道教是一個宗教,創立於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時盛行,金元以後分正一、全真兩派,至清代逐漸衰落。但道家與道教都強調「道」,都以《老子》、《莊子》為其主要經典。下面根據戴敦邦的道教人物畫集,介紹一下道家和道教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