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
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1、老子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
老子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
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外學者認為: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
2、列子
列子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傑出代表人物,周朝鄭國圃田人(今河南鄭州市),對後世哲學、美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
列子學說本於黃帝與老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先秦道家創始於老子,發展於列子,而大成於莊子。
列子一生安貧樂道,不求名利,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十萬多字,全書共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等,以寓言形式來表達精微的哲理。
3、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為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二、道教的產生
1、道教起源
道家思想到了漢末,神在民間形成一個原始道教組織太平道。《太平經》中反對掠奪,救民疾苦思想和追求平等理想社會的患想,無疑是從《老子》思想淵源中提取出來的。
漢安年間張道陵在四川創立另一個原始道教五鬥米道,五鬥米道更是以《老子》為主要經典,五鬥米道除把《老子》宗教化,直接繼承綜合道家思想發展而來。
2、道教形成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如太平道、五鬥米道。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900年歷史。
道教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產物,有悠久歷史,是以道家學派思想為依據的產物,用道教人士自己的話說:道教是黃老遺風、老莊家風,這毫不牽強附會。
由於道家學派的學術思想是繼承道家傳統文化而來,道家、神仙在西漢初還有所區分,到東漢以後,道家,道教與神仙逐漸混在一起了!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道教和道家的啟承關係。
所以說,道教是繼承道家學派思想發展形成的。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