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便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沒有成就。
王陽明認為能力是可以後天養成的,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必要條件是我們的內在志向。
一個人最遠能走多遠?這話不是問你的雙腳,而是要問你的志向。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失去前進的動力,你只能在原地徘徊。所以說,一個人沒有志向,必定走不了很遠,成不了大事。
王陽明認為,做聖賢才是第一頭等大事。當一個人定了自己的志向之後,他後來所做的一切也都以此為出發點。
王陽明考試曾經幾次落榜,在別人都以落榜而感到羞恥時,只有他以此為榮,他認為真正聖賢的人,往往都會要經歷內心很強烈的磨練,做到不動聲色,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他沒有放棄讀書,而是更沉下心來,依舊發奮讀書,所以後來才有了經典的王陽明心學的著作出現。
只有堅定而強烈的志向才最有力量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潛力,潛力是用來激發的,只有將潛力轉化為力量,才能在未來的路上一帆風順毫不費力,如何激發潛力呢?人只有在歷經了挫折卻依舊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追求目標的腳步不停歇,才會激發自己的潛力,而這個過程就叫做立志。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如果不立志,難成大事。一個人沒有了志向,人生就沒有一個方向。一生都是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雖然沒有了遠慮,但是必有近憂,這樣的人生狀態,非但沒有成就可言,人生也失去了意義。
有一名學者,他立志學習王陽明的心學,便千裡迢迢地來拜訪王陽明。
王陽明告訴他:「你來我這裡,路途遙遠而且非常勞累,但是你沒有放棄,你已經比常人更有覺悟,你如果能把這種志向用在讀書學習上,就能達到聖賢的境界」這位學者聽完後,恍然大悟。
有了切實可行的志向,你就會奮力地去尋找成功的辦法,努力向目標前進。最後,或你不能成為聖賢,但是你的思想境界一會比普通人更接近聖賢。
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
人的一生,就應該讀一讀王陽明,當你內心浮躁時,當你找不到目標時,讀一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一定會有所感悟,少走很多彎路。王陽明的心學遠遠不止步在這裡,他的思想一直以來,影響了數不勝數的文人墨客,包括馬雲、曾國藩、康有為等人。
馬雲多次公開說過:他把王陽明語錄看過很多遍,王陽明對自己的人生以及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人要面對現實,不是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放棄多餘的幻想。學會自控,除去心中多餘的東西,想要真正了解王陽明的心學,《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再合適不過了,當你內心煩躁,無法平靜時,當你遇到挫折,無法解決時,不妨看一看王陽明,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