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
與曾國藩相同的是,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經提到過相同的要求:精一之功,這是和他最有名的知行合一併列的四個字。這八個字彼此互補,互為一體。
王陽明提到: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意思是有些人,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其實好好吃飯,也是修行!世間萬般忙碌,最忙的是我們的心。尤其是一個顆沒有修煉的心,經常起妄念!
如果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這樣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
很多人,每天不是忙於所謂無關於己的大事情,或者就是沉浸於鹽油醬醋的小事情!回看時,大處空忙一事未成,小事奔忙亦索然無味。 專注力,成了如今最稀缺的一種能力!大多數人的失敗,是因為他們自始至終沒有找到那個自己應該聚焦的點!
王陽明對此提出解決方案是行「精一之功」!所謂「精一」,專注於當下,既不念過往,亦不畏將來。 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有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於這個世界。」
只做一件事,重要的並不在於結果,而在於屏蔽掉各種幹擾,專注、安靜的狀態。人一旦靜下來,這世界就會發生變化。
為什麼偏執狂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總把注意力聚焦在一個目標上,這就是這個時代成功的唯一策略!
除了王陽明,自古聖賢皆推崇「精一」二字。「仲景之後,千古一人」的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也提到,凡是看病施治,最難可貴的就是「精一」。
這兩個字是對人們做事的一種勸誡,希望人們對於自己想要的事情,保持一顆首尾不懈的誠摯之心。不可以見異思遷,不可以坐這山望那山,不可以吃著碗裡看著鍋裡,這樣沒有定性,心念飄忽,左右搖擺之間最終會導致一事無成。
王陽明被後世的人譽為千古第一聖人,他的「心學」被人們奉為修心養性的真理。
因此當代人真應該好好看看王陽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大家能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理解對人生、對生命更好的感悟,找到屬於你自己內心的那個「定盤針」。
當你內心浮躁,久久難以平靜之時,當你遇到困境,遲遲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王陽明。無論是自己看看,還是給兒女,給長輩,這本書無疑能使我們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