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古時期人類傳承至今的一本奇書,《易經》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也配得上財富寶典的美譽。可依舊有許多人將其視為封建迷信。無數成功人士,甚至是科學界的泰鬥愛因斯坦,都曾直言,易經是中國人的財富。
《易經》上說,潛龍勿用。
每個人在成功的早期階段都必須經歷一個潛伏、積累、等待時間和厚積薄發的過程。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潛伏周期。
有些人在幾年內就爆發了,有些人用了十幾年,還有幾十年。很多人不會等到爆發,就失望地放棄,半途而廢。
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可循,做事也不例外。為什麼有些男人能在同樣努力的前提下成就一番大器、功成名就,而有些男人碰得頭破血流,卻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這與其做事功夫的高低有著重要的關係,其重要性遠遠超出了所謂的人脈。在這方面,老祖宗總結了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的智慧,老祖宗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記住這6戒少走彎路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長久獲利的事情不要做,大家都去爭的地方不要搶。每個人看的機會不是機會,機會是靠人發現的。每個人都去爭奪的地方,往往沒有利潤可圖。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點問題就忘了人家的優點;不要因為一點點怨恨而忘記他們的大恩大德。每個人都有小缺點,要能容得下人,才會有人跟你合作。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說別人的弱點其實是掩飾自己,讚美別人的長處其實是羨慕別人。不要在背後談論別人,不要揭人短處來顯示你的長處。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做事要學會利益分配,不能一個人吞下一切,但在計劃事情時,最好不要和很多人商量,容易誤事,耽誤時間。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天下古往今來的庸人都是因為懶惰而導致失敗,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往往因為傲慢自滿導致失敗,男人不能懶惰,不能傲慢,勤能補拙,傲慢自滿,只會停滯不前。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做大事的人要有見識和才華,還要靠天意和運氣。不要把個人能力看得太重要。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凡事盡人事聽天命,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易經》說,很多老實人不懂大道理,但他會悶頭去做,因為他知道春種秋收,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如果一個事業有成的人能明白這一點,「萬物將自化」,他就不會投機取巧,只想著走捷徑。
的確,任何事情,只要你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時候回報不一定是以你期待的方式饋贈與你,但是會在不知不覺裡讓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得到充盈。
成功的真諦往往是生活中看似最愚笨、可笑、卻常常忽視的簡單道理。
無論你是聰明人還是老實人,看到這裡就應該明白一念萬年,細水長流,無所求,不求成果,亦不放棄努力,最後一定是成功的。
這些智慧在《易經》中有詳細的介紹。《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
易經可用64種卦象來代表64種狀態,每種狀態又從6個方面揭示其中的相互影響、制約的發展規律。我們若能讀懂,懂得運用上述的道理,不僅自身富貴,更能造福後代,讓自己的家庭以及後代富裕起來。
《易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順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辦事,應人,就是要講人性、講人品、講人情。當然,順天並不是宿命論,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
可以說易學源遠流長,易學包羅萬象。易經作為東方古老文明的組成部分之一,伴隨著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變遷,一直到今日。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體會到古人的智慧。易經的智慧可以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職場中,生意場上,幫助我們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