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中山共建中國少年棒球隊(U12)的發布會結束後,中國棒球協會主席陳旭來到錄製現場,就行業關心的棒球U12隊伍建設、後備人才培養以及棒球社會推廣等問題一一做出解答。
目前中國棒球水平逐步提升,市場影響擴大,但也依然面臨著夯實人才基礎、傳播棒球文化的現實問題,選對發展策略,補齊短板,中國棒球或將迎來飛躍性的發展。
文 /吳嘉偉
01
U12國少隊落地中山,專項培養基礎人才
7月28日,中國棒球協會與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東升鎮人民政府、廣東熊貓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共建中國少年棒球隊(U12)的合作協議。中山也就此成為中國少年棒球隊(U12)的訓練基地,未來將承擔為國家培養棒球後備人才的重要任務。
「在與中山這幾年的合作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當地歷史悠久的棒球文化,並且政府與企業對棒球發展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陳旭說,通過雙方合作,希望利用中山良好的場地設施和資源,可以把U12國少隊建設成為廣東地區甚至是全國的樣本,把更多適齡優秀人才集中到中山進行專項培養。
這幾年,以建設「中山國際棒球小鎮」為目標,當地政府與企業圍繞棒球加快發展建設。我們可以看到,佔地60畝,可容納3000人的國際標準級的熊貓紀念球場拔地而起,亞洲U12棒球錦標賽、亞洲杯女子棒球錦標賽、「熊貓杯」全國少年棒球邀請賽等累計近30項國內外大賽在這裡舉辦。
詳解U12隊伍的建設,陳旭表示中國棒球協會與中山教體局方面有明確的分工,協會主要負責人員選拔,並負責教練員、裁判員以及賽事體系的建設,中山則負責提供整體的訓練保障。
據了解,從2016年算起,當地一直延續舉辦中國棒球協會冬令營,每年營地接待300-500人次青少年。在2019年舉辦了多個亞洲級、國家級的品牌賽事,累計接待海內外棒壘球人員15200名 ,高水平棒壘球競賽場次達到1320場。
「中山國際棒球小鎮」已經逐漸形成從專業球場、訓練營地配套完善的基地。每年都會承接眾多國內外賽事,並且在寒暑假承接國內以及海外的冬夏令營活動。按照國際比賽標準建設的棒球場地、齊全的配套設施,豐富的辦賽經驗,也為U12國少隊最終落地中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各方也對這支球隊寄予厚望,期望通過這套體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棒球青訓發展,待模式成熟後,複製推廣到全國各地,建設各個年齡層級的青少年棒球隊伍。
對於U12國少隊的目標與計劃時,陳旭表示也有明確的規劃,U12國少隊主要的目標是為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以及2028年之後的國際重大比賽做好人才儲備。
「未來幾年我們首先要建立在亞洲的優勢,力爭在U12亞洲錦標賽甚至世界錦標賽等一系列國際比賽上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希望這套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立足中山,選拔全國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後,為國家隊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代表國家在國際賽場取得好成績。」
事實上,中國棒球國家隊近些年在亞運會、亞洲錦標賽等國際賽場上的表現的確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雖然我們在去年拿到了亞洲錦標賽的銅牌,但國家隊距離亞洲一流、與棒球強國的水平仍有差距,而主要的差距就在於青少年棒球的競技水平與人才培養機制。
在陳旭看來,目前全國各地已經建設有多支青少年的後備隊伍,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專項或者說是高質量的培養體系發展壯大青少年球隊,打牢棒球基礎,這樣才能為國家隊持續輸送優秀的後備人才,中國棒球的成績才能得到整體提升。
02
構建後備人才培養系統,夯實棒球基礎
目前中國棒球協會正在與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合作,投入到青少年棒球運動發展中。
陳旭坦言,自棒協2018年實體化改革之後,在國家體育總局振興球類集體項目的規劃要求上,制定了一系列棒球的振興發展規劃,明確了「一體,兩翼」的發展目標。其中「一體」就是國家隊力爭在奧運會爭創佳績,取得突破。兩翼則是狠抓青少年的青訓發展與高水平的賽事體系建設。
我們也了解到,棒球U系列青少年培養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建立起梯隊培養模式。在此次U12國少隊落地廣東中山之前,U15、U18兩支青訓隊伍也已在天津、無錫等地展開訓練工作。
按照規劃,未來中山本地、廣東省的球員,甚至全國各地的適齡球員都可以會集到中山,這裡也將成為棒球後備人才的大本營。那麼在棒球青少年人才的日常培養中,是否會鼓勵創新模式或者按照職業化方式培養?
對此問題,陳旭介紹到,協會方面會選派資深教練和專業人士通過U12系列的全國賽事,面向全社會公開選拔出有潛力的「苗子」,之後會與家長和學校等各方一起,商討這些孩子的整體培養計劃,有步驟、有階段目標地對他們進行專項培養。
「在12歲這個年齡層,我們主要考慮的還是棒球運動素養的基礎養成,這個階段我們更多希望小球員可以在身體的發育階段,養成良好的棒球基礎素質。至於是否選擇職業道路,或者考慮未來的專業化發展,這將在孩子的訓練過程當中,不斷去調整,再做選擇。」
在他看來,對於12歲這個年齡層的孩子來說,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現階段不一定要規定成長的方向,也不要過早地進行職業化的訓練,更重要的還是堅持體教融合,做科學化、系統性地基礎培養。
棒球行業人士也向氪體提出,目前中國棒球的發展需要以培養青少年人才為核心目標,尤其是對青少年棒球後備人才進行科學系統的指導與訓練,夯實基本功相當重要。
青少年球員只有在專業的青訓中心訓練和比賽,才能提高對棒球的認識,打好基礎。這樣才可能促進U系列青少年國家隊的水平提升,最終國家隊才可能在世界大賽中創造佳績,從而進一步又帶動國內棒球事業的整體發展。
據了解,中國棒球協會目前已經建立了省市體育局青訓體系、體教結合校園青訓體系、社會青訓體系三大青訓體系,構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的後備人才培養系統。本次與中山合作共建U12中國少棒隊,正是體教結合校園青訓體系的重要舉措。
不止於此,棒協未來計劃在全國劃分四大區域,涉及華東、華南、華中以及西部地區,在四大區域裡建設綜合訓練中心,綜合青少年培訓中心,把人才培養半徑從地區擴大至全國,藉此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棒球人才的梯隊建設與輸送。
現狀下,我們已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青少年棒球水平目前與美、日、韓包括臺灣地區相比仍有差距,青年人才的根基並不牢固,這是我們存在的短板,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棒球的社會效應提升,棒球的社會化傳播加快,各方努力下,只要抓好青少年棒球後備人才的選材與培養,中國棒球發展必將迎來全新的局面。
03
深化體教融合,普及棒球文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棒球協會與中山共建U12少棒隊,在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體育發展和文化交流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也為棒球運動在大灣區校園和社會的進一步普及,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傳播普及棒球文化,以棒球為紐帶促進粵港澳臺地區青少年之間的交流,也將帶動棒球的產業發展,提升社會效應。
在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棒球可以為中國青少年與港澳臺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等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學生的交流,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在搭建青少年學生競技交流平臺的同時,也會推動各地校園體育、職業體育的合作。通過各方的學習交流,以此提升中山乃至大灣區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這幾年我們不斷地在探索和嘗試讓更多孩子認識棒球,了解棒球。怎麼樣能夠提升青少年對棒球的興趣,提升他們棒球的理解,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陳旭說。
「製作動畫,通過線上互動方式科普棒球,組織棒球線下活動,以及策劃棒球達人秀等多種方式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促進青少年對棒球運動以及技戰術的理解,讓他們對棒球有更多認識,提高他們對棒球的興趣。」
他也承認,在棒球的推廣普及過程中,也逐步發現對於更多的家庭與青少年,成績不是唯一的,金牌也不是唯一的標準,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養成體育鍛鍊的習慣,甚至這項體育運動能夠成為他們一生中可以從事並堅持的愛好。
但從協會的角度來說,目前的情況,初期需要強調運動成績,因為只有球隊取得好的成績,才能夠吸引到大眾更多的關注,更多的青少年才會投入到棒球運動中。
棒球運動是一項培養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運動,對青少年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質等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普及推廣棒球運動,對於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幫助孩子們在體育鍛鍊中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已經成為行業高度重視的一項集體運動項目。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社會文明持續進步的基礎力量。
此次U12國少隊立足中山,輻射大灣區,建設棒球青年人才培養體系的同時,也將為棒球項目實現奧運爭光計劃,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