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美術家協會」消息,著名雕塑家、教育家、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潘鶴於2020年11月22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5歲。
潘鶴1925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1950年進入廣東華南人民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60年到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歷任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雕塑學會副主席、全國城市雕塑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他是廣東當代藝術史上最具影響的雕塑家、教育家,是影響20世紀中國雕塑創作發展進程和教學體系形成的巨匠。
從藝70年,潘鶴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以深入生活、關懷現實和表達人文情懷的藝術理念創作了大批與時代發生共鳴和響應的經典作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艱苦歲月》《課餘》《省港大罷工》,到七八十年代的《廣州解放像》《珠海漁女》《開荒牛》,以至本世紀初的《廣東抗非典紀念碑》,這些被譽為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之作,已成為國家歷史的註腳、時代民生的記憶,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歷史、社會、人文價值,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影響。《艱苦歲月》被稱為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收編入全國小學課本,《開荒牛》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至今坐落在深圳市政府廣場,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象徵。
從事美術教育近50年,潘鶴身體力行推動雕塑教育發展,尋找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路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率先向全國提出「雕塑主要出路在室外」「社會主義是城市雕塑的最佳土壤」等觀點和文章,同時還將城市雕塑創作課程引入高等藝術教育範疇,大力發展城市雕塑,用城市雕塑為城市文化建設服務,是全國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潘鶴的藝術成就得到了業界公認,曾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級『五一』勞動獎章」「首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廣東省文藝領軍人物」「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更被載入前蘇聯國家科學院、美術院編撰出版的《世界美術史》及中國出版的《中國美術史》,其傳略被收錄於《中國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名人錄》。
多年來,潘鶴的創作始終堅持「真善美」,用作品傳遞對人性真誠的信念,同時,他對社會主義城市建設、文化建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有目共睹,在其七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的大型戶外雕塑作品一百多座,分布於國內六十多個城市,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
艱苦歲月 鑄銅 47×40×55cm 1956年
怒吼吧!睡獅 銅 600×350×220cm 1987年
開荒牛 銅 600×250×120cm 1983年
得了土地 銅 200×160×120cm 1959年
和平少女 漢白玉 350×200×120cm
與梁明誠合作 大刀進行曲
編輯 賈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