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2020-12-22 一趣界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臧克家《老黃牛》

前言

中國古時候一直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牛的作用是很大的,因為牛可以耕地而且任勞任怨,因此勞動人民對牛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農耕的一大特點就是,不種地就沒飯吃,因此能耕地的牛就農民來說都是家裡的寶。

在古代,很多朝代都允許殺牛吃肉,而且因為牛的作用大,古時候關於牛的詩詞和俗語也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還有不少人聽了這句話就會往那方面想像。實際上,這句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01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

如果僅僅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俗語,那它所講述的道理是十分淺顯易懂的。無非就是大地是一直在那裡的,牛是需要不斷幹活翻地的,不管牛多麼勤奮的工作犁地,也總是有幹不完的地等著它去翻土。

土地是一直都存在的東西,而牛卻是有自己的壽命的,如果一頭年一直不停的工作翻地,不需要很長時間牛就會累死,但是大地不會因為少了一頭牛就消失了,因此這句話實際上是對農民的一種警告。

告訴人們要愛護自己家裡的牛,因為它的生命是有限的,正因為這樣想要它能夠長久地給家裡幹活,就應該對牛好一些,給足吃食讓它有體力繼續工作。

02表達了古人對土地的崇拜

這一部分就要從古代的傳說說起了,最開始天地是合二為一的,天地之間是一片混沌之氣,因為有了盤古他把天地分開,之後又化作山川河流,形成了世界的基本的樣子。

天地被分開了,於是天就被叫做陽,地則為陰。古時候的人們以農耕為主,大地成為了滋養人們的主要載體。因此古代人民對大地有不一樣的情懷,大地也被稱為母親就是因為大地上可以生長出供給人們食用的糧食。

03對於陰陽的崇拜

盤古開天劈地,天地之間分開有了植物動物,這時候女媧娘娘用泥土做了100個泥娃娃,做好之後女媧娘娘發現泥土還剩下一些,於是就給其中50個娃娃加上了一條,於是這些泥娃娃就有了性別之分。

這是女媧造人的故事,這些人來到大地上開始了男耕女織的生活,而在我國古代講究陰陽調和,只有陰陽調和才能夠有新的生命出現。於是,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不排斥陰陽相交,而男性就被叫做陽,女人成為陰,男女之間陰陽相交就有了新的生命。

這一點在這句諺語中也有所體現。大地在天地分開後叫做陰,而耕牛在古代被看作陽,只有耕牛和大地陰陽相調和,大地才能生長出植物。

所以說這句俗語也說出了古時候人們對土地的崇拜,耕牛和土地二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夠保證莊稼的豐收。

綜述

因此「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語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哲理,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而成的一話。他不僅表達出了古人告誡大家要珍惜耕牛,要知道給耕牛提供好的生活條件之外,其中還有很多關於土地崇拜、陰陽調和的玄學在其中。

中國古代的哲學是非常質樸的,它最開始的作用就是講述一個淺顯的道理,幫助人們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俗語都不會有非常高大上的語言,有些聽起來似乎還有一些粗俗,但是在了解了他其中含有的深意以後,就會為古人的智慧所嘆服!

【參考資料】《圖說中國農耕文明》、 《中華農耕文化漫談 》【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桃麗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證明以前的農耕社會,老百姓都會通過牛來耕種土地,耕牛比人的力氣大得多,所以通過牛來拉犁耕地,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工作量。如今老百姓在春天種田的時候,會使用機器來耕種田地,所以耕牛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當中第一時間又會產生哪些臆想呢?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農耕文化,卻是極其有講究的。人類誕生以來,似乎就和土地深深依存在了一起,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也就不會有生命的繁衍。人類誕生以來,墾荒種糧就隨之開始了,而牛這種動物很快便成為了主要的勞動力。在人類利用的牲畜當中,「牛和馬」如今仍然是絕大部分貧窮農村地區使用的勞動工具,因為這兩種牲畜耐於訓斥和力氣較大的原因,所以便成為了幾千年來勞動必備之物。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話背後蘊含著什麼?
    其實不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裡巴人」都是中國的文化,有一些俗語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其語言雖然通俗易懂,卻包涵了許多深刻的道理。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它的內涵是什麼呢?可能有許多人都理解錯了,整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 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都被誤解了意思,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如今人們多用於形容男人的累,為何人們會把牛比作男人,把田比作女人呢?人們為何把牛比作男人呢?
  • 老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傳統俗語在我們坊間流傳已久,很多俗語看起來有些粗俗,但是其卻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就比如說俗語中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這句話說的就是傳統文化中對於節氣的說法;再有便是「門前墳,房後水」的說法,這句話說的是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選擇;「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則說的是老祖宗對生命的總結……像這種膾炙人口的俗語,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是啥意思,背後還藏有什麼?
    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的俗語,它究竟蘊含著怎樣的道理,才能夠流傳千古呢?整句俗語蘊含著兩層深意,其一則是人類對於土地的崇拜,其二則是人類對於陰陽的崇拜。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土地十分崇拜。其實早在原始時期, 便出現了土地神信仰的雛形,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們完全依賴於大自然,以地為床,以天為被。
  • 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地是莊戶人的命根,離了地,你遲早會被餓死! 農村有兩句俗語:「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牛越耕越瘦,得越耕越肥。」雖然有句名言說:「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但是,它們更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畢竟牛老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嫩草。若體力不支時,就不要讓它們耕田了。
  • 俗話說「只有累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沒有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培育和改革開放早期的圈閉發展,自然可能會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的著名格言,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眾所周知的諺語:「只有死牛,沒有農田,」。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
    「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句俗語相信有的朋友們好像都聽說過,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窮單身富寡婦1. 字面意思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俗語的第一句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它所表述的意思就是:很多單身的人們,生活上往往是過得很拮据,沒有什麼存款。
  • 牛年說牛 | 從漢代畫像石看漢代的牛耕技術
    從考古發掘來看,至今可以確認出有西漢前期鐵犁的遺址只有一處,即山東滕縣古薛城遺址。接近於這一時期的鐵犁,發現也不多。這說明了此時的鐵犁和牛耕技術未怎樣推廣。漢代較大規模的推廣牛耕技術有兩次:第一次是武帝末年,具體主持此事的是搜粟都尉趙過。第三次是東漢前中期劉秀及明帝、章帝等。
  • 耕心田,耕農田
    耕心田,耕農田——張志敏的有機農耕之路2017-03-30 10:47:08 | 作者:紀彥星 | 來源:《信德報》2017年3月
  • 「沒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漢」你知道為什麼嗎?別再委屈自己了
    沒有憋死的牛, 只有愚死的漢。看了這首《山不轉水轉》的歌詞,大家是不是開始就被轉迷糊了?其實,這裡邊包含著深刻的哲理呢!把現實生活中人和事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真正理解他的含義後,會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人生苦短,我們都別再委屈自為什麼沒有憋死的牛?人盡皆知,牛特別能喝水,一天都要喝下幾桶水。可是,沒有一個牛被尿憋死!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因為舊時農民確實文化程度太低了,俗語重在一個俗字,農民都聽不懂,也就沒有辦法往下傳了。「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就是這樣的。我們先從後面這句來看,寡婦有田無人耕表面上好像說不通麼,既然是有田,怎麼會無人耕呢?
  • 慶陽的牛耕文化
    當地很早就有:「家有牛,是個寶;家有牛,不用愁」一說,農民甚至把「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舊時,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慶陽人把牛從圈裡拉出,精心打扮一番,在牛頭上繫上紅綾或大紅花,在鼻孔裡插兩支花炮,點燃花炮,牛如勁箭離弦,衝出院門,奔向田野。一時間,百牛競雄,百牛爭春,一冬的暮氣甩得乾乾淨淨。俗稱「出新牛」,也叫「出醒牛」。「出新牛」之後,大人小孩便去趕廟會,求福求祥。
  • 歇後語:「牛套馬,累死倆」,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收藏
    古人的歇後語的人生哲理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想要知道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那麼首先就得知道,「牛套馬,累死倆」中的牛和馬是怎樣累死的。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牛套馬,累死倆」中,到底是牛先累死了馬?還是馬先累死了牛?
  • 動漫中很難伺候的女孩,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大家在看動漫的時候,肯定都會發現這一類型的女孩吧,她們一直非常喜歡粘著自己喜歡的人,並且很難伺候,甚至被稱為「榨汁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動漫中很難滿足的女孩吧,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一、《父愛如山》—秋月愛莉
  • 常見的幾個教學原則所對應古語
    ——周敦頤《通書·文辭》二、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含義:理論聯繫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古語及名人名言: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男人一生三塊田,你不耕別人替你耕……
    「男」這個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上下分開,一個「田」,一個「力」。直白的講,古時候的男子都需要賣力氣耕田,養家餬口。但現在的男人,需要明白的更多的是它潛在的含義,男人要擔得起責任。深諳責任,努力擔當,才是一個男人應該有的樣子。事業是責任,家庭是牽掛,子女是義務,這三塊田耕不好,就是有天大的才能也是白費。
  • 我國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有深層含義,叫人堅信天無絕人之路
    我國古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有深層含義,叫人堅信天無絕人之路文·段宏剛我國許多古語經過老百姓不斷理解和加工,逐漸變得更加通俗和直白,能以凝練的文字傳達出深刻的道理,並具有較強的警示作用,不少成語就是這樣得來。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
    光棍漢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本身身體或智力有問題,娶不到媳婦;二是懶漢二流子沒有哪個女人肯嫁給他;三是家境貧窮孩子多娶不到媳婦。這三種情況雖然光棍的原因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都貧窮。農村有句老話叫「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你不能養家餬口,甚至連自己生活都保障不了,沒有女的會嫁給你。所以,農村富裕的單身漢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