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2020-12-26 不遇的時光

農村老家人管犁地叫耕地。記得表哥一次在家裡說「犁地」,差點叫五舅罵死:「才念了幾天書,尾巴就翹到了天上啦,把本兒都忘啦?『離地』,地能離麼?地是莊戶人的命根,離了地,你遲早會被餓死!

農村有兩句俗語:「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牛越耕越瘦,得越耕越肥。」雖然有句名言說:「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但是,它們更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畢竟牛老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嫩草。若體力不支時,就不要讓它們耕田了。

聽五舅說,他年輕沒入社時,家裡有一頭耕牛,一頭耱牛。每當耕牛在炎炎烈日下汗流浹背地耕地時,耱牛就在樹蔭下歇息,閉目養神。餓了,就吃點;渴了,就喝點;困了,就躺躺,好不悠哉悠哉。

一天,耕牛耕完了,該到耱牛耱得了。完成任務的耕牛一身輕鬆,準備找片陰涼處喘喘氣。誰知,剛套上耱耙的耱牛就不願意了,磨磨蹭蹭不肯往前走半步,還一個勁衝著耕牛叫。原來,它是要耕牛留下來,陪它耱地,不準走開。五舅說,誰說牲口沒靈性!

兒時,每到晚秋,我常跟著五舅去耕地。五舅把鐵製的七寸步犁扛在右肩,再用鞭杆兒插在犁彎下,用左肩分擔些重量。我背著牛套,趕著一頭老牛跟在五舅身後。牛蹄踢踏作響,老牛溫順安閒地走向田畝。

到了地頭,五舅放下犁,老牛也知道到了工作地點,收住腳步。我亮開套,五舅給它們戴上軛頭,系好脖帶、肚帶,它們便進入了勞動狀態。五舅插好犁杖,喊一聲「駕——」它們便負軛曳套,拉動了犁杖。於是,一條近尺寬的泥土,便像巨蟒一樣鬆動翻轉了身子,把雜草都壓到地下,等待慢慢腐爛變成肥料;並把潛入地下的害蟲和蟲卵晾到地表,等待即將到來的寒冬把它們凍死。

板結的土地僵硬結實,老牛竭盡全力艱難前行。五舅為了讓耕牛省些力氣,雙手用力晃動犁把兒。耕了幾個來回,老牛脊背、脖子兩旁的皮毛裡,都滲出了汗水。五舅說:「不要鞭打它們。『寧拉千斤載,不拉半張犁』,老牛幹得苦!不怕慢,就怕站,讓它們消消停停地走,也不少出活兒。」老牛仿佛知道五舅的體恤,鐘錶一樣有條不紊地穩步前進,如期完成了生產隊分配的任務。

馭牛有約定俗成的口令。在雁北,趕牛向前喊「駕」,命牛後退喊「稍」,讓牛站住喊「籲」,令牛左拐喊「來來來」,令牛右拐喊「達達達」。馴順的耕牛能聽懂這些指令,對駕馭它的人百依百順。在善良的農民那裡,手裡的鞭子只是一個象徵,很少打在耕牛身上。一些急脾氣的農民暴打耕牛,莊稼把式看到後,會從心底瞧不起:毆打啞巴牲口,算什麼能耐?下輩子讓你也託生頭牛!

會耕地的牛老實肯幹,即使不戴箍嘴也不會糟蹋莊稼。入夏耠得,它們在莊稼地裡鑽,鮮嫩的莊稼葉子碰到嘴,它們也不張開嘴吃一片。秋天拉秋,嘴底下就有玉米棒子、高粱穗,它們也不會吃一丁點兒。

五舅說牛通人性,只是不會說話。你善待它,它就善待你,盡心竭力為你出力。五舅每次去飼養院,他役使過的老牛,都會抬起頭來望他。五舅走近槽頭,它們伸出長舌來舔他的手。

那時生產隊每年秋天都要倒換牲口。老得幹不動的便殺掉吃肉。五舅最見不得殺牛,每遇此事,便黯然神傷。

宋朝良相李綱有《病牛》詩:「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我想,凡能善待耕牛的人,將來都能上天堂。

相關焦點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證明以前的農耕社會,老百姓都會通過牛來耕種土地,耕牛比人的力氣大得多,所以通過牛來拉犁耕地,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工作量。如今老百姓在春天種田的時候,會使用機器來耕種田地,所以耕牛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當中第一時間又會產生哪些臆想呢?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農耕文化,卻是極其有講究的。人類誕生以來,似乎就和土地深深依存在了一起,沒有土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也就不會有生命的繁衍。人類誕生以來,墾荒種糧就隨之開始了,而牛這種動物很快便成為了主要的勞動力。在人類利用的牲畜當中,「牛和馬」如今仍然是絕大部分貧窮農村地區使用的勞動工具,因為這兩種牲畜耐於訓斥和力氣較大的原因,所以便成為了幾千年來勞動必備之物。
  • 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都被誤解了意思,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如今人們多用於形容男人的累,為何人們會把牛比作男人,把田比作女人呢?人們為何把牛比作男人呢?
  •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
    古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背後的含義比你理解得還深刻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在古代,很多朝代都允許殺牛吃肉,而且因為牛的作用大,古時候關於牛的詩詞和俗語也有很多,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還有不少人聽了這句話就會往那方面想像。實際上,這句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 老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再有便是我們經常說的那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語,雖然這句話很接地氣,但是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卻很有講究。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 《山海經·海內經》中有雲「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稷是指后稷,被尊為司農之神。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俗話背後蘊含著什麼?
    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它的內涵是什麼呢?可能有許多人都理解錯了,整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對土地的崇拜古代牛的地位很高,根據《唐律疏議》記載「馬牛軍國所用,故與餘畜不同。若有盜殺牛者,徒兩年半」,牛雖然不能上戰場,卻可以拉運貨物耕地,死後牛皮牛筋可以製作成工具鎧甲,所以過去的牛隻能用來耕地是不可以吃的。古代發展落後只能靠人力種地,牛是人最得力的幫手,所以人們也十分善待牛。
  • 俗語「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是啥意思,背後還藏有什麼?
    比如這句「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的俗語,它究竟蘊含著怎樣的道理,才能夠流傳千古呢?整句俗語蘊含著兩層深意,其一則是人類對於土地的崇拜,其二則是人類對於陰陽的崇拜。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土地十分崇拜。其實早在原始時期, 便出現了土地神信仰的雛形,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們完全依賴於大自然,以地為床,以天為被。
  • 俗話說「只有累的牛,沒有耕壞的田」,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如果沒有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培育和改革開放早期的圈閉發展,自然可能會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不能忘記老祖宗留下的著名格言,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眾所周知的諺語:「只有死牛,沒有農田,」。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句話的背後是什麼?
  • 牛年說牛 | 從漢代畫像石看漢代的牛耕技術
    漢代重視葬俗,視死如生,所以,漢代畫像石題材豐富,多為表現人們生前活動的畫面,其中,牛耕圖在農業生產活動畫面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漢代人們田間耕作場景和牛耕技術,本文擬就目前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的牛耕圖來探討兩漢的牛耕技術。 牛耕起源很早,關於牛耕何時出現,學術界眾說紛紜,有「中國牛耕西來說」,有始於春秋說,還有始於西漢武帝說。
  • 慶陽的牛耕文化
    中國自古以農業立國,牛在農耕時代是非常寶貴的社會財富。甘肅慶陽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周先祖不窋曾在這裡教民稼穡,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積澱了深厚的農耕文化底蘊,也傳承了許多以牛為標,化牛入性的牛耕文化習俗。
  • 歇後語:「牛套馬,累死倆」,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收藏
    那麼「牛套馬,累死倆」的歇後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歇後語的意思是說自然界中,牛和馬的脾氣性格大不相同,一快一慢,如果強綁在一起,有勁難能一塊使,還會互相牽制,最後活活把牛和馬累死,常常用來形容彼此不同步的合作關係。
  • 「故道杯」徵文014號 || 李陽波:故道牛耕七十年
    突然一個疑問從我腦海裡浮現,田野裡咋沒有耕牛的身影?觸景生情,不由得聯想起過去老牛拉犁忙春耕的往事。我出生在黃河故道一個農民之家,祖祖輩輩以種地為生,雖然青年時參加了工作,但有相當長的時間沒有離開過農業。在我記憶的扉頁裡,從黃髮垂髫時就知道老牛拉犁忙春耕。
  • 山泉冷水香,潔癖的冷豔美人開泰米——以牛耕傳統守護長三角、珠三角水源地
    長三角、珠三角水源地根據楊正熙、趙丹丹的相關文稿改編在貴州黔東南侗族苗族自治州黎平縣,有個牛耕部落。這裡保留了最傳統的牛耕農作方式,被臺灣有機專家考察團稱作中國最後的牛耕部落。這裡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稻魚鴨共育系統」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這裡的侗苗族山民保留著在梯田上割草養牛,牛耕梯田,牛糞肥田,種植許多古老的農業物種的民俗。
  • 歷代《耕織圖》中始終如一的「牛」
    而牛則是《耕織圖》中不可或缺的主角。提起《耕織圖》,就不得不提南宋紹興年間的一個縣令樓璹。當時的統治者宋高宗趙構進學重視農桑,樓璹在任職縣令期間,也認識到耕種和紡織的重要性,深覺從事耕種和紡織的百姓很辛苦,就開始繪製《耕織圖》。
  • 農諺「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為啥?道理在哪?
    原因就是因為有農諺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雖然作為現代農民,我們早已經告別了使用耕牛拉車犁地的時代,但期盼農業豐收的願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無論何時,辛苦種田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汗水不會白流,無不盼著經歷過勞動和付出後,能夠最終換來沉甸甸的收穫。在冬至不久後就要來臨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農諺為啥要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這句農諺的道理又在哪裡?
  • 「藏種於民」,在中華最後的牛耕部落守護古代農耕文化
    秧苗田裡的小苗還未及筷子長,稻田裡的青蛙、蟾蜍和蟲子們稀稀拉拉地叫著,好像有意要刷點存在感,但似乎又都在這有些凝固的空氣中積攢著情緒。只有梯田上散落的吊腳樓小木屋安靜地矗立著,用幾點微弱的燈火,等待遠方客人的到來。這是有牛哥剛剛收到的雙胞胎虎斑牛,品種稀有,雙胞胎則更為少見。
  • 餐廳吃飯時,廠長說了句「高層不狠,中層不壞,累死三軍」啥意思
    廠長在餐廳吃飯,發表這種言論,即使再有道理也沒有道理了,還意味深長呢!在這裡只能說明這個廠長一點管理能力都沒有,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是這個廠長的悲哀,當一輩子廠長還沒有明白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廠長?如何把一個工廠管理搞上去?還要在吃飯的時候甩鍋給高管不狠、中管不壞以及還假哭「累死三軍」。
  • 動漫中很難伺候的女孩,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大家在看動漫的時候,肯定都會發現這一類型的女孩吧,她們一直非常喜歡粘著自己喜歡的人,並且很難伺候,甚至被稱為「榨汁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動漫中很難滿足的女孩吧,愛莉總愛撒嬌,看到小櫻,佐助:累死我了。 一、《父愛如山》—秋月愛莉
  • 為什麼歐洲喜歡用馬耕,而中國卻喜歡用牛耕?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上是用牛來耕田的,學界一般認為,從東漢初期開始,牛就成為耕田的主力。馬耕不是沒有,但只是少數現象。現在談到中國古代農業,大家必然會想到耕牛。而在歐洲,在12世紀之前,也確實是用牛來耕田,但在12世紀以後,馬卻開始大規模的代替牛參與農業耕作,這是為什麼呢?
  • 這個生態村「牛」了!「北、上、廣、深」好多的人都到這兒當志願者,「牛耕部落」招募社員
    合作社現有耕地生產能力,所生產的農產品除了供應社員,還可供約4500個城市家庭,需招募城市消費會員,作為合作社準社員,待「牛耕部落」擴大規模後優先發展為正式社員。本次擬招募城市會員3000名。一、城市會員條件1.認同牛耕部落「見證」農業發展模式,願意成為牛耕部落「見證」人。2.支持「牛耕部落」品牌創建,參與洋洞美麗生態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