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生態村「牛」了!「北、上、廣、深」好多的人都到這兒當志願者,「牛耕部落」招募社員

2021-02-09 洋洞牛耕部落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

五百年後看,雲貴賽江南

                       --劉伯溫

五百年前,預言家劉伯溫寫下的詩

曾經美麗的江南

如今的水已經全部被汙染

曾經的萬重山

如今已是通途

黔桂交界區的侗鄉,有一個叫洋洞的美麗山村 

真「牛」,上海、廣州、深訓的喜歡有機生態生活的都跑去那當「新村民」

這個村現役耕牛有1019頭有,被臺灣有機協會的考察團稱為最後牛耕部落。

中華五千年農耕文明,這裡是保存最為完好的遺存地。

洋洞位於貴州省黎平縣西北部,這裡是沿海平原地區向雲貴高原過渡的第一層「萬重山」,年均氣溫15℃左右,森林覆蓋率76%,潔淨水土,非常適宜「旅居」生活。

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城市會員(準社員)

                           招募方案

       「牛耕部落」品牌創建,需要更多的城市資源支持。合作社現有耕地生產能力,所生產的農產品除了供應社員,還可供約4500個城市家庭,需招募城市消費會員,作為合作社準社員,待「牛耕部落」擴大規模後優先發展為正式社員。本次擬招募城市會員3000名。

一、城市會員條件

1.認同牛耕部落「見證」農業發展模式,願意成為牛耕部落「見證」人。

2.支持「牛耕部落」品牌創建,參與洋洞美麗生態村建設。

二、城市會員費

             會員費1500元-6000元/人・年,主要回報如下表: 

選項

會員費/年

優先獲得 一 宗「旅屋」建設用地指標

回報農產品或提供「見證」免費食宿

會費分紅

入社會費參與合作社積分分紅。社員按貢獻參與「積分分紅+業績提成+積分享受服務」。

1

1500元

 

 40㎡

 

 60  ㎡

 

農產品150斤或食宿6天・人

2

3000元

農產品300斤或食宿12天・人

34500元

60㎡

90㎡

農產品450斤或食宿18天・人

4

 

6000元

農產品600斤或食宿24天・人

  說明:

        一是作為準社員,按入社順序優先轉為社員,並根據入會會員費在「牛耕部落」發展農民社員後,即按時間順序優先獲得相應「旅屋」建設用地和建築建設的選擇資格。按以後公布的社員入社條件和要求入社,成為社員後,按社員相應出資享受相應待遇。

       二是回報價值相應數量的「守農有牛」6款大米、紅薯、生薑、蠶豆、黃豆、土豆、芋頭、小南瓜等10種等量農產品或免費食宿相應的天數。每年也可選擇不同產品回報:部分農產品+部分食宿(食宿1天≈25斤農產品)。「旅屋」建好後,按「旅屋」相應回報執行。

       三是會員根據會員費和貢獻參與「積分分紅+業績提成+積分享受服務」。   


本期計劃名額有限,加盟需及時!

 入社請填寫《入社申請書》

                  入社申請書

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合作社:

       我                認同本社事業方向,自願加入「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承認並遵守本社《章程》,願意支持「牛耕部落」品牌創建和洋洞美麗生態村建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申請人:                 

                       申請時間:2018年 月  日

聯繫人:      聯繫電話:   所在城市(收件人地址):      

微 信:        電子郵箱:

 附:個人簡歷500字以內

發送到408217583@qq.com或626538666@qq.com

    入社以出資匯款到以下帳戶為準:

開戶銀行:貴州黎平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尚重支行

帳戶名稱: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

帳號:8200 0000 0000 723824

                   聯繫我們

牛耕部落接待中心電話:0855-2206116 

返鄉幹部:有牛哥-楊正熙13984457096(微信號13984457096)

    洋洞第一個大學生,2016年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全國十大愛故鄉人物。

    歷任黎平縣林業局副局長,巖洞鎮鎮長、鎮黨委書記,縣旅遊發展委員會副書記。

2012年辭官以發起成立黎平縣農業物種保育場、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創立「守農有牛」稻米品牌。

2017年申請返鄉當駐村幹部、科技特派員的身份回到老家,發起創立「牛耕部落」項目。

2018年力推「 見證」農業,通過城市社員的「旅屋」和「幫扶樓」實現與城市連結!

        有牛哥銘記自己的承諾,未來一定能給支持者回報!

      誓願:我不是想一個人逃離貧困的故鄉,而是想讓故鄉逃離貧困!!

牛哥回答李總理問:為什麼叫有牛?比有機更「牛」,所以叫「有牛」!


有牛哥對話撒貝寧:牛耕部落使命是重返「田間動植物園」

國際有機聯盟主席安德魯先生與亞洲主席周澤江先生,關心支持鼓勵有牛哥

駐村幹部:酋長-楊通勝 15185684988(微信號mb554988)

    70後,牛耕部落聯合發起人,牛耕部落酋長。洋洞人,初中畢業後,自學和函授獲得農學本科、法律專科學歷,擔任過洋洞上洋村村長。

    通過公開招考,成為公職員,現擔任尚重鎮農科站站長等職務,代表鎮政府駐村,任洋洞有機小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誓願:不成功便成仁!

酋長一家4口人,參加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

返鄉創業理事長:社長-楊豪,80後,大專畢業

成功創辦民族服飾廠,有企業管理經驗,響應有牛哥號召,勇擔重擔。

相信:天道酬勤!

聯繫電話:18386630070 微信yhao0855

返鄉項目經理:政委理事-楊正偉  90後 大學畢業

知名IT企業員工,得知能為家鄉貢獻青春,義無反顧,返鄉加入牛耕部落創業團隊

相信:厚德載物

電話:18285565772 微信yzw408217583

財務經理-:文書-楊文林   90後 大學肄業

因家庭困難輟學務工,響應楊豪社長號召,返鄉加入創業團隊

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幫助困難的孩子

電話:15329936225  微信yangwenlin150

總務交通安排:標哥-楊啟標15085233640  退伍軍人 

後勤食宿接待:丹嫂-楊夢丹15285253026  軍嫂

      標哥丹嫂夫妻倆放棄自家高收入服務業,加入合作社創業團隊。志願將自家好田換荒土,解決合作社第一個「見證」區岑丈接待中心建設用地。

     相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親呼?

理事:李運昌(李醫師)15085224090 

       全科醫師,不只精專醫技,摩託車技也一流可上門醫,還是環境建設的堅強志願者。 

相信:醫者父母心,醫人先醫心!

理事:陶通禮(陶老書記)

      洋洞岑埂村老書記,有威信,如同老耕牛為合作社建設出力,不計報酬,輕車熟路。

相信:洋洞的未來,靠艱苦奮鬥

理事:石曉珍(石書記)

現任上洋村黨支部書記,是不知疲倦的「女」勞動模範,也是酋長夫人,夫妻倆為洋洞有機小鎮建設主動將經營中的旅館直接貢獻為指揮部辦公室。

相信:機遇給有準備的人。

合作社農產品加工廠廠長:楊木青

放棄3倍高的外地工作機會,回鄉擔當建設者中堅力量。

相信:鄉親們多一點點收入的笑容,再苦再累也值!

合作社農產品質監員:楊顯袓、楊曰強

天生直性子,公平公正才有力量,親戚更不能讓

相信:質量是產品的生命

理事:楊茂學、吳國治、楊小榮、楊正海

監事長:楊正貴

監事:楊昭明、梁開義、姜道品、楊奇貴

洋洞上洋村、下洋村、岑埂村三村「兩委」各委員

「北、上、廣、深」部分城市志願者會員

北京:任麗萍、焦慶海、朱安妮、心語、桃子、木木、劉能、FrogYuuan、叢中笑.

上海:可可-沈亦可、Ada-秦、朱宏武、端木雲天、李若晗、趙曉敏、愛心星空團隊、林勝利、張軍峰、張歡、食野團隊、周春.

廣州:西米-粟、航月、美康晨(團隊)、roger、吳東濤、慧緣、鳳姐-王靜、老思-易笑、Fay、ZhanPingWu、錦繡中華.

深圳:張振鋒、賈錦林、吳冬梅、感恩的心、易真江、晨曦媽.

其他城市部分城市志願者會員道湧-李善富(南京)、孟凡茂(蘇州)、劉群(無錫)、炎黃守農團隊(濟南)、九維時空團隊(太原)、楊雅珠(新家坡)、Ronald Hupin(比利時)、單妮(南寧)、青水-王靜(成都)、宋星晨(貴陽)、宋百合花(青島)、湘下人(廈門)、晨曦(郴州)、善聞-小明..

攜牛耕部落五千鄉親歡迎您!

相信:牛耕部落一定能「牛」!

當地杉木「旅屋」說明

     1.我們「旅屋」-旅居小木屋(木質別墅)是當地杉木建築,杉木有芳香氣味(其中含有物質紫杉醇有抗癌作用),不被蟲駐,只需不淋漏雨水,可以有100多年使用期,「旅屋」維修維護費從「旅屋」委託經營收益中列支。

     2.  「旅屋」主要供給有機人、生態環保者、「守農有牛」消費者、素食者。給願意和我們一起努力,除了工作以外,完善中國的環境,讓水清澈、讓天空湛藍、讓糧食安全的人。

      「旅屋」及建設用地,不提供給破壞生態、做短期投資投機者。   



      沒有城市社員,這幾十平方米的荒草地,一年不過三挑牛草。

    您若來了,在這片荒草地上,建一棟小木屋,開一塊小菜園。

    年假,或退休了,約上幾哥們,來這小住。

    您返城的期間,閒置的「旅屋」,交給合作社經營「牛棚客棧」,每年能給村民、合作社和您皆有所獲。

政策連結:旅屋」用地政策

國發〔2014〕31號《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土資規〔2015〕10號《關於支持旅遊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國地資發〔2017〕100《關於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等明確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住宿、餐飲、停車場等旅遊接待服務企業。

     牛耕部落「五園」間空地和「四荒」地面積約2000畝,可供用於建設住宿、餐飲、停車場等旅遊接待服務功能建築。洋洞農用地總面積3.6萬畝,按農業設施用地可佔3%計算,可有1125畝農業設施用地計劃,目前洋洞已經作為農業設施用地不到25畝,尚餘1100畝設施農業用地指標。

    合作社通過城市社員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方式,建設綜合農業設施木質建築,目的是消費和銷售農產品,符合國家鼓勵發展「三農」的政策要求。

        政策號召:精準幫扶號召

        2018年中央1號文件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下鄉擔任志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休閒旅遊設施建設」等號召。

    

牛耕部落梯田

    牛耕部落從「四園」(田園、菜園、林園、果園)園間空地,原來用於建設牛棚、工棚的地方來,規劃給入社的城市社員建「旅屋」和企業「幫扶樓」。

   還可以給您一片小耕地,建自己小菜園、小果園。

   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牛耕部落」位於黔東南黎平縣尚重鎮洋洞

考察行程方案:

    1.貴廣高鐵線: 經貴陽、廣州、桂林轉乘坐貴廣高鐵線(貴陽北站-榕江-桂林-佛山-廣州南站)榕江站下。「貴陽北站-榕江」高鐵70分鐘,「桂林-榕江」70分鐘、「廣州南站-榕江」高鐵4小時。

   「榕江-洋洞」現在90分鐘車程。榕江到劍河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2019年6月通行,從榕江高鐵站到洋洞只需要45分鐘的車程。

    2.廈榕高速公路線:自駕至榕江(八開)下,經榕江縣城、寨蒿、育洞,到洋洞。 

    3.黎平機場線:考察人員經上海、溫州、福州、重慶、長沙、昆明乘坐飛機到黎平機場,我們接送至洋洞。目前從黎平機場到洋洞,需要3小時車程。   

       考察費用自理,合作社提供服務:

       1.交通費:

      (1) 榕江高鐵站-洋洞,每天有4 趟中巴車過洋洞30元/人,或有順風車50元/人。需要合作社派車接或送,單程200元/車;榕江高鐵站也可以坐車到榕江縣寨蒿鎮或育洞村,合作社免費接送。

      (2)黎平縣城-洋洞,每天有4 趟中巴車過洋洞45元/人,或有順風車60元/人。需要合作社派車到黎平機場接或送,單程400元/車。黎平縣城也可以坐車到雙溪橋,合作社免費接送。

      2.住宿費:

         田園「旅屋」每間180元-280元/1晚,村鎮旅館間60-80元/1間。

       3.夥食費:

         每餐30元/1人。

建議親友圈或同城互約前往選房選地時可做鄰居。

      牛耕部落接待中心位于洋洞岑丈:

   「牛耕部落」品牌創建計劃

到2018年5月,洋洞周邊15公裡以內村寨「耕牛」5千頭,每年5月「小滿」期間的「千牛同耕」成為中華農耕生態文明盛景。「牛耕部落」有豐富的生態農業、民族文化和旅遊風情資源,可以開發成一個「雲貴萬重山」景區。

通過3-5年的品牌推廣,「牛耕部落」有牛農產品成為中國極品品牌、洋洞「情舍山」成為中國旅遊熱點景區。  

    吃「喜

以洋洞有機小鎮及洋洞周邊十公裡以內周邊幾千戶村寨村民,村民辦滿月酒(當地稱「打三朝」)、訂婚、結婚、豎新房、進新屋等喜事時,約請遊客前來參加,把喜事當「節日」辦。社員或準社員、鄰村村民,凡辦喜事,鼓勵提前向合作社報告並由合作社公布「喜事」日期、報名程序、參與方法,遊客隨喜參加。

    住「牛棚客棧」

在梯田間和「四荒」空地,供給「有牛」農產品銷售商和有影響力的消費者,建設小吊腳樓式「旅屋」(旅居小木屋,每棟佔地40-72平方米,建築面積20-120平方米),使用權出讓給城市社員。將鄉村旅居與高端農產品生產有機結合。讓城市銷售商和消費者,在洋洞擁有獨棟「旅屋」-「木質別墅」做鄉村第二居,使城市遊客見證「有牛米是怎樣耕成的」。「旅屋」主人閒時交給合作社用於經營「牛棚客棧」,分享經營收益。

    騎「黔之驢」

為儘量減少交通對山體的破壞,充分考慮洋洞梯田和山地特點,選擇和選育性情溫順的山地矮種馬(稱之為「黔之驢」),作為在洋洞到周邊村寨和「情舍山」旅遊觀光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不但可增加娛樂性,同時可以提升「牛耕部落」知名度,增加景觀內容。    

    遊「情舍山」

洋洞「情舍山」是江南進入雲貴的第一重「萬重山」。從洋洞岑丈接待中心到「情舍山」山頂約六公裡。登頂「情舍山」,了卻未了情,識「雲貴萬重山」真面目,開發劉伯溫五百年預言之旅,讓遊客往貴州旅遊的主選地之一。 

    購「健康」 

話說有錢什麼都能買,就是買不到「健康」,洋洞例外。洋洞有純樸的民風、潔淨的空氣、乾淨的水土、有機的食品、高質的藥材,還有在「旅屋」出讓時,專門供給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保健醫師,組成的中醫專家團隊,共同在洋洞構成一個可以購買「健康」的環境。讓每一位在此生活的人,可以輕鬆獲得身心健康的體驗。

    玩「復古」

在洋洞,除了網絡、手機、自攜電腦,其他生產、勞作、娛樂、生活等全部儘可能的玩「復古」。讓遊客到此獲得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

    重返田間動植物園

將收集全世界各種各樣珍稀的作物品種和畜禽品種,作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讓洋洞每戶農民在田地上種植幾種植物、在牛棚裡養殖幾種動物,整個洋洞能收集展示作物植物幾千個品種、上千種畜禽動物,最終在洋洞實現「藏種於民」,重返田間動植物園,促成洋洞「種子方舟」景區。

 

 「新知青」喜訊:牛耕部落送「旅屋」,招募「城市經理」!

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章程

牛耕部落-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合作社牛棚旅屋建設規範(二)

相關焦點

  • 「藏種於民」,在中華最後的牛耕部落守護古代農耕文化
    圖片來源:Davis Xu 從廣西桂林乘坐高鐵到貴州榕江最快約1小時,再從榕江駕車到牛耕部落還須兩小時,路途雖僅有70公裡,但在山中穿行不似平坦的高速公路,可以心無旁騖的飛馳。牛耕部落地處貴州黔東南州黎平縣西北部的洋洞村,這個海拔在400到1200米間的山村面積約25平方公裡,被茂密的森林覆蓋、環抱,世代居住著侗、苗為主的少數民族1,400多戶、5,000多人。
  • 牛年說牛 | 從漢代畫像石看漢代的牛耕技術
    確切記載牛耕的文獻是《國語·晉語》、《論語》,說明春秋已有牛耕,但並不能證明牛耕始於春秋。所以牛耕的起源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戰國時期,鐵犁出現,牛耕技術進一步發展。到漢代,牛耕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這從各地出土的牛耕圖畫像石可以清楚地看到。目前出土的漢代牛耕圖畫像石,都是東漢時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兩幅壁畫。
  • 慶陽的牛耕文化
    當地很早就有:「家有牛,是個寶;家有牛,不用愁」一說,農民甚至把「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舊時,每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慶陽人把牛從圈裡拉出,精心打扮一番,在牛頭上繫上紅綾或大紅花,在鼻孔裡插兩支花炮,點燃花炮,牛如勁箭離弦,衝出院門,奔向田野。一時間,百牛競雄,百牛爭春,一冬的暮氣甩得乾乾淨淨。俗稱「出新牛」,也叫「出醒牛」。「出新牛」之後,大人小孩便去趕廟會,求福求祥。
  • 山泉冷水香,潔癖的冷豔美人開泰米——以牛耕傳統守護長三角、珠三角水源地
    這裡保留了最傳統的牛耕農作方式,被臺灣有機專家考察團稱作中國最後的牛耕部落。這裡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稻魚鴨共育系統」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這裡的侗苗族山民保留著在梯田上割草養牛,牛耕梯田,牛糞肥田,種植許多古老的農業物種的民俗。
  • 俗話說:「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當然也有一些俗語都被誤解了意思,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如今人們多用於形容男人的累,為何人們會把牛比作男人,把田比作女人呢?人們為何把牛比作男人呢?
  • 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記得表哥一次在家裡說「犁地」,差點叫五舅罵死:「才念了幾天書,尾巴就翹到了天上啦,把本兒都忘啦?『離地』,地能離麼?地是莊戶人的命根,離了地,你遲早會被餓死! 農村有兩句俗語:「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牛越耕越瘦,得越耕越肥。」雖然有句名言說:「老牛明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但是,它們更需要我們好好照顧,畢竟牛老了,牙口不好,只喜歡吃嫩草。
  • 歷代《耕織圖》中始終如一的「牛」
    而牛則是《耕織圖》中不可或缺的主角。提起《耕織圖》,就不得不提南宋紹興年間的一個縣令樓璹。當時的統治者宋高宗趙構進學重視農桑,樓璹在任職縣令期間,也認識到耕種和紡織的重要性,深覺從事耕種和紡織的百姓很辛苦,就開始繪製《耕織圖》。
  • 部落衝突:這是我見過的最牛部落,8本都是傳奇杯!
    最近就有一個部落,所有成員都在衝傳奇杯,連8本都已經是傳奇杯了,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個部落。最近看到一個叫阿爾法的部落,這個已經達到了16級,這也算是大部落了,因為10級部落就足夠滿足玩家所有要求了,像捐兵,城堡冷卻時間等,除了部落等級很牛,就是部落成員等級很不同,在這個截圖中可以看到第一名現在只有65級,但是已經達到了傳奇杯,牛不牛?
  • 「故道杯」徵文014號 || 李陽波:故道牛耕七十年
    牛是懂得感情的畜牲,無論多麼難馴服的牛,只要和它呆的時間長了,不人為地虐待它,它就會乖乖聽從人的使喚。老牛對自己的力氣並不吝嗇,無論是耕田還是拉車運輸,牛都毫不惜力氣。牛在耕田的時候遇到堅硬的泥土,扶犁手揮動著鞭子,嘴裡喊著「得兒駕」,牛聽到指令,總會低下頭顱,兩眼瞪得圓圓的,呼赤呼赤喘粗氣,拼著命的往前走。
  • 博物識珍|牛年話牛(上)
    那麼,較早邁入農耕社會的中原地區何時出現牛耕呢?學界歷來眾說紛紜。其中,以殷商說和春秋說兩種觀點最具影響力。以郭沫若為代表的部分史家,從《山海經》文字記載和「犁」「勿」等甲骨文考古研究,認為中國牛耕起源於商代晚期。
  • 專欄 | 沒錯,「牛」也是一路神仙!2000多年前,祖先就開始祭牛神
    牛的馴養,不但為人類提供了肉食,其肩胛骨更是製作骨耜的最佳材料,經過持續不斷的訓練,役使牛犁耕成為可能,使耜耕逐漸過渡到犁耕,對稻穀栽培的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祭牛神始於秦代。《秦集史·宗教志》載:「《列異傳》曰,武都故道縣有怒特祠,雲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樹瘡,隨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猶不斷。
  • 為什麼歐洲喜歡用馬耕,而中國卻喜歡用牛耕?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上是用牛來耕田的,學界一般認為,從東漢初期開始,牛就成為耕田的主力。馬耕不是沒有,但只是少數現象。現在談到中國古代農業,大家必然會想到耕牛。而在歐洲,在12世紀之前,也確實是用牛來耕田,但在12世紀以後,馬卻開始大規模的代替牛參與農業耕作,這是為什麼呢?
  • 田口村的「牛」書記
    幫助合作社社員做好場地消毒,清潔圈舍,促進肉牛養殖業健康發展。「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疫情防控形勢全國上下一盤棋,遠在西南邊陲的小山村也不例外。阿蓋紅帶頭捐款獻愛心,並發動合作社社員為疫情防控捐款,他告訴社員「現在大家都還在起步階段,多少也是我們的心意。」合作社社員一共捐款8000多元。
  • 牛文化雕塑,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出了中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而與牛有關的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人類與牛的交情之深,牛對人類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之大在各個時期,各種文學作品,圖文影視等資料中都可見一斑。
  • 中國牛文化千字文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發出號召:「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習近平總書記讚美「牛精神」,在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指出:「文藝要熱愛人民。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著文藝創作的命運。如果不愛人民,那就談不上為人民創作。
  • 白高奇 || 遠去的歲月——牛耕田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晚,不待揚鞭自奮蹄。」這是當代大詩人臧克家的詠牛詩作——《老黃牛》。作者深刻地描寫了老黃牛辛勤勞作,不辭辛苦的勞動場面、自強不息的形象。過去,一個生產隊大約五百多畝地,犁耩耙耱幾乎全靠牲口,牛是耕田的主要「勞動力」。渭北旱原,十年九旱,靠天吃飯,夏收過後,老天若能下兩場及時雨,那就是秋季作物豐收的好兆頭。
  •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20首很「牛」的古詩詞,為遴選助力加分!!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牛唐-李嶠齊歌初入相,燕陣早橫功。欲向桃林下,先過梓樹中。在吳頻喘月,奔夢屢驚風。不用五丁士,如何九折通。老黃牛當代-臧克家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牧牛歌唐-陸龜蒙 江草悽悽正秋半,十角吳牛放江岸。
  • 古人講「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到底是什麼意思?
    證明以前的農耕社會,老百姓都會通過牛來耕種土地,耕牛比人的力氣大得多,所以通過牛來拉犁耕地,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工作量。如今老百姓在春天種田的時候,會使用機器來耕種田地,所以耕牛的使用率越來越低。
  • 喜迎辛丑競詠牛
    一前一後皆沉默,時淺時深不怨尤。奮力司犁騰雪鷺,嬉波戲暑悅蓮舟。梅花香裡春潮湧,迎接拓荒中國牛。  許廣賦(茅田山人)迎牛年詠牛初生不畏虎,俯首苦躬耕。負重牛年事,脫貧塵世驚。 趙菊芳詠牛(古風)牛,牛,牛,勤勞不記酬。奮蹄耕歲月,府首馱春秋。
  • 「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壞的田」,深層含義其實特別通俗易懂
    正所謂:存在即合理,我想也是這個道理,既然千百年前老祖宗總結出來的俗語能夠流傳至今,那麼其中的重要因素,當然是這些民間俗語經過了後世人的考驗和反覆驗證。從很大層面上來說,民間俗語是深諳農耕社會的一種文化,它們都是經過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沉沉篩選而沉澱至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