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口村的「牛」書記

2020-12-18 雲南網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群山懷抱,層巒疊嶂。位於大山深處的巍山縣馬鞍山鄉田口村一小組,距縣城70多公裡,是一個有60戶100多個人的小村莊,村民為彝族和漢族。阿蓋紅是村黨支部書記,也是巍山縣馬鞍山鄉紅旗村垚犇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帶領村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抓好養殖業發展,實現疫情防控與特色肉牛產業一起抓、兩不誤,被群眾親切的稱呼為「牛書記」。

願做「老黃牛」,做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阿蓋紅主動作為,勤勤懇懇,帶領村黨員志願服務隊,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他帶領隊員走進群眾家中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開展摸排核查,發放消毒藥品。自己還背上藥筒噴灑銷售藥水,進村入戶消毒村間道路。他帶領群眾一起動手,開展「三清潔」,清理垃圾,清潔村莊。阿蓋紅還注重做好動物防疫,對合作社200多頭肉牛和部分基礎母牛定期消毒。認真落實肉牛養殖疫情防控措施,在垚犇肉牛養殖場大門口,實行掃碼實名登記。幫助合作社社員做好場地消毒,清潔圈舍,促進肉牛養殖業健康發展。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疫情防控形勢全國上下一盤棋,遠在西南邊陲的小山村也不例外。阿蓋紅帶頭捐款獻愛心,並發動合作社社員為疫情防控捐款,他告訴社員「現在大家都還在起步階段,多少也是我們的心意。」合作社社員一共捐款8000多元。抓好疫情防控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他叮囑社員:「支持疫情防控有很多方式,我們上不了一線,就要先做好村裡的防控;然後一定要紮實養好牛,保住群眾的『錢袋子』,這也是用實際行動對疫情防控的支持。」

勇做「拓荒牛」,做共同致富的帶頭人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數。為了讓大山裡的老百姓多一條致富路,紅旗村黨支部經過多方考察,結合山區實際,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成立了巍山縣馬鞍山鄉紅旗村委會垚犇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阿蓋紅帶頭挑重擔擔任社長,帶領大家共同發展肉牛和生態豬養殖。2019年年底合作社建成了規模化養殖場,帶領當地群眾從以往分散養牛模式轉型,走集中養殖科學化及銷售合作模式的路子,帶動大家合作共贏,共同致富。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我對肉牛市場看好。現在正值肉牛育肥期。我們現在就是專心把牛育肥,牛養好了不愁賣。」平日裡,他非常注重宣傳科學養牛,向鄉親們傳授怎樣養好牛的科普信息。在他的手機微信裡,「馬鞍山一村一品產業交流群」裡不時「跳」出一兩條消息。群裡大多數是養殖戶,一起交流養殖、種植技術,阿蓋紅也經常跟大夥分享科學養牛的心得,比如《雲嶺牛科學飼養小妙招》之類的科普信息。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合作社社員拖忠雄家裡養著11頭牛,現在正在擴建牛舍。阿蓋紅來到他家裡,詢問牛舍施工情況,為他家送上消毒粉,提醒他要注意消毒,動物疫情防控也不能忽視。拖忠雄曾經養殖肉牛多年,但以往都是傳統養殖方式,周期長,投入多。在阿蓋紅幫助下,他加入合作社,申請到15萬元貸免扶補貸款,開始發展育肥牛。從以前每年養殖2頭牛獲利8000元,達到現在每年可養殖11頭的規模。現在他準備增加育肥肉牛,達到一年出欄兩批,年銷售30至40頭的目標。拖忠雄提起阿蓋紅讚不絕口,他告訴記者:「阿書記人很好,群眾對他評價都不錯。他實心實意幫助大家養牛,我們有什麼問題都找他」。拖忠雄對養殖業存在風險有一些顧慮,阿蓋紅寬慰他:「養牛不用急,合作社已經聯繫購買保險,讓大家放心;然後技術上我們可以隨時過來指導。」為了降低市場風險,讓合作社社員吃上「定心丸」,阿蓋紅多次找到縣保險公司,聯繫購買保險事宜,為群眾多爭取一把保障風險的「晴雨傘」。

「牛」書記 疫情防控的有心人

甘當「孺子牛」,做心繫群眾的貼心人

「看著困難的群眾,我覺得能幫一把是一把」。養殖戶畢兆林曾經是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阿蓋紅的幫助下,他加入合作社,通過養牛逐步脫貧致富,每年養牛收入有4到6千元。阿蓋紅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在當地種植1000畝大麥和青貯玉米,以保障肉牛基地的飼料供給,努力實現種養結合的現代農業。合作社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周邊村莊群眾就近務工,用工當中優先安排貧困戶,從事種植、收割、和加工青貯飼料,2019年支出群眾務工工資45萬元。採訪中,養殖戶還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細節:餵牛的飼料由合作社統一從大理購買再運回村裡,除了僅僅加上運費,以成本價提供給農戶。有人問他,「這樣你還賺什麼錢?」他樸實的說「幫人要幫到底。況且,合作社也沒有打算來賺社員的錢,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我們的心願」

「既然入了黨,就要時刻記著自己的黨員身份,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大家,哪裡需要哪裡就應該有我們黨員。」阿蓋紅始終心系村裡公益事業,帶領大家共同參與,把村莊建設得更好。村裡成立了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矛盾糾紛調處隊、應急搶險隊、村級治安聯防隊「四支隊伍」,每隊不少於4人,為群眾提供服務和幫助。平日裡他也熱心助人,逢年過節看望貧困戶,積極參與捐資助學,個人為貧困群眾捐款達17000元。

雲南網通訊員 納惠敏

相關焦點

  • 田口村,我熱戀的故鄉
    歡迎您到田口來 田口村牌坊
  • 馬書記與「牛專家」
    馬冠軍是項城市衛健委幹部,是項城市衛健委派駐新橋鎮賈莊村第一書記。張振田今年57歲,是賈莊村的貧困戶,因為常年養牛,性格直爽,脾氣倔犟,賈莊村的村民戲稱他「牛專家」。上世紀80年代初,「牛專家」開始在家裡養牛,他養的母牛膘肥體壯,每年生下一頭小牛犢,效益不錯。「牛專家」一時間成了村裡的名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受市場大潮影響,同齡人紛紛外出務工經商,許多人迅速富了起來,搬到了城裡。「牛專家」割捨不下多年和他相依為命的老黃牛,不願離家外出,一直在家餵養他的寶貝黃牛。
  • 中國最牛家庭:滿門英烈!一個上將,一個省委書記,一位國家主席
    中國最牛家庭:滿門英烈!一個上將,一個省委書記,一位國家主席今天要為大家講述的這三位人物他們都非常的厲害。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英雄事跡吧。這讓他們兄弟三人也被稱之為中國最牛的三兄弟。提到他的四哥想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楊闇公,曾是四川省的省委書記,他也同樣參加了很多戰爭,可見他非常的愛國,自從參加革命鬥爭之後,他一心想要報效祖國,也參加了很多革命鬥爭,為我國的革命勝利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馮貴元:找準產業路
    【主持人】彭陽縣王窪鎮的花蘆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裡基礎條件差,沒有支柱產業,村民居住散難以管理, 2017年馮貴元來到花蘆村任第一書記,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如今的花蘆村已經換了新顏。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我叫馮貴元,是2017年由彭陽縣社保局。派駐花蘆村任第一書記。
  • 大石橋湯池鎮:「扶貧牛」助力貧困戶穩定脫貧
    湯池鎮金家新村黨支部書記 金克迪  這主要是靠我自繁自養,因為牛行行情比較好,現在看效益挺好嘛,當地的玉米稈和玉米都是自己產的,在這方面能夠減少些開支,這二年的效益挺好每頭牛能賺錢4-5千元。  西門塔爾牛生長速度快,產肉率高,肉質優良,尤其適合東部氣候條件,湯池鎮金家新村通過產業扶貧資金的投入,購買西門塔爾種牛和繁育牛,通過肉牛繁殖,帶動貧困戶脫貧。
  • 【牛勢牧歌】杜爾基鎮:巧借政策東風「念牛經、發牛財」
    2019年,嘗到養殖甜頭的孟凡麗將家裡的幾畝農田都承包了出去,專心發展牛產業。自「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實施以來,杜爾基鎮像孟凡麗一樣的養殖戶越來越多,老百姓們都抓住時機,掀起了依託發展牛產業增收致富的熱潮。截至目前,杜爾基鎮牛存欄達到9551頭、養殖戶發展到1318戶。
  • 「牛」起來的百姓生活
    「幸福是牛養的生龍活虎,羊養的膘肥體壯。」突泉縣太平鄉賽銀花村的養殖明星李喜春說。探尋太平鄉百姓幸福生活的密碼,「牧業再造突泉」最有發言權。變「雪花牛」為「雪花銀」,太平鄉養牛致富有「三寶」。第一寶:養牛資金「零首付」「農業銀行惠農貸款年利率調整後才4.45%,養牛、購牛、防疫、配種都有保障,你要買牛我直接幫你辦……」五三村黨支部書記陳德泉帶著志願者挨家挨戶宣傳政策。為使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家喻戶曉,貸款及時發放到百姓手中,太平鄉成立幹部包村、村幹部和駐村幹部包戶的政策宣傳、貸款辦理網格,讓百姓購牛零首付。
  • 牛一兵出任中央網信辦副主任
    12月14日,中央網信辦官網更新「辦公室領導」欄目顯示,牛一兵已出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近日,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曉已赴陝西履新,接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一職。牛一兵出生於1966年3月,河北欒城人,本科就讀於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1988年畢業後進入天津日報社工作,從記者起步,歷經多個崗位,2008年5月出任天津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 郝正林:駐村一線的「好書記」
    「多虧了國家的惠農政策和村裡的『好書記』。」說起養牛致富,王軍峰臉上難掩喜悅。他口中的「好書記」,正是環縣稅務局駐趙家塬村第一書記郝正林。為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2018年1月,郝正林離開了工作了3年的原環縣國家稅務局曲子稅務分局,主動申請到趙家塬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記太原供電公司駐婁煩縣鹽市崖村第一書記牛震
    「牛書記,家裡坐坐喝口水!」  「牛書記,你黑了瘦了,歇一歇,不敢累壞。」  「對俺村,俺們都不如牛書記知道得全,了解得深。」  ……  老百姓口中的牛書記,是太原供電公司派駐鹽市崖村的第一書記牛震,在脫貧攻堅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中,他義無反顧奔赴脫貧攻堅第一線,與群眾一道心連心、戰貧困、渡難關。
  • 「女娃娃」書記
    原標題:「女娃娃」書記 每周的升旗儀式,新疆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51歲的熱合麥提·艾麥提總是早早就來村委會參加,這在以前幾乎不可能。村民們都知道,熱合麥提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對任何人都不服。
  • ...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特別關注】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2020-09-2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燕書記去世多年,為何沛縣安國人依然會想起他?
    燕書記不進辦公室,他的辦公室,灰塵滿面,秘書進屋打掃,他把手一擺,說:「群眾那裡有我的『辦公桌』,這是考察幹部的一面鏡子,整日坐在辦公室裡,一壺水,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這就是燕書記的座右銘。 漢初,高祖劉邦封23位諸侯,其中,周勃、王陵、灌嬰三位諸侯均在安國,且三位相距5裡,故有安國五裡三諸侯之稱。
  • 打人的書記被免職,「書記掌摑秘書長」事件內情出現?
    就在這一天,濟源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史秉銳同志任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黨工委委員、書記,中共濟源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免去張戰偉同志的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黨工委書記、委員,中共濟源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 一名普通黨員的牛人牛事
    一段時間以來,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牛嶽猛寢食難安。「大疫當前,匹夫有責」牛嶽猛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這句話,總是想著要做些什麼。於是,他打起了從自己家地裡水果蘿蔔的主意。平常牛嶽猛就是家裡的主心骨,大事小情基本都是他說的算。儘管這想要往武漢捐獻蔬菜的主意,開始讓媳婦兒覺得有些心疼,但最後還是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 小李書記來到咱馬戶屯村
    日前,記者來到遼寧省新民市興隆堡鎮馬戶屯村,道路上的積雪已被打掃乾淨,村民正在打掃房屋,劈柴、餵雞、餵牛……家家戶戶洋溢著喜迎新春的熱鬧景象。36歲的馬戶屯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偉是瀋陽市中醫院宣傳科科長兼團委書記。2018年3月,瀋陽市衛健委召開選派優秀幹部駐村動員大會,李偉向單位提交了駐村申請。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176】馬智淵:大灘村的「鐵腿馬書記」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176】馬智淵:大灘村的「鐵腿馬書記」 2020-09-10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養牛過上「牛」日子
    駐村工作隊幫扶3萬元為他擴建了牛棚,蔡從雲東拼西湊借錢買回了5頭種牛,當年就產下4頭牛犢。幾年來,蔡從雲的養殖規模像滾雪球一樣發展起來,現存欄大小牛13頭,總價值約30萬元。「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讓我重新站了起點來。」看看自家牛棚裡的13頭牛,蔡從雲感激地說:「養牛讓我家2016年底就順利脫了貧,我有信心,通過養牛致富奔小康!」
  • 這個書記火了!
    本報記者李嘉南攝 「愛湊熱鬧」的小田書記35歲的田昕是共青團鶴壁市委的一名幹部,2017年,他主動請纓來到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牛橫嶺村擔任第一書記,成為一名駐村幹部。牛橫嶺村是太行山東麓的一個省級貧困村,237戶人家,105戶是貧困戶。
  • 「牛」產業點燃山鄉致富希望
    3月3日一大早,和煦的暖陽穿透薄霧,照耀在銀裝素裹的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正溝村,在現代化的牛舍裡,哞哞的牛叫聲奏響了裕麒生態牛業有限公司的晨之舞曲。 「老張,快點鋪上草,『花花』要生了。」8時25分,裕麒生態牛業有限公司的技術員高德金大聲喊著正在給牛餵飼料的工人張顯華。高德金一邊託著小牛的腦袋,一邊給母牛「花花」做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