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馮貴元:找準產業路

2020-12-27 騰訊網

【主持人】彭陽縣王窪鎮的花蘆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裡基礎條件差,沒有支柱產業,村民居住散難以管理, 2017年馮貴元來到花蘆村任第一書記,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如今的花蘆村已經換了新顏。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我叫馮貴元,是2017年由彭陽縣社保局。派駐花蘆村任第一書記。任期已經兩屆四年。來了村以後,通過走訪調研。與村幹部交流,我就發現這個村的主要癥結還是村組幹部與老百姓的關係上很差,所以在2017年9月的時候,我們就調整了村組幹部,對村上的扶貧工作進行了重新規劃

【字幕】發展產業 基礎設施要先行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花蘆村有13000畝土地,但土地不規則窄。我來的時候還是二牛耕田,所以我們就下大力氣推了標準化農田3000畝,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退出了二牛耕田,實現了機械化。

通過2018年 2019年兩年,給養殖大戶發放4噸半以上鍘草機48臺,對所有的農戶實現動力電到戶,他們現在全部是動力電式的鍘草

【字幕】2018年花蘆村落實地膜玉米3831畝、紫花苜蓿 1560畝、青貯 1300畝,為一般戶協調擔保貸款 87萬元,動員養殖大戶新建青貯池 10座,建青貯池9座2291立方米,打破了本村長期以來傳統飼養方式。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路)的確難走,就是三輪(摩託)走的路,壓了三道,也就是三輪(摩託)那麼寬,技術好了可以開過去,技術不好了開不過去

從2017年至今共修建了水泥硬化路,到村部的路9.8公裡,到組的砂化路是13.8公裡,戶戶通是35公裡,解決了老百姓的出行難的問題

【字幕】三年間花蘆村共進行危房窯改造 64戶,規定全村統一模式人居環境改造 103戶(其中建檔戶 74戶);造林綠化荒山 3800畝;機修農田 3000畝。兩年來村級基礎設施到村項目累計投資達 2090多萬元,使村容村貌呈現出新的面貌。

【字幕】發展產業 找準路子是關鍵

【現場聲】看看,小公牛,小母牛,還有大牛,想要的老鐵回復「1」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致富帶頭人 馬正義】直播是咱們看到別人在直播,咱們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他們)講直播效益好。方便省事,有些顧客到家裡來拉走(牛)。外地咱們送回去,天天趕市場也沒有時間。直播既能省時間效益又好,咱們就開始直播了。(直播)大概能賣出去200頭,收入七八萬元,以前收入三四萬元,現在能達到收入十幾萬元

【馬正義父親 馬興福】以前住在窯洞裡,一個倒塌了。就剩一個,現在是新房,雙牛棚,羊棚變化的確很大,現在比以前,(收入)翻了十幾番。(現在)經濟來源就是牛,莊稼基本沒種,就是種了點青貯(玉米)

【字幕】因為直播賣牛收益好,馬正義一家現在是花蘆村有名的養殖大戶,最多時達到了30頭以上養殖量

【現場聲】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村村民 王會營】有第一書記宣傳政策,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時候,2018年我就蓋了雙面棚,種了三十畝青貯,挖草池子,把羊賣了轉換養牛,2018年當時我養了10頭,2019年發展為15 頭,今年前半年是16頭,剛剛把4頭賣了,現在就剩12頭了

為什麼我要這樣發展呢?從2017年以後,我們的村組道路也推成了砂化路,根據這個路道的條件,養牛養羊讓牛販羊販到家裡來拉也方便,水是2018年把自來水通了,所以以後我也想從(草畜)繼續發展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當時來的時候,全村養羊量非常高,4200隻羊牛隻有300多隻,我們通過牛羊轉化,也通過生態護林員的方式,轉換後基本把大戶的羊全部賣掉了,現在牛的飼養量達到7000多頭,羊的(飼養量)不到2000隻,這是從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做出了很大改變

一個地方的發展支柱產業是關鍵。選準支柱產業的路子是非常關鍵的。對於王窪鎮這個地方,種草養畜是非常可持續發展的路子。老百姓就認養殖這條路子

【解說】2017年馮貴元和村兩委班子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實行多輪驅動,多措並舉,建立村集體經濟,通過有償流轉閒置土地,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流轉土地 300畝,利用縣扶貧辦配套壯大村集體資金撬動銀行貸款收取反擔保金為村集體創收 1.2萬元,村級互助資金管理費提成 0.2萬元。三年間村集體經濟共創收 8.5萬元。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從2017年實現了村集體零的突破後,2018年我們利用流轉土地,因為當時荒地特別多,流轉了土地後村集體開始種玉米,糜子,(此後)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都達到5萬元以上,2018年我們與區證監局協調了60萬元,給村裡解決了青貯機和玉米收割機,現在村集體經濟已經走上了正規道

【字幕】馮貴元心目中 未來的花蘆村

【彭陽縣王窪鎮花蘆村第一書記 馮貴元】(設想)在花蘆的中心地帶建立養老院和幼兒園,通過村集體經濟的壯大。用村集體經濟的錢來扶持這一部分人。讓年輕人有更多的精力進行種養,未來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主持人】一個黨員一面旗,尤其是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更是要嚴格要求自我,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如今的花蘆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8.7%下降到0.69%,2018年被固原市評為脫貧退出先進村。第三方評估驗收時,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馮貴元就像所有奮鬥在一線的扶貧人員一樣,扎紮實實、默默無聞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商水縣委書記孔陽走訪慰問駐村第一書記和困難群眾
    9月28日,臨近中秋佳節,縣委書記孔陽帶著黨委、政府的關懷,來到姚集鎮段堤村走訪慰問駐村第一書記和困難群眾。孔陽指出,駐村第一書記肩負著組織的信任和貧困群眾的期盼,要珍惜下派鍛鍊的機會,不辜負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培養,積極學習掌握相關政策,切實提高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本領。要情系百姓、紮根農村,把幹事創業的熱情與當地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整合各方資源,找準工作著力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幫助群眾發展富民產業,改善農村面貌,助力鄉村振興。
  • 巴中市婦幼保健院駐村第一書記:風雨扶貧路,忠孝難兩全
    王清瑛主管護師,中共黨員,現任巴中市婦幼保健院婦幼信息科長、巴州區大和鄉方壩村駐村第一書記,四川省婦幼衛生信息專委會委員。獲得巴中市巴州區2017年——2019年兩年任期期滿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2019年度優秀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 路亮了,他黑了!看駐村第一書記張政的扶貧日常
    扶貧一線心聲2018年盛夏的一天國投盤江員工張政來到貴州省平塘縣興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兩年間,他在這個基礎薄弱的村子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2018年7月,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張政來到了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題: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郭瑜琛  「長治農信真幫實扶解民憂,集中安置持續發力樂安康」,15日,走進沁縣漳源鎮羊莊村安康苑中心,大門上的這副對聯就映入眼帘。安置戶李翠孩撩起門帘在張望,「程書記,原來是你來了,快進屋裡來。」
  • 愛心播撒扶貧路 ——記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許金柱
    2017年11月,雞公山管理區辦公室主任許金柱來到莽張鎮蔡店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經過充分了解村情和入戶走訪後提出,建強基層組織,為脫貧提供堅強保障。  莽張鎮蔡店村駐村第一書記 許金柱:自2017年到蔡店村任第一書記以來,按照第一書記四項工作要求,堅持五天四夜,組組入戶,儘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資料,根據村裡現實情況和村支兩委一起研究部署,狠抓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 第一書記陳兆革:小鄉村裡,編織著「文旅產業」的大夢想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 陳兆革,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教師,中共黨員,連續兩屆擔任市派第一書記,現任泰安市徂汶景區徂徠鎮徂徠村第一書記
  • 第一書記李星:踏實奮進扶貧路 扛起責任與擔當
    (記者:白兵兵 戎彥美)渭南市華州區大明鎮唐安村第一書記李星,想為貧困戶所想,做為貧困戶所做,以實幹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脫貧攻堅。38歲的李星,是華州區委組織部的一名幹部,從2015年7月起開始擔任大明鎮唐安村第一書記,剛來村子時,李星走訪了解到,全村基礎設施差、貧困戶基礎大、產業薄弱,看到這些,他就卯足了勁,決心要大幹一場。大明鎮唐安村第一書記 李星:把這些事情不幹好,我自己心裡肯定也過不去,不甘心。
  • 一線直擊|山東:省派第一書記奔走田間地頭這一天
    原標題:一線直擊|山東:省派第一書記奔走田間地頭這一天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幫助農民不誤農時,抓好春季農業生產?2月25日,記者在菏澤市牡丹區跟隨省派第一書記們奔走田間地頭,為農民農業生產「會診」解憂。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村裡幹。」張大川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召集村「兩委」集思廣益定策略,積極聯絡相關單位籌措資金,用足用活專項資金,同時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依靠技術支持和村民力量實施照明線路和自來水管道改造以及生產路硬化工程。
  • 貴州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扎紮實實為百姓做事...
    鄧貴方到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任第一書記4年多來,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為新益村的貧困群眾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之門。黨建扶貧「雙推進」鄧貴方剛駐村時,村「兩委」辦公和活動場所基礎設施不健全,配套也不完善。他通過積極協調貴州中煙幫扶資金,新建了黨員活動室,解決了過去黨支部議事辦公和學習無場所的問題。
  • 桐柏縣移民局派駐尹莊村第一書記鄧中陽:心繫群眾 愛在扶貧
    一大早,一個忙碌的身影匆匆行走在桐柏化工產業集聚區尹莊村的大街小巷,村民們見了他主動上前打招呼,並熱情地聊上幾句家常。兩年來,這一幕已經成為尹莊村村民們最熟悉的場景。這個忙碌的人就是桐柏縣移民局派駐桐柏化工產業集聚區尹莊村任第一書記鄧中陽。
  • 真情幫扶,這位扶貧第一書記夯實村民脫貧致富路
    一年前,萬州區強制隔離戒毒所五大隊大隊長張雲翔來到這裡,任桐木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與這裡老百姓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幹。他說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這裡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用情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桐木村村級公路、產業路、水利灌溉、人居環境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成,入戶便道、人畜飲水90%以上覆蓋。
  • 徐聞駐貧困村第一書記:人「少」力量大
    在駐村之前,陳國瑞是順德區科技局金融發展科的一名科員,主要負責金融風險排查及處置方面的工作;2019年5月,他被選派到徐聞縣西連鎮的省定貧困村龍腋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兼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為此,陳國瑞通過向上一任駐村幹部、各級扶貧部門請教,找準幫扶方向,一方麵團結群眾,另一方面發揮黨員奉獻精神,踏踏實實推進各項農村工作有效落實。
  •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記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新疆大學、莎車縣衛健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尤庫日阿依庫勒村第一書記於鵬飛新華社客戶端烏魯木齊7月22日電(記者李志浩)「
  • 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打造產業聯盟,帶富一方鄉親
    」中榮獲「優秀組織獎」……為助力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農村基層黨建與農業產業發展有機統一深度融合,2020年1月22日,在省委組織部指導下,全國首個第一書記協會——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註冊成立。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王敏供圖中新網長治12月24日電 題: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作者 吳瓊 王強「作為一名村幹部,我就是想服務好老百姓,給大家辦些實事,盡力解決大家的難題。」24日,王敏向記者講述其紮根鄉村這些年的感受。39歲的王敏是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神泉村黨支部書記,對於神泉村的村民來說,王敏雖然年紀不大,但踏實能幹,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 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第一書記後尕俊二三事
    黑力寧巴村就是我的家 ——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第一書記後尕俊二三事 周璇 後尕俊是甘南州農技站農藝師,2018年3月30日甘南州委組織部下派到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 駐村第一書記丘凱:初心點亮扶貧路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勤辦公室幹部丘凱,自2018年3月20日到青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至今已有2年9個月。駐村的一千個日日夜夜裡,他用雙腳丈量著青龍村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贏得了群眾的肯定,用辛勤換來了群眾生活的改善,他也成為青龍村村民心中最親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