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扎紮實實為百姓做事...

2020-12-14 中國金融信息網

「做扶貧工作,我最大的體會是,要站在老百姓、貧困戶的角度想問題,和他們交朋友,工作才能順利開展。」貴州中煙興義菸葉儲運站駐村幹部鄧貴方說。鄧貴方到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任第一書記4年多來,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為新益村的貧困群眾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之門。

黨建扶貧「雙推進」

鄧貴方剛駐村時,村「兩委」辦公和活動場所基礎設施不健全,配套也不完善。他通過積極協調貴州中煙幫扶資金,新建了黨員活動室,解決了過去黨支部議事辦公和學習無場所的問題。

同時他走訪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認真聽取他們對新益村「兩委」班子的意見建議,順利幫助村「兩委」班子嚴格按照組織程序完成換屆選舉工作,把有文化、有幹勁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來。在特困村民組成立黨小組,選優配強貧困發生率佔比大的村民組的黨組織力量,構建一支善作善成的脫貧攻堅隊伍。同時,通過黨建的引領作用,還幫助村裡建立了致富帶頭人、能工巧匠、退伍軍人人才庫,為助力新益村2020年實現同步小康目標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產業扶貧助增收

新益村屬二類貧困村,貧困情況複雜多樣。為準確掌握實際情況,他帶領同事挨家挨戶進行認真細緻的摸底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將全村185戶80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家庭經濟狀況、發展意願等基本信息錄入造冊,做好精準識別工作。

「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人員必須做好加法,將產業發展專項扶貧基金的實施與貧困戶增收有機高效聯結在一起。」鄧貴方說。為了發展好產業,他積極籌措資金,2017年利用220萬元產業扶貧項目基金,成立了以「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為聯結機制的「鵬程裕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先後開闢和發展了300畝辣椒蔬菜種植基地、120畝吊瓜種植基地,400平方米養牛圈舍、1200平方米食用菌栽培大棚等11項扶貧產業項目,使110戶37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入股分紅,保證了貧困戶持續穩定收入。

惠民工程暖人心

為了進一步鞏固提升新益村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鄧貴方幫新益村申請了貴州中煙幫扶資金410萬元,修建了一條4公裡的烤菸產業路、一條5公裡的養殖產業路和3棟新型節能烤房。2019年,全村實現了組組通硬化公路、戶戶通聯戶硬化路。便捷的交通,不僅帶出了山貨,也帶來了產業。

為解決新益村飲水難問題,鄧貴方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多次實地查探,商議鑽井取水和修建小水窖的方案。經過不懈努力,全村先後實施了羅鬥田、木卡田等鑽井取水工程和貓貓井、白巖集中飲水配套工程,修建小水窖792口,全村13個村民組589戶用上了自來水。

為了實現全體村民住房安全有保障,鄧貴方積極組織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幹部對村民住房進行常態化摸底排查,建立危房改造工作檯帳,按農村危房改造不同等級每戶0.5-3.5萬元補助標準,對84戶村民實施了住房改造,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居住條件。

新益村黨總支書記陳鵬說:「鄧貴方同志駐村幫扶工作很有章法,苦幹實幹。幾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新益村的山山水水,長期奔走在施工現場和脫貧攻堅第一線,對全村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規劃、申報到實施、監管等,他都全程參與,確保了村脫貧攻堅建設項目的有序實施和質量、進度及安全。」

幾年來,新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9.02%降至2019年底的1.70%,並通過了省、州、縣相關部門及國家第三方檢查評估。由於工作成績突出,鄧貴方先後活動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州扶貧辦、晴隆縣等單位授予的「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但他卻說:「成績只屬於過去,我將繼續咬定目標,扎紮實實為老百姓做實事,為新益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努力。」(杜萍)

相關焦點

  • 我給貧困戶搞「三改」|晴隆縣光照鎮新益村駐村扶貧幹部鄧仁波
    我叫鄧仁波,是貴州黔西南晴隆縣人民法院派往光照鎮新益村的駐村扶貧幹部。  2018年初,根據院黨組的工作安排,我告別了新婚的妻子,割捨下熱愛的審判事業,捲起行囊成為了縣法院派駐新益村的第三輪駐村扶貧幹部,從法官變成了村官。
  • 一鎮一策「種」產業——浙江寧海縣對口幫扶貴州晴隆縣紀實
    這是貴州晴隆縣碧痕鎮農民不曾設想過的。薏仁雖是碧痕鎮的特色農產品,但原本經營的5家合作社產業規模小、經營散,生產工藝落後,收益不高。晴隆縣是浙江寧波市寧海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對縣,2018年以來,寧海縣啟動「扶貧車間」工程,將碧痕鎮「糯薏仁」列入孵化對象。
  • 貴州晴隆縣:路通家,家家踏上幸福路
    幸福卡過去的泥巴路,現在硬化了;過去漆黑的夜,現在亮化了。對於坡榮村的百姓來說,這,就是件「了不起」的事。11月30日,冬日的夜晚,陣陣寒意襲來,晴隆縣蓮城街道坡榮村的陶春華吃完晚飯後,起身出了門,似乎也不覺寒冷。「老陶,又出來逛啊?」
  • 孫志剛在普安縣晴隆縣督戰調研時強調: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抓細...
    10月12日至1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赴黔西南州普安縣、晴隆縣開展脫貧攻堅督戰調研。圖為孫志剛在普安縣地瓜鎮「白葉一號」基地與正在勞作的群眾親切交談。杜朋城 攝 10月12日至1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赴黔西南州普安縣、晴隆縣開展脫貧攻堅督戰調研。他強調,要以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更加過硬的工作作風,按照「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的部署,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各項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精心迎接大考、確保贏得大考,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吳強參加調研。
  • 貴州晴隆:大山深處櫻桃紅
    貴州晴隆縣光照鎮梁家衝,一片青翠一點紅,春色浸染,2500餘棵櫻桃樹在山地間搖曳生姿。一顆顆紅彤彤、脹鼓鼓的櫻桃,在綠葉的陪襯下若隱若現,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瑪瑙紅櫻桃皮薄肉厚、口感甜適,蘊含的維生素高,市場前景較好,加上光照鎮優越的地理環境,他綜合考量一番後決定進行櫻桃種植。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晴山隆地「戰貧」記丨晴隆縣脫貧...
    「建成6個縣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全縣12575戶57841人搬遷群眾(貧困人口8592戶39566人)全部穩定搬遷入住。」  「選派14名縣級領導擔任鄉鎮(街道)黨(工)委『第一書記』,選派96名村(社區)『第一書記』,263名駐村幹部、1253名網格員,駐村蹲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老鄉不脫貧,我就不離開丨晴隆縣沙子鎮聯盟村第一...
    2017年初,黔西南州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我主動請纓,到邊遠、貧窮、生存環境惡劣的晴隆縣沙子鎮聯盟村駐村,任第一書記。2017年以前,全村沒有一條硬化路,每逢雨季,更是泥濘不堪,車輛難行,群眾出行幾乎靠步行,十分困難,是當地有名的「空殼村」。剛到聯盟社區,我第一次去貧困戶張榮進家走訪時,聽說我是從州裡派來聯盟社區駐村的第一書記,他拉著我的手熱淚盈眶地對我說,他窮怕了,希望我能幫他一把。
  • 貴州:掛牌督戰消「欠帳」 決戰決勝交「答卷」
    就在2020年元旦過後的第四天,貴州就立即召開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向全省各級領導幹部發出脫貧攻堅「掛牌督戰令」。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督戰集中安置點的教育配套和醫療衛生建設項目。  在督戰方式上,明確由貴州省委書記、省長、省政協主席及其他省委常委重點督戰9個深度貧困縣,定點扶貧聯繫省領導掛牌督戰3個擬摘帽縣,並延伸掛牌督戰到村。堅持省總負責、市縣抓落實、重在鄉村的管理體制,對其餘有剩餘貧困人口的行政村由市縣兩級負責掛牌督戰。採取定點督戰與巡迴督戰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掛牌督戰。
  • 路亮了,他黑了!看駐村第一書記張政的扶貧日常
    2018年7月,像千千萬萬的扶貧幹部一樣,背起裝滿夢想的行囊,伴著激昂的鬥志,張政來到了平塘縣興民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扶貧的這段經歷讓張政的人生多了一筆寶貴財富,兩年的扶貧路,讓他變得更加成熟,也更黑了,他那明澈的眼眸、寬寬的前額和溫暖的笑臉,給人樸質、聰慧而又深沉的印象。他總說「扶貧,脫貧,這有一個過程,路再長,走下去,一定能夠到達目標。」平塘縣平舟鎮興民村,屬於一類貧困村,由於基礎薄弱,在產業、住房、飲水保障、就學、醫療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補齊的短板,導致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高。
  • 貴州電大三聯村第一書記孫飛:緊握這根傳遞25年的扶貧「接力棒」
    孫飛與村民語言通了,關係也更近了握穩「接力棒」,讓黨旗高揚在脫貧一線作為第一書記,孫飛明白「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只有抓好基層黨建,自己手中的「扶貧」接力棒才更有底氣。他從學校「六拳出擊」扶貧經驗中找對策、找思路,形成了一套適合三聯村的黨建創新理念。
  • 貴州民族大學 晴隆縣「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教師培訓班開班
    11月25日,貴州民族大學晴隆縣「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教師培訓開班儀式舉行。該校黨委委員、副校長任達森,貴州省教育廳宣傳中心高級編輯孟航宇,黔西南州晴隆縣教育局副局長岑勳出席開班儀式。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人、晴隆縣優秀教師代表參加。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村裡幹。」張大川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召集村「兩委」集思廣益定策略,積極聯絡相關單位籌措資金,用足用活專項資金,同時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依靠技術支持和村民力量實施照明線路和自來水管道改造以及生產路硬化工程。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革命軍人思想感化上訪退役軍人丨晴隆縣雞場鎮...
    我是宋應龍,2019年6月被組織選派到晴隆縣雞場鎮紫塘村任第一書記。紫塘村是深度貧困村,坐落在雞場鎮東南的山坡上,轄區內有11個村民小組五個自然村寨,建檔立卡人口381戶1759人,2014年貧困發生率47.8%,2019年底未脫貧8戶1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3%。
  • 全國第二個,貴州首個!「復旦大學鄉村振興青年工作站(晴隆站)」揭牌
    當天下午,在戰馬村黨員活動室,晴隆縣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在線上和復旦大學團委老師及學生進行了會談,對「復旦大學鄉村振興青年工作站(晴隆站)」的建設做了詳細的規劃和交流。據了解,今年7月,復旦大學團委組織開展「跟著駐村第一書記去扶貧」實踐活動,共選派了38名同學到9個省的16個貧困村開展了3周的實踐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臉上的笑容讓我感動 讓我留戀丨晴隆縣中營鎮...
    晴隆縣中營鎮新光村村民彭興堯說完,隨即將雙手伸向了我。握著彭興堯的雙手,看著他淳樸的笑容,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堅定了幫助他家脫貧致富的信心。2019年2月,初入晴隆,磅礴高山、雄奇險峻、抗戰舊址、濃霧天冷、壁立千仞是我的第一印象。臨之目眩的「上下十五裡」,路窄彎急的北部公路,讓我感受到晴隆縣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我心底升起了對晴隆扶貧工作者的敬佩之意。
  • [最美扶貧幹部]八年扶貧路百姓圓夢人——記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在全國扶貧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派駐遂川縣雩田鎮村口村第一書記方敏軍在朋友圈裡這裡寫道,並配發了一張公司揭牌的照片。原來,這是位於村口村的遂川縣雩田圓夢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了。看著自己多年的努力開花結果,為村民圓夢,方敏軍很是欣慰。
  • 寧海交出高質量「扶貧答卷」!
    在貴州省晴隆縣光照鎮孟寨村,每天早上,都有一車新鮮捕撈的對蝦被運往興義市。「每公斤70元,完全不愁銷路。」村裡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負責人龐新軍說,今年將投放蝦苗1800萬尾,產量在13.5萬公斤左右,預計產值近千萬元。產業扶貧是最基礎、最根本、最可持續的脫貧途徑。寧海有先進的產業發展經驗,做法則因地制宜——「以你為主,用我之長,補你之短」。
  • 貴州晴隆: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甜蜜」碩果
    (電視通稿·國內·社會)貴州晴隆:東西部扶貧協作結出「甜蜜」碩果(4』17」)編輯:劉 暢審稿:宋一喆終審:孫 濤一讀:祁 星正文:【解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眼下正是臍橙、柑橘成熟的季節。貴州省晴隆縣雞場鎮犀牛洞果場果香四溢,隨處可見一個個圓潤的柑橘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
  • 「我的扶貧故事」我肩上扛著的是神聖的使命丨晴隆縣紫馬鄉慄樹村...
    第一次走訪扶貧戶,山路顛簸,又加之缺乏扶貧工作經驗,我覺得工作非常的艱辛,脫貧攻堅途中有太多的心酸苦樂,但讓我的工作、生活多了一筆豐富的財富。  2019年8月,我被調整到慄樹村坪子組擔任網格員,開始了駐村工作。  慄樹村坪子組,總戶數33戶,其中貧困戶19戶74人。
  •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中新網太原12月15日電 題:一個駐村第一書記的扶貧路:「脫貧只是新的起點」  作者 楊傑英 郭學紅 郭瑜琛  「長治農信真幫實扶解民憂,集中安置持續發力樂安康」,15日,走進沁縣漳源鎮羊莊村安康苑中心,大門上的這副對聯就映入眼帘。安置戶李翠孩撩起門帘在張望,「程書記,原來是你來了,快進屋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