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夢儀 北京報導
對於網約車行業而言,順風車的合規問題始終是一把懸頂之劍。
12月7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對嘀嗒、哈囉等順風車平臺公司進行了提醒式約談。提醒指出嘀嗒、哈囉等順風車平臺公司的「附近訂單」功能偏離順風車本質,涉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用戶頭像顯示性別、開展長途城際服務等方面存在安全風險隱患。
獨立分析師林才濤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約談叫提醒式約談,是事前監管。「看到網際網路這塊,監管的腳步已經走到預防性的階段,所以相關部門對順風車的理解很透徹了。這給網際網路平臺提個醒,要創新也要注意公共責任,不是犯錯了才覺醒。」
在林才濤看來,順風車業務的商業化受到嚴格的限制,網約車平臺應該更多的尋找其他的新增彌補。「比如滴滴現在做青菜拼車,也是為了提升自身抽成的比例的一個方式,另外,滴滴現在也在做社區團購,同城配送或許也是提升當前網約車變現的另一類方式。」
防禦性約談
嘀嗒出行和哈囉出行對於此次約談的回應可謂火速。消息被曝出當日,嘀嗒出行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合規順風車事業的開拓者,嘀嗒出行會認真落實主管部門的工作要求,「連續6年始終倡導和堅持順風車本質特徵,堅決抵制非法營運,不把順風車做成廉價網約車」。
哈囉出行的相關工作人士對記者表示:哈囉順風車在11月底關注到交通運輸部關於順風車行業的四點要求後,第一時間對照檢查,並積極啟動了部分產品的優化相關動作,優化後的產品將於近期上線。哈囉順風車將在各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以安全為紅線,持續為用戶提供綠色、便利的出行服務。
順風車亂象屢見不鮮,順風車服務該如何保障乘客安全,依法開展經營,在近期成為了熱議話題。
廣東的用戶徐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在12月9日乘坐順風車,就遇到了本來50分鐘車程做了5小時的事情。「因為到處接人送人,必須湊滿一車才走,本來好好地互惠互利的東西,弄得變味了,而且真的什麼車都能做順風車,今天是一輛很老的國產手動擋力帆汽車,聽著發動機聲音就不正常,到處異響。」
無獨有偶,黃先生從淮安打順風車到南京南站,司機也是中途接私活拉人,導致自己沒法趕上高鐵,留宿了南京。「事後舉報,客服說司機和乘客都是平臺的客戶,能做的只能是讓他停運三天,補我20塊錢打車費,留宿南京的費用還要我自己承擔。」
嘀嗒出行指出,提醒式約談表明,作為新生業態,順風車和網約車存在諸多本質不同,但部分產品功能在公眾認知中也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平臺的產品和功能設置應更加精準反映順風車本質特徵,並及時向公眾做好普及和溝通。
目前,嘀嗒出行已構建「覆蓋車輛準入、行前預防、行程保護、行後監管、平臺安全支撐」的五大模塊、31項安全機制的安全體系,並通過「凌晨1點到5點停服」「長距離出行僅限800公裡之內」「虛擬頭像不顯示性別差異」等「場景限制」進一步確保運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