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旅行的時候發現很多古蹟都很中國風,有些建築和我們在古裝影視作品看到的非常像,其實這些建築風格都是唐代的時候從中土傳到日本的,只不過歷經朝代的更迭,有些東西在本土消失了,在日本反而保留得很好。
幾乎所有到京都遊玩的遊客都會到祗園打卡,這裡是古代歌舞伎出沒的地方,也是京都最有古韻的地方,很多遊客會在和服店租借和服,然後穿著到京都各個旅遊景點打卡拍照。
祗園的八坂神社是最受歡迎的打卡點,這裡隨處可以看到講普通話和粵話的中國人。
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的基地,有點像中國的道觀,不過日本的神社祭拜的對象更多廣泛。
八坂神社紅牆黑瓦的木質殿堂很像唐代時期的宮殿和皇宮別苑,這也是日本神社的統一風格。
從史料上看,京都是在公元794年成為日本首都的,其時也是大唐國力最為強盛之時,文化方面影響了整個大東亞,如今日本保留下來的漢字也是那個時候從大唐學習而來。如今,日本人仍然對盛唐時期的古詩詞仰慕不已,像《楓橋夜泊》這樣的傳世傑作,不少日本人很熟悉。
日本人拜神很安靜,心中默念祈禱內容,然後投下一幣,拉一下殿前的敲鐘繩,不燒香,也不燒紙,非常環保,很多遊客也學著日本人的樣子走一回祈福儀式。
我想,世界上有沒有神,沒人看見過,信仰更多的是一種唯心的哲學,一種對於自然的敬畏,以及對先人的崇敬和緬懷而已。倘若世上真的有神,那他必定有千百雙眼睛在觀察世人,世間種種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又何必拘泥於儀式呢。
深秋的京都差不多每天都是晴天,八坂神社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特別壯秀和宏偉,到了晚上,神社的燈籠悉數點亮,又是另一番夢幻景象。
八坂神社是關西地區名氣最大的神社之一,每年七月份的衹園祭和東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齊名,想像著舉行儀式時的恢宏場面,馬上就想再去一次京都。
說句題外話:日本人有個好的地方就是承認自己的主體文化源自中國,比如文字,比如建築風格,比如抹茶等等,不像韓國,很多東西都在否認,連孔子都說是他們的。這一切,只當笑談。
再過一千年,中土文化在日本還能保留多少呢?也許和現在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吧。這麼遙遠的事情,結果如何,未從得知,不過關於神社的歷史,日本人都記載得很清楚。
在漫長的歷史年月中,日本人把傳統的東西傳承的很好。身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為中華文化的強大輻射力而感到驕傲!
如何去八阪神社:京阪電車衹園四條站出來後走路約5分鐘左右到達。從清水寺、高臺寺、二年坂、三年坂等地徒步到八阪神社,時間不超過15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八坂神社有很多美食攤檔,價格並不會很貴,賣的都是一些京都本地的特色小吃。
★京都並不像中國城市一樣,隨處都有垃圾桶,最好備一個垃圾袋用來裝垃圾,待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