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紹興一女子幫助近200隻流浪貓犬安了家……

2020-12-17 紹興快報

家裡養50多隻貓狗是怎樣的體驗?老家平水鎮西湖橋村的阿萍(化名)向記者講述道:每天下午4點下班後,她和朋友花3個多小時,為貓貓狗狗餵食、換水、打掃環境。這些小動物,曾經流落在街頭,或是受到病痛折磨,或是受到虐待……

3年來,阿萍陸續為近200隻流浪貓狗提供了一處遮風擋雨、衣食無憂的場所,並為它們救治疾病,尋找新的歸宿。為此,月薪5000元的她,每月需要支出近7000元。家人和旁人的不理解,沒有讓她產生絲毫動搖,執著的背後,是一顆慈悲憐憫之心:看過它們的眼神,就放不下它們了。

救下流浪狗 開啟「救助之路」

今年50歲的阿萍是一名資料員,輾轉在紹興各個工地,為建築工程項目編制整理資料。在別人看來,這份工作輕鬆,工資也不低,她的生活應該輕鬆愉快。但是,3年前的一件事,改變了阿萍的生活,讓她開啟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那天,在工作的工地上,阿萍見到工人們正打算打死一隻流浪狗。「為什麼要打死它?」「沒人養,到處亂竄,萬一傷到人怎麼辦?」出生農村的阿萍見過不少流浪狗,但從沒深入想過這些流浪生命在城市裡的結局。那一天,見到被擒住的流浪狗的眼神,阿萍的內心被觸動了。

「我來養吧,這樣你們就不用打死它了。」從那天起,阿萍家裡迎來了新的成員,她給流浪狗取名「串串」。雖然很多人都說流浪狗不友好,會咬人,但是「串串」卻格外乖巧。看著開心地和自己玩耍的狗狗,阿萍意識到,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可能有其他的流浪狗在遭遇不幸。「串串」此前的眼神再次在她的腦海中浮現,她下定決心,要為更多的流浪動物提供幫助。也正是從這一天起,阿萍踏上了一條「救助之路」。

通過加入救助動物的志願者群,阿萍每天關注志願者發布流浪貓狗的信息,根據這些內容,阿萍找到了一些流浪的貓狗。它們有些是小奶狗,被扔在寵物醫院門口無人領取,有些重病纏身,還有殘疾的寵物貓,瘸著腿在垃圾中翻找食物……阿萍將這些小動物帶回家中,給它們搭窩,為它們看病,注射疫苗,最後將它們送到寵物店或紹興流浪動物保護中心,希望它們能找到新的主人。

希望付出的努力 讓它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阿萍的救助工作就這樣持續進行著,直到有一天,她從紹興流浪動物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口中得知這樣的消息:領養動物的主人,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負責任。根據該中心連月來的回訪結果,大約只有一成左右的主人,會依然保留著當初領養的寵物,不少寵物走失,或因為疾病去世。阿萍付出的許多努力,只是為那些流浪的動物,爭取了短暫的家庭時光。

這個調查讓阿萍驚訝萬分。雖然紹興流浪動物保護中心已經通過領養押金等措施,提高新主人的責任心,但是寵物重新被拋棄的機率依然居高不下。這也讓她下定了另外一個決心,一個讓家人和親朋好友難以理解的決心:以後繼續救助流浪貓狗,但是這些動物,將由她自己來照料。

在家中養一隻寵物,就會增加不少家庭的勞動量,如果是2隻、5隻、10隻、50隻……那將是無法想像的場景。但阿萍憑藉著對動物的熱愛,以及對生命的憐憫,將這一場景變成了現實。目前,阿萍的家裡已經養了8隻狗,這也讓她的家亂成了一團,她常自嘲自己的家是「垃圾場」。她的丈夫和兒子常年在外地工作,每逢回家時,也往往因這事和她爭吵不休。「他們說他們的,我做我的。」阿萍沒有在家庭的壓力前屈服,她考慮的是另外的問題:如果要繼續救治動物,該把它們安置在哪裡?

阿萍首先想到的是在外面租場地,但是只租了一年,對方就不再答應續約。於是她想到了平水閒置的老家。那裡的200平方米土地,可以為不少流浪貓狗提供一個家。今年7月,她將近年來收養的50多隻貓狗轉移到老家,開始了每天兩趟往老家跑的忙碌生活。

「以前收養的很多貓狗還小,所以照顧起來格外費力。我經常早上5點起來,去一趟老家給它們餵食,打掃衛生,然後晚上再過去一趟。」搬到「新家」後,阿萍的朋友阿娟也加入了照料動物的隊伍。兩人分工,一人早上一人晚上,照顧這裡的貓貓狗狗,一次要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隨著動物逐漸長大,照料改為每晚一次,雖然換食換水、打掃衛生的工作又髒又累,但每當打開家門,看著動物們歡快地向自己迎來,阿萍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這是『小黑』,以前得了狗瘟,在救治中心花了40天醫好的;這是『小黃』,4個月大,背上都是被前主人燙傷的痕跡;還有這隻流浪狗,我給它取名『歡歡』,它是我從寧波救回來的,當時車費就花了400多元……」阿萍給每隻救助的流浪動物都取了名字。她說,此前它們遭受了不小的苦難,希望她付出的這一點努力,能讓它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溫暖。

用「愛」發電越顯吃力 呼籲社會關愛動物

雖然心懷溫暖,但如今的阿萍正面臨著入不敷出的窘境。她收養的流浪狗每天需要20斤狗糧,此外,還有雞胸塊、雞架等食物,每個月花在飼料上的錢就達4000元,加上其他費用,每個月需要支出近7000元,比她一個月5000元的工資都要多。

越來越多的人勸她放棄,也有人勸她把寵物放到紹興流浪動物保護中心,減輕自己的負擔。「保護中心其實是一個民間組織,也是靠志願者捐款在苦苦支撐。」阿萍告訴記者,目前紹興流浪動物保護中心收養了2000隻左右的小動物,每個月大約需要支出10萬元的費用,而志願者每月的捐款,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數量。保護中心和阿萍一樣,也在靠「愛」發電,並且越顯吃力。

「確切來說,我只是保護中心的一份子,但值得慶幸的是,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很多人,包括我們的志願者群,還有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大家都在努力救助流浪動物,為這些小生命送去溫暖。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比我辛苦多了,每天餵養動物,一天要工作15小時左右。」阿萍說,雖然錢都花在了它們身上,但救助流浪動物這件事,她和朋友會繼續做下去。她也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尤其是家裡養了小動物的市民,不要隨意將它們丟棄。既然選擇了寵愛,就請將這份愛進行到底。

來源:柯橋傳媒

相關焦點

  • 為流浪動物「安家」
    動物保護中心如今收留了100多隻不同品種的流浪貓狗,根據它們的性格脾氣,成排成列飼養著,當中有的懶萌懶萌的,有的活潑好動,有的靈動可愛。要「養育」這樣一群特殊「流浪兒」可不簡單。流浪貓狗被收養回來要先到醫院檢查,即便沒有任何疾病也需隔離15天進行體內驅蟲,並且註冊疫苗等。部分被送到中心已得重病的動物,醫療費用更加不菲。
  • 上海首輛流浪貓移動絕育手術車進社區,4隻流浪公貓完成手術
    志願者王芳介紹救助流浪犬貓知識首場絕育手術進行順利上午10時左右,4隻流浪貓進入手術車。手術進行前,市民董阿姨仍有些不放心,她叮囑張昕,要小心貓咪逃跑,「這個貓很犟,要跑的。」董阿姨和一同前來的王女士介紹,4隻流浪貓皆是公貓,由她們從社區帶來。董阿姨告訴記者,其中有一隻名叫「妹妹」的白貓,她在小區餵養了許久,但抓捕仍頗費功夫。
  • 紹興飛人謝震業再奪200米金牌
    20秒72,亞洲200米之王、紹興飛人謝震業(中)不負眾望,再摘200米金牌。整場呼聲最高的亞洲200米之王、紹興飛人謝震業不負眾望,以20秒72的成績摘得200米金牌,這是他在家門口繼100米奪冠後的第二枚金牌。面對記者採訪,謝震業面帶微笑地說:「4場比賽,我一場一場找感覺,這是我狀態最好的一場,雖然成績一般,但是慢慢找到了比賽的感覺,為下次的重大賽事做好準備。」
  •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幸好,還有流浪動物救助中心,給這些流浪的小生命一個溫暖的家。300多隻流浪犬的家園12月9日,天氣寒冷,大武口區潮湖村上莊子88號,穿戴棉鞋棉帽的杜波推開了鐵門,一陣陣密集的犬吠聲像雨點一樣傾瀉而來。很多狗狗前肢扒在籠子上,搖著尾巴,眼光隨著杜波移動,以這樣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
  • 輾轉千裡覓良才,紹興來深舉行博士後對接會
    此次對接會共推出20家博士後設站單位的39個博士後項目需求和84個人才需求,涉及醫藥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住建等多個領域,此外還有15家企事業單位面向碩博人才推出156
  • 浙江省第三屆女子體育節在紹興市區圓滿落幕
    歷經近3個月的比賽,女兒紅·浙江省第三屆女子體育節結束所有20個大項91個小項的比賽後圓滿閉幕,多姿多彩的女性體育賽事活動,給「千年古城、東方水城、魅力紹興」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近三個月的漫長賽季裡,共有11支地市代表隊和6支行業系統代表隊6000多位女性朋友報名參加,從6月23日首場比賽趣味定向鳴槍開賽至8月30日遊泳比賽圓滿落幕,賽事吸引了上萬名多位女性朋友歡聚在歷史名城紹興,在紹興大禹陵、諸暨西施故裡、新昌大佛寺等著名景區留下女性朋友競技運動健身的身影。
  • 女子收養700多隻流浪貓狗 為籌經費乞討
    ↑葉大姐收養了700多隻流浪貓狗。  不到3年時間  從200多隻增至700多隻  葉大姐小院位於新都區新繁鎮,一段不顯眼的水泥路盡頭,100米開外就能聽見犬吠聲。這一救,一發不可收拾。  1990年左右,葉大姐救助的狗開始多起來。路上遇到受傷的、流浪的狗,她會救回去,但不敢往家裡帶,偷偷餵在外面。「我就一邊撿,治好了,一邊找人領養出去。」葉大姐說,後來救助的狗慢慢增多,就專門租了地方養狗,從二三十隻、三四十隻到七八十隻……  2005年前後,因為送養出去的一隻狗,讓她再也不敢同意別人領養自己的狗了。
  • 【票·影訊】《流浪地球》籌備三年開機 開啟地球全新冒險
    導演郭帆帶領團隊經過三年精心籌備,歷經900多天,終於要將《流浪地球》搬上銀幕。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 走失流浪近20年的遂寧小夥回家了,背後故事令人唏噓…
    幸運的是,前不久,我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實地尋親,最終,幫助了3名流浪者重返家中。截止12月4日,市救助管理站共核實61名救助人員身份信息,護送返鄉249人次,購票返鄉298人次,街面救助609人次,累計發放10餘萬元物資。此前報導:走失流浪近20年,遂寧小夥終於回家!
  • 在紹興工作三年,還拿著實習生工資?是我被公司坑了嗎?
    最近有位朋友向頭條君吐槽  自己畢業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三年  自己的薪資  還不如剛進公司的畢業生  「自己的學歷難道真的成為了絆腳石嗎」  小編不得不感嘆一句  「學歷真很重要」
  • 《安家》未完成預訂,編劇,約定的是賣房子不是感情?
    看《安家》已經更新到最後,迎來大結局。這部由孫儷和羅晉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自播出以來一直受到高度討論,《安家》的收視率也突破了3.5,三周來排名第一!打破3.5意味著什麼?要知道,近三年來,收視率超過5的國產劇只有《人民的名義》,風靡國內外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只破3部,新上映的《新世界》只破2部。
  • 現實的中介哪有《安家》的那些詩和遠方啊?
    孫儷主演的《安家》將房產中介這個行業搬上了大銀幕,但是對於這部劇的評價非常兩極分化,有人說很真實,有人說有些假。由孫儷扮演的房似錦在帶客戶看房的時候,曾讓她抬頭看星空,追求詩和遠方。可是真正的客戶,又怎麼會任憑我們房產中介的幾句普通的心靈雞湯,就買下一所房子呢?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房產中介案例吧:曉峰幹房產中介已經三年了,小夥子在工作中特別的勤奮,別人每天打100個電話,他就打200個電話,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他每天都要去了解每個房源的周圍設施,因此也和小區的保安關係很好。
  • 《三毛流浪記》—死於寒夜的孩子背後,是張樂平的流浪尋家的歸途
    如果說《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有著流浪兒般的孤獨,1935年的張樂平在面對著山河破碎的境地,無異於一位在家中流浪的人。在這一點上,張樂平和三毛是一致的。只不過,三毛的家在遠方,而張樂平則是在殘破的家裡尋找未來的家。
  • 今晚看點|「紹興飛人」謝震業決戰200米 撐竿跳高小將陳巧鈴將向前三發起衝擊
    9月16日晚上,2020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結束各個單項的爭奪,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男子200米預賽。結果,紹興籍短跑名將謝震業200米預賽20.94秒,成績列18人中的第一,輕鬆晉級決賽。而在男子110米欄的角逐中,來自上海的名將謝文駿以13秒24獲得冠軍。當晚共決出男女4X100米接力和男子十項全能、女子七項全能和男子跳高等8枚金牌。
  • 紹興鐵人的煉成記
    10月17日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辦的一場超級鐵人三項賽中,紹興「女鐵人」李海英拿下了女子全場冠軍。與她一同參賽的7位紹興選手,也獲得了四個年齡組冠軍和一個全場亞軍的好成績。那麼,這些紹興「鐵人」們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 22家公司 近三年ROE超30%
    22家公司連續三年ROE超30%2019年年報顯示,淨資產收益率(也即ROE)TOP50公司中,民和股份(002234,股吧)、益生股份(002458,股吧)兩家公司淨資產收益率位居滬深兩市前列,分別為83.61%和83.18%。
  • 上海首輛流浪貓移動絕育車進社區,公貓絕育手術只需幾分鐘
    12月13日上午,見到4隻流浪貓後,獸醫志願者張昕蹲下貼著貓籠觀察。很快,他讓助手取來毛毯蓋在貓籠上,減少貓咪的恐懼感。當日,上海首輛社區流浪貓移動絕育手術車現身浦東周家渡街道公共綠地。在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張昕在絕育手術車上為4隻公貓完成手術。
  • 中國新聞社:浙江紹興「疫」下發展,攻與守之間「思變」奔跑
    面對疫情「風口」,紹興研判「時」與「勢」,在攻與守之間「思變」奔跑,道出了疫情之下「思危方能居安」的製造業大市「破局」之路。2月22日,紹興市委、市政府通過「屏對屏」,對總投資30億元的雙成半導體設計產業平臺項目,進行了歷史上首次「不見面」籤約;2月26日,紹興又舉行2020年紹興市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區推進紹興核心區建設網上推介會,177家知名房企通過「屏對屏」的方式參與。  開工也穩步有序。
  • 楊皓宇憑《安家》爆紅:「老油條」成名背後的奮鬥史
    《安家》大結局,要說整部電視劇裡最受歡迎的配角,一定會提到的角色就是「爺叔」謝亭豐。他愛擺資格,油頭滑腦,是個不折不扣的職場老油條;他講義氣,懂得報恩,是個重情重義的老好人;他鬼點子多,人脈廣,沒有什麼搞不定的人際關係不得不說,爺叔的扮演者楊皓宇演技太棒了!他把爺叔的油膩和幽默把握的非常好,十分討喜。
  • 郎平、袁偉民:一杯紹興酒裡的家國情懷
    這天,第一屆中國氣排球公開賽紹興開賽,2018年FIVB 世界女排俱樂部錦標賽落戶紹興的籤約儀式同期舉行;這天,袁偉民、郎平、俞覺敏,這三位曾經和現任的中國女排主教練悉數來到紹興,為排球運動「站臺」鼓勁。是日,時近中午,袁偉民、郎平、俞覺敏先後來到中國紹興黃酒集團,作為東道主,我在陪同他們參觀中國黃酒博物館的過程中,在與他們近距離交談的過程裡,真切感受到他們身上閃耀的燦爛光芒與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