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論文的遐想

2020-12-12 毛德華飛

或者是「如何對待論證」。之所以稱為論文,應該是裡面有大把的論證,靠論證說話,通過中心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並為其辯護。

1.為什麼讀論文?

一般會有兩個答案,或興趣或職業,當然也不排除消磨時間的。第三個答案不論,因為無論是興趣中還是職業中,有意識無意識的消磨時間行為隨處可見,所以對前兩者的討論已然包含對第三者的討論。

興趣可以保持很久也可以稍縱即逝。稍縱即逝的興趣不談也罷,一夜情除了當時的深情,過後讓人回味之外,更多的也會有個人道德認同方面的警醒作用,而這顯然已經脫離興趣的範圍。保持很久的興趣自然有向職業過渡的意向,持續的讀論文興趣可能的過渡方向是專業領域的涉足。而後又有兩個可能的結果。

上面說到的持續讀論文的可能結果,一個是讀懂了,還有一個是讀不懂。誤讀、亂讀、胡說八道、道聽途說等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後一種情況的實例。讀懂了的呢?批判其它論文,自己寫論文,發表,進入職業階段。

還是先別走這麼快,先不論讀懂與否,下面考察一下如何讀的問題。一般的說,在沒有掌握閱讀論文的基本技巧前提下而去直接點評批判是可笑的。

2.如何讀論文

如何讀?當然是一行一行讀,一字一字讀。有人抱怨:ABCD…二十六個字母都認識,可是卻什麼都看不懂。好吧,一個詞一個詞讀?以上都是題外話,略之不談。

讀的是論文,不是單詞表,不是在做習字訓練。讀的是論文,讀的是論證表,是在做論證訓練。問題隨之而來,如何讀論證表?如何進行論證訓練?前一個問題關係到如何發現論證,如何抓出論證,並將其清晰羅列以便考察。後一問題關係到對論證的技巧把握,以及確保自己的論證是有效的,有意義有啟發的,而不是辯證遊戲,文字猜謎。

先看前一問題。首先要發現論證,然後才有抓出論證。論證的使用普遍出現在說理之中,作者通過論證使看者(聽者)信服。而論證的形式多種多樣,最普通或者說最本質的或許是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A人都是會死的

B蘇格拉底是人

C蘇格拉底是會死的

上面的例子是最標準也是最簡單的三段推理,而大家在論證說理過程中的推理,有可能受題材的影響,往往是非常隱蔽的。這樣的例子翻閱任何一本邏輯教材都可找到。普通的三段論式論證可以通過抓取大小前提,對比結論來判斷推理是否合理有效。這裡的標準一般是大前提包含小前提並且已經包含結論,如果結論超出前提所承諾的或者大前提有錯誤,那麼結論將是無效的。

對於隱蔽的論證,即沒有以明顯的三段論形式表達出來的論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歸納把論證提取出來,然後考察。證明推理的有效方法同上,也可換一種簡潔的表達。一個推論,只要不是「它的真蘊涵著它的假」,那麼這個推論就是有效的。當然有效並不意味著是真的或者是有意義的。

以上是抓出論證的可能的兩個方法,當然一篇複雜的論文裡面或許有一系列逐層推進的論證。要一一考察分析或許麻煩至極,這時就要求讀者抓出核心論證,或者是最基礎的論證。就是說如果這個論證是無效的或者有誤的,那麼其它的一系列論證同樣是無效的。核心論證的找尋需要縱觀全文以及對分析作者意圖的分析掌握。畢竟論證是為說理服務的,而且作者最想表達的道理往往依靠著他的核心論證。核心論證關係到文章的整理結構與有效性,將其形容為論文的靈魂應該不為過。

第二個問題關係到論證的技巧與有效性。其實前一問題的討論已然回答了一部分。知道了論證的核心,有效性的標準何在,技巧層面的東西無非是如何組織材料,安排論證。

當然這一切還得兼顧到論證的目的,文章的主題。畢竟,論證是為論文服務的。

相關焦點

  • 沈向洋:讀論文的三個層次
    說實話,有些論文寫得確實不好,但寫得不好的論文你也要讀,因為有時候你沒有選擇。這篇論文是關於什麼的,它解決了什麼問題,迷人之處在哪,有什麼新的東西,為什麼那麼神奇。如何讀論文的引言?如何讀摘要?計算機學科論文中的摘要一般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行一行的讀,那麼將會更加枯燥。所以要讀摘要的時候,將其分解並加上一些有趣的亮點,便可能利於閱讀。
  • 讀論文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有了這兩個定律,那麼就可以解釋這麼一個現象:有時候,你用30分鐘完成了讀完了你認為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論文,而且感覺還不錯。實際上在這裡:帕金森定律強迫你在30分鐘內完成任務,而帕累託原則確保你只做對最終結果貢獻最大的任務。所以,帕金森定律給讀論文帶來的啟示是:試著給自己定下「不切實際」的最後期限。那如何能夠達到讀論文的二八法則境界呢?
  • 她獲國獎,發論文,分享:如何準備畢業論文?是選擇讀博還是上班?
    學術成績:研究生期間於國外SCI/SSCI刊物上發表一篇論文(二作),於國內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的學校校報上發表兩篇論文(一作或獨立完成),於省級期刊上發表有兩篇論文(獨立完成)。論文準備進入研究生階段,應該培養自己的獨立研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不能一味地依賴導師幫忙選題。
  • 機器學習研究者的養成指南,吳恩達建議這麼讀論文
    吳恩達的讀論文建議在 CS230 課程中,吳恩達對於研究規劃與如何讀論文也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議。如果要高效地閱讀論文,吳恩達表示我們想要知道論文的來源,例如 arXiv 或個人博客等。下面,如果我們列出 5 篇待讀論文,那麼吳恩達的習慣是每一篇列一行,表示從 0 到 100 的閱讀進度。最開始我們只需要閱讀每一篇的 10% 左右,如果發現論文 2 不是我們想要的,就終結它。如果論文 3 是重要的,那麼仔細閱讀到進度 100%。由論文 3,我們可以發現其它相關研究,因此也可以加到論文列表中,例如第 6、7 篇。
  • 如何寫作心理學專業論文?心理學論文寫作有哪些技巧?
    在心理學論文的寫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寫作的是哪個類型的論文,你都需要提供一個主題和中心觀點。即使是文獻綜述這個類型的論文,僅僅複述你所讀到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添加你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此外,你還應該在引言裡面提出,除了這個假設之外,這個問題還可能有有什麼樣的答案,並且指出你的研究將如何提供證據,幫助你證明你的假說,排除其他可能性。 研究方法 Method 研究方法部分應該解釋研究是如何進行的,詳細介紹研究的參與者,研究中使用的材料以及研究的過程。
  • 施一公:低年級研究生應該如何讀英文文獻?
    虞一華給我講了好幾個故事:洛克菲勒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類基因組測序如何爭辯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誰發現的等等。我還真沒有想到學術期刊上會有這麼多我也應該看得懂的內容!
  • 論文讀不懂不怪你英語差,濫用「黑話」的作者確實越來越多了
    哪怕你是個英語母語者,在讀自己專業方向的英文論文,你也會被千奇百怪的縮略語繞暈。一項研究分析了 PubMed 收錄的 1800 萬篇論文,發現生命科學和醫學論文中縮略語的使用頻率六十多年來不斷增長,而其中大部分縮略語並未成為主流。研究作者們表示,這些濫用縮略語的論文讀起來「令人筋疲力盡」。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九):如何在議論文中展現文採(下)
    花在枝上是文採,落下就衰了第九講 意味深長重情理——如何在議論文中展現文採(下)我們看文章時,有時覺得某個句子用詞不當,有的句子不太合乎情理,讀起來彆扭,其實就是因為作者的思維能力還不夠。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衣,心中所想,筆底所言。句子的毛病,並不是句子表面的問題。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綜述類論文是科學家的重要資源。它們可以提供一個領域的歷史背景,以及關於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個人看法。同時,撰寫這類文章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還可以做一些寫作練習。 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
  • 如何寫好論文引言:結構為王
    最近一段時間被拒怕了,窮則思變,沒辦法,只能好好研究下怎麼寫好論文、而不是寫完論文。對我個人而言,引言一直是我最大的痛點和最短的短板。我自己給自己常貼的標籤就是不會講故事,寫的東西像是記流水帳,想到哪寫到哪。這樣看來,今天的不利局面都是有原因的(小學語文沒寫好)。引言是一篇論文的門臉,內容豐富,以小見大。
  • 你以為讀你論文的都是教授嗎?非也!
    有的作者寫論文下筆困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自身內心的阻撓,一直在想:我要是寫的太「兒童」了,會不會被這些老師覺得我很無知啊。於是就朝著深奧的方面去寫,甚至一個「1990年」都可以寫成是「20世紀90年代」,這就有點太講究了。
  • 頂會最佳論文獎得主:初入科研領域,如何正確做科研?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邀請了ICML 2020 傑出論文獎、北京理工大學魏愷軒 ,SIGIR 2020最佳短論文獎、清華大學於是,以及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遊凱超,講述他們的經驗與感悟,並共同探討「如何正確做科研」這一問題。整個活動由北京大學李夏主持。圓桌討論:初入科研領域,如何正確做科研?1如何步入科研?
  • 老師如何寫論文?把握這兩個努力方向,寫論文不求人
    話說現在的很多中小學老師,由於不會寫論文,所以一提到評職稱寫論文就頭大,就會生出厭煩情緒,抱怨說:一個小學(或中學)老師哪裡需要寫什麼論文,又能寫出什麼論文!的確,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小學老師發表的那些關於教育教學探究的文章,其實大多數都是一些經驗之談,算不上論文,或者說是算不上正規的論文。
  • 漫步和平公園遐想童年
    漫步和平公園遐想童年 2020-08-10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英語論文如何降重?
    英語論文相對於中文論文來說,一些單詞是無法精確地表達出中文詞語所想要表達的意思的,有些單詞的意思有好幾個中文詞語的含義,只有連貫成句子才能表達出恰當心儀的意思。所以英語論文寫作比中文論文寫作的難度要大一些,那當我們遇到英語論文查重後重複率也偏高的情況,我們該如何降低英語論文的查重率呢?
  • 科研新手該如何讀文獻?|開啟科研之路
    對於他們來說,讀文獻可能是最先經歷的考驗——面對一項課題,要先通過文獻積累相關知識。但我們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了相關論文後,哪一篇又該精讀?如何找準論文精華之處?本文作者王威教授,主要基於理工科學科特點,給初入科研領域的同學講述讀文獻的門道。為提高可讀性,文中涉及的專業研究內容作了模糊/生活化處理——王威課題組(遺憾地)並不研究紅燒肉。
  • 愛思唯爾(Elsevier)-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
    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句話未必湊效。打開手機或電腦網頁,期刊論文、博文、電子報、多媒體內容撲屏而來,作為讀者,實在不可能讀完所有東西。在海量信息衝擊的時代,如何讓自己日夜兼程辛苦研究的成果讓別人看到,受到同行認可,成為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後普遍關心的問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你的論文影響力?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您敲開讀者的大門嗎?愛思唯爾的專家們總結了以下經驗,幫助大家的論文獲得更多曝光度和瀏覽量。
  • 研究生如何不虛度?關於讀書、研究和論文……
    沒有史做基礎,論文跟工作報告差不多,就沒有理論 深度,缺乏歷史感,輕楓飄的。有史的基礎,選題、論文 才能變得厚實起來。所以讀書計劃必須先讀專業學說史。所謂「著」指的是古今中外關於這個專業、這個研究方向、這個選題的經典著作、文獻。讀經典名著,掌握第一手資料是研究生讀書的基本功。
  • 如何以初學者角度寫好一篇國際學術論文?
    如何寫出一篇合格的國際學術論文呢?在論文寫作過程,你是否在引文中用到過這樣的句子呢:「因為模型A好使,所以用A做某任務」、「因為任務B沒有人做,所以我做了」、「之前的人做了什麼工作,我做了什麼工作,我的好」......以上問題其實是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邏輯,在頂會審稿人審校這些論文的時候,其實是最反感這種寫法。
  • 如何在中國知網查找期刊論文?
    最近,一些朋友通過該平臺向編輯發送了一條私人消息:如何在CNKI上查找期刊文章?接下來,編輯仔細收集並整理了「如何在CNKI上找到期刊文章」的相關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然後請跟隨編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