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如何對待論證」。之所以稱為論文,應該是裡面有大把的論證,靠論證說話,通過中心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並為其辯護。
1.為什麼讀論文?
一般會有兩個答案,或興趣或職業,當然也不排除消磨時間的。第三個答案不論,因為無論是興趣中還是職業中,有意識無意識的消磨時間行為隨處可見,所以對前兩者的討論已然包含對第三者的討論。
興趣可以保持很久也可以稍縱即逝。稍縱即逝的興趣不談也罷,一夜情除了當時的深情,過後讓人回味之外,更多的也會有個人道德認同方面的警醒作用,而這顯然已經脫離興趣的範圍。保持很久的興趣自然有向職業過渡的意向,持續的讀論文興趣可能的過渡方向是專業領域的涉足。而後又有兩個可能的結果。
上面說到的持續讀論文的可能結果,一個是讀懂了,還有一個是讀不懂。誤讀、亂讀、胡說八道、道聽途說等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後一種情況的實例。讀懂了的呢?批判其它論文,自己寫論文,發表,進入職業階段。
還是先別走這麼快,先不論讀懂與否,下面考察一下如何讀的問題。一般的說,在沒有掌握閱讀論文的基本技巧前提下而去直接點評批判是可笑的。
2.如何讀論文
如何讀?當然是一行一行讀,一字一字讀。有人抱怨:ABCD…二十六個字母都認識,可是卻什麼都看不懂。好吧,一個詞一個詞讀?以上都是題外話,略之不談。
讀的是論文,不是單詞表,不是在做習字訓練。讀的是論文,讀的是論證表,是在做論證訓練。問題隨之而來,如何讀論證表?如何進行論證訓練?前一個問題關係到如何發現論證,如何抓出論證,並將其清晰羅列以便考察。後一問題關係到對論證的技巧把握,以及確保自己的論證是有效的,有意義有啟發的,而不是辯證遊戲,文字猜謎。
先看前一問題。首先要發現論證,然後才有抓出論證。論證的使用普遍出現在說理之中,作者通過論證使看者(聽者)信服。而論證的形式多種多樣,最普通或者說最本質的或許是如亞里斯多德三段論:
A人都是會死的
B蘇格拉底是人
C蘇格拉底是會死的
上面的例子是最標準也是最簡單的三段推理,而大家在論證說理過程中的推理,有可能受題材的影響,往往是非常隱蔽的。這樣的例子翻閱任何一本邏輯教材都可找到。普通的三段論式論證可以通過抓取大小前提,對比結論來判斷推理是否合理有效。這裡的標準一般是大前提包含小前提並且已經包含結論,如果結論超出前提所承諾的或者大前提有錯誤,那麼結論將是無效的。
對於隱蔽的論證,即沒有以明顯的三段論形式表達出來的論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歸納把論證提取出來,然後考察。證明推理的有效方法同上,也可換一種簡潔的表達。一個推論,只要不是「它的真蘊涵著它的假」,那麼這個推論就是有效的。當然有效並不意味著是真的或者是有意義的。
以上是抓出論證的可能的兩個方法,當然一篇複雜的論文裡面或許有一系列逐層推進的論證。要一一考察分析或許麻煩至極,這時就要求讀者抓出核心論證,或者是最基礎的論證。就是說如果這個論證是無效的或者有誤的,那麼其它的一系列論證同樣是無效的。核心論證的找尋需要縱觀全文以及對分析作者意圖的分析掌握。畢竟論證是為說理服務的,而且作者最想表達的道理往往依靠著他的核心論證。核心論證關係到文章的整理結構與有效性,將其形容為論文的靈魂應該不為過。
第二個問題關係到論證的技巧與有效性。其實前一問題的討論已然回答了一部分。知道了論證的核心,有效性的標準何在,技巧層面的東西無非是如何組織材料,安排論證。
當然這一切還得兼顧到論證的目的,文章的主題。畢竟,論證是為論文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