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問問你,你認為讀書有用嗎?
很多人都堅持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尤其是老一輩的人。
當他們看到很多畢業生出來後,工作也非常普通,工資又低,就會覺得讀書無用。
真的無用嗎?可是為什麼我們看到那麼多成功人士有大大的書房,即便每天忙的不可開交也要抽點時間來看書?
可能有的人真的是在裝文化人兒,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真的愛看書,養成了閱讀習慣。
而背後的原因就是,堅持閱讀帶給他們的幫助非常大!不然為什麼要浪費這些寶貴時間來看書,去掙錢去瀟灑不是更好嗎?
從閱讀中,他們到底得到了什麼好處?
比如人文社科知識的增長,是有助於開闊視野和思維,豐富精神生活,從不同的知識裡面,發現不同的視角。
比如傳記與歷史的閱讀,可以培養宏觀的內在格局,加快自我舊觀念的改變,了解社會時代的趨勢變化,激活創新思維等等。
比如經管類書籍閱讀,可以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學以致用地用於自己的生活工作中,減少走彎路。
此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那麼閱讀,是這些成功人士的專屬權利嗎?當然不是!
如今現代社會閱讀成本很低,買本書能花多少錢?何況現在遍地免費電子書資源。
所以,在投入成本這方面,這些成功人士並不佔什麼優勢。社會各階層的人,都可以低成本獲得閱讀的機會。
即便如此,為什麼現在很多普通人還是不愛讀書?
我覺得主要有幾點原因:
一是從小家庭環境的閱讀氛圍較低。
很多孩子,早早就被應試教育逐漸抹殺了看書的興趣,但其實很多知識還來源於課外書。
但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並沒有那麼多機會去接觸,畢竟能把主業的學習成績搞好就是全家的期盼。
並且,現在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閱讀習慣或不重視閱讀作用,給孩子從小營造的氛圍自然也不好,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自然也難上加難了。
二是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習慣。
即便擁有高學歷的人,也未必是一個愛看書的人。
從小到大的學生時代,大多普通人努力學習只是為了順利拿到好文憑,這樣就可以獲取更高門檻,換取更多工作機會,更好社會地位和優厚的薪水。
至於愛不愛閱讀,對他們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眼下能賺多點錢。
三是沒有正確認知到閱讀帶來的價值。
閱讀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是讀書可以立馬賺到很多錢,走上人生巔峰嗎?
我想,就是因為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不明顯,所以很多人放棄了閱讀吧。
其實閱讀帶來的收穫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不會直接讓你馬上賺到錢,但是一定會帶來長期的經濟收益。
此外,閱讀還會啟發人怎麼獨善其身內心強大,變得更有涵養更溫潤,豐富精神世界擁有獨立人格,正確看待處理身邊一切事情,幫我們應對世間的種種。
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不愛讀書的普通人,不管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我還是要建議多讀書。
為什麼這麼說呢?
雖然讀書不一定能讓我們成為像成功人士那樣坐擁億萬財富,也許讀遍全世界的書,都可能做不到!
但是不讀書,我們或許會喪失更多走近成功的機會,以及寶貴的經歷和愉悅體驗。
那麼,到底普通人愛閱讀有啥好處?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首先可以幫助一個人塑造良好三觀認知。不讀書的人,他對所有事物的認知都來源於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就是會被身邊的圈子所左右。
一旦所處的圈子不優秀,那麼很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認知。
這樣下來,自己的思維和行動被束縛,很容易變得沒主見自卑,時常抑鬱痛苦,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考慮事情不周到,遇到一點挫折就不知所措,胡亂選擇,甚至想不通走入極端,做偏激的事情等。
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能好好解決,何談多掙點錢呢?
畢竟多掙錢不是簡單的只要付出腦力或體力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個人價值的交換。而價值的體現,來源於方方面面的綜合。
倘若能從書中獲取新的思想,那麼一切又會變化了。
而且看書又很簡單,只需要一顆專注的心,一本經典的書。
關鍵是身邊的圈子影響會逐步減弱,自己也慢慢形成了正確獨立的三觀認知。
因為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優秀之人分享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
比如對世界的認知,對生活的認知,對自己人生的認知等等,我們不必非要在實際生活中去獲得,而是通過閱讀優秀之人在書中已經體驗總結後的經驗和觀點,就能形成正確認知,實現走捷徑。
看一些歷史性的,或者是社科類,甚至是跨學科知識,非常有利於我們提高對世界的認識。
類似人類歷史,地球文化,宇宙文明之類的書籍,更能培養一個人的宏觀格局和系統化思維。
比如《人類簡史》、《經濟學原理》、《遇見未知的自己》、《窮爸爸富爸爸》、《十萬個為什麼》、《活著》、《追風箏的人》、《蘇菲的世界》、《三體》等等。
而且通過閱讀,我們能看到不同的人,他們對同一或不同事物的思考角度和經驗沉澱。
這些對我們的啟發很大,擴大知識面的同時,也建立了不同領域知識的聯繫,幫助我們形成多元化思維模型。
如複利效應、系統思考、二八法則、逆向思維、5w2h原則、第一性原理、本質思維等等。
其次,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行。市面上有很多書籍,是屬於「工具書」,教人任何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如何育兒,如何學剪輯,如何時間管理,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帶領團隊等等,這類就屬於工具性書籍,偏向技能和經驗分享,更務實,接地氣。
許多經典的工具書,都是一些非常優秀的大佬著作的,他們把經歷記錄下來,把經驗總結分享出來,可以幫助他人快速便捷的獲取知識,得到有效的方法論。
比如一些經典的工具書,《高效人士的7個習慣》、《刻意練習》、《關鍵對話》、《金字塔原理》、《如何閱讀一本書》、《領導力21原則》……
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可以節省大量的精力時間,不需要所有事情都靠自己獨自去經歷,然後總結提煉。
反而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走的更快。
我記得有人說過,我們大多數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其實都能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這句話,我深以為然。
如果你煩惱痛苦的時候,不妨試試從書中得到解脫吧。
此外,還可以讓我們心態更平和。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多了,知識懂得多了,人的精神層次也更高了,內心也變得更強大了。
內心被充盈起來,遇事就更加淡定平靜,因為早已看透了,知道該怎麼面對怎麼處理了,不會思維走入死胡同,做極端的事情,也不會一直生氣抱怨。
此處就不詳細展開說了。
最後補充一點,可以提高底層能力。底層能力比如說思考力、判斷力、創新力、學習力。這種「冰山之下」的能力,其實是一個人的能力支柱和重要財富。
就拿獨立思考來說,現在很多人太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獨立思考是什麼,就是要有主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判斷分析。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都跟風一致認為某個觀點的時候,自己還可以獨立根據自我思考力以及事實資料,去初步判斷這個觀點是否合理,是否偏頗。
舉個例子,娛樂圈那麼多的爆料新聞,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有的鍵盤俠卻信誓旦旦站隊,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保持長久的閱讀,很快就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而且非常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就感。
因為可以從書中獲得了新理念、新知識、新觀點、新啟發,感覺自己懂得越來越多,卻又發現書中還有一大片金礦等著自己去挖掘,根本停不下來。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維更開闊了,我們知道的更多了,我們的生活更有意思更充實了,自己成長的越來越快了,工作成果也越來越好了……
這是一個積極的正循環。
閱讀帶來的好處,是從精神世界,從人的內心帶去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
當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進階,會帶來更多的東西。
比如精神世界的充實,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金錢財富。
最後,你怎麼認為呢?你認為讀書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