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不要睡枕頭?了解寶寶各年齡頸椎的發育,這個問題一目了然

2020-12-23 紅姑姑談育兒

王女士的寶寶一個月了,早晨憂心忡忡地打來電話諮詢到。婆婆送給他們孩子一個虎頭枕頭,寓意要虎頭虎腦,讓寶寶整上。王女士很擔心寶寶那麼小,要不要整枕頭?而且枕頭會不會太高了?那今天紅姑姑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寶寶枕頭的那些事兒。

一、脊椎彎曲的形成

脊柱是人體的中軸,是構成人體骨架最重要的結構。正常脊椎有四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胸椎、腰椎、骶尾椎,側面觀頸曲向前,胸曲往後,腰曲往前,骶曲往後,呈現一個反S形。

孩子出生時脊柱無彎曲,僅呈輕微後凸;隨著軀體和大運動的發育,逐漸形成各個彎曲。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的出現使頸椎前凸;6個月會坐時,出現胸椎後凸;1歲左右開始行走,出現腰椎前凸。

二、寶寶該不該用枕頭

寶寶該不該用枕頭,和寶寶的月齡及脊柱的發育有關。

美國兒科協會認為,1歲前給嬰兒使用枕頭,會增加嬰兒窒息的機率。

1、3個月以內的寶寶,脊柱彎曲尚未形成,不需要枕頭,只需把頭部墊高

我們睡覺時之所以需要枕頭墊高頭部,是因為人體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為保護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使睡眠時呼吸通暢、血液流動正常等。

月子裡的寶寶,脊柱生理彎曲還沒有形成,脊柱基本是直的,頸部很短,頭相對較大,幾乎與肩同寬,平躺睡覺時,後腦勺和背部幾乎處於同一平面,可以不使用枕頭。

不過,現在不少家庭兒童床鋪得很軟,由於新生兒容易發生溢奶、嘔吐,平臥時就會增加吸入嘔吐物的情況。因此,有必要把寶寶的頭部和上半身墊高一些。一般可以枕低一點的枕頭,或者可將毛巾摺疊幾層枕在頭頸部來代替枕頭,最好能把寶寶的頸部和背部墊高30度。

需要注意的是,要同時墊高孩子的肩膀、背和頭部,而不是只墊高頭部。如果單純墊高腦袋,就會使頸部彎曲、呼吸不暢。

2、3個月以上的寶寶,脊柱彎曲開始形成,則需要枕頭

寶寶3個月大的時候,隨著寶寶可以很好的豎頭,就形成了脊柱的第一個向前的生理彎曲,肩膀變寬大於腦袋,這時寶寶就可以使用枕頭了。如果不使用枕頭,寶寶睡眠時頭的位置偏低,就會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

三、枕頭的注意事項

1、軟硬程度要合適,預防寶寶窒息

有研究表明,枕頭是造成嬰兒窒息猝死的重要因素。此前就有一條這樣的新聞:

安徽一位媽媽起床吃早餐,留下不到百天大的孩子在床上睡覺,沒想到再回到房間時,發現孩子的臉貼在了枕頭上,沒了呼吸。

枕頭如果太軟,由於寶寶太小,脖子軟,力氣不夠,孩子枕在上面容易凹陷下去,堵住寶寶的口鼻,達不到墊高頭部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嬰兒窒息猝死的風險。

相反,枕頭太硬,容易使寶寶頸部肌肉疲勞,易造成扁頭、偏臉等畸形,翻身或頭部轉動幅度稍大時,還會把枕部的一圈頭髮磨掉而出現枕禿,家長常由此誤認為寶寶患了佝僂病。

想要選到軟硬程度剛好的枕頭,只需要輕輕按壓枕頭表面,如果凹下去的部分在1~2秒內能很快彈回來,就表明枕頭軟硬比較合適。

2、高度要適宜,預防頸椎畸形

枕頭的主要功能是支撐頸椎,所以寶寶枕頭的高度要與寶寶頸椎的彎曲度相適應,並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增高,不斷進行調整。標準就是寶寶躺在枕頭上以後,頭和身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而不會出現頭部過高或過低。一般來說,孩子的枕頭高度多為3-6釐米。

3、確保乾淨衛生,防止誘發溼疹

小兒新陳代謝旺盛,頭部出汗多,有時因哭鬧流淚,枕頭上會留下許多汗漬或汙垢,汗液和頭皮屑混合,易使致病微生物貼附在枕頭上,誘發麵部溼疹及頭皮感染。

所以,無論是什麼材質的枕頭,必須經常給孩子洗曬枕頭,最好每年換一兩次枕芯,保持枕頭的清潔、乾爽、無異味,這樣才能保證乾淨衛生,以免引發一些過敏性疾病,皮膚病。

4、確保質量,防止誘發哮喘

最好選用正規廠家的枕頭,劣質枕芯、泡沫、塑料或腈綸、絲綿等材質的枕芯,容易誘發小兒哮喘。寶寶枕頭最好準備兩個換著用,隔幾天放到太陽下進行曝曬。

四、枕枕頭的錯誤觀念

1、「定型」枕頭可以塑頭型

不少商家常常打著「讓寶寶頭型更漂亮」的旗號來宣傳他們的產品,其實這些具有「定型」、「防偏頭」的嬰兒枕頭,對寶寶的頭型幫助不大,反而會限制寶寶的睡姿,導致窒息、猝死。

想要寶寶擁有好頭型,媽媽更重要的是多幫寶寶變換睡姿,仰睡、右側睡、左側睡交替著來睡。媽媽也要經常變換睡覺的位置,在寶寶的左側和右側交替著睡,以此預防寶寶出現「歪扁頭」。

2、小米、高粱米枕頭可以使頭型好

有些家長喜歡用小米、高粱米、紅豆等給嬰兒填充枕頭,認為嬰兒睡硬一些的枕頭可以使寶寶腦袋長得結實,頭型好。

由於嬰兒顱骨較軟,囟門和顱骨縫還未完全閉合,長期使用硬的枕頭,會使頭顱變形,腦袋扁平,造成兩側臉蛋不等大,影響面容美觀,嚴重的會影響腦組織的發育。

五、如何選擇合適的枕頭:

小孩用什麼枕頭比較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選擇

1、枕頭套

枕套最好選用全棉質地、柔軟、舒適、透氣、吸溼性好的材質。並且要勤洗滌、在太陽下多暴曬,保持枕面清潔。

2、枕頭芯

嬰兒枕芯軟硬均勻,選無刺激性味道、無毒無害,不易過敏、吸溼性好的材質。填充物儘量不要使用泡沫塑料或晴綸,可選擇蕎麥皮、稗草籽、燈芯草、蒲絨等作材料填充。這些材料填充的枕頭,吸溼性、透氣性好,不軟也不硬,對寶寶頭部有按摩作用,可以促進寶寶腦部發育。

3、長度

由於孩子睡覺會動來動去,枕頭最好是孩子肩寬的1.5~2倍,寬度要和孩子的頭長差不多。

4、高度

0~3個月新生兒,可以不用或墊高肩部和腦袋。

3~4個月,可用1釐米高的枕頭。

7~8個月開始學坐時,可枕3釐米高的枕頭。

7~8周歲以後,幼兒脊柱基本成型,可枕6~9釐米的枕頭。

總之,給寶寶選枕頭要做到:高度合適,長寬合理,軟硬適中,面料舒適,枕芯安全。

相關焦點

  • 小寶寶到底要不要睡枕頭?選錯易傷及孩子脊柱,專家給了正確解釋
    一聽這話,公司的另一位寶媽就不認同了,拿出她家醫生老公的說法說道:「小孩子到3個月之後就要睡枕頭的,不僅是一種輔助的睡眠工具,實際上還能保護孩子的正常發育,尤其是頸椎,一旦受損不僅引發健康問題,還會影響未來的儀態。」隨後辦公室也引發了爭議,不少人加入其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給出了依據。
  • 不要超過這個年齡,否則影響寶寶發育及健康
    寶寶到這個年齡就該戒紙尿褲了 寶寶1-2歲時,肛門括約肌已經發育成熟,身體具備了自主排便的能力。 大部分寶寶2歲左右基本可以斷掉紙尿褲。無論是身體發育還是語言表達基本都可以了。 家長只需要給寶寶準備好他的專屬小馬桶,並且做好引導和幫助,基本就可以實現寶寶戒掉紙尿褲的願望了。
  • 寶寶睡覺有這3個舉動,說明寶寶需要「枕頭」了,父母要了解
    不過在這裡還是要給各位新手父母提個醒,因為新生兒是很脆弱的,我們寧願面面俱到,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那麼在這裡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作為家長經常犯錯和忽略的。平躺不住總喜歡趴著當我們脊椎彎曲到成熟的時候,就會出現我們整個人尤其是頸椎後腦勺脖子這個地方會有弧度,那麼這個時候沒有枕頭平躺會讓寶寶出現腦充血的現象。
  • 寶寶睡覺需不需要用枕頭?很多家長犯了這個錯,寶寶頸椎不好受
    尤其是關於「寶寶睡覺需不需要用枕頭」這個問題,一直都困惑著各位家長,枕頭這個物品可是排在育兒榜單的前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為什麼要使用枕頭?大人正常的脊椎,是呈向前彎曲的,當你平躺的時候會和床中間形成一個縫隙。
  • 寶寶頸椎沒有這兩個特點不要開始,小心受傷
    階段一,5-6個月,靠坐寶寶學坐的第一步就是靠坐,這個時候背部肌肉和寶寶的頸椎都沒有完全發育好,所以孩子坐起來的時候如果背部沒有支撐就會向後仰,只能說孩子還不具備獨坐的能力,不過可以適當的練習讓孩子靠坐。寶寶靠坐需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能開始練習:第一,孩子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寶寶晚上睡覺,最好不要晚於這個數,不然身體發育落後於同齡寶寶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寶寶晚上睡覺,最好不要晚於這個數,不然身體發育落後於同齡寶寶新生兒寶寶,每天幾乎除了吃就是睡。但是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長大,睡眠時間會減少,如果父母有熬夜晚睡的習慣,可能寶寶也會有樣學樣,很晚才睡覺,但是這樣的話,是不利於寶寶健康發育,尤其是會影響寶寶大腦的發育,寶媽別不在意。
  • 寶寶枕頭怎樣選?快來看看你選對了嗎?
    為什麼要給寶寶睡枕頭?有人認為說寶寶太小了壓根兒根就不需要枕頭,而且當他們會動會翻身之後這枕頭幾乎就是一個擺設,都不怎麼用得到,所以是可有可無。殊不知這種想法可是不對的哦,其實寶寶也是需要用枕頭的,這合適的枕頭不僅可以促進寶寶的頭部血液循環,讓他們擁有香甜的睡眠,還能有效地保護寶寶的頭部,有利於他們的大腦生長發育。但若是枕頭選擇不恰當,不僅會傷害到他們的頭頸,還容易造成寶寶腦袋扁平或是臉頰兩側大小不一樣等等,所以不光要給寶寶睡枕頭,選對枕頭也是同樣重要!
  • 怎麼給寶寶挑選枕頭?這些誤區很多寶媽不知道
    2、促進血液循環使用寶寶枕頭能確保有足夠的血液流到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有助於寶寶大腦更好地生長和發育。3、合適的枕頭當然也會有利於寶寶的頸椎和頭骨發育。同時使得睡覺時呼吸更順暢。這些好處是確切的,但問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寶寶睡枕頭?6個月之前,寶寶睡覺不會亂翻,這個階段是不建議用枕頭的,一是寶寶這時候的脊柱是平直的,還沒有生理彎曲,頸部也是平直的,不像成人那樣已經頸椎前屈,所以並不需要用枕頭來支撐,用枕頭反而會壓迫頸椎。
  • 孕期,這個階段不要錯過!胎兒腦部發育黃金時間,寶寶更聰明!
    孕期,對於孕媽們來說,胎寶寶發育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這種感覺應該全天下的媽媽們可以產生共鳴.對於孕媽們來說,不僅重視寶寶發育的健康,也關注胎寶寶如何發育才會更加的聰明.很多孕媽上胎教課程可能就跟這個想法有關係.那麼想要胎寶寶聰明,不僅需要很多其他的方法,同時在他們腦部發育的黃金時期,更加應該重視營養的攝入
  • 翻身是大動作發育的「裡程碑」,寶寶到了這個時候還不會,要重視
    小溪見了芽芽媽就是一連串的疑問,讓芽芽媽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讓她全面了解。 大家不要小瞧了「翻身」這個動作。它是第一個寶寶自發的動態大運動,看似簡單,但要藉助頭部、胸部、四肢等的力量才能將身體翻轉過來,這對寶寶來說可是個難度相當大的動作。
  • 3個月前的寶寶,如何科學照顧?這幾個「口訣」,新手父母要學會
    其實,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比如不要經常抱小寶寶,要保持寶寶屁股的乾爽;不要輕易親寶寶等等,這些都是照顧寶寶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這麼多要注意的,寶媽寶爸們可能有些心慌慌,這麼多記不住怎麼辦?
  • 寶寶多大可以「坐起來」?與年齡無關,看準3個坐立信號
    其實這和個體差異有很大關係,父母對寶寶的動作發育總是很著急。 但殊不知寶寶有自己的節奏,尤其是大動作的發育,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寶寶自己完成,家長不用過多幹涉。 寶寶多大可以「坐起來」? 想知道寶寶多大才能坐起來,首先要了解寶寶的脊柱發育規律。
  • 寶寶多大要戒掉「紙尿褲」?超過這個年齡不能用了,有2點壞處
    寶寶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排便、排尿系統,所以他們是需要依賴"紙尿褲"的。但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需要戒掉"紙尿褲",但很多父母卻不知道戒掉孩子"紙尿褲"的年齡,所以有時候就會超過了恰當的年齡。沒有及時戒掉"紙尿褲",寶寶受影響小可的兒子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同班其他的孩子都具有獨立上廁所的能力,但小可的兒子每天都需要穿著"紙尿褲"。
  • 怎麼給1歲內的寶寶挑選枕頭?
    有不少爸媽會以為寶寶需要像大人一樣使用枕頭,其實對於新生兒來說,使用枕頭反而不舒服,而且從他們身體的發育特點來看,完全沒有必要使用枕頭。剛出生的寶寶不宜睡枕頭其實新生兒身體的特點,決定了他不需要枕頭,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頸部較短,而且剛出生的時候頭部幾乎和肩膀是一樣寬的,如果把頭部墊高,會讓他感覺不舒服,肌肉緊繃,容易發生落枕,影響他的呼吸動作和吞咽的正常。
  • 寶寶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年齡越小發育越快,父母可自查
    為人父母,最希望的莫過於寶寶聰明又健康,為了滿足這個心願,他們從備孕開始就會做很多的準備。 頭圍增長跟寶寶的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有關,尤其1歲內,是頭圍增長最快的時期,也是腦發育最快的階段,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頭圍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寶寶的腦發育。 也就是說,如果寶寶頭圍發育正常,一般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寶寶頭圍發育偏離正常範圍,太小或者太大,可能是腦發育異常導致的,必須引起重視才行!
  • 寶寶喜歡握拳,是大腦有問題嗎?這個生理反射了解一下
    因為之前她聽朋友說,寶寶攥拳是大腦有問題,無法控制屈伸,所以她特別想幫寶寶伸直。寶媽這個想法就太錯誤了,寶寶攥拳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個經驗的媽媽都知道這一點,看來需要進行一下科普!寶寶喜歡攥拳會引起爸爸媽媽的警覺,會誤認為孩子不正常,那是因為不太了解寶寶的生理反應。一、寶寶小手為什麼喜歡攥拳呢?
  • 寶寶抬頭訓練的最佳時間,太早太晚都會影響發育!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學會各種技能,抬頭就是寶寶需要學會的第一個技能,但是,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自己的規律和特性,家長不應該盲目的攀比,遵循寶寶自然發育的時間和規律才是有助於寶寶健康發育的關鍵。很多家長看到同月齡的寶寶已經學會抬頭之後就會比較焦慮,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家長應該順應寶寶大運動的發展規律,而不是強行改變這種自然規律。寶寶出現抬頭的時間其實有三個,家長需要提前了解,避免入坑。
  • 寶寶奶瓶能用到幾歲?這個年齡仍在用奶瓶,小心寶寶長大變醜!
    有了寶寶,就得有奶瓶,這一定是同步存在的,就算是母乳的寶寶,也總有要用奶瓶的時候,不過家長們要知道,奶瓶只是寶寶的一個過渡期的使用工具,並不能長期使用,如果沒有掌握好戒掉奶瓶的時間,到了這個年齡仍在用奶瓶的話,小心對寶寶發育有影響,長時間含著奶嘴,寶寶的口部肌肉和牙齒發育會有影響,
  • 如何訓練寶寶抬頭和翻身?
    A5專家回答:小寶寶發量稀疏是正常的,寶寶頭皮細胞處於不斷的發育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大約在3歲左右的時候才會發育成熟,除此之外發量情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其實多次給寶寶剃頭髮,對發量增加並沒有幫助,而且給寶寶剪頭髮時不要剃光,避免影響寶寶頭皮毛囊的發育,以及外出時陽光直曬頭皮而產生不適。
  • 各階段娃該掌握啥技能?2歲內寶寶「大動作發育表」,父母了解下
    嬰幼兒大動作的發育,是寶寶腦部健康發育的重要指標,更是衡量寶寶運動能力的指標之一。當了爸媽以後,寶寶第一次抬頭、第一次走路...都能讓我們驚喜好久!而一旦比較別家娃,寶寶某個動作跟不上,就會讓我們陷入焦慮,擔心孩子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