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齊魯|老舍在濟南的演講:談小說論幽默聊美國

2021-01-19 齊魯網

老舍一生顛沛流離,在齊魯大學教書時,名滿省城,除教書寫作之外,經常應校內外各團體之邀發表演講。老舍的演講精彩動人,每每爆笑全場。老舍的演講內容涉及廣泛,並不限於文學,常因聽眾場合不同而異。比如《國民性之幾種缺點》、《今日中國女子應有的態度》,乃至《美國人民生活及其性情》等題目都曾講過。

文|李耀曦

1930年10月24日,老舍應濟南青年會之請前往發表演說。從現有資料看,此當為老舍到濟南後所做的第一場公開演講。

濟南青年會位於普利門外,二大馬路東首路北,是基督教的外圍組織,但它並不直接發展教徒,而是以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來擴大影響。比如開設民眾識字夜校,英文補習班,組織文藝演出,出版《濟南青年》雜誌等。邀請學者名人演講,亦為其常設活動之一。

老舍(前排左二)與《齊大月刊》編輯部同仁的合影。

老舍主編的《齊大月刊》11月10日出版第1卷第2期,以《餘博士、舒先生演講忙》為題刊登了有關此次演講的消息。「本校社會學系主任餘天庥博士,暨國學研究所文學系主任舒舍予先生,於近中連應各方面之約請,擔任演講,甚形忙碌。計餘博士於近10日中在齊魯大學國際友誼會暨醫學院各演講一次。舒先生於24日在青年會演講一次,題為《文學的創造》;28日在第一中學演講一次,題為《幽默》,聞二君之演講,俱受聽眾歡迎雲。」

青年會的名人演講,前來聆聽者甚眾。當時省立一中圖畫教員桑子中,就曾聽過老舍在青年會的演講。其在《我記憶中的朋友老舍先生》一文中說:「老舍是知名人士,濟南的聞人。記得有一次在青年會講演,會場裡早已座無虛席,旁聽席上也無立身之地。講演要結束時,他說了一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太婆很怕死,因此就忌諱說『死』字,遇到『死』字便改說『喜』字,某某人『死』啦,她就說某某人『喜』啦,最後老舍大聲歡呼,祝賀這個會永遠不『喜』。語音剛落,掌聲四起,笑聲滿場,聽眾們個個喜笑顏開,心情舒暢,邊談邊笑中步出了會場。」可惜,桑先生沒在文中說明他是何時在青年會聽的演講,老舍演講題目又是什麼。

老舍與關友聲合影於千佛山下。

老舍在青年會發表演講不止一次。濟南書畫家關松坪在其手札日記中還提到1933年11月下旬老舍在青年會的一次演講。日記雲:「十一月廿日晴:早晨舒老師把介紹文華登錄稿子的文,親自送來。作的實在好,面面俱到,筆下異常生動。真是老師得意傑作。老師走了,我給友聲送去……胡耳山也在那裡,談起舒老師在青年會演講,中外人士熱烈歡迎。演詞異常精彩,人人感動……」

日記中所說「文華登錄稿子的文」,即老舍為關氏兄弟所作《介紹兩位畫家》一文,於1934年發表於《文華》第45期。當時關松坪家住城裡鞭指巷,老舍不辭勞苦親自登門送稿,足見兩人交情非同一般。文中所提「胡耳山」,為濟南書畫篆刻家,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還活躍於濟南畫壇。

老舍之所以多次去青年會演講,除本人為基督教徒外,恐與總幹事張達忱的力邀不無關係。張氏既為濟南青年會創始人,又是齊大校董事會的董事。

1930年老舍應濟南社會各團體之邀的演講,還有公立學校濟南鄉師與省立女中。

去濟南鄉師演講為12月12日下午。濟南鄉師位於北園白鶴莊,校園與省立第一師範分校一牆之隔。當年臧克家考入省立一師時,入學就讀即在北園白鶴莊。臧克家曾在回憶文章裡描述過白鶴莊校址周圍環境的優美:滿眼是稻田,處處是流水,湖田裡荷葉田田,紅花萬頭攢動。

濟南鄉師創辦於1929年8月,設特科與本科各一個班,每班40人。老舍來此演講,學校才招了兩屆學生,在校生不過200人左右。老舍此次演講的題目為《師範生與國民性之改造》。老舍乃北京師範畢業,做過多年中小學教員,可謂這些學生的老前輩,現身說法,自然有很多話可講,也必定講得幽默風趣。

關於這次演講,《齊大月刊》沒有刊登消息,消息為齊大學生刊物《齊大旬刊》第1卷第10期所披露。題為《舒先生餘博士先後去鄉村師範演講》,其雲:「12日下午,舒舍予先生應北園鄉村師範學校之約前去講演《師範生與國民性之改造》;次日,餘天庥博士亦應約去講《鄉村教育》。二君對於各本題極有研究,故講起來津津有味,滔滔無窮,極受聽眾之歡迎雲。」

濟南鄉師

當時濟南鄉師的校長為鞠思敏。由鞠之性情風範來看,必是親赴齊大校園恭請並一路陪同前來的。鞠思敏在濟南教育界有「山東蔡元培」之稱,濟南鄉師在其掌校期間,有「紅色鄉師」之稱,因為教員與學生中都有地下黨員。曾任中共地下省委組織部長,後被逮捕親歷韓復榘大堂審案的趙建民,就是鄉師的學生。老舍在50年代談長篇小說《大明湖》創作時曾說,裡面還寫了一位共產黨員呢。當時老舍來演講未必知道誰是共產黨員,但「紅色鄉師」之說,肯定是耳聞過的。

老舍到省立女中演講在去濟南鄉師之前,為11月28日。省立女中其址原為清末景賢書院,省立女中初中高中部皆有,當時約有三四百名學生。校長為蘇鬱文,抗戰中山東公立中學近三千名師生流亡四川綿陽,蘇為國立六中第二分校校長。老舍在省立女中演講,《齊大旬刊》刊登在第1卷第9期上,題為《老舍先生去女一中演講》。其雲「十一月二十八日,本校國學研究所國文學系主任舒舍予先生應本市省立女子第一中學之約,前去講演,講題為《今日中國女子應有的態度》,講詞甚長,凡一小時之久,詞意精確,條理井然,極受聽眾之歡迎。」

除濟南青年會外,老舍曾多次前往演講的地方,便是濟南第一中學。當時濟南一中分為省立初中與省立高中,兩校一牆之隔,共在一個大院。此大院原為民初山東高等政法學堂,位於圩子牆永綏門外,杆石橋東首路北,距齊大校園不算遠。當時一中前後幾任校長均是山東教育界的頭面人物,一中國文教員中在齊大國文系兼課者也不乏其人,老舍多次應邀來此演講,與上述因素不無關係。

前面已經提到,1930年10月28日老舍曾前往第一中學演講,講題為《論幽默》。其實1932年5月還有一次,此消息登在6月1日《齊大旬刊》第2卷第25期上,題為《舒舍予教授去第一中學講演》。其雲:「5月23日本校中國文學系教授舒舍予先生應省立第一中學之約前去講演,題為《中國國民性之幾種缺點》,歷時四十分鐘,洋洋數千言,說理透闢,引證確鑿,所舉幾種缺點極能發人猛醒,故一般聽講者自始至終均能全神貫注,側耳細聽雲。」

而據當時高中學生劉國俊回憶,1933年秋天老舍還曾應新上任的高中校長宋還吾之請,前往一中校園發表演講。老舍此次演講談的是文藝創作問題。老舍一登臺便顯示出他的幽默天賦。劉先生在晚年回憶文章中說:「他在未講正題以前,先說了幾句幽默的話,他說:『我一進學校大門,看到二門左右各懸一塊招牌,上聯是『讀書不忘革命』,下聯是『革命不忘讀書』。我不知道,你們是上午讀書下午革命呢,還是白天讀書晚上革命呢?』一句話說得同學們哄堂大笑。」(見濟南一中校友回憶錄中劉國俊《濟南高中瑣憶》)。

原來,當時學生鬧學潮猶如家常便飯,此起彼伏。1932年春至1933年初就接連爆發三次學潮。學潮中學生們暴打了前來視察訓導的省教育廳督學馬汝敏。學潮中學生們曾上街遊行,並先後到省政府與省黨部請願,鬧得滿城風雨。老舍雖非這場「革命」的親歷者,但不會不上街,不會不看報紙,自然親見親聞也不會少。那麼,老舍對學潮持何種態度與立場呢?那句引得哄堂大笑的開場白,其實已表露無遺了。後來的人生經歷及「文革」中的結局,則佐證了老舍是有先見之明的。

老舍在濟南期間的演講,更多的還是在齊大校內。

齊大原有一個文學研究會,由各院系學生中文學愛好者組成,但因缺乏良師指導,並不經常活動。老舍來後又活躍起來。1931年2月27日文學研究會全體會員於齊大辦公樓招待室集會,議定簡章。文學研究會於3月17日晚,在齊大柏根樓333大教室,舉辦首次公開演講大會,顧問老舍應請發表演講,講題為《何為世界文學》。《齊大旬刊》雲「聽眾極見踴躍。」5月10日文學研究會又舉辦首次文學研討會。兩名學生在會上分別作了《滑稽的文學》與《文學的生命》的報告。報告畢,會員群起討論,最後由顧問老舍進行評點並勉勵了一番。見於記載的還有,1934年2月24日,老舍在柏根樓333教室發表演講,講題為《我的創作經驗》。

老舍(左)與曹禺在美國耶魯大學

老舍演講並不限於文理學院,醫學院也曾多次請老舍前去演講。見於《齊大旬刊》記載的,1930年11月4日,老舍應醫學院師生之請,以《中國小說》為題發表演講。1931年5月中某日,老舍還應醫學院33級學生之請,在廣智院作了題為《美國人民生活及其性情》的演講。老舍為何以此為題演講?原來,齊大各院系教授之中,留美博士甚多,僅文理學院的老舍同仁中就有六位。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老舍以濟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文博士》,即安排了小說主人公文志強為「留美哲學博士」。

[責任編輯:楊凡、徐紅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那些年,老舍眼中的濟南
    這名年輕人叫舒慶春,三十一歲,四年前,還在英國留學的他開始寫小說,連載期間,自取筆名為老舍。  回國不久的老舍算是一名文壇新秀,在他出生的北平,大學教授一個月可以領到三四百大洋的薪水,收入高的兼職教授,月薪上千。那時,北京的魚翅席十二元一桌,魚唇席十元一桌,海參席八元一桌,就顯得寒磣了。
  • 一代文豪老舍先生,居然是位拳不離手的練家!
    許多人讀過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小說裡,王二騰的刀技、孫老者的拳術、沙子龍的「五虎斷魂槍」都是絕技,沙子龍的「五虎斷魂槍」尤其不得了!能拜他為師,學到斷魂槍是多少武者夢寐以求的事,可他就是不教。小說最後這樣結束:夜深人靜,他關好門一個人獨自在院中,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望著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用手摸著涼滑的槍身,微微一笑,「不傳!不傳!」。很少有人知道小說的原型,是老舍先生的武術老師——馬永奎,民國時期濟南著名武師。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老舍先生任教濟南齊魯大學,因伏案時間過久,引起背腰疼疼。
  • 濟南的這條狹窄胡同內,竟藏著一座四合院,原來是老舍先生的故居
    老舍先生曾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賜給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一直喜歡看老舍的作品,來到濟南,今走近老舍故居,感受文學巨匠留給濟南的文化瑰寶,尋覓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1930年7月,老舍受齊魯大學之邀來到濟南,開始了他與濟南四載有餘的不解之緣。
  • 老捨生平簡介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後三年繼續創作,在英國共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為一名合格的作家。1929年夏,離英回國,在新加坡直流半年,任中學教員。1930年,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邊寫作邊教學。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抗戰勝利後,美國為加強與中國文化交流,想邀請幾個中國作家訪美。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
  • 8·24紀念 老舍的一輩子
    這兩部小說都是他在國內當教師和教育官員時的所見所聞。隨後,他又懷著對「國民性」的思考與憂慮,寫下了《二馬》。老舍最初的文學嘗試都取得了較大影響,張愛玲就曾說,她是看著《二馬》長大的。1930年,當老舍回國的時候,已經是著名作家了。從英國回來後,老舍先後在濟南的齊魯大學、青島的山東大學教書,利用暑假寫小說。
  • 【人物】民國大家之老舍:文藝界盡責的小卒
    在英國期間,老舍曾使用Colin C. Shu這個英文名字(應為其基督教教名)。 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連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第1期署名「舒慶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後三年繼續創作,在英國共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英國的教書生涯使老舍成為一名合格的作家。
  • 讀道FM | 老舍為什麼不做斜槓青年?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關於老舍的人生故事。我想通過老舍和他的兩次人生選擇來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從這兩次選擇來認識這個人民的藝術家。一老舍不要當斜槓青年1930年,31歲的老舍接到濟南齊魯大學的聘書,從新加坡回國。回國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老舍這時候猶豫的是,要不要接受聘書當一個教會學校的老師。
  • 2020中考語文部編版七年級上文學常識《濟南的冬天》老舍
    一、作者簡介     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北京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收在《老舍文集》裡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 《貓城記》:老舍最另類的小說,地球人誤入火星貓國的歷險記
    這是老舍小說《貓城記》中的片段,地球人因飛機失事而誤落在火星,見證了貓國文明以及它滅絕的全過程。關於老舍我們熟悉的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內容大多立足於現實世界,取材於市民生活,刻畫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
  • 老舍:不會寫爽文的幽默小說家,在秋天冰冷的湖水離開這個世界
    古稀老人被迫投湖自盡 幾十年後他的作品傳遍中國老舍:不會寫爽文的幽默小說家,死在了秋天1966年的一個秋夜,一位年近古稀的滿族老頭縱身躍入冰涼的太平湖中,如同一顆熱烈的火種落入水中這個有著「幽默小說家」稱號的人再也不能笑對人生。我們如今看到他諷刺幽默的作品,發出陣陣會心一笑的時候,可能難以想像他的晚景悽涼。這個晚景悽涼的老頭筆名「老舍」,有個寓意美好的名字「舒慶春」,意為「慶賀春來」,不過,老舍再也沒有等來下一個春天。他是繼王國維投昆明湖之後又一位投湖而死的文學大家。
  • 老舍與青島:留給一座城市的回憶
    老舍喜愛武術,也喜愛京劇,他工老旦,學的是龔雲甫,一有機會,他就會唱一段,有時在家裡,有時在酒館裡,有時在學校裡。」  住在金口路時,老舍在講課之餘寫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包括著名的中篇《月牙兒》、《我這一輩子》,以及《斷魂槍》《上任》《黑白李》等,分別被收入《蛤藻集》和《櫻海集》兩本小說集裡。
  • 齊魯晚報 2020年06月06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來了又去,在城市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影子,城市也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惦念著遠去的故人,故人也在影響著他們生活過的地方。  從2000年開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便關注城市文化話題,最近他的《想像都市》《記憶北京》出版。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奇怪的是,老舍本人,對這件事一直保持沉默。只是1946年在美國的一次講演中,提到了艾支頓的《金瓶梅》英譯本。在這次名為《現代小說》的演講中,他高度評價了《金瓶梅》,說它是「明代最傑出的白話小說。」「在我看來,《金瓶梅》是自有小說以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金瓶梅》用山東方言寫成,是一部十分嚴肅的作品,是大手筆。」
  • 【人文青島】顏值最高的女校長終生未嫁,聖功女子中學是哪所學校的前身
    聖功女子中學的第一任校長林黃倩英,曾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歸國後致力於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她的大力推動之下,青島聖功女子學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開設了文學、美術和算學等多門學科。然而,1933年夏,她突然辭職,離開了學校。此時正在國立山東大學任教的周銘洗,走馬上任,被聘為新一任校長。
  • 老舍的北京,道不出的愛(1)
    《秋實——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之四》(套色木刻) 金銳作品1954年老舍在丹柿小院。《面子問題》手稿。老舍在青島。《四世同堂》手稿。老舍題扇面詩。老舍與夫人胡絜青在家中。1946年在美國講學的曹禺與老舍(左)。老舍在書房寫作。
  • 老舍民俗書寫的審美價值
    老舍是一位現實主義小說家,在中國新文學史上沒有作家像老舍那樣有如此大量的風俗描寫。風俗在老舍的作品中達到了無所不包的境地,從老舍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到最後一部未完成的長篇《正紅旗下》,都可以看作是風俗小說。
  • 齊魯詩類文獻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濟南舉行
    12月20日上午,由教育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山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齊魯文化傳承與山東文化強省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辦,山東師範大學儒學與文藝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齊魯詩類文獻整理研究學術研討會暨《歷代詩詠齊魯總匯》出版座談會」在山東濟南舉行。
  • 齊魯大學——幾乎被遺忘的那一段絢爛如煙花歷史
    齊魯大學(Cheeloo University),簡稱齊大,誕生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北美長老會、英國浸禮會共同發起,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多個基督教教會聯合開辦,是中國最早的教會大學之一,發展成為一所綜合性教會大學,從1929年起逐漸褪去教會色彩。
  • 真正的段子手正是這些一本正經的作家,他們這麼幽默,你知道嗎?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一本正經的作家,他們才是真正的段子手,他們這麼幽默,你知道嗎?錢鍾書所創作的小說《圍城》被人們譽為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幽默的小說,你看看這些書中的話:「做文章時,引用到古人的話,不要用引號,表示辭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話,必須說『我的朋友』——這樣你總能招攬朋友。」「眼睛兩條斜縫,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遠的彼此要害相思病。」「沒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你能想到這些俏皮話是文學泰鬥錢鍾書寫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