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樂:淺談披頭四的專輯封面

2021-01-11 搖滾天堂

在數字流媒體橫行的時代,人們對於實體音樂的購買需求少了,在線收聽或是下載到終端成為了主流的聽音樂方式。當然這裡的實體音樂,我指的是像黑膠唱片或是CD這樣存儲介質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那種。

其實聽的東西都是音樂,流媒體當然大有益處,但是相較起來我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一個是收藏的快感沒有了,還有一個就是人們似乎不再那麼考究專輯封面的製作了,說得籠統點就是藝術包裝吧。

想想看其實也正常,畢竟現在的音樂,炒作的因素越來越多,加之數字流媒體提供的便利,足不出戶你就可以免費聽到無數的音樂。然而要是放在以前,你去逛音像市場,又不是張張碟片都給試聽,這個時候專輯封面的作用就大派用場了。

一張前衛有趣的專輯封面可以立即吸引你的眼球,有時甚至能夠做到過目不忘。

文:一塵

編:狗子

我就先挖個坑,然後看情況慢慢把它填起來好了。在這個原創系列裡面,咱們不聊音樂,改聊專輯封面。我會慢慢介紹一些有著極具觀賞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專輯封面設計,估計是一期一個樂隊。

第一期的話我們就先聊披頭四好了,畢竟門檻比較低,老少皆宜。

專輯封面的設計,往下說有著巨大的商業宣傳作用。一般的專輯封面,無非是一張專輯藝術家的擺拍,來個比較寫意的造型,然後打上專輯名和藝術家的名字,還有唱片公司的名字,這樣一來好讓大家對上號知道誰是誰。

隨便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披頭四的處女專輯《Please Please Me》,四個小哥聚首在一起,就是向在大家說:吶裡面的歌都是我們弄的,下次可別不認得我們和我們樂隊的名字。

《Please Please Me》封面

Angus McBean是這張彩色照片的拍攝者,他把這群小哥叫道了位於倫敦曼切斯特廣場的百代總部裡面,想到了這樣的一個點子:要不你們從樓上看下來,然後我給你們拍個照片拿去做專輯封面?我不懂什麼攝影的專業和技巧,可是這張照片,就是讓人印象深刻。

精選專輯《1962-1966》,又名《紅色專輯(The Red Album)》,使用了當時在拍攝《Please Please Me》插圖時的另一張照片作為專輯封面

同樣的素材在後來的精選專輯《1962-1966》也用到了,而在另一部精選專輯《1967-1970》,同樣的擺拍,卻已經是物是人非。

精選專輯《1967-1970》,又名《藍色專輯(The Blue Album)》,使用了類似《Please Please Me》的構圖,不過卻是當時重新拍攝的照片。明顯可以看出歲月給人帶來的變化

相似的例子當然還有他們的另一部著名專輯《Abbey Road》。

我在之前的推送裡面有附上現實Abbey Road的實時攝像的連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到參考連結(第一個)。

這張專輯的封面設計是由當時蘋果唱片公司的藝術導演John Yosh操辦的,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披頭四在英國的原版專輯當中,唯一的一張在專輯外包裝隻字未提樂隊名稱和專輯名稱的封面設計。

很顯然,對如日中天的他們來說,什麼多餘的宣傳和介紹都顯得多餘。

《Abbey Road》的封面插圖,經典的過馬路照

這張照片的背後故事也是相當有趣。

其實圖片的原始構思,也就是一幫人走斑馬線過馬路的主意,最早是由麥卡特尼提出來的。

1969年8月8號(看來不只是中國人喜歡8這個數字),百代Abbey Road錄影棚外的馬路,攝像師Iain Macmillan站在立在馬路中央的人字梯上,他只有十分鐘的時間來給披頭四拍攝照片。因為在他的身後,警察在最大耐心地管制著交通,保證拍攝工作的正常進行。

當時一共拍攝了六張照片,在經過麥卡特尼用放大鏡的篩選之後,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Abbey Road》的專輯封面了。

照片也有著非常多的彩蛋,這裡就列舉幾個我知道的。

第一個是麥卡特尼右手中的香菸,這在之後很多美國官方發布的專輯海報中是被PS沒了的,哦對了還有他的左腳是沒有穿鞋的,我不知道為啥。

第二個是位於圖片右側人行道樹蔭下方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做Paul Cole,是一個美國商人,他在2004年的時候對蘋果唱片發起了索賠訴訟,原因是他認為他的個人肖像權遭到了侵犯。

第三個是位於左側的白色大眾甲殼蟲汽車,這輛車的車牌(LMW 281F),在這張專輯發售之後就一直被偷,弄到後來1986年這輛車以2530英鎊的價格被拍賣出去了,然後到了2001年,這輛車又出現在了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大眾博物館(Autostadt)裡面,可謂一波三折。

專輯封面的設計,往上說還有著很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宣傳作用。

說到披頭四的專輯封面,就不得不談《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簡稱《佩珀軍士》。關於這張專輯封面的解析,網上有很多,我就不重複太多了,以免涉嫌抄襲。

《佩珀軍士》的波普藝術封面照

這幅波普藝術風格的插圖是由Peter Blake和Jann Haworth設計。

據Peter Blake回憶,他當時向披頭四提出了這樣的一個主意:

想像著你們剛剛在一個公園裡面完成了演出,然後人群蜂擁而上地想和你們紀念留影;我們可以試著用紙板的方式塑造那些人們,這樣你們就可以自己定製想和你們留影的聽眾,任何人都可以。

從鮑勃迪倫到到馬龍白蘭度,從奧斯卡王爾德到瑪麗蓮夢露,57張人物照片,9尊蠟像,就都成了披頭四的狂熱聽眾。瘋狂的列儂當時還想把希特勒也叫上,不過還是被阻止了(雖說是任何人,但這個還是算了)。

引用一句中文維基百科的話,這幅畫可以看作是「那十年的文化風貌指南, 顯示了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間隔閡的打破,使社會民主程度進一步加深」。

這張插圖的設計複雜程度之高,成本之貴,直接給Peter Blake和Jann Haworth帶來了1968年度的格萊美最佳唱片封面與平面藝術獎。

同時,這張專輯還開了搖滾專輯在封底上把歌詞全數印出的先例,同時還會附贈一些cosplay的禮品道具(比如鬍子,軍士條紋等等)來幫助樂迷打扮成披頭四的樣子,可以說是充滿誠意了。

如果你對波普藝術的《佩珀軍士》專輯插圖感到視覺疲乏的話,那就不妨去欣賞一下以極簡主義至上的《The Beatles》的專輯封面。

象徵著極簡主義並與《佩珀軍士》封面形成鮮明對比的《白色專輯》封面

是不是很白?所以很自然的這張專輯也叫《白色專輯(The White Album)》。

這張專輯其實被認為是披頭四之間關係逐漸走向破裂的開始,而為了平衡每個人的喜好和風格,整張專輯共錄製了30首歌,而且每位披頭四的都有創作作品(是

縱觀這麼多張專輯,你會發現麥卡特尼似乎對樂隊專輯的封面設計一直都很有主見。這次他找到了為了Richard Hamilton,也就是後來《白色專輯》的封面設計者,麥卡特尼希望《白色專輯》的插圖能夠與之前的《佩珀軍士》形成鮮明對比。

結果是《白色專輯》採用了全白的封面設計,而且是唯一的一張連披頭四他們自己都沒有出現在封面包裝的錄音室專輯。

披頭四有趣的專輯封面還有好一些,留給我的字數不多了,我無法詳細一一列舉,還望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慢慢研究。

聽歌的時候,把玩手裡面的CD包裝,翻閱裡面的小畫冊,這樣的樂趣,還剩下多少

相關焦點

  • 哈裡王子與搖滾樂隊合作 街頭模仿披頭四專輯封面
    來源:新浪娛樂哈裡王子與搖滾天團邦喬飛合唱哈裡王子與搖滾天團邦喬飛合唱模仿披頭四經典唱片封面新浪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雖已卸下英國皇室重要成員身份,哈裡王子與妻子梅根仍然是最受關注的焦點,哈裡王子最近曬出與搖滾天團邦喬飛合唱的影片
  • 關於披頭四樂隊,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兒
    如果你是披頭四的樂迷,你一定會對艾比路、Hey Jude、佩珀軍士和屋頂演唱會如數家珍,甚至最近還入手了一套樂高牌黃色潛水艇模型。但是你很可能並不確定喬治·哈裡森長什麼樣兒,披頭四和後披頭四時代的他都做了些什麼。這也難怪,他是最沉默也最神秘的披頭四,他像一座孤島,透著獨有的微光。
  • 沒有漢堡就沒有披頭四,漢堡要直播慶祝披頭四成立60周年
    披頭四樂隊成立60周年之際,漢堡邀請全世界的披頭四樂迷,觀看一場在披頭四發跡地舉行的紀念演出「直播&尖叫」(Stream & Shout)。當地時間8月17日晚9點,漢堡的披頭四專家史蒂芬妮·亨佩爾,將和她的音樂夥伴、明星嘉賓、當年見證披頭四成長的樂迷們一起,在披頭四的發跡地——Indra音樂俱樂部,呈現一場獨一無二的搖滾樂專場:重新編曲披頭四1960年8月的原版演出,演奏他們的大熱歌曲和傳奇歌曲。
  • 可口可樂、耐克還有披頭四的經典專輯,都在說「待在家裡,保持距離」
    洛杉磯的廣告公司Activista給一系列經典專輯重新設計了封面,從搖滾、嘻哈到流行音樂。其中則包括披頭四樂隊最為經典的一張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約翰·列儂(John Lennon)、林戈·斯塔爾(Ringo Starr)、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和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一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而這個造型後來也被無數人模仿。
  • 這支神秘的樂隊曾被譽為披頭四接班人,卻很快無人問津
    整張專輯只透露了一條信息,那就是這個讓整個美國都為之瘋狂的封面。KLAATU到底是這支樂隊還是那個專輯的名字?這個詞是什麼來歷?這讓媒體也陷入了狂熱。把目光移回到六年前,那個讓所有人都心碎的消息:披頭四解散。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除了等待這四人重新聚首,整個行業好像都沒有其他的夢想了。
  • 「披頭四」的英國地標
    「披頭四」樂隊四名成員。左起:列儂、斯塔爾、麥卡特尼、哈裡森Abbey Road是倫敦一條真實存在的街,位於北倫敦。它也是披頭四樂隊那張著名的1969年的同名專輯。在這條街的東南末端,有一家艾比路錄音棚(Abbey Road Studio),披頭四等其他著名音樂人均在此錄過歌。同名專輯《艾比路》上那張最經典、後世爭相模仿的封面照片,就是他們四人在錄音棚出口處,排隊穿過斑馬線的一張照片。今天,在英國很多蠟像館以及披頭四主題博物館中,均有這張照片的場景再現,讓「粉絲」們可以模仿他們當年的步伐。
  • 彼得·傑克遜新拍的披頭四紀錄片讓人淚目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作為西方搖滾樂界的重量級成就獎,致力於表彰歷史上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很多年前,披頭四樂隊就曾入駐搖滾名人堂。在今年年底封面新聞舉行的2020名人堂評選中,這支偉大的樂隊也毫無爭議地入圍。12月18日,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全新原創專輯《McCartney III》發布,引發樂壇轟動。12月21日,著名導演彼得·傑克遜又剛剛宣布,他執導的新片《披頭四樂隊:回歸》將於明年上映,片中很多關於約翰·列儂的珍貴影像在半個多世紀後首次浮出水面。
  • 「披頭四」和鮑勃·迪倫的音樂革命
    除此之外,1963年流行音樂單曲排行榜前20位的靠後位置有火花閃爍:披頭四的《請愛我》(Love Me Do)和菲爾·斯派特(Phil Spector)的《聲音之牆》(Wall of Sound)。然而這點微弱的火花極易被忽略,因為那時的主流音樂屬於低沉嗓音的歌手。
  • 披頭四樂隊你真的了解嗎?
    披頭四樂隊披頭四在搖滾樂史上的傳奇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搖滾樂最受歡迎的上個世紀60年代恰好就是披頭四的時代。在家中抗疫演唱的保羅而披頭四的究極靈魂人物,必然是約翰列儂了。那時距離披頭四樂隊解散已經整整10年。這10年間,列儂和妻子小野洋子發行了《約翰·列儂/塑膠小野樂隊》這張專輯。著名的《Imagine》也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列儂參與了許多社會性質的活動,用音樂來呼喚和平,同時也參與了反越戰活動。
  • 《昨日奇蹟》如果世界上沒有披頭四樂隊
    披頭四樂隊作為上世紀精神文化的象徵,影響了整整幾代人,當樂隊解散後狂熱粉絲甚至衝到約翰列儂家裡行刺,作為落魄歌手的傑克瞬間有了新想法,根據記憶來寫出披頭四的經典音樂傳播的同時還可以賺錢。剛開始家人和鄰居不懂音樂都很敷衍他,在朋友也是經紀人的幫助下,和別人一起在簡陋的房間製作出了專輯,在自己工作的超市以贈品的的方式送給大家,以此傳播披頭四的音樂。當音樂人黃老闆聽過他的作品後,打電話聯繫他,起初以為是騙子沒有理睬,黃老闆親自上門拜訪,邀請他去參加莫斯科演唱會作為暖場歌手。
  • 開創搖滾時代的披頭四傳奇巨星列儂,做了5年奶爸,被歌迷槍殺
    1963年(23歲),披頭四樂隊的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公開發行,創下連續30周位居英國流行音樂專輯榜榜首的紀錄。隨後,樂隊又創下包攬公告牌Hot 100單曲榜前5名的紀錄,並憑藉歌曲《A Hard Day's Night》獲得第7屆格萊美最佳樂隊獎。
  • 「披頭四」成員George Harrison
    ),承認自己患癌症將不久於人世,這是披頭四前監製日前宣布的消息。後來自己寫歌並演唱,最後成為「披頭四」中繼約翰·列儂(JOHN LENNON)和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之後又一名有創作力的歌手。由於他對東方宗教的興趣以及後來列儂的加盟,推動「披頭四」和整個流行樂壇滲透出一種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在「披頭四」的專輯《左輪手槍》(Revolver)出版之後,哈裡森開始探索一種浪漫的主題,以印度教的觀點,集中描述無私的愛。
  • 披頭四(Beatles)用一場東方之旅影響世界 快樂密碼空間
    上世紀六十年代, 披頭四引領了美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浪潮。然而1967年對披頭四而言,是充滿了危機的低谷期:先是經紀人過世,再來電影失利,幾乎所有人都沉迷於毒品和致幻劑,甚至因為家中藏有大麻被警方指控。
  • 大野洋子:一個顛覆披頭四命運的女人
    在上個世紀中期的流行樂壇,披頭四絕對算是獨領風騷的一支樂隊,他們的音樂作品引發全球熱潮,創造了無盡的傳奇。即使到了今日,披頭四依舊是流行音樂的不二Icon,許多作品屢被翻唱,比如歌手孫燕姿就曾唱過披頭四的經典歌曲《Hey Judy》。然而,正應了那句老話「花無百日紅」,紅極一時的披頭四最終也走向了解散這條路。
  • Rolling Stone大揭秘:真的是小野洋子搞垮了披頭四?
    儘管洋子進入披頭四受阻,但很快洋子和列儂兩人的合作唱片就問世了,這就是1968年11月發行的惡名昭著的《兩處子》(Tow Virgins)——以全裸夫婦正面照為封面的一張實驗唱片。洋子多次參與披頭四樂隊的排練和會議thebeatles.com保羅認為洋子使列儂變得更大膽。他說,「事實上,她要的更多,再來點,加倍,再親熱些,脫掉所有衣服。
  • PANTONE宣布輝煌的2021即將來臨,盤點我們最愛的灰(輝)黃(煌)專輯...
    Rolling Stone大水花 也回顧了灰 輝 黃 煌的經典專輯封面,在網抑雲還沒有盛行的時代,12英寸的硬紙殼專輯封面的故事,就是藝術價值的承載。專輯封面,是一根來自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黃香蕉,同時他還是專輯的製作人。這張專輯強烈的前衛性與藝術性在2003年被 Rolling Stone 譽為「史上最具預言性的搖滾專輯」。主唱盧·裡德用脆弱的嗓音,沙啞地將1960年代美國青年對於現實的迷茫、反叛的態度表達的淋漓盡致。
  • 披頭四樂隊的首席吉他手:喬治·哈裡森
    列儂把樂隊改名為披頭四樂隊,年輕的樂隊開始在利物浦和德國漢堡附近的小俱樂部和酒吧裡表演。兩年之內,樂隊有了一個新的鼓手林戈·斯塔爾和一個經理布賴恩·愛潑斯坦,一個年輕的唱片店老闆,最終使披頭四樂隊與百代樂隊的唱片公司籤了合同。1962年底前,哈裡森和披頭四樂隊錄製了20首英國熱門歌曲。隨後推出了專輯。
  • 「動森」K.K 狗的奇妙冒險:登上其他歌手專輯封面是什麼體驗?
    》裡,K.K Slider 就和其他動物們一起身著愛爾蘭的民俗服飾出現在拍攝的唱片封面中,而其他唱片也都隨歌曲內容的不同有著不同的封面設計。這一方面是因為遊戲裡老是出現的各種音響、唱片機等家具讓聽唱片這件事變得不再麻煩,而且唱片的價格相對於其他物品來說也比較低,另一方面則是由於 K.K Slider 的唱片並不只是單純的一首歌曲,每張唱片都配有風格各異的封面,當你購買之後,既可選擇將它裝飾起來,還可以選擇將它放到唱片機等設備裡播放,這時候也能看見造型設計各不相同的封面圖片,讓人非常有收藏的欲望,每一張都不想落下。
  • 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列儂於1969年離開披頭四樂隊,後來他與妻子小野洋子等人發行了專輯。1980年12月8日,他被一個名叫馬克·大衛·查普曼的瘋狂粉絲殺死。早年生活辛西婭在披頭四熱期間被迫保持低調。她和列儂於1968年離婚。他於1969年3月20日與日本先鋒藝術家小野洋子再婚。小野洋子於1966年11月在印度美術館結識了他。在1964年,披頭四樂隊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爆發的英國樂隊,他們在1964年2月9日出現在電視的埃德沙利文節目。披頭四尼亞在美國發起了滾樂隊,其中也包括滾石樂隊和金克樂隊。
  • 記憶中的披頭四樂隊
    記憶中第一次對音樂產生美好的幻想是來自於披頭四。當時我僅僅知道披頭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樂隊。在初中的某天晚上,我點開紅專,聽到了黃色潛水艇。我從來都是一個不夠聰明的人,等到聽膩了紅專,卻沒有去聽披頭四其他的歌,顫顫巍巍剛打開一絲的搖滾樂的門縫又被我合攏了。讀高中後,我終於開始深入搖滾樂,還沒走出幾步,披頭四又擋在了我的面前。這一次,16個G的手機裡頭被我下滿了披頭四的歌。